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特斯拉德國工廠火災引發水污染擔憂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早些年,外資企業在布局中國汽車市場時很少表現出糾結的情緒。畢竟,隨著業績的快速上升和明顯的市場發展潛力,他們真的不必擔心是否要增加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因為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如今,由于地緣的日益緊張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外資企業似乎在相關的布局中糾纏不清。

    擔憂與日俱增。

    一方面,外資企業的擔憂來自新冠肺炎疫情對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影響。

    疫情因素,三年抗疫,很多城市都經歷了嚴格的疫情防控,對于外資企業來說,企業經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今年。

    今年4月,上海疫情嚴峻,實行大規模封鎖。上海許多企業和工廠暫停生產,出現生產問題和訂單損失。在這種情況下,關于外資企業“撤離”上海乃至中國的猜測不斷傳出。

    你應該還記得,今年4月18日,美國半導體公司安森宣布關閉位于上海的全球配送中心,將業務轉移到新加坡和菲律賓的配送中心。隨后,“汽車芯片廠商安森美將‘撤離’上海”的消息在行業內外傳開。

    Honda, Han, BMW, Volkswagen, Great Wall

    安森美在線溝通信;圖片來源:國際電商

    不過,4月24日,安森官方表示,之前“搬出去”的消息是一場誤會。事實是,受疫情影響,上海配送中心暫時關閉,安森已被列入上海市第二批重點企業“白名單”。

    即便如此,烏龍事件還是引起了外企將加快“撤離”上海乃至中國的擔憂,相關報道不斷見諸國外媒體,國內汽車圈也不乏這樣的聲音。

    今年5月初,中國歐盟商會和羅蘭·貝格聯合發布了“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及俄烏戰事對歐洲在華企業的影響”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中國現行疫情防控政策的影響下,11%的受訪企業表示將縮減在華業務。

    不僅是疫情,越來越緊張的國際關系也讓外資企業在全球布局,包括中國市場更加謹慎。有人認為,雖然相關企業可能不會很快與本國政府站在同一戰線,但無疑會逐漸增加對地緣因素的考慮。

    此外,一些曾經存在于外資企業頭腦中的問題再次浮出水面。例如,近年來,中國的內資企業正在崛起,競爭加劇了外資在中國的經營壓力。再比如,外資企業在華經營成本不斷上升,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這些也增加了他們的擔憂。

    當然,從綜合信息來看,相比商務成本上升等因素,外資企業似乎更關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因為這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

    此外,正如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此前在接受采訪時所言,外資企業長期以來對中國不斷崛起并通過高增長率逐步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抱有強烈預期。但如果外資企業開始擔心中國經濟近年來遇到的長期挑戰固化,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會影響他們之前的判斷,并可能引發他們加快調整產業鏈布局。

    投資不降反增。

    在上述因素下,外資企業的糾結無可厚非,但從現實來看,糾結歸糾結,布局還是要布局的。

    近年來,我國汽車市場逐漸從原來的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此外,由于疫情和地緣因素,企業的日子也不如從前,但即便如此,我們也能清楚地看到,外資企業繼續活躍在這個市場。

    而且,他們并不滿足于本土產能的提高,而是開始在中國設立設計中心和技術開發中心,甚至把全球的R&D中心放在中國。

    即使在內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的這一年,外資企業仍在加速對華投資。

    商務部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92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4%(下同),折合1384.1億美元,增長20.2%。這意味著中國市場對外國投資仍有吸引力。

    就汽車市場而言,外資企業尤其是外資零部件企業的投資持續增加。單從今年9月份來看,動靜不小。

    9月21日,大陸長春技術中心(CCTC)新開發的辦公樓正式啟用。據悉,CCTC是大陸集團安全與動態控制事業群下的被動安全與傳感器事業部(PSS)R&D中心,專注于開發前瞻性技術、高品質產品和先進的被動安全解決方案。

    ……大陸集團長春技術中心;圖片來源:大陸集團

    當天,偉世通亞太最新技術中心正式落地武漢。該公司表示,該技術中心的落地將進一步加強偉世通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R&D布局和技術R&D實力。

    幾乎與此同時,本田旗下的零部件公司H-ONE也宣布將在中國設立子公司,制造和銷售純電動汽車(EV)零部件。該公司將向其主要客戶本田新建的純電動汽車工廠交付車身框架零部件,并計劃成為中國本土純電動汽車企業的供應商。

    據悉,本田正在廣東建設年產12萬輛純電動汽車的新工廠,計劃于2024年投產。H-ONE成立的子公司將為本田新工廠供貨,加強對長城汽車、Xpeng汽車等中國企業的供貨體系。

    如果把時間往前推,這樣的事件還有很多。這也是一些業內人士在談及外資在中國的布局時給出“直言不諱”評價的原因。

    事實上,隨著疫情的減緩和汽車市場的持續回暖,外資企業的信心明顯恢復甚至增加,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談論自己的未來計劃和市場預期,毫不掩飾他們在中國市場發展的決心。

    “我們正在積極布局中國,圍繞當地需求投資擴大生產,提高產能。”今年5月,博世中國區總裁陳宇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博世并沒有把中國作為制造中心來服務全球其他市場,而是把中國市場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來深耕。“中國在這里是一個如此好的市場,我們肯定需要擁抱這樣的市場,擁抱這個市場的需求,所以我們在這里會堅定不移。”

    漢高(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膠粘技術汽車OEM事業部亞太區副總裁安娜在接受蓋世汽車采訪時也表示,漢高正在深入布局中國汽車市場。

    集權化趨勢逐漸顯現。

    總體而言,外資企業繼續加大在中國汽車市場的投資,但如果我們更深入地觀察,我們或許能看到一些更詳細的趨勢。

    根據榮鼎咨詢(Rhodium Group)發布的報告,從投資的公司、來自的國家或經營的行業來看,歐洲在中國的投資變得更加集中。盡管一些大公司(其中許多是德國公司)繼續投資于他們的中國業務,但許多在中國有業務的其他公司拒絕新的投資。與此同時,近年來很少有新的歐洲公司選擇進入中國市場。

    報告提到,現在歐洲在中國的絕大多數投資來自少數幾家公司。例如,過去4年,歐洲前10大對華投資者占歐洲對華直接投資總額的近80%。

    圖片來源:銠集團官網

    此外,歐洲對華直接投資也越來越集中于來源國。過去四年,德國、荷蘭、英國和法國平均占總投資價值的87%。其中,德國占比最大,近四年平均占比43%。在德國公司中,三大汽車制造商(大眾、寶馬和戴姆勒)和化工集團巴斯夫的投資相對較高。從2018年到2021年,僅這四家公司就貢獻了歐洲對華外國直接投資的34%。

    從今年來看,這種趨勢似乎還在繼續。據蓋世汽車報道,9月6日,巴斯夫在廣東湛江投資的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舉行了全面開工暨首套設備投產儀式。該項目總投資約100億歐元,是德國企業在中國投資的最大單個項目。項目建成后,湛江將成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一體化生產基地。

    當然,更值得注意的是,歐洲的投資也更加集中在該行業。汽車、食品加工、制藥/生物技術、化學品和消費品制作占總數的近70%。其中,汽車領域表現突出,約占歐洲對華直接投資的三分之一。這一比例在2022年的H1會更高,因為德國汽車制造商寶馬將在中國合資企業中的股份從50%增加到75%,其他歐洲汽車制造商將投資新的電動汽車設施。

    其實以上情況并不難理解。正如Rhodium Group在報告中所說,更集中的投資背后有三個主要原因:首先,他們在中國創造了可觀的利潤,并相信盡管經濟和地緣逆風,市場仍將繼續盈利;第二,這些公司認為他們必須繼續在中國投資和開發產品,以保護過去投資的價值,并在電動汽車等行業保持競爭力;第三,他們試圖通過更大程度的本地化來保護他們在中國的業務免受不斷上升的全球風險的影響。

    中國還是“值得”的

    今年8月底,《洛杉磯時報》發表文章稱,雖然在中美關系持續惡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一些外國公司計劃將在中國的生產線轉移到其他國家,甚至做了一些調查,但最終放棄了這一計劃。

    因為他們發現其他國家不具備有效替代中國的能力。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可以為這些外資企業提供大量成熟穩定的工人、工程師、更好的基礎設施和營商環境,但最關鍵的一點是,中國自身完整龐大的產業鏈所提供的高效率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今年5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舒玉亭公開表示,當前,受多重因素影響,我國利用外資面臨諸多挑戰,但吸引外資的有利因素沒有改變。“中國在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產業配套等方面仍具有較強的綜合比較優勢,為外資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相關報告還強調,隨著全球供應鏈加速調整,中國作為全球供應鏈的區域中心之一,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將發生變化。在這一變化過程中,低成本、大規模生產等傳統優勢可能會被削弱,但產業配套齊全、市場空間巨大、勞動生產率高的核心供應鏈競爭優勢依然明顯,許多跨國公司一直將中國作為全球投資的重要目的地。早些年,外資企業在布局中國汽車市場時很少表現出糾結的情緒。畢竟,隨著業績的快速上升和明顯的市場發展潛力,他們真的不必擔心是否要增加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因為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如今,由于地緣的日益緊張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外資企業似乎在相關的布局中糾纏不清。

    擔憂與日俱增。

    一方面,外資企業的擔憂來自新冠肺炎疫情對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影響。

    疫情因素,三年抗疫,很多城市都經歷了嚴格的疫情防控,對于外資企業來說,企業經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今年。

    今年4月,上海疫情嚴峻,實行大規模封鎖。上海許多企業和工廠暫停生產,出現生產問題和訂單損失。在這種情況下,關于外資企業“撤離”上海乃至中國的猜測不斷傳出。

    你應該還記得,今年4月18日,美國半導體公司安森宣布關閉位于上海的全球配送中心,將業務轉移到新加坡和菲律賓的配送中心。隨后,“汽車芯片廠商安森美將‘撤離’上海”的消息在行業內外傳開。

    Honda, Han, BMW, Volkswagen, Great Wall

    安森美在線溝通信;圖片來源:國際電商

    不過,4月24日,安森官方表示,之前“搬出去”的消息是一場誤會。事實是,受疫情影響,上海配送中心暫時關閉,安森已被列入上海市第二批重點企業“白名單”。

    即便如此,烏龍事件還是引起了外企將加快“撤離”上海乃至中國的擔憂,相關報道不斷見諸國外媒體,國內汽車圈也不乏這樣的聲音。

    今年5月初,中國歐盟商會和羅蘭·貝格聯合發布了“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及俄烏戰事對歐洲在華企業的影響”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中國現行疫情防控政策的影響下,11%的受訪企業表示將縮減在華業務。

    不僅是疫情,越來越緊張的國際關系也讓外資企業在全球布局,包括中國市場更加謹慎。有人認為,雖然相關企業可能不會很快與本國政府站在同一戰線,但無疑會逐漸增加對地緣因素的考慮。

    此外,一些曾經存在于外資企業頭腦中的問題再次浮出水面。例如,近年來,中國的內資企業正在崛起,競爭加劇了外資在中國的經營壓力。再比如,外資企業在華經營成本不斷上升,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這些也增加了他們的擔憂。

    當然,從綜合信息來看,相比商務成本上升等因素,外資企業似乎更關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因為這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

    此外,正如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此前在接受采訪時所言,外資企業長期以來對中國不斷崛起并通過高增長率逐步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抱有強烈預期。但如果外資企業開始擔心中國經濟近年來遇到的長期挑戰固化,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會影響他們之前的判斷,并可能引發他們加快調整產業鏈布局。

    投資不降反增。

    在上述因素下,外資企業的糾結無可厚非,但從現實來看,糾結歸糾結,布局還是要布局的。

    近年來,我國汽車市場逐漸從原來的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此外,由于疫情和地緣因素,企業的日子也不如從前,但即便如此,我們也能清楚地看到,外資企業繼續活躍在這個市場。

    而且,他們并不滿足于本土產能的提高,而是開始在中國設立設計中心和技術開發中心,甚至把全球的R&D中心放在中國。

    即使在內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的這一年,外資企業仍在加速對華投資。

    商務部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92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4%(下同),折合1384.1億美元,增長20.2%。這意味著中國市場對外國投資仍有吸引力。

    就汽車市場而言,外資企業尤其是外資零部件企業的投資持續增加。單從今年9月份來看,動靜不小。

    9月21日,大陸長春技術中心(CCTC)新開發的辦公樓正式啟用。據悉,CCTC是大陸集團安全與動態控制事業群下的被動安全與傳感器事業部(PSS)R&D中心,專注于開發前瞻性技術、高品質產品和先進的被動安全解決方案。

    ……大陸集團長春技術中心;圖片來源:大陸集團

    當天,偉世通亞太最新技術中心正式落地武漢。該公司表示,該技術中心的落地將進一步加強偉世通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R&D布局和技術R&D實力。

    幾乎與此同時,本田旗下的零部件公司H-ONE也宣布將在中國設立子公司,制造和銷售純電動汽車(EV)零部件。該公司將向其主要客戶本田新建的純電動汽車工廠交付車身框架零部件,并計劃成為中國本土純電動汽車企業的供應商。

    據悉,本田正在廣東建設年產12萬輛純電動汽車的新工廠,計劃于2024年投產。H-ONE成立的子公司將為本田新工廠供貨,加強對長城汽車、Xpeng汽車等中國企業的供貨體系。

    如果把時間往前推,這樣的事件還有很多。這也是一些業內人士在談及外資在中國的布局時給出“直言不諱”評價的原因。

    事實上,隨著疫情的減緩和汽車市場的持續回暖,外資企業的信心明顯恢復甚至增加,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談論自己的未來計劃和市場預期,毫不掩飾他們在中國市場發展的決心。

    “我們正在積極布局中國,圍繞當地需求投資擴大生產,提高產能。”今年5月,博世中國區總裁陳宇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博世并沒有把中國作為制造中心來服務全球其他市場,而是把中國市場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來深耕。“中國在這里是一個如此好的市場,我們肯定需要擁抱這樣的市場,擁抱這個市場的需求,所以我們在這里會堅定不移。”

    漢高(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膠粘技術汽車OEM事業部亞太區副總裁安娜在接受蓋世汽車采訪時也表示,漢高正在深入布局中國汽車市場。

    集權化趨勢逐漸顯現。

    總體而言,外資企業繼續加大在中國汽車市場的投資,但如果我們更深入地觀察,我們或許能看到一些更詳細的趨勢。

    根據榮鼎咨詢(Rhodium Group)發布的報告,從投資的公司、來自的國家或經營的行業來看,歐洲在中國的投資變得更加集中。盡管一些大公司(其中許多是德國公司)繼續投資于他們的中國業務,但許多在中國有業務的其他公司拒絕新的投資。與此同時,近年來很少有新的歐洲公司選擇進入中國市場。

    報告提到,現在歐洲在中國的絕大多數投資來自少數幾家公司。例如,過去4年,歐洲前10大對華投資者占歐洲對華直接投資總額的近80%。

    圖片來源:銠集團官網

    此外,歐洲對華直接投資也越來越集中于來源國。過去四年,德國、荷蘭、英國和法國平均占總投資價值的87%。其中,德國占比最大,近四年平均占比43%。在德國公司中,三大汽車制造商(大眾、寶馬和戴姆勒)和化工集團巴斯夫的投資相對較高。從2018年到2021年,僅這四家公司就貢獻了歐洲對華外國直接投資的34%。

    從今年來看,這種趨勢似乎還在繼續。據蓋世汽車報道,9月6日,巴斯夫在廣東湛江投資的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舉行了全面開工暨首套設備投產儀式。該項目總投資約100億歐元,是德國企業在中國投資的最大單個項目。項目建成后,湛江將成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一體化生產基地。

    當然,更值得注意的是,歐洲的投資也更加集中在該行業。汽車、食品加工、制藥/生物技術、化學品和消費品制作占總數的近70%。其中,汽車領域表現突出,約占歐洲對華直接投資的三分之一。這一比例在2022年的H1會更高,因為德國汽車制造商寶馬將在中國合資企業中的股份從50%增加到75%,其他歐洲汽車制造商將投資新的電動汽車設施。

    其實以上情況并不難理解。正如Rhodium Group在報告中所說,更集中的投資背后有三個主要原因:首先,他們在中國創造了可觀的利潤,并相信盡管經濟和地緣逆風,市場仍將繼續盈利;第二,這些公司認為他們必須繼續在中國投資和開發產品,以保護過去投資的價值,并在電動汽車等行業保持競爭力;第三,他們試圖通過更大程度的本地化來保護他們在中國的業務免受不斷上升的全球風險的影響。

    中國還是“值得”的

    今年8月底,《洛杉磯時報》發表文章稱,雖然在中美關系持續惡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一些外國公司計劃將在中國的生產線轉移到其他國家,甚至做了一些調查,但最終放棄了這一計劃。

    因為他們發現其他國家不具備有效替代中國的能力。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可以為這些外資企業提供大量成熟穩定的工人、工程師、更好的基礎設施和營商環境,但最關鍵的一點是,中國自身完整龐大的產業鏈所提供的高效率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今年5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舒玉亭公開表示,當前,受多重因素影響,我國利用外資面臨諸多挑戰,但吸引外資的有利因素沒有改變。“中國在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產業配套等方面仍具有較強的綜合比較優勢,為外資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相關報告還強調,隨著全球供應鏈加速調整,中國作為全球供應鏈的區域中心之一,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將發生變化。在這一變化過程中,低成本、大規模生產等傳統優勢可能會被削弱,但產業配套齊全、市場空間巨大、勞動生產率高的核心供應鏈競爭優勢依然明顯,許多跨國公司一直將中國作為全球投資的重要目的地。

    標簽:特斯拉發現Model Y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以音樂為名,為熱愛相聚,江鈴福特科技SUV家族·摯友音樂會與年輕人同頻共振

    9月28日20時,江鈴福特汽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簡稱“江鈴福特科技”)攜手蘇見信、袁婭維、陳意涵、鄧典,在線舉辦主題為“愛你所愛廣闊天地自由追逐”的摯友音樂會,正式發布“廣闊天地,

    1900/1/1 0:00:00
    “氫”城相見!2022臨港新片區氫能大會今日隆重舉行

    9月28日下午,“氫”城相見2022臨港新片區氫能大會在滴水湖南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市委常委、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金山,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出席活動。

    1900/1/1 0:00:00
    口嫌體直?外企在華投資仍在加大

    早些年,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布局上,外資企業們很少顯露糾結的情緒,畢竟在快速上揚的業績以及明顯可見的市場發展潛力之下,他們確實不必糾結是否加大中國市場投資這一問題,因為答案顯而易見。

    1900/1/1 0:00:00
    環保組織:車企融資碳排放幾乎與石油公司相當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9月28日,非政府環保組織Transportamp

    1900/1/1 0:00:00
    【國際快訊】保時捷IPO發行價定為每股82.5歐元;特斯拉德國工廠火災引發污染擔憂;英國汽車制造商能源成本飆升50%

    保時捷IPO發行價定為每股825歐元大眾汽車集團將保時捷最終的上市發行價定為每股825歐元,估值達到750億歐元。

    1900/1/1 0:00:00
    馬斯克要求法院撤銷其與SEC達成的推文審核協議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要求聯邦上訴法院,撤銷其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2018年達成的協議,該協議要求特斯拉的律師預先審核其所有與特斯拉有關的推文。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亚洲欧美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