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熱度和話題性,恐怕連蘋果都比不上特斯拉。據財聯社報道,汽車研究和咨詢公司Strategic Vision最近對20萬名新車車主的調查顯示,蘋果在品牌考慮名單中排名第三,26%的人表示“喜歡”蘋果品牌。如果蘋果生產汽車,他們會考慮購買。蘋果僅次于豐田和本田,排名第二,分別占38%和32%,福特(21%)和特斯拉(20%)排在蘋果之后,位列第四和第五。這項調查針對全球超過45個汽車品牌。調查還顯示,超過一半的特斯拉車主未來會考慮購買蘋果汽車。有趣的是,蘋果在“質量印象”方面排名最高,為24%,豐田為15%,特斯拉為11%。當然,34%的人表示,由于缺乏信息,他們對汽車的了解不足以做出判斷。換句話說,即使一款車還沒上市,蘋果就已經壓過特斯拉了。
然而蘋果的造車可以說是一路坎坷。早在2014年,蘋果造車正式啟動,代號“泰坦計劃”(Project Titan),原iPod團隊的領導者史蒂夫·扎德斯基(Steve Zadesky)就是負責人。當時,蘋果從谷歌、奔馳、特斯拉等公司招募專家,組建豪華車R&D團隊。統計顯示,R&D團隊在成立后的一年內,召集了1000多名工程師參與,其中包括300多名前特斯拉員工,一度信心滿滿。不過在蘋果內部,也有關于如何造車的分析。有人建議車輛制造,但也有人建議自動駕駛。最終,庫克選擇了后者。蘋果的all in autopilot之后發生了很多變化,包括很多大牛的離開,包括在特斯拉工作了七年的C.J. Moore。此外,傳感器團隊負責人Benjamin Lyon、電池開發負責人Soonho Ahn、高級工程總監Michael Schwekutsch和雷達總工程師Eric Rogers都離開了蘋果。因為蘋果的保密性非常好,即使在今天,即使蘋果的車的信息出現在網上,大部分也是各種猜測。至于長什么樣,大概只有車隊核心人員知道。論熱度和話題性,恐怕連蘋果都比不上特斯拉。據財聯社報道,汽車研究和咨詢公司Strategic Vision最近對20萬名新車車主的調查顯示,蘋果在品牌考慮名單中排名第三,26%的人表示“喜歡”蘋果品牌。如果蘋果生產汽車,他們會考慮購買。蘋果僅次于豐田和本田,排名第二,分別占38%和32%,福特(21%)和特斯拉(20%)排在蘋果之后,位列第四和第五。這項調查針對全球超過45個汽車品牌。調查還顯示,超過一半的特斯拉車主未來會考慮購買蘋果汽車。有趣的是,蘋果在“質量印象”方面排名最高,為24%,豐田為15%,特斯拉為11%。當然,34%的人表示,由于缺乏信息,他們對汽車的了解不足以做出判斷。換句話說,即使一款車還沒上市,蘋果就已經壓過特斯拉了。
然而蘋果的造車可以說是一路坎坷。早在2014年,蘋果造車正式啟動,代號“泰坦計劃”(Project Titan),原iPod團隊的領導者史蒂夫·扎德斯基(Steve Zadesky)就是負責人。當時,蘋果從谷歌、奔馳、特斯拉等公司招募專家,組建豪華車R&D團隊。統計顯示,R&D團隊在成立后的一年內,召集了1000多名工程師參與,其中包括300多名前特斯拉員工,一度信心滿滿。不過在蘋果內部,也有關于如何造車的分析。有人建議車輛制造,但也有人建議自動駕駛。最終,庫克選擇了后者。蘋果的all in autopilot之后發生了很多變化,包括很多大牛的離開,包括在特斯拉工作了七年的C.J. Moore。此外,傳感器團隊負責人Benjamin Lyon、電池開發負責人Soonho Ahn、高級工程總監Michael Schwekutsch和雷達總工程師Eric Rogers都離開了蘋果。因為蘋果的保密性非常好,即使在今天,即使……網上出現的蘋果汽車的信息,大部分都是各種猜測。至于長什么樣,大概只有車隊核心人員知道。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俄羅斯汽車制造商AvtoVAZ旗下的拉達汽車8月銷量實現了大幅提升,該品牌當月的乘用車銷量與今年7月份相比提升了75,至18087輛。
1900/1/1 0:00:00近日,有關理想ONE車主維權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車上帶有“消費者”之類的橫幅,主要原因是因為理想ONE面臨停產、換代,現在優惠可達兩萬以上,引起了已購車主的不滿。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美國專利商標局于上月公布了蘋果的一項專利申請:在3D點云中捕獲和處理運動信息的系統。
1900/1/1 0:00:00日前我們獲悉,比亞迪2022年第100萬輛新車已經“出貨”(下線),截至今年8月,比亞迪乘用車累計銷售979397輛,同比增長1669。
1900/1/1 0:00:00采埃孚的800伏電驅動時代,在今天進入了新的階段。9月2日,采埃孚800伏電驅動橋產品在其杭州蕭山新工廠正式下線,成為其該產品全球首次量產落地。
1900/1/1 0:00:00日前,固態鋰電池研發制造商輝能科技考慮投資80億美元建廠,生產電動汽車新一代電池,目前正在評估法國、德國、荷蘭、波蘭、英國等國家的90個廠址,該公司發言人稱,最終決定將在明年年初做出。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