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最近是不是入手Model Y的好時機?”
“等一下,特斯拉離降價不遠了。”
這絕不是捏造。就在昨晚,一個很久沒有聯系的大學同學,突然發來一句略顯突兀的問候。他最根本的目的是想問文章開頭的問題。至于答案,我給的很簡潔。
作為背后的論據,恰恰是我接下來要強調的。在真正上市之前,我要提前通知大家,在剛剛過去的8月份,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特斯拉在中國的總銷量達到了76965輛。
其中,42,463輛汽車出口至海外市場,34,502輛汽車在中國零售。更可怕的是,Model Y創下了62,169輛的月度交付紀錄,環比增長295%,同比增長261%,位居8月乘用車整體銷量第一。
同時,簡單計算后可知,特斯拉Giga上海1-8月實現銷量399939輛,距離2021年484130輛的交付量僅8萬多輛。其中出口總量近16萬輛,國內銷量超過24萬輛。
而要知道,僅僅依靠Model 3和Model Y,這家美國車企就祭出了如此強勁的表現。這兩款在售車型已經成長為各自細分市場中的妥妥“爆款”。
以此為背景,絕不是神話。無論是在內飾外觀設計的前瞻性,電子電氣架構的融合性,輔助駕駛的先進性,以及綜合能耗,駕駛質感,能量補充系統,銷售模式,甚至品牌和創始人光環上,我們都必須承認Model 3,Model Y,特斯拉確實有很多值得稱道的地方。
但是,如果非要從中挑出一些“破綻”,那一定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由于國內產能嚴重不足,上海超級工廠根本抽不出時間,提車需要近半年時間。
尤其是在參與度越來越高的中國新能源市場,隨著越來越多自主品牌的創新和同級競品的擴張,不可避免的會導致一部分既定用戶的流失。好在在特斯拉的一系列努力下,Model 3和Model Y的擴張已經分階段完成。
方便的是,最近打開其中國官網后不難發現。截至昨晚,特斯拉所有國產車型的提車周期縮短至一周。比如Model 3后輪驅動版1-8周,Model 3高性能版1-10周,Model Y后輪驅動版1-4周,Model Y長續航版1-10周,Model Y高性能版1-10周。
在我眼里,這只是一個可能是官方的“介紹”。至于更多線索,毫無疑問,特斯拉近日突然宣布,2022年9月16日至2022年9月30日期間交付的所有新車、展車和非新車Model 3和Model Y車主,如果選擇購買特斯拉店內保險,將獲得8000元補貼,險種包括強制保險和車損險。
另外,就在昨天,據上海企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共平臺消息,特斯拉Giga上海(一期)二期生產線優化項目已于9月1日完成并開始調試。預計受理期為9月1日至11月30日。
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高達12億元,其中環保投資0.85億元,占比7.08%。實際開工時間是去年12月21日,預計完工時間是今年4月,但最后推遲到9月。
這個生產線優化項目是特斯拉在現有工廠的擴建,主要是通過增加生產節拍來擴大產能。去年11月發布的環評報告顯示,生產線優化項目主要是……擴建沖壓車間、車身車間、涂裝車間、裝配車間和物流運營中心。
根據特斯拉的估算,生產線優化項目完成后,將增加4000名員工,整個工廠的員工人數將達到19000人。這一生產線優化項目進一步擴大了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產能。
再者,根據之前一些研究機構的預測,在即將到來的第四季度,全球交付50萬輛新車將是這家美國車企的目標。那么,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市場和上海工廠無疑需要提供足夠的支持。
所以,如果真的能正式降準,特斯拉必然會進一步收獲更多的潛在用戶,給本已火熱的銷售端再添一把火。
總結一下,一方面是利用贈送保險突然打開變相盈利;一方面產能越來越充裕,提車周期大大縮短;一方面,為了沖擊更高的目標,急需新的刺激點。種種跡象似乎都在暗示,本文題目中提到的節點可能已經不遠了。
當然,對于特斯拉這種高流量、高熱度的明星車企來說,一旦今年選擇了久違的官降,外界必然會迅速傳播其“賣不出去”的危機言論。
我想反駁的是,“自欺欺人真的沒必要。就當笑話聽吧。與其關心這個,不如仔細想想正式降級會先發生在Y型還是3型?”“你覺得最近是不是入手Model Y的好時機?”
“等一下,特斯拉離降價不遠了。”
這絕不是捏造。就在昨晚,一個很久沒有聯系的大學同學,突然發來一句略顯突兀的問候。他最根本的目的是想問文章開頭的問題。至于答案,我給的很簡潔。
作為背后的論據,恰恰是我接下來要強調的。在真正上市之前,我要提前通知大家,在剛剛過去的8月份,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特斯拉在中國的總銷量達到了76965輛。
其中,42,463輛汽車出口至海外市場,34,502輛汽車在中國零售。更可怕的是,Model Y創下了62,169輛的月度交付紀錄,環比增長295%,同比增長261%,位居8月乘用車整體銷量第一。
同時,簡單計算后可知,特斯拉Giga上海1-8月實現銷量399939輛,距離2021年484130輛的交付量僅8萬多輛。其中出口總量近16萬輛,國內銷量超過24萬輛。
而要知道,僅僅依靠Model 3和Model Y,這家美國車企就祭出了如此強勁的表現。這兩款在售車型已經成長為各自細分市場中的妥妥“爆款”。
以此為背景,絕不是神話。無論是在內飾外觀設計的前瞻性,電子電氣架構的融合性,輔助駕駛的先進性,以及綜合能耗,駕駛質感,能量補充系統,銷售模式,甚至品牌和創始人光環上,我們都必須承認Model 3,Model Y,特斯拉確實有很多值得稱道的地方。
但是,如果非要從中挑出一些“破綻”,那一定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由于國內產能嚴重不足,上海超級工廠根本抽不出時間,提車需要近半年時間。
尤其是在參與度越來越高的中國新能源市場,隨著越來越多自主品牌的創新和同級競品的擴張,不可避免的會導致一部分既定用戶的流失。好在在特斯拉的一系列努力下,Model 3和Model Y的擴張已經分階段完成。
方便的是,最近打開其中國官網后不難發現。截至昨晚,特斯拉所有國產車型的提車周期縮短至一周。比如Model 3后輪驅動版1-8周,Model 3高性能版1-10周,Model Y后輪驅動版1-4周,Model Y長續航版1-10周,Model Y高性能版1-10周。
在我眼里,這只是一個可能是官方的“介紹”。至于更多線索,毫無疑問,特斯拉近日突然宣布,2022年9月16日至2022年9月30日期間交付的所有新車、展車和非新車Model 3和Model Y車主,如果選擇購買特斯拉店內保險,將獲得8000元補貼,險種包括強制保險和車損險。
另外,就在昨天,據上海企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共平臺消息,特斯拉Giga上海(一期)二期生產線優化項目已于9月1日完成并開始調試。預期驗收周期……從9月1日到11月30日。
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高達12億元,其中環保投資0.85億元,占比7.08%。實際開工時間是去年12月21日,預計完工時間是今年4月,但最后推遲到9月。
這個生產線優化項目是特斯拉在現有工廠的擴建,主要是通過增加生產節拍來擴大產能。去年11月發布的環評報告顯示,生產線優化項目主要是沖壓車間、車身車間、涂裝車間、裝配車間和物流運營中心的擴建。
根據特斯拉的估算,生產線優化項目完成后,將增加4000名員工,整個工廠的員工人數將達到19000人。這一生產線優化項目進一步擴大了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產能。
再者,根據之前一些研究機構的預測,在即將到來的第四季度,全球交付50萬輛新車將是這家美國車企的目標。那么,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市場和上海工廠無疑需要提供足夠的支持。
所以,如果真的能正式降準,特斯拉必然會進一步收獲更多的潛在用戶,給本已火熱的銷售端再添一把火。
總結一下,一方面是利用贈送保險突然打開變相獲利;一方面產能越來越充裕,提車周期大大縮短;一方面,為了沖擊更高的目標,急需新的刺激點。種種跡象似乎都在暗示,本文題目中提到的節點可能已經不遠了。
當然,對于特斯拉這種高流量、高熱度的明星車企來說,一旦今年選擇了久違的官降,外界必然會迅速傳播其“賣不出去”的危機言論。
我想反駁的是,“自欺欺人真的沒必要。就當笑話聽吧。與其關心這個,不如仔細想想正式降級會先發生在Y型還是3型?”
想象一下,開慣了200公里小時巡航的德國人、騎慣了自行車的丹麥人和荷蘭人、人手一臺沃爾沃柴油旅行車的瑞典人,從2022年10月開始,
1900/1/1 0:00:00走過五年蝶變,見證中國新能源行業從懵懂發展到加速超越世界巨頭,如今的埃安正在用自己的筆觸,描繪著一個令歷史銘刻的未來,一段日漸推動中國車企站上產業之巔的故事。
1900/1/1 0:00:00英偉達推出自動駕駛芯片Thor9月20日,英偉達發布了名為DRIVEThor的新計算平臺,該平臺將集中實現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以及車載娛樂等其他數字功能。
1900/1/1 0:00:00近日,福特汽車在發布第三季度初步業績預告時向投資者表示,由于通貨膨脹和供應鏈問題,該公司預計第三季度將額外產生10億美元成本。
1900/1/1 0:00:009月20日,在合肥舉辦的2022世界制造業大會徽商論壇上,悠跑科技與合肥肥西縣政府舉行了“悠跑科技商用車總部項目”的簽約儀式。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東京都立大學(TokyoMetropolitan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證明,電化學阻抗譜(EIS)用于研究全固態鋰金屬電池降解機制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