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新能源商業地理之成都:瞄準“汽車+”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入夜,燈火闌珊。從地鐵2號線春熙路站上車,一路向東,大約40分鐘后到達到2號線的終點——龍泉驛站——一汽-大眾、一汽豐田、神龍汽車、沃爾沃等整車廠串珠成鏈,每年有超過100萬輛整車從這里走向全國各地,甚至出口海外。  “向死而生、艱苦奮斗、行勝于言”,進入成都市龍泉驛區汽車城的神龍汽車成都工廠的生產車間,“三種精神”便映入眼簾。

    汽車之家與21世紀經濟報道強強聯手,共同打造的《2022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四川領吉、沃爾沃等國際國內知名整車企業33戶,其中乘用車生產企業7戶,貨車生產企業3戶,客車生產企業5戶,專用汽車生產企業18戶,產能規模達200萬輛。  同時,成都還吸引了美國江森、德國博世、加拿大麥格納、法國彼歐等汽車關鍵零部件企業近1000戶,產品覆蓋底盤、車橋、車身、內外飾件、汽車儀表、汽車電子等領域,涉及汽車220種零部件大類中的107大類。  雖然起步較晚,但經過十余年的開發和建設,成都汽車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62戶,比2016年增加191戶。2021年,成都汽車產業實現產量103.4萬輛,位居全國第8位,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5.2萬輛,同比增長8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700億元,同比增長7.6%。

      盡管成都汽車產業近十年來蓬勃發展,但存在的短板也顯而易見。  首先,無論是與毗鄰的重慶還是北上廣、長春等工業基地相比,成都汽車企業總部缺失,整車企業帶動效應仍需進一步加強,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相對薄弱,汽車產業零部件本地配套率低;其次,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較小,傳統汽車龍頭企業轉型緩慢,純電整車龍頭企業缺失,市場主流車型導入比例相較于其他城市有待提升;第三,新能源汽車向私人消費和公共領域的滲透程度不高,應用環境和配套體系有待加強;最后,產業創新要素集聚不足,缺乏國家級研發平臺、檢驗檢測機構。  不過,成都不愿錯過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產業的機遇,如今正在奮力追趕。  今年5月,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成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指出,結合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際,重點主攻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方向,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分布上,通過招商引資,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兩線》。  無論是從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域和測試道路范圍還是從自動駕駛企業數量、測試車輛規模、政策法規來看,成都在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領域的布局遠遠落后于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城市。  不過,隨著我國汽車行業智能化、電動化進程的加快,作為我國西部汽車產業重鎮的成都,也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期。  2021年10月20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發布,對成渝地區城經濟圈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方面做了全面規劃。要求成渝兩地汽車產業協同發展,“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以智能網聯和新能源為主攻方向,共建高水平汽車產業研發生產制造基地”。  《方案》要求成渝兩地汽車產業協同發展,通過聯合開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攻關,聯手打造車聯網和高速公路車路協同等應用場景,聯手推進氫燃料應用示范,聯手推動兩地整車與零部件企業互配互供等舉措,到2025年力爭兩地汽車產量突破300萬輛、行業產值突破6000億元,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成為全球重要的汽車研發、制造、應用基地。

    ■新能源市場蓬勃發展,成都市民偏愛轎車  一個城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當地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氛圍加持。  作為四川省省會,同時也是我國西南地區中心城市,成都人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潛力位居全國前列。  成都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數量為2119.2萬,常住人口規模在全國所有城市中排名第四,僅次于重慶、上海和北京,同時也是省會城市中唯一一個規模超過2000萬的超大型城市。  不僅僅是人口規模高,成都市常住人口增量仍保持較快發展,2021年與2020年相比增長1.2%,增量24.5萬,增量水平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二。  在消費能力方面,2021年成都人均可支配收入45755元,增長8.7%。其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國水平,增速略低于全國。收入的增長同時也帶來消費能力的提升。2021年成都人均消費性支出20460元,與2020年相比增長10.6%,消費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在汽車保有量方面,截止2022年6月底,成都市汽車保有達589.6萬輛,在全國各個城市中排名第2,僅次于北京;千人汽車保有量僅為278輛,雖領先于全國水平,但在15個城市中處于中下游水平,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此外,成都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萬輛,新能源汽車千人保有量15輛,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雖與一線城市差距較大,但發展速度較快。  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成都市新能源乘用車銷量7.1萬輛,與2021年同期相比增速達182%,遠超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增速水平,同時也躍升為全國城市新能源銷量第四位,僅落后于深圳、上海和杭州。  成都的新能源滲透率也從2021年的9%快速攀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27%,滲透率表現也同樣名列前茅。可見成都的新能源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重要時期。  不過,由于成都不限購,因此與廣州、上海等一線城市密集的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政策相比,成都在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中,對私人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力度并不算大。  在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上,立足從“補車”到“補用”的政策導向,成都更側重對充電設施、配套運營等方面的支持。  2022年7月,《成都市優化交通運輸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政策措施》發布,優化交通運輸結構,鼓勵綠色出行、推廣新能源汽車。

      在充》顯示,截至2021年底,成都累計建成充電樁6.1萬個、充換電站1413座、加氫站3座,位居中西部第一。  進入2022年,《成都市2022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行動方案》《成都市“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成都市優化能源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成都市優化能源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政策措施》等多個文件先后發布,從充電樁和加氫站布局、建設補貼等層面支持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

      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發展和成都市在政策、基礎設施方面的完善,成都人民對新能源汽車的關注度還在提升。根據汽車之家平臺數據分析,成都新能源消費關注指數0.93,成都用戶對新能源汽車消費的關注程度處于較高水平;新能源消費購買指數0.59,高關注有待轉化為高購買。

      2022年上半年,成都市新能源銷售品牌以中國品牌和新勢力品牌為主,合計占比近90%。但中國品牌占比僅53%,明顯低于全國水平;造車新勢力品牌占比36%,明顯高于全國水平,特斯拉貢獻最高,蔚來、小鵬、理想也進入銷量TOP10。  不過,廠商銷量在成都斷層嚴重,比亞迪一騎絕塵,半年度銷量達1.5萬,遙遙領先于其他廠商;特斯拉排名第二,銷量逼近萬臺;其余品牌銷量均不足5000輛。

      從車身形式來看,成都新能源用戶明顯更加偏好轎車,占比高達57%,與全國水平相當。分級別市場來看,成都用戶對轎車和SUV的需求明顯不同,轎車中,緊湊型轎車偏好度高,SUV則更加偏愛中型以上、車身尺寸較大的產品。  新能源汽車的整體趨勢和未來的銷量空間也讓更多經銷商積極涌入。根據汽車之家經銷商信息數據統計,成都共636家經銷商,其中新能源經銷商滲透率92%,雖領先于全國89%的新能源經銷商覆蓋率,但與武漢

    歡迎掃描二維碼,搜索并關注汽車之家研究院更多專業報告!

    查看同類文章:數據分析行業視角更多精彩內容:新車預告技術發布汽車之家行業-大數據 全領域 新視點

    標簽:一汽北京世紀大眾特斯拉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造型粗狂 達契亞Manifesto概念車亮相

    日前,達契亞Manifesto參數詢價概念車正式亮相,整車設計十分粗狂,按照規劃,新車有望在2022巴黎車展上與受眾首次見面。

    1900/1/1 0:00:00
    插電混動版來了!領克09 EM-P官圖發布

    日前,我們獲取到了一組領克09EMP車型的官圖,新車整體沿用燃油版車型的設計,并將配備基于20T發動機打造的插電混動系統。

    1900/1/1 0:00:00
    售11.99萬起 新款長安CS85 COUPE上市

    9月19日,長安汽車宣布,旗下新款CS85COUPE車型正式上市,新車共推出6款車型,售價區間為11991649萬元。新車外觀內飾變化不大,但對配置進行了優化升級。

    1900/1/1 0:00:00
    億緯動力與固德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22年9月17日,湖北億緯動力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1900/1/1 0:00:00
    賽力斯與重慶兩江新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9月17日,賽力斯集團與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1900/1/1 0:00:00
    瑞馳新能源與奧動攜手拓進換電微面市場

    近日,瑞馳新能源副總經理徐劍橋一行到訪奧動新能源,雙方就深化戰略伙伴關系及新能源換電商用車市場合作推廣進行交流。

    1900/1/1 0:00:00
    亚洲欧美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