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和技術的擁抱越來越近,汽車行業正在引發新一波的巨大變革。自今年4月宣布轉型為“科技型企業”以來,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一直在全面運營,并全力致力于加快轉型。大象轉身,對于擁有52年歷史的東風汽車來說,無疑是一場新的自我革命。
在東風汽車品牌秋季新聞發布會和第六屆科技創新周開幕前,“2021東風汽車商標秋季新聞發布會暨第六屆科學技術創新周”在英雄之城武漢舉行,盛況空前。在強勁的東風下,前瞻性的“十四五”規劃、重大戰略合作的創新協同、智慧物流的場景化落地、研發成果的數字化賦能,都讓這一轉型充滿活力。打好技術牌”,“十四五”規劃“作為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引領著新的方向,汽車行業始終融合和承載著每個時代的高科技和尖端技術。隨著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轉型的加速,汽車行業的技術競爭越來越激烈科技企業轉型,東風公司最直觀的破圈之舉是從更新企業定位開始。在確定“為用戶提供優質汽車產品和服務的優秀科技企業”的新定位時,“東方紅旗”同時發布了面向“十四五”規劃的框架思維。一整套“十四五”規劃緊隨其后,在9月26日的開幕式上正式發布,使東風“科技型”企業的新方向更加明確。
為了推動自身轉型,東風公司“十四五”規劃以“六新一強”為目標發布,其中包括將業務質量提升到新水平,實現自主事業新突破,打造新事業新優勢,增強核心能力,優化業務布局,實現共創共享新水平,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建設。其中,綜合市場占有率達到16%以上,主要商用車企業打造了優質的行業top 1企業,主要自主乘用車企業位居行業第一,戰略性新興業務營業收入占集團總收入的30%以上。每一項指標都指向創新發展,表明東風轉型的決心。面對“十四五”規劃,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朱延峰表示,東風將構建“一主體兩翼”融合發展的商業格局,以“一主體”為載體,引領和推動“兩翼”發展,以“兩翼”提升“一主體”發展水平,加快向優秀科技企業轉型。在新的方向下,自主乘用車業務的轉型升級備受關注。尤其是隨著嵐圖汽車的成立,東風品牌開始了向上的征程,標志著東風高端新能源時代的開始。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從品牌戰略的發布到嵐圖FREE的推出和熱銷,嵐圖逐漸帶領東風走上涅盤之路,成為東風科技轉型的生動注解。如今,藍兔承載著巨大的期望,也凝聚著遠見卓識,就像一艘躺在東風巨輪上的快艇,擁有更靈活的系統和更敏銳的嗅覺,乘風前行。活動期間,嵐圖帶來了800V高壓平臺超快速充電技術、琥珀和云母高性能電池安全系統、OIB中央智能大腦等最新跨越成果。26日下午,嵐圖FREE挑戰了中國首次水下航行器碰撞疊加實驗的實時直播,不僅開創了中國電動汽車安全測試的先例,也見證了電動汽車的宏偉目標……
“中國新造車實力”與世界先進汽車制造商展開競爭。
朗圖FREE自動駕駛汽車在技術中心展廳首次亮相,以推動“一主體兩翼”的實施。研發和人才已成為向上穩定和長期發展的新方向的重中之重。據悉,“十四五”期間,東風公司已投入1000億元研發資金,自主品牌研發投入強度不低于6%。重點加強綠色、低碳、智能互聯的各項研發和產業化能力,進一步增強市場洞察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同時,東風在人才方面的制度創新將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到“十四五”末,科技人才比例提高到1/5左右,五化人才規模翻了一番,占科技人才的1/3,培養了一批行業前30名的人才。在過去的七、八年里,自動駕駛研發的人才庫已經建立起來,”東風技術中心智能軟件中心副主任、東風自動駕駛導航項目主任邊寧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邊寧作為海歸人才之一,在東風從事智能駕駛工作9年,態度熱情、真誠。他對知識分子有愛國主義情緒,“可愛東風“他毫不掩飾自己對工作的熱愛。這種熱愛來自東風對知識份子的包容、平臺和資源,來自政府和東風對知識分子的關懷,甚至來自他在工作中所取得的充分成就感。身處智能駕駛的潮流中,不僅腳踏實地地做L3示范,而且仰望星空,邁向L3+,這才是方向。”邊寧和他的東風智能駕駛團隊一直在為之奮斗。與美國SAE自動駕駛從L0到L5的分類不同,東風在2018年明確提出了L3-和L3+。L3-正在無限接近L3,但負責安全的人員實際上正在協助駕駛。L3+最終負責系統或車輛的整體安全,這是完全自動駕駛或無人駕駛。L3是一種人機協同駕駛,人和車必須共同承擔,”邊寧說。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大街小巷,東風自動駕駛汽車Robotaxi隨處可見,它是東風自動駕駛試點的示范車型之一。“我們正在不斷地從封閉道路轉變為簡單的開放道路,再轉變為復雜的開放道路。現在自動駕駛Robotaxi示范跑中有了安全員。從明年開始,我們將嘗試解除封閉道路或車流量非常小的開放道路上的安全員,一步一步向前推進。“邊寧表示,東風自動駕駛試點一期將投入60輛自動駕駛汽車。在測試里程超過100萬公里的基礎上,二期項目已成功啟動。未來兩年,我們將以開發區為核心,逐步推出不少于200輛自動駕駛車并擴展到武漢的重要交通樞紐、著名旅游景點、大學和醫院等重點地區,以豐富我們的自動駕駛場景,積累我們的數據,推動L3+技術走向成熟。“邊寧說,由于建設周期長,車路協同的整體推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需要開發商冷靜、專注,沒有分心的事情。外面不需要噪音,我們必須做噪音大的事情。這方面的專業人士需要掌握整體的發展節奏。”邊寧說,“通過在開發區的示范運營和向武漢重點地區的擴張,東風公司正在探索一條無人駕駛示范商業化的道路,有望為行業帶來里程碑式的突破。在混亂中靜下心來,堅定前行。除了智能駕駛,作為沃土和發祥地東風自主創新之地,東風技術中心全面開放……
致力于打造造型、智能和“馬赫”力三大技術優勢,并在前瞻性技術研發方面擁有大量核心自主知識產權。
在自動駕駛小客車“馬赫”動力中,自動駕駛小轎車“馬赫”功率于今年4月上市,并率先搭載在風神奕炫MAX上。這是我們在年輕用戶的賽道基因下,基于以動力為主的品牌定位,打造的一個充滿活力和樂趣的駕駛品牌。在此基礎上,Mach Power以更低的油耗和更好的NVH性能滿足法規和用戶駕駛體驗。”東風技術中心新能源與動力中心副主任陳濤表示,在這種情況下,打造“馬赫”動力總成的核心性能指標是“極快、極經濟、極安靜,因此,該技術中心花了三年多的時間進行了廣泛的開發和驗證。在“十四五”期間“自動駕駛乘用車的動力將構建一個涵蓋發動機、變速器和混合動力總成的產品矩陣,以C15TDR/C15DR、8DCT和4HD系列等領先項目為引領,構建三大核心優勢:強勁的動力、強大的駕駛控制和高效的環保。其中,C15TDR發動機的熱效率已進一步提高至43%-45%,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實現高效渦輪增壓器等關鍵零部件國產化。技術自立自強,民族品牌進步的希望正在上升。在氫燃料領域,東風公司也在不遺余力地開好局。東風一直在構建氫能的整個研發鏈,都是獨立開發的,尤其是從基礎材料到核心部件、雙極板、膜電極、堆疊、系統集成和車輛應用的研究。它還建立了先進的實驗室和中試生產能力,”技術中心前瞻性研究中心氫能研發主任李洪濤說。
目前,東風氫舟等技術展品已完成120kW燃料電池系統的開發,并推出了國內首款量產全功率燃料電池乘用車——東風“氫舟”。氫燃料卡車已在雄安、北京、天津等地批量交付,實現了產業化運營。在場景驅動下,技術創新只會在規模和工業化方面更有意義。面對新業態帶來的新需求,東風商用車在活動開幕式上發布了生態品牌“坤悅”,基于不同場景需求打造了一系列“綠色智慧物流解決方案包”。首批“換電物流整體解決方案”和“L4級智慧港口整體解決方案“已經發布,未來將逐步推出智慧高速物流、綠色智慧礦山、綠色智慧園區。綠色智慧市政服務等一系列解決方案包為綠色智慧物流增添活力和凝聚力。
氫燃料電池牽引車儲存能量,使用射箭,并努力通過商業和商業手段征服核心技術。近年來,東風在新興賽道上快速發展,成為東風加速轉型的支點,應該是“數字化東風”的戰略推進。在研發數字化領域,東風公司技術中心主任、黨委書記譚敏強發布了題為《騰云駕霧,星芯飛躍》的研發數字化報告。他表示,“‘十四五’期間,研發數字化將圍繞打造智慧大腦和自主掌握核心能力的戰略目標,在數字基地、云計算、車聯網等新興領域發力,實現星芯全面跨越。”因此,東風將貫徹“以用戶為中心,以數據為核心,以智慧引領創新,以信心自強不息”的發展方針,落實“聚焦……
數字產品業務和生態三大垂直戰略措施,以技術平臺、網絡安全和數字系統三大橫向戰略為支撐,旨在為整個堆棧創建一個智能化、自主開發的智能中心。對于正處于從“鞏固技術研發能力”向“加快科技成果應用,增強競爭力、發展性和可持續性”過渡的關鍵階段的東風公司來說,目前強調“技術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首要動力,這是前所未有的。而東風的開發者們也在用扎實的內功,讓布局新賽道的內在動力更強。走開放之路,融合發展,構建新的產業生態,強調自主創新和變道超車,但不是關上個人發展的大門。如果說成立之初,技術創新的基因就刻進了東風的肌理,那么52年的輝煌,開放發展是做強、做優、做大的必由之路,東風的開放腳步從未停止。尤其是目前,汽車行業已經從“點線”的競爭轉向了生態系統的競爭。東風并沒有將其愿景局限于“汽車”,但其進一步的目標是利用權力賦能和智能轉型。通過與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推動“五化一車四網”融合發展,最大限度地將開放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除了東風自主導航項目是東風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合作的典范外,東風還在活動開幕式上宣布了其他重大戰略合作。
在重大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東風公司、中國一汽、中國三峽、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聚焦電池租賃、運營、大數據分析與管理、技術服務、電池梯級利用業務,形成電池管理技術公司。未來五年累計投資規模預計將超過100億元。通過電池管理和電站的存儲、充電和更換,構建新的能源管理體系,推動建立統一的國家換電標準。在汽車芯片和智能駕駛領域,東風公司和中國新科正專注于汽車芯片、智能駕駛、通信基礎設施、示范運營等領域,為智能汽車賦能互聯網連接。同時,雙方將重點開展與汽車MCU芯片的合作,共建汽車芯片聯合實驗室,推動汽車級MCU芯片在武漢落地布局。為了加快推進前瞻性技術研究和核心技術控制,東風公司還與松山湖實驗室建立了聯合實驗室,并與武漢理工大學共建了先進材料聯合實驗室。活動期間,東風的“朋友們”還出席了第六屆科技周。聯友科技、易聯易用科技創新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公司帶來了全方位的核心黑色技術,使得一系列戰略合作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在智能制造和智能零部件展區,聯友科技為智能制造全過程以及智能零部件、智能互聯設備等產品帶來數字化解決方案。
基于聯友科技與東風科技中心在東風共享虛擬網絡、汽車設計開發CAE仿真項目方面的良好合作,雙方在造型與工藝設計服務、智能網絡業務、5G云控制、,擁抱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技術革命的新趨勢。
在武漢創新加速器營展覽日現場,易聯易用科技創新有限公司是由東風公司和易聯易永中國共同出資的創新平臺。26日下午……
武漢創新加速營展示日在技術中心T創新實驗室啟動,豐富的創新成果覆蓋智慧交通、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為“智慧城市”賦能。不僅如此,作為原創技術的發源地和現代產業鏈的引領者,東風在社會合作、車企合作、跨界合作等方面頻頻取得成果。目前,東風公司正在與中國移動合作,共同建設5G車載聯網實驗室;與騰訊合作,推動產業互聯網融合;深化與華為的戰略合作,共建“智慧出行隆眾”項目,將數字世界帶入汽車;與國家電網、寧德時代開展戰略合作,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與中遠海運合作,共建5G智能港口無人貨柜車項目;投資博泰汽車網絡,成立東風創新設計中心。在“五化一車四網”融合發展的網絡生態系統中,東風正與合作伙伴攜手合作,在時代的變遷中實現共贏。潮水從東方升起,風很大,帆在飛翔。在汽車百年轉型的新軌道上加速發展,向科技型企業轉型,是東風的新起點,也是必由之路。只有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我們才能在當下茁壯成長,才能在未來的轉型中保持長期競爭力。
9月30日,比亞迪正式加推宋PLUSDMi四驅版并定名為宋PLUSDMiAWD,綜合補貼后售價為1998萬元。
1900/1/1 0:00:00日前,哈弗H6S全國媒體試駕會已完美收官,本場活動在玩法上打破常規,除了開放式道路試駕帶來的跑山樂趣,在賽車場的刷圈競速也讓大家體驗了一把賽道激情。
1900/1/1 0:00:00以技術謀未來,探秘多彩秘境。
1900/1/1 0:00:00紅纓百萬漫山河,為君擎旗煥新篇。9月28日,“旗勢更紅,再征新程紅旗HS7、HS5、H5煥新上市”儀式在長春舉行。
1900/1/1 0:00:00中大型SUV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熱銷是有原因的,究其根本就是它可以把一車多用途性發揮到極致,無論是平時自己開車還是拉著一家老小都能很好的勝任。
1900/1/1 0:00:009月30日10月4日,2021第二屆京津冀國際汽車展即將開幕。本屆唐山車展,旨在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促進京津冀地區產業結構和消費升級,不止有重磅新車登場,還有行業前沿黑科技大揭秘。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