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品層面,有兩種共識:“美是第一生產力”;
市場話語權掌握在年輕消費者手中。電動汽車領域也是如此。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品牌意識到,消費者選擇產品的首要因素是外觀設計。其中,Emma和小牛非常熟悉這一原理。無論是天生具有時尚基因的Emma,還是專門從事設計和技術的小牛,電動汽車的外觀設計和智能操作都讓挑剔的年輕消費者大吃一驚,讓許多消費者一時難以選車。今天小編就來幫大家分析一下,艾瑪電動車和小牛電動車哪個更好。就外表而言,Emma和小牛隊各有其獨特的優勢。當小牛隊遇到艾瑪時,誰更有吸引力?我發現許多消費者在Emma AM1和Mavericks U+之間猶豫不決。
圖片說明:Emma AM1
圖片說明:作為一名城市通勤者,小牛U+的兩款車型都采用了流行的極簡主義設計,符合當前消費者的審美要求。但兩者在設計上都有自己的特點。Emma AM1的前臉更加流暢,尤其是三透鏡組合大燈、U型日間行車燈帶和轉向燈采用了一體式組合設計。當轉向燈亮起時,感覺就像一個流動的轉向燈。小牛U+延續了小牛一貫的圓形車燈設計風格,即使在今天,它仍然有著強烈的小牛風格設計感,但缺乏一點新穎性。
注意:此外,Emma AM1的兩款車型都使用了高質量的塑料部件。質量更好的車身塑料件不僅具有更好的抗沖擊性和抗變形性,而且能夠更好地呈現漆面的質感。與市場上的普通電動汽車不同,它們看起來有很強的可塑性。在我看來,這兩輛車在外觀上無法區分。
圖注:與小牛U+的性能相比,搭載博世電機的Emma AM1在電池和電機方面更受歡迎,是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時最喜歡的性能配置。Emma AM1和calf U+均配備了輕型鋰電池,均采用可抽出式設計,女性用戶可以輕松充電和取回。
注:就從Emma AM1鋰電池中輕松提取電機而言,眾所周知,博世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技術供應商,也是寶馬和通用等世界知名汽車品牌的動力技術服務提供商。博世集團旗下的博世汽車是全球汽車產品中質量的代名詞。看重電動汽車性能的Emma和小牛都選擇與德國博世電氣合作。然而,筆者了解到,小牛U+并沒有選擇博世汽車,這導致許多之前在Emma和小牛之間苦苦掙扎的性能控制器自愿選擇Emma AM1。
圖片說明:Emma選擇了德國博世電氣的新國標時代。高價的小牛還值得買嗎?作為互聯網電動汽車的代表品牌,小牛深諳這個細分領域的生存之道。除了出色的外觀設計和強大的功能配置外,小牛團隊的營銷策略也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素。小牛的高定價不僅突出了其產品的高端化,而且成功地屏蔽了圍觀者,從而獲得了忠實用戶。但隨著新的電動汽車國家標準的到來,小牛隊的Lebensraum已經悄然改變。首先,由于牛電科技尚未獲得電動摩托車生產資質,其最賺錢的N系列和M系列無法繼續銷售。在此背景下,4月12日,也就是新國標實施的三天前,小牛發布了兩款通過國家3C質量認證的電動自行車,小牛U+和US。這兩款車型能否成功“拯救”,還有待觀察。畢竟,小牛電動車的愛好者們買車的初衷是體驗小牛的性能和創新技術。但在……
為了遵守新的國家標準規定,這兩輛車不僅顯著“瘦身”,而且最高速度不能超過25公里/小時,超過15公里/小時時會發出警報聲。此外,新規定還嚴格禁止修改的可能性。即便如此,這兩款車仍然很貴,基本上切斷了愛好者的想象力。經過對比,筆者發現Emma和小牛,一個是傳統電動汽車公司的領導者,一個則是互聯網的領導者。盡管他們有不同的定位和成長方式,但他們對電動汽車更好的外觀和更強的性能的追求是一致的。關于“Emma和小牛誰更好”的話題,單憑價格可能很難確定,但目前,Emma AM1無疑是更受消費者歡迎的選擇。
睽違25年重新歸來的《獅子王》,成為了這個暑期檔最為矚目的焦點電影,上映四天就收獲了將近4億的票房。
1900/1/1 0:00:00汽車改裝文化源于賽車運動,現在也成為很多車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說起改裝初體驗,可能很多人都離不開這部陪伴了不少80后90后的童年動漫《四驅兄弟》。
1900/1/1 0:00:00前不久,熱門的國民綜藝《奔跑吧3》正式收官,引得無數網友陷入回憶殺,甚至吐槽“近期又要陷入下飯綜藝荒”。
1900/1/1 0:00:00最近,全國都在討論垃圾分類,從上海開始到全國46個城市試點,垃圾分類已被提上日程,這也說明社會對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而在汽車出行這方面,綠色低碳也一直是國家正在大力提倡的。
1900/1/1 0:00:00世界權威汽車評估機構JD
1900/1/1 0:00:00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讓汽車成為很多人的“生活必需品”。通勤代步、休閑聚會、假期出行,隨著生活中用車機會越來越多,變身有車一族也成為很多人的重要奮斗目標。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