• 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寒氣逼人 華為在汽車圈該如何過冬?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以生存為最重要的綱領,將邊緣業務全線收縮關閉,將寒冷轉嫁給所有人。”任的一封內部信為華為未來幾年的發展定下了基調。

    2020年10月,華為在一份內部文件中明確表示不會造車。但文件末尾有一行小字:“此文自發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3年”。現在,三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大半,華為的一封內部信已經把寒氣撒到了每個角落。

    第一,第二天感冒傳播

    “比得上寶馬和保時捷!”

    “把手機里幾十萬、幾百萬的應用程序裝進汽車,世界上沒有一家公司能做到!”

    “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廉價了,不能顯示你的身份!"

    8月24日,任“把冷傳給大家”后的第二天,以大嘴著稱的華為董事總經理、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集團CEO余承東在M7的交付儀式上,再次沖向營銷一線,金句頻出。

    世界上最好的智能駕駛艙里沒有人。在稱贊自己在鴻蒙系統的駕駛艙的同時,他也不忘踩踩他的朋友。“有些汽車廠商用的是鴻蒙系統的操作系統,但人機界面是自己做的,很垃圾。”

    在內部信中,任明確表示,在“追求利潤和現金流”的要求下,已經大規模投入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應該減少研發預算,加強閉環商業R&D...并專注于幾個具有競爭力的關鍵部分”。有人說這代表了華為內部的汽車路線之爭,以余承東為代表的輕投入、重運營的華為智能選擇模式取得了勝利。

    然而,在宣布“幫助企業造好車”一年多后,華為已經先后與賽勒斯、BAIC、長安汽車合作推出了五款新車,但結果卻不盡相同。極速福克斯Alpha S HI版銷量慘淡,Aouita 11(參數|詢價)退訂風波,天界SF5(參數|詢價)銷量更差,甚至被降價,等等。高喊“幫企業造好車”的華為,要做到余承東的“行業第一”并不容易。取得消費者的認可并不容易。

    寒氣逼人只想“活下去”的華為,靠的就是余大嘴的幾個“第一”。在一個陌生的汽車圈,還是無效嗎?

    第二,在汽車圈撞南墻。

    縱觀車企與華為的合作,可以分為三種模式:HI模式、華為智能選擇模式、Tier 1模式。基于上述模式,華為先后與金康賽利斯、北汽極狐、長安汽車、廣汽集團等合作。但是,似乎除了問題M5(參數|查詢),它勉強通過,其他項目是缺乏的。

    Aouita 11:退訂風暴

    與華為和當代Amperex Technology,Limited的深度合作,是長安推廣品牌的契機,讓從未有過高端汽車研發經驗的長安通過共同努力,為品牌賦能。

    用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首席運營官王軍的話說,Aouita 11是Aouita和華為在HI(HUAWEI Inside)車型的基礎上,經過三年精心打磨的高端精品車型。在大佬們的加持下,Aouita 11也列出了一長串的武裝配置:當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有限高密度三元鋰電池、華為DriveOne雙電機四驅系統、基于鴻蒙系統開發的智能駕駛艙、華為AOS智能駕駛操作系統等

    然而,即便有了這些“黑科技”,長安汽車也沒想到,在“肌肉”的大秀之后,車主們對Aouita 11制定的首批車主權益不滿,很快陷入退訂風波。第一批車主權益缺乏誠意,交車周期過長,整車和三電質保期短,性價比低,車機高端UI設計不足,“中國含量”低,是大多數感興趣用戶不滿的原因。

    華為頭頂的光環還沒有開好頭,含著金湯匙出生的Aouita 11剛上市就失聲了,這對華為來說顯然不是一個樂觀的信號。

    極限狐貍阿爾法S HI版:自稱吉祥物

    極狐Alpha S華為HI版之所以會成為話題車型,是因為它是華為首款inside智能汽車。為了造好車,華為選擇與部分車企深度合作,以“華為inside”的方式支持車企打造旗下子品牌,并設計了一個名為“HI”的品牌LOGO,代表華為Inside。不過,并不是所有和華為合作的車都能打上HI的LOGO。只有使用華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汽車才能標上HI標志。所以華為Inside是華為和汽車公司深度合作的一種汽車生產模式。

    華為HI版極狐Alpha S是極狐Alpha S的高端版本,搭載了華為的駕駛輔助硬件,…ich可以實現城市的高階駕駛輔助功能。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的成就,甚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智能駕駛領域的行業成就。

    但即使智能、續航甚至動力部分都在線,價格同樣不菲,40萬元的價格也不容易被普通新能源用戶接受。銷售數據也真實的反饋了這一點。據北汽藍谷產銷快報顯示,2022年7月包括極速福克斯S、極速福克斯S HI、極速福克斯T、北京EU系列在內的多款車型總銷量僅為3640輛,與頭部造車新勢力差距較大。

    塞勒斯SF5:絕版車型

    華為憑借強大的品牌溢價,確實吸引了多家國產車的合作,小康股份就是一個代表。說到小康股份,印象最深的車是東風小康,是與東風汽車合作生產的。有了王的代言,很多人都被洗腦了。

    華為與小康股份合作Celeste華為智選SF5,于2021年上海車展亮相。兩驅版售價21.68萬元,四驅版售價24.68萬元。無論通過賽勒斯渠道還是華為渠道,都可以訂車。或許是出于對華為的信任,賽勒斯SF5在一個月內就被預訂了6000多臺,這對于一款全新的電動車來說絕對是驚人的。

    本以為有了華為的加持,賽勒斯SF5可以和造車新勢力爭奪銷量排名,結果銷量差點就停了。2021年交付8169輛,2022年上半年僅交付40輛。這個數據和目前國內造車新勢力幾萬輛的銷量也有巨大差距。

    同時,讓賽勒斯SF5車主沒想到的是,他們買到的機型可能是最后一款絕版機型。因為還有很多車主交了定金還沒提車,所以品牌給了公司旗下全新的品牌AITO,小康股份也把重心放在了汽車M5上。

    問題M5:你選擇我的標志是什么意思?

    緊接著,針對仙界SF5絕版機型,2021年12月,華為與仙界聯合推出新品牌AITO。第一款車型叫捷M5,首次搭載華為鴻蒙系統OS智能座艙,整個設計過程由華為主導。從產品設計、品控、營銷到門店銷售,華為在各個環節都有深度參與。

    如果一定要選一個球員,世界上的M5勉強合格。上市5個月來,“中國含量”飆升,M5訂單量突破15萬輛。但今年6月單月銷量突破7000輛后,7月銷量并未如預期突破萬輛大關,而是與6月基本持平。截至7月31日,這款車累計交付2.6萬輛。曾經夸口要“一年內翻特斯拉”的余承東承認,對于M5來說,實現一年賣30萬輛車的目標是不可能的。

    從參與程度來看,這是華為參與最深的一款車。所以被汽車圈評為華為的“親兒子”,除了在車上貼了一個華為的logo。但是,廣大消費者并沒有讓華為失望。很多車主都把車尾的天機logo去掉,換成了華為logo,以至于淘寶上的華為logo最近持續熱銷。競價話題請參考:從“面子”到“身份”競價背后的故事。

    第三,一碗水端平不了。

    如開頭所述,車企與華為的合作領域目前主要分為三種模式:HI模式、智能選擇模式和Tier 1。

    HI mode,即智能汽車全棧解決方案,由車企設計制造,華為負責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車企使用鴻蒙系統OS車載操作系統和車級麒麟芯片,與用戶直接交互的前端UI由車企自行設計。換句話說,車企的外殼,華為的靈魂。如奧伊塔、極狐等。

    余大嘴帶動的智能選擇的模式更為重要。在合作中,華為處于領先地位,深度參與產品設計、質量控制、市場營銷、門店銷售等各個方面。可以說,智選莫……l借合作車企之手無限接近華為自家車。例如,詢問M5(參數|查詢)和M7的界限。

    所以在HI模式下,奧伊塔和極狐都有太多自己的影子,“中國含量”不高;被外界稱為華為親生兒子的問問圈“中國含量”極高。余承東也多次做過問圈平臺,可以享受華為遍布全國的銷售網絡。

    說到銷售網絡,似乎行業的腰更硬了。

    截至2022年7月底,AITO已經出現在全國554家華為體驗中心;相比之下,新勢力“韋小立”的銷售門店分別為387家、366家和247家。

    但Hi模式的兩款合作機型,極狐HI和Aouita 11(參數|詢價)并沒有進入華為的線下門店。福克斯Hi依靠自己的銷售渠道,而Aouita則利用自建渠道和合作伙伴的多個渠道進行銷售。不同的合作模式意味著“中國內容”的高低和銷售渠道的寬度,市場表現自然大相徑庭。

    面對眾多的合作模式和合作伙伴,華為似乎有著明顯的深度和廣度區分,但一碗水難端平的尷尬局面也由此而生。

    還有一個原因是,華為和很多車企對彼此都充滿了警惕。

    第一,主機廠商越強大,越傾向于把實體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警惕與華為的深度合作,小心不要淪為代工廠。現階段,愿意擁抱華為的,還是賽勒斯等“聽話”的品牌。

    第二,華為和車企的合作也是一個利益博弈和話語權爭奪的過程。廣汽愛安副總經理肖勇曾在公開場合發言。華為這樣的大供應商價格失控,車企與其合作基本沒有議價能力。不過,廣汽愛安也有自己的算盤。2023年廣汽愛安HI版上市后,其自主研發的智能車型也將同步落地。

    第四,華為面臨的問題

    單一型號的交付量很難突破。

    自3月交付以來,M5的銷量一直呈穩步上升趨勢,3月交付3045輛,4月交付3245輛,5月交付5006輛,6月交付7021輛。就在所有人都期待《問天世界》7月份能創造過萬的交付量時,好消息始終沒有傳來。

    據悉,6月底,有業內人士稱,AITO已下達命令,要求7月銷量超過1萬輛。甚至為了保證目標的達成,華為在6月中旬調整了銷售政策,要求整體發貨推遲到7月。但7月實際交付量為7228輛,與6月幾乎持平。8月份能否做到,參照前三周4848輛的保險量,破萬的幾率微乎其微。

    7月4日M7上市后,AITO發布官方數據,稱4小時預訂量突破2萬。7月7日,在一次行業論壇上,余承東再次表示其訂單量已經突破5萬輛。就在外界都在期待“銷量再創新高”的消息時,官方選擇了沉默。

    摘掉華為光環,冷靜思考。其實M7在產品定價和產品力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香,30萬座家用車市場競爭相當激烈,消費者的需求也是有限的。

    回憶起M7上市的時候,余承東預測這款車的銷量會比M5好,也曾經對團隊提出過這樣的期望:“要求單月早賣兩三萬臺,以后要做得更多,單月做到四五萬臺甚至更多。”但根據終端銷售人員的反饋,進店消費者選擇M5仍是主流。

    不管是2萬還是3萬,先突破1萬再提更高的要求是沒有意義的。

    華為的購車流程和寬裕的售后體驗

    這可能是最糟糕的。

    在華為和賽勒斯的分工中,華為主導設計和營銷,賽勒斯負責開發、制造、交付和售后。

    買車:

    AITO有自己的業主App,但在線預訂和訂購只能通過華為商城App和“華為商城+”小程序完成。如果通過微信小程序下單,在AITO App里找不到訂單信息,說明兩者還沒有開通。

    售后服務:

    在售后環節,分離感更加強烈。華為芷玄只有賣車的功能,不參與售后。所有售后環節都由賽勒斯負責。之前做低端車型起家的塞蕾斯,在售后服務、人員專業度等方面都讓不少M5車主吐槽。即使在沒有建立AITO客服中心的城市,…e保養世界M5要和東風風光小康面包車結合在一起,這是廣大“華為車主”難以下咽的。

    領導太多:

    先說渠道定位。經銷商提交申請后,華為會先審核,然后Cyrus會評估。用戶中心建立后,華為第一個接受,塞勒斯又接受了。多頭管理,如何避免內耗,也涉及精力

    全文摘要

    今年7月,余承東公開表示,去年華為在汽車上的花費超過十億美元,但這項業務仍然是華為唯一虧損的業務。

    “以生存為最重要的綱領,將邊緣業務全線收縮關閉,將寒冷轉嫁給所有人。”任的一封內部信為華為未來幾年的發展定下了基調。

    2020年10月,華為在一份內部文件中明確表示不會造車。但文件末尾有一行小字:“此文自發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3年”。現在,三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大半,華為的一封內部信已經把寒氣撒到了每個角落。

    第一,第二天感冒傳播

    “比得上寶馬和保時捷!”

    “把手機里幾十萬、幾百萬的應用程序裝進汽車,世界上沒有一家公司能做到!”

    “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廉價了,不能顯示你的身份!"

    8月24日,任“把冷傳給大家”后的第二天,以大嘴著稱的華為董事總經理、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集團CEO余承東在M7的交付儀式上,再次沖向營銷一線,金句頻出。

    世界上最好的智能駕駛艙里沒有人。在稱贊自己在鴻蒙系統的駕駛艙的同時,他也不忘踩踩他的朋友。“有些汽車廠商用的是鴻蒙系統的操作系統,但人機界面是自己做的,很垃圾。”

    在內部信中,任明確表示,在“追求利潤和現金流”的要求下,已經大規模投入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應該減少研發預算,加強閉環商業R&D...并專注于幾個具有競爭力的關鍵部分”。有人說這代表了華為內部的汽車路線之爭,以余承東為代表的輕投入、重運營的華為智能選擇模式取得了勝利。

    然而,在宣布“幫助企業造好車”一年多后,華為已經先后與賽勒斯、BAIC、長安汽車合作推出了五款新車,但結果卻不盡相同。極速福克斯Alpha S HI版銷量慘淡,Aouita 11(參數|詢價)退訂風波,天界SF5(參數|詢價)銷量更差,甚至被降價,等等。高喊“幫企業造好車”的華為,要做到余承東的“行業第一”并不容易。取得消費者的認可并不容易。

    寒氣逼人只想“活下去”的華為,靠的就是余大嘴的幾個“第一”。在一個陌生的汽車圈,還是無效嗎?

    第二,在汽車圈撞南墻。

    縱觀車企與華為的合作,可以分為三種模式:HI模式、華為智能選擇模式、Tier 1模式。基于上述模式,華為先后與金康賽利斯、北汽極狐、長安汽車、廣汽集團等合作。但是,似乎除了問題M5(參數|查詢),它勉強通過,其他項目是缺乏的。

    Aouita 11:退訂風暴

    與華為和當代Amperex Technology,Limited的深度合作,是長安推廣品牌的契機,讓從未有過高端汽車研發經驗的長安通過共同努力,為品牌賦能。

    用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首席運營官王軍的話說,Aouita 11是Aouita和華為在HI(HUAWEI Inside)車型的基礎上,經過三年精心打磨的高端精品車型。在大佬們的加持下,Aouita 11也列出了一長串的武裝配置:當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有限高密度三元鋰電池、華為DriveOne雙電機四驅系統、基于鴻蒙系統開發的智能駕駛艙、華為AOS智能駕駛操作系統等

    然而,即便有了這些“黑科技”,長安汽車也沒想到,在“肌肉”的大秀之后,車主們對Aouita 11制定的首批車主權益不滿,很快陷入退訂風波。第一批車主權益缺乏誠意,交車周期過長,整車和三電質保期短,性價比低,車機高端UI設計不足,“中國含量”低,是大多數感興趣用戶不滿的原因。

    華為頭頂的光環還沒有開好頭,含著金湯匙出生的Aouita 11剛上市就失聲了,這對華為來說顯然不是一個樂觀的信號。

    極限狐貍阿爾法S HI版:自稱吉祥物

    極狐Alpha S華為HI版之所以會成為話題車型,是因為它是華為首款inside智能汽車。為了造好車,華為選擇與部分車企深度合作,以“華為inside”的方式支持車企打造旗下子品牌,并設計了一個名為“HI”的品牌LOGO,代表華為Inside。不過,并不是所有和華為合作的車都能打上HI的LOGO。只有使用華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汽車才能標上HI標志。所以華為Inside是華為和汽車公司深度合作的一種汽車生產模式。

    華為HI版極狐Alpha S是極狐Alpha S的高端版本,搭載了華為的駕駛輔助硬件,…ich可以實現城市的高階駕駛輔助功能。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的成就,甚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智能駕駛領域的行業成就。

    但即使智能、續航甚至動力部分都在線,價格同樣不菲,40萬元的價格也不容易被普通新能源用戶接受。銷售數據也真實地反饋了這一點。據北汽藍谷產銷快報顯示,2022年7月包括極速福克斯S、極速福克斯S HI、極速福克斯T、北京EU系列在內的多款車型總銷量僅為3640輛,與頭部造車新勢力差距較大。

    塞勒斯SF5:絕版車型

    華為憑借強大的品牌溢價,確實吸引了多家國產車的合作,小康股份就是一個代表。說到小康股份,印象最深的車是東風小康,是與東風汽車合作生產的。有了王的代言,很多人都被洗腦了。

    華為與小康股份合作Celeste華為智選SF5,于2021年上海車展亮相。兩驅版售價21.68萬元,四驅版售價24.68萬元。無論通過賽勒斯渠道還是華為渠道,都可以訂車。或許是出于對華為的信任,賽勒斯SF5在一個月內就被預訂了6000多臺,這對于一款全新的電動車來說絕對是驚人的。

    本以為有了華為的加持,賽勒斯SF5可以和造車新勢力爭奪銷量排名,結果銷量差點就停了。2021年交付8169輛,2022年上半年僅交付40輛。這個數據和目前國內造車新勢力幾萬輛的銷量也有巨大差距。

    同時,讓賽勒斯SF5車主沒想到的是,他們買到的機型可能是最后一款絕版機型。因為還有很多車主交了定金還沒提車,所以品牌給了公司旗下全新的品牌AITO,小康股份也把重心放在了汽車M5上。

    問題M5:你選擇我的標志是什么意思?

    緊接著,針對仙界SF5絕版機型,2021年12月,華為與仙界聯合推出新品牌AITO。第一款車型叫捷M5,首次搭載華為鴻蒙系統OS智能座艙,整個設計過程由華為主導。從產品設計、質量控制、市場營銷到門店銷售,華為在各個環節都有深度參與。

    如果一定要選一個球員,世界上的M5勉強合格。上市5個月來,“中國含量”飆升,M5訂單量突破15萬輛。但今年6月單月銷量突破7000輛后,7月銷量并未如預期突破萬輛大關,而是與6月基本持平。截止7月31日,這款車累計交付2.6萬輛。曾經夸口要“一年內翻特斯拉”的余承東承認,對于M5來說,實現一年賣30萬輛車的目標是不可能的。

    從參與程度來看,這是華為參與最深的一款車。所以被汽車圈評為華為的“親兒子”,除了在車上貼了一個華為的logo。但是,廣大消費者并沒有讓華為失望。很多車主都把車尾的天機logo去掉,換成了華為logo,以至于淘寶上的華為logo最近持續熱銷。競價話題請參考:從“面子”到“身份”競價背后的故事。

    第三,一碗水端平不了。

    如開頭所述,車企與華為的合作領域目前主要分為三種模式:HI模式、智能選擇模式和Tier 1。

    HI mode,即智能汽車全棧解決方案,由車企設計制造,華為負責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車企使用鴻蒙系統OS車載操作系統和車級麒麟芯片,與用戶直接交互的前端UI由車企自行設計。換句話說,車企的外殼,華為的靈魂。如奧伊塔、極狐等。

    余大嘴帶動的智能選擇的模式更為重要。在合作中,華為處于領先地位,深度參與產品設計、質量控制、市場營銷、門店銷售等各個方面。可以說,智選莫……l借合作車企之手無限接近華為自家車。例如,詢問M5(參數|查詢)和M7的界限。

    所以在HI模式下,奧伊塔和極狐都有太多自己的影子,“中國含量”不高;被外界稱為華為親生兒子的問問圈“中國含量”極高。余承東也多次做過問圈平臺,可以享受華為遍布全國的銷售網絡。

    說到銷售網絡,似乎行業的腰更硬了。

    截至2022年7月底,AITO已經出現在全國554家華為體驗中心;相比之下,新勢力“韋小立”的銷售門店分別為387家、366家和247家。

    但Hi模式的兩款合作機型,極狐HI和Aouita 11(參數|詢價)并沒有進入華為的線下門店。福克斯Hi依靠自己的銷售渠道,而Aouita則利用自建渠道和合作伙伴的多個渠道進行銷售。不同的合作模式意味著“中國內容”的高低和銷售渠道的寬度,市場表現自然大相徑庭。

    面對眾多的合作模式和合作伙伴,華為似乎有著明顯的深度和廣度區分,但一碗水難端平的尷尬局面也由此而生。

    還有一個原因是,華為和很多車企對彼此都充滿了警惕。

    第一,主機廠商越強大,越傾向于把實體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警惕與華為的深度合作,小心不要淪為代工廠。現階段,愿意擁抱華為的,還是賽勒斯等“聽話”的品牌。

    第二,華為和車企的合作也是一個利益博弈和話語權爭奪的過程。廣汽愛安副總經理肖勇曾在公開場合發言。華為這樣的大供應商價格失控,車企與其合作基本沒有議價能力。不過,廣汽愛安也有自己的算盤。2023年廣汽愛安HI版上市后,其自主研發的智能車型也將同步落地。

    第四,華為面臨的問題

    單一型號的交付量很難突破。

    自3月交付以來,M5的銷量一直呈穩步上升趨勢,3月交付3045輛,4月交付3245輛,5月交付5006輛,6月交付7021輛。就在所有人都期待《問天世界》7月份能創造過萬的交付量時,好消息始終沒有傳來。

    據悉,6月底,有業內人士稱,AITO已下達命令,要求7月銷量超過1萬輛。甚至為了保證目標的達成,華為在6月中旬調整了銷售政策,要求整體發貨推遲到7月。但7月實際交付量為7228輛,與6月幾乎持平。8月份能否做到,參照前三周4848輛的保險量,破萬的幾率微乎其微。

    7月4日M7上市后,AITO發布官方數據,稱4小時預訂量突破2萬。7月7日,在一次行業論壇上,余承東再次表示其訂單量已經突破5萬輛。就在外界都在期待“銷量再創新高”的消息時,官方選擇了沉默。

    摘掉華為光環,冷靜思考。其實M7在產品定價和產品力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香,30萬座家用車市場競爭相當激烈,消費者的需求也是有限的。

    回憶起M7上市的時候,余承東預測這款車的銷量會比M5好,也曾經對團隊提出過這樣的期望:“要求單月早賣兩三萬臺,以后要做得更多,單月做到四五萬臺甚至更多。”但從終端銷售人員的反饋來看,進店消費者選擇M5仍是主流。

    不管是2萬還是3萬,先突破1萬再提更高的要求是沒有意義的。

    華為的購車流程和寬裕的售后體驗

    這可能是最糟糕的。

    在華為和賽勒斯的分工中,華為主導設計和營銷,賽勒斯負責開發、制造、交付和售后。

    買車:

    AITO有自己的業主App,但在線預訂和訂購只能通過華為商城App和“華為商城+”小程序完成。如果通過微信小程序下單,在AITO App里找不到訂單信息,說明兩者還沒有開通。

    售后服務:

    在售后環節,分離感更加強烈。華為芷玄只有賣車的功能,不參與售后。所有售后環節都由賽勒斯負責。之前做低端車型起家的塞蕾斯,在售后服務、人員專業度等方面都讓不少M5車主吐槽。即使在沒有建立AITO客服中心的城市,…e保養世界M5要和東風風光小康面包車結合在一起,這是廣大“華為車主”難以下咽的。

    領導太多:

    先說渠道定位。經銷商提交申請后,華為會先審核,然后Cyrus會評估。用戶中心建立后,華為第一個接受,塞勒斯又接受了。多頭管理,如何避免內耗,也涉及精力

    全文摘要

    今年7月,余承東公開表示,去年華為在汽車上的花費超過十億美元,但這項業務仍然是華為唯一虧損的業務。華為上一任輪值董事長徐志軍去年4月曾表示,智能汽車業務是華為除消費者業務之外功能最全的BU。即使不做國外市場,平均每年每輛車也能賺1萬塊,這對華為來說足夠了。

    每輛車賺一萬塊錢,抹掉幾十億的投資,華為的野心很難靠目前僅有的產品支撐。對于華為來說,不管是哪個品牌,只要能超越造車新勢力,都是成功的。如果能超越特斯拉,那將是巨大的成功。華為的策略沒有錯,但是對車主有些不公平。

    作為汽車人新貴,華為還在小心翼翼的探索邊界。任公開信發布后,此前每年投入十幾億美元的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部門,將不可避免地面臨整體收縮。人才流失,與廣汽合作的坎坷,單一車型的難以打破,汽車銷售流程的有待改善等等都是問題。

    最糟糕的是,消費者的售后體驗不好。這是豬隊友...華為上一任輪值董事長徐志軍去年4月曾表示,智能汽車業務是華為除消費者業務之外功能最全的BU。即使不做國外市場,平均每年每輛車也能賺1萬塊,這對華為來說足夠了。

    每輛車賺一萬塊錢,抹掉幾十億的投資,華為的野心很難靠目前僅有的產品支撐。對于華為來說,不管是哪個品牌,只要能超越造車新勢力,都是成功的。如果能超越特斯拉,那將是巨大的成功。華為的策略沒有錯,但是對車主有些不公平。

    作為汽車人新貴,華為還在小心翼翼的探索邊界。任公開信發布后,此前每年投入十幾億美元的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部門,將不可避免地面臨整體收縮。人才流失,與廣汽合作的坎坷,單一車型的難以打破,汽車銷售流程的有待改進等等都是問題。

    最糟糕的是,消費者的售后體驗不好。這是豬隊友...

    標簽:問界M5阿維塔AITO阿維塔11賽力斯SF5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麒麟電池包能量密度超過特斯拉,寧德時代怎么做到的?

    近期四川地區,尤其是成都的電動車車主一定難受了一波,這次四川地區的局部限電可以說狠狠的打擊了電動車車主的自信心。

    1900/1/1 0:00:00
    智己L7累計交付2058臺,8月銷量達1007臺

    9月1日,智己汽車公布最新交付數據。8月份,智己L7銷量破千,達1007臺,當月環比增長234,成功躋身中大型豪華純電轎車月交付量前三。

    1900/1/1 0:00:00
    嵐圖8月交付2429輛新車,環比增長35%

    9月1日,嵐圖汽車發布8月交付數據。8月,嵐圖共交付2429輛,環比增長35,連續3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自2021年8月首次交付以來,在一年時間內,嵐圖品牌已累計向全國用戶交付17891輛。

    1900/1/1 0:00:00
    汽車之家發布“2022年度新能源汽車消費榜”

    分享正在爆發式增長的新能源車市為汽車產業帶來全新的變革,與此同時,技術進步和模式創新也在逐步改變人們對汽車產品的傳統認知。這意味著,消費者將用全新的視角來審視新能源汽車產品。

    1900/1/1 0:00:00
    8月新勢力榜:AITO首破萬輛躋身前五 理想跌破5千輛位居第八

    9月1日,嵐圖、極氪、哪吒、埃安、問界、理想、智己、小鵬、蔚來、零跑等10家造車新勢力陸續發布了8月交付量。

    1900/1/1 0:00:00
    J.D. Power研究:中國新車整體質量表現不敵去年

    9月1日,JDPower(君迪)正式發布2022中國新車質量研究SM(IQS)。研究顯示,因設計類缺陷導致的抱怨增加,2022年中國新車質量表現略有下滑,呈現出與美國市場類似的趨勢。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亚洲欧美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