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化改變了全球汽車產業格局。電動化、智能化正在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新動能。正在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邁進的中國,如何基于電氣化的先發優勢,更前瞻性地判斷技術變革的方向和產業變革的趨勢?如何做強鏈條,打造強大的汽車創新鏈和產業鏈?如何在新的產業格局下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區域性、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
9月23日,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高層論壇(2022)在中國車谷武漢經濟開發區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指導,武漢市人民政府、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湖北研究院共同主辦,湖北省發展改革委、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協辦。武漢市市長程永文主持了開幕式。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忠林,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出席會議并致辭。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論壇(2022)以“構建新格局,創造新生態”為主題,分別舉辦了企業家論壇、科學家論壇和投資者論壇。科學家、企業家、投資者和相關政府代表齊聚產學研,研判技術創新方向,了解產業變革趨勢,探討建設汽車強國的路徑和戰略。
本次論壇邀請了多位兩院院士和業內專家參與。研究領域涵蓋智能制造、汽車、氫能、新材料、動力電池、工業創新、人工智能等諸多領域。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景南、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高銘等發表了主題演講。
企業家方面,東風汽車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朱延峰,三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雷明山,比亞迪董事長、總裁王傳福,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CEO高樂,奧迪(中國)總裁溫澤岳,副總裁、總工程師祖思杰,廣汽集團副總經理何先慶,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棟,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地平線總裁,黑芝麻智能創始人兼CEO單霽霽。
本次論壇得到了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武漢智慧汽車產業創新促進會、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東風汽車、中國三峽集團、中國新科集團的大力支持。
9月23日上午,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忠林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共同為“湖北省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家咨詢委員會”揭牌。專家咨詢委員會以周濟、為首,邀請17位院士擔任委員,將為湖北省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把脈”。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助力自主品牌的崛起
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忠林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是汽車產業發展的大趨勢,新能源汽車正迎來爆發式增長的黃金期。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正在前進……從市場培育期到市場化發展階段,從政策和市場雙重驅動到市場主導的新發展階段...客觀上,中國主導了如此波瀾壯闊的新能源智能汽車全球汽車革命,這也將成為中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重要基礎。”陳清泰主席在講話中說。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朱延峰在致辭中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為自主品牌汽車加速發展、品牌加速向上、國內汽車產業鏈加速轉型升級打開了一扇窗。整個汽車產業鏈正在加快創新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將進一步提升我國汽車產業的整體水平。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局面,正在成長為拉動產業、促進消費、擴大出口的支柱。隨著市場的爆發式增長,汽車產業鏈正在加速重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基礎好、效率高、韌性強、成長快,為中國乃至世界汽車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這些都證明了“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汽車工業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供應鏈安全是核心問題。
與會者認為,在國家政策、企業創新和用戶認可的共同作用下,中國正在電動智能網聯新賽道上加速追趕國際傳統汽車巨頭。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行業面臨的一些挑戰,尤其是電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
供應鏈安全,尤其是芯片等智能核心供應鏈安全,是中國當前汽車產業革命的核心問題,也是中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重要基礎。
廣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先慶認為,智能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大國產業競爭的重要抓手。行業競爭更加激烈,供應鏈持續面臨挑戰。動力電池和芯片仍然是重要的制約因素。
地緣沖突疊加全球化蔓延,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飆升至高點4.35,目前仍居高不下。在動力電池領域,碳酸鋰價格暴漲,下游新能源汽車企業普遍虧損更加嚴峻,極大影響了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在芯片領域,受晶圓產能不足、開發驗證周期長、門檻高、智能網聯汽車芯片需求激增、疫情等因素影響,供需矛盾依然十分嚴重。
上海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祖思杰認為,動力電池、原材料、芯片、操作系統、燃料電池、光電材料仍然制約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一方面,碳酸鋰價格一年左右暴漲10倍,汽車廠商等價值鏈中下游企業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與此同時,“缺芯少魂”依然困擾著中國汽車企業在智能網聯上向上突破。在汽車級芯片和自主可控、開源開放的操作系統方面,我們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如果不解決這些關鍵問題,我們將無法在新的軌道上走得快或遠。
博世中國區總裁陳宇東建議,國內芯片企業應該更快、更堅定地研發汽車標準芯片,同時鼓勵國際廠商在中國設廠。目前大部分國際廠商只在中國做封裝,希望有更多的晶圓廠在中國投資。
03加速重構汽車產業鏈
與會者認為,全球汽車產業鏈正在加速重構。一方面,以成本為導向的市場化、全球化的產業分工體系正在被國家力量推動的產業鏈供應鏈區域化、本地化所取代。另一方面,傳統的塔供關系已經轉變為網狀結構,正在向開放、融合的產業生態轉變。
構建面向未來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需要充分發揮整車企業的主導作用,以核心技術創新突破,加強零部件企業的協同創新。同時,還應加快國內外關鍵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國內替代。
東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積仁提供了軟件行業的視角。大家都在說軟件定義汽車,東軟認為汽車也應該定義軟件。汽車軟件不同于電腦軟件和手機軟件。集中式架構、云數據和日益復雜的功能對軟件計算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要尊重汽車行業,充分認識到汽車軟件的獨特性。
作為能源企業代表,中國三峽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雷明山表示,在“雙碳”背景下,新能源與汽車產業跨界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是大機遇,也是大事業,需要共同把握、謀劃、創造。
陳清泰說,汽車強國的底部是零部件強國。汽車屬性和定義的變化導致超過50%的傳統汽車零部件體系面臨重構...目前新的產業鏈還在建設中,壁壘還沒有形成。我們必須更加重視供應鏈重構的機遇,抓住這個機會窗口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解決“卡脖子”問題,改變中國汽車產業核心技術空心化的局面。
競爭激烈的本土供應鏈企業開始蠢蠢欲動。
“在這種變化中,將出現一批有競爭力的供應鏈企業,甚至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前不久的南京供應鏈大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總結了全球汽車供應鏈變革的十大特點。
事實上,在動力電池領域,中國企業已經取得了領先優勢。中創新航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謝丘表示,截至今年7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榜單中,中國占據6席,提供了全球60%以上的供應量。謝丘認為,未來中國將繼續保持這一優勢,甚至中國排名前三的動力電池,未來也有可能成為世界前三。
地平線總裁陳黎明表示,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智能芯片的競技場。MobileyeQ5、高通驍龍和英偉達奧林都選擇在中國起步。即使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下,本土芯片企業也取得了可喜的突破。相關行業統計顯示,地平線的征途芯片也正在成為自主品牌域控制器的主流選擇。今年1-6月,地平線出貨量排名第二,seco……只對泰斯拉。
黑芝麻智能創始人兼CEO單張繼表示,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等新技術發展迅速;供應鏈改革,從全球化到本地化和區域化;以及整車與零部件之間合作關系的變化,從整車廠到一級供應商再到二級供應商的傳統鏈條結構向網絡結構轉變,為本土芯片“上車”提供了極大的機會。在智能駕駛等新型芯片領域,中國芯片供應商實際上與國際芯片供應商處于同一梯隊。
從論壇嘉賓的發言來看,開放合作、跨界融合、與整車企業共同成長,構建服務更靈活、響應速度更快的生態,是本土零部件企業提升競爭力的常用“秘籍”。
智能汽車需要多種技術和產業為其賦能。
從燃料時代到電動化、智能化時代,汽車的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電池、電機、電控取代了發動機、變速器、傳動系統,互聯網通信、雷達、傳感器、芯片、計算平臺、控制器、高清地圖、云控制平臺、AI算法等與汽車無關的產品和產業也成為汽車產業鏈和汽車產業新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汽車正在成為一個龐大的綜合體,需要很多技術和產業的支撐。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景南分別就“測繪遙感能為智能駕駛做些什么?”《時空智能賦能高精地圖》介紹了如何借助光學傳感器、激光雷達傳感器、北斗+慣性導航+深度學習算法、測繪遙感、高精地圖等技術,形成智慧大腦。,完全取代人類駕駛的技術,以及如何解決作為基礎設施支撐的高精地圖、聯網等問題。他們認為,自動駕駛將是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的重要發展機遇,同時智能測繪要為自動駕駛提供基礎支撐,使其更快、更好、更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電氣化改變了全球汽車產業格局。電動化、智能化正在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新動能。正在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邁進的中國,如何基于電氣化的先發優勢,更前瞻性地判斷技術變革的方向和產業變革的趨勢?如何做強鏈條,打造強大的汽車創新鏈和產業鏈?如何在新的產業格局下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區域性、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
9月23日,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高層論壇(2022)在中國車谷武漢經濟開發區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指導,武漢市人民政府、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湖北研究院共同主辦,湖北省發展改革委、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協辦。武漢市市長程永文主持了開幕式。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忠林,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出席會議并致辭。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論壇(2022)以“構建新格局,創造新生態”為主題,分別舉辦了企業家論壇、科學家論壇和投資者論壇。科學家、企業家、投資者和相關政府代表齊聚產學研,研判技術創新方向,了解產業變革趨勢,探討建設汽車強國的路徑和戰略……。
本次論壇邀請了多位兩院院士和業內專家參與。研究領域涵蓋智能制造、汽車、氫能、新材料、動力電池、工業創新、人工智能等諸多領域。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景南、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高銘等發表了主題演講。
企業家方面,東風汽車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朱延峰,三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雷明山,比亞迪董事長、總裁王傳福,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CEO高樂,奧迪(中國)總裁溫澤岳,副總裁、總工程師祖思杰,廣汽集團副總經理何先慶,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棟,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地平線總裁,黑芝麻智能創始人兼CEO單霽霽。
本次論壇得到了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武漢智慧汽車產業創新促進會、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東風汽車、中國三峽集團、中國新科集團的大力支持。
9月23日上午,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忠林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共同為“湖北省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家咨詢委員會”揭牌。專家咨詢委員會以周濟、為首,邀請17位院士擔任委員,將為湖北省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把脈”。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助力自主品牌的崛起
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忠林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是汽車產業發展的大趨勢,新能源汽車正迎來爆發式增長的黃金期。
“我國新能源汽車正從市場培育期走向市場化發展階段,從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走向市場主導的新發展階段...客觀上,中國主導了如此波瀾壯闊的新能源智能汽車全球汽車革命,這也將成為中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重要基礎。”陳清泰主席在講話中說。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朱延峰在致辭中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為自主品牌汽車加速發展、品牌加速向上、國內汽車產業鏈加速轉型升級打開了一扇窗。整個汽車產業鏈正在加快創新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將進一步提升我國汽車產業的整體水平。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局面,正在成長為拉動產業、促進消費、擴大出口的支柱。隨著市場的爆發式增長,汽車產業鏈正在加速重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基礎好、效率高、韌性強、成長快,為中國乃至世界汽車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這些都證明了“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汽車工業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供應鏈安全是核心問題。
與會者認為,在國家政策、企業創新和用戶認可的共同作用下,中國正在接受……評級在電動智能網聯新賽道上趕超國際傳統汽車巨頭。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行業面臨的一些挑戰,尤其是電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
供應鏈安全,尤其是芯片等智能核心供應鏈安全,是中國當前汽車產業革命的核心問題,也是中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重要基礎。
廣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先慶認為,智能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大國產業競爭的重要抓手。行業競爭更加激烈,供應鏈持續面臨挑戰。動力電池和芯片仍然是重要的制約因素。
地緣沖突疊加全球化蔓延,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飆升至高點4.35,目前仍居高不下。在動力電池領域,碳酸鋰價格暴漲,下游新能源汽車企業普遍虧損更加嚴峻,極大影響了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在芯片領域,受晶圓產能不足、開發驗證周期長、門檻高、智能網聯汽車芯片需求激增、疫情等因素影響,供需矛盾依然十分嚴重。
上海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祖思杰認為,動力電池、原材料、芯片、操作系統、燃料電池、光電材料仍然制約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一方面,碳酸鋰價格一年左右暴漲10倍,汽車廠商等價值鏈中下游企業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與此同時,“缺芯少魂”依然困擾著中國汽車企業在智能網聯上向上突破。在汽車級芯片和自主可控、開源開放的操作系統方面,我們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如果不解決這些關鍵問題,我們將無法在新的軌道上走得快或遠。
博世中國區總裁陳宇東建議,國內芯片企業應該更快、更堅定地研發汽車標準芯片,同時鼓勵國際廠商在中國設廠。目前大部分國際廠商只在中國做封裝,希望有更多的晶圓廠在中國投資。
03加速重構汽車產業鏈
與會者認為,全球汽車產業鏈正在加速重構。一方面,以成本為導向的市場化、全球化的產業分工體系正在被國家力量推動的產業鏈供應鏈區域化、本地化所取代。另一方面,傳統的塔供關系已經轉變為網狀結構,正在向開放、融合的產業生態轉變。
構建面向未來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需要充分發揮整車企業的主導作用,以核心技術創新突破,加強零部件企業的協同創新。同時,還應加快國內外關鍵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國內替代。
東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積仁提供了軟件行業的視角。大家都在說軟件定義汽車,東軟認為汽車也應該定義軟件。汽車軟件不同于電腦軟件和手機軟件。集中式架構、云數據和日益復雜的功能對軟件計算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要尊重汽車行業,充分認識到汽車軟件的獨特性。
作為能源企業代表,中國三峽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雷明山表示,在“雙碳”背景下,新能源與汽車產業跨界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是大機遇,也是大事業,需要共同把握、謀劃、創造。
陳清泰說,汽車強國的底部是零部件強國。汽車屬性和定義的變化導致超過50%的傳統汽車零部件體系面臨重構...目前新的產業鏈還在建設中,壁壘還沒有形成。我們必須更加重視供應鏈重構的機遇,抓住這個機會窗口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解決“卡脖子”問題,改變中國汽車產業核心技術空心化的局面。
競爭激烈的本土供應鏈企業開始蠢蠢欲動。
“在這種變化中,將出現一批有競爭力的供應鏈企業,甚至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前不久的南京供應鏈大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總結了全球汽車供應鏈變革的十大特點。
事實上,在動力電池領域,中國企業已經取得了領先優勢。中創新航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謝丘表示,截至今年7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榜單中,中國占據6席,提供了全球60%以上的供應量。謝丘認為,未來中國將繼續保持這一優勢,甚至中國排名前三的動力電池,未來也有可能成為世界前三。
地平線總裁陳黎明表示,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智能芯片的競技場。MobileyeQ5、高通驍龍和英偉達奧林都選擇在中國起步。即使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下,本土芯片企業也取得了可喜的突破。相關行業統計顯示,地平線的征途芯片也正在成為自主品牌域控制器的主流選擇。今年1-6月,地平線出貨量排名第二,seco……只對泰斯拉。
黑芝麻智能創始人兼CEO單張繼表示,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等新技術發展迅速;供應鏈改革,從全球化到本地化和區域化;以及整車與零部件之間合作關系的變化,從整車廠到一級供應商再到二級供應商的傳統鏈條結構向網絡結構轉變,為本土芯片“上車”提供了極大的機會。在智能駕駛等新型芯片領域,中國芯片供應商實際上與國際芯片供應商處于同一梯隊。
從論壇嘉賓的發言來看,開放合作、跨界融合、與整車企業共同成長,構建服務更靈活、響應速度更快的生態,是本土零部件企業提升競爭力的常用“秘籍”。
智能汽車需要多種技術和產業為其賦能。
從燃料時代到電動化、智能化時代,汽車的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電池、電機、電控取代了發動機、變速器、傳動系統,互聯網通信、雷達、傳感器、芯片、計算平臺、控制器、高清地圖、云控制平臺、AI算法等與汽車無關的產品和產業也成為汽車產業鏈和汽車產業新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汽車正在成為一個龐大的綜合體,需要很多技術和產業的支撐。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景南分別就“測繪遙感能為智能駕駛做些什么?”《時空智能賦能高精地圖》介紹了如何借助光學傳感器、激光雷達傳感器、北斗+慣性導航+深度學習算法、測繪遙感、高精地圖等技術,形成智慧大腦。,完全取代人類駕駛的技術,以及如何解決作為基礎設施支撐的高精地圖、聯網等問題。他們認為,自動駕駛將是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的重要發展機遇,同時智能測繪要為自動駕駛提供基礎支撐,使其更快、更好、更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6
06后來者要走不同的路。
短短幾十年,中國經濟走過了發達國家100多年的現代化歷程,現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認為,這場巨變的一個主要方面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第四次工業革命與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了歷史性交匯,這個交匯點就是智能制造。
7
他指出,西方智能制造的發展序列是按照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三個階段串聯發展的。未來15年將是智能制造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要趕超,就要發揮后發優勢,采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并行發展的政策,走一條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的道路。他認為,中國的汽車正在從燃油動力汽車向電動汽車過渡,并在此基礎上向網聯、無人駕駛、智能汽車方向快速推進。進展速度超出預期。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高通過視頻發表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新階段、新挑戰、新趨勢”的演講。據他介紹,電動汽車的發展將以動力電池為重點,形成低碳、高端、智能、高質量的發展趨勢。車輛技術從最初基于燃油車的底盤改裝,到電動汽車專用平臺,再到CTV與CTC底盤一體化,已經形成趨勢……電池,到電機驅動控制和車橋一體化,現在已經開始向電驅動和車輪一體化發展。充電系統從無序充電發展到有序充電和雙向充電。他預計,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勢頭仍將持續。在中國汽車銷售總量中,燃油汽車將從峰值快速下降,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繼續快速增長,2030年前超過總銷量的50%,2025-2030年間達到50%的滲透率。
8
陳清泰在演講中表示,汽車革命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與新能源革命和新一代移動通信并行、相連的,是交通革命,是智慧城市。我們必須把未來的汽車放在一個更大的范疇里,用更廣闊的視野來評估它的發展前景,部署它的未來。這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工業革命,它的每一個環節都涉及到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周期長,影響全社會,需要政府做好頂層設計的準備。
(撰稿:耿慧麗沈)6
06后來者要走不同的路。
短短幾十年,中國經濟走過了發達國家100多年的現代化歷程,現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認為,這場巨變的一個主要方面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第四次工業革命與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了歷史性交匯,這個交匯點就是智能制造。
7
他指出,西方智能制造的發展序列是按照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三個階段串聯發展的。未來15年將是智能制造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要趕超,就要發揮后發優勢,采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并行發展的政策,走一條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的道路。他認為,中國的汽車正在從燃油動力汽車向電動汽車過渡,并在此基礎上向網聯、無人駕駛、智能汽車方向快速推進。進展速度超出預期。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高通過視頻發表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新階段、新挑戰、新趨勢”的演講。據他介紹,電動汽車的發展將以動力電池為重點,形成低碳、高端、智能、高質量的發展趨勢。車輛技術從最初的基于燃油車的底盤改裝,到電動汽車專用平臺,再到CTV和CTC底盤電池的集成,再到電機驅動控制和車橋的集成,現在已經開始向電驅動和車輪的集成發展。充電系統從無序充電發展到有序充電和雙向充電。他預計,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勢頭仍將持續。在中國汽車銷售總量中,燃油汽車將從峰值快速下降,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繼續快速增長,2030年前超過總銷量的50%,2025-2030年間達到50%的滲透率。
8
陳清泰在演講中表示,汽車革命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與新能源革命和新一代移動通信并行、相連的,是交通革命,是智慧城市。我們必須把未來的汽車放在一個更大的范疇里,用更廣闊的視野來評估它的發展前景,部署它的未來。這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工業革命,它的每一個環節都涉及到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周期長,影響全社會,需要政府做好頂層設計的準備。
(執筆:耿慧麗沈)
日前我們從互聯網獲悉,余承東在2022世界設計之都大會上再次“語出驚人”,引發了廣泛討論,來看看他究竟說了些什么更多精彩視頻,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9月14日,
1900/1/1 0:00:009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能源汽車目前成為了一個風口行業,吸引了大量技術、資本向這個行業匯籠、集聚,加之一些地方政府也有轉型升級方面的愿望,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人工智能初創公司HyperspecAI開發出統一平臺RoadMentor,使得ADAS和自動駕駛汽車(AV)的開發人員可以創建、訓練和部署機器學習(ML)模型,
1900/1/1 0:00:009月15日,吉利基于CMA架構打造的全新A級智能SUV博越L,迎來了首輪專業媒體靜態評測。同時,在北京、上海等多地開設了8K超高清直播分會場。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為向制造商提供配備符合ISO26262功能安全和ISOSAE21434網絡安全工程標準組件的MCU解決方案,MicrochipTechnologyInc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