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對數字3C消費產品沒有影響,但對自動駕駛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美國宣布圖形處理芯片巨頭英偉達取消向中國和俄羅斯出口高端GPU芯片。如果繼續出口,只能獲得新的許可證。顯然,美國在高端芯片領域對中俄進行了打擊。這款高端芯片主要應用于人工智能等領域,也是應用非常廣泛的高端芯片。
美國再次收緊對華芯片供應,單方面限制高端芯片出口,可以說是用了最沒底的戰術。那么,這種受限芯片會對中國科技企業、中國汽車企業、中國消費者產生什么實質性的影響呢?影響是大還是小?本期《愛卡獨角戲》,我們就來聊聊這個“GUP”。
第一,美國又出手了。
2022年8月31日,美國政府下令芯片制造商英偉達和AMD停止向中國、香港和俄羅斯出售部分高性能GPU。GPU是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計算能力的重要來源,類似于大腦的功能。美國此輪對華禁售的芯片主要是機器學習和商用的旗艦處理芯片。被封殺的產品都是雙精度運算能力足夠的高端GPU,而基于A100的運算能力,所有比它更先進的顯卡產品都會無緣國內市場。
對此,美國給出的解釋是,限制該類型芯片的原因是為了解決該類產品被中國用于“軍事最終用途”或“軍事最終用戶”的風險,是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和防止高端技術外流的“必要措施”。
英偉達是美國芯片生產的頭部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據英偉達稱,兩款最新旗艦GPU計算芯片A100和H100被美國政府限制向中國出口。這兩款芯片可用于加速AI、數據分析和高性能計算。
AMD將停止向中國出口的是MI250人工智能芯片。不過,AMD同時表示,新規定不會對其業務產生實質性影響。
英偉達中國表示,已經收到總部的要求:
暫停向中國所有客戶和代理商發貨數據中心GPU卡A100和H100,其他GPU卡不受影響;各服務器OEM廠商現有庫存A100 GPU卡目前可以繼續交付給各自行業客戶,英偉達中國沒有發函;目前給OEM廠商;英偉達總部還在分析美國政府的政策要求。
二、什么是限制芯片?
這里主要說一下NVIDIA A100和H100。
A100目前已經商用,采用7nm工藝技術;H100今年3月剛上市,采用4nm制程工藝。
它們是具有高雙精度計算能力的高端GPU,主要應用于高性能計算領域,包括科學計算、CAE(計算機輔助工程)、醫療等。
因此,這兩種芯片對普通消費者購買的數碼3C和其他電子產品沒有影響。要知道就算是比較老的A100型號也要150萬人民幣。受影響最大的是國家超算中心和目前的大型數據中心。同時,大多數科技公司將其用于機器學習、元宇宙模擬、視覺分析和識別。
國家超級計算中心由數千個甚至更多的處理器組成,具有超強的計算能力,主要滿足國家高技術領域和前沿技術研究的需要。
大型數據中心面對所有需要信息技術支持的場景,包括大量的互聯網應用。例如,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和大型互聯網公司都在建設自己的數據中心。例如,騰訊投資450億元在上海建設騰訊長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主要承擔各類大規模ai算法計算、機器學習、圖像處理、科學計算和工程計算任務并提供相應服務;阿里剛剛正式推出張北超級智能計算中心,總建設規模將達到驚人的12 EFLOPS(每秒1200億次浮點運算,超過谷歌的9 EFLOPS和特斯拉的1.8 EFLOPS),主要為AI模型訓練、自動駕駛、空間地理等人工智能探索應用提供強大的智能計算服務。
如果不能獲得英偉達、AMD等美國公司的高端芯片,中國企業進行圖像、語音識別等高階運算的能力將被削弱,美國新的芯片出口限制措施“標志著美國針對中國技術能力的一次重大升級行動”。其他相關行業的管理人員分析,美國政府的禁令不僅對英偉達和AMD有影響,也為其他處理人工智能計算的高端芯片出口中國設置了“性能門檻”。
第三,對汽車領域有什么影響?
事實上,在高端GPU等領域,美國早就進行了嚴格的出口管制措施,中國的國防和重要科研機構早就無法從美國獲得高端GPU供應。那么這個限制的真實意圖是什么呢?具體來說,美國對中國芯片技術的限制范圍從尖端芯片技術的具體封鎖,比如光刻機的出口;芯片法案通過后,開始了對高端芯片的全面技術封鎖,如禁止向中國出口14nm工藝以下的設備;直到最近,美國直接明確哪些芯片不能賣給中國,直接針對中國的自動駕駛技術,直接導致英偉達和AMD受到無情的影響。
的確,AI芯片是自動駕駛算法訓練的必要條件。
近年來,國內科技公司和車企紛紛投資AI計算基礎設施,越來越多的造車新勢力開始在云端訓練自動駕駛。這兩個芯片只是卡在脖子里的東西。也就是說,隨著技術的更新,中國車企的自動駕駛軟件學習效率會比國外公司越來越慢。美方這一舉動還是相當惡的。
目前,中國大多數高端智能電動汽車企業,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如蔚來汽車和Xpeng Motors,正在建設基于NVIDIA A100的自動駕駛培訓中心,該中心承載著數據分析和圖像識別等重要任務。
基本上,在第一時間,Xpeng汽車CEO何就發文稱:壞消息是,這將給所有自動駕駛云訓練帶來挑戰。好消息是,我們剛剛提前買回了未來幾年的需求。這說明Xpeng汽車已經開始提前備貨,直面危機。
對于何的發言,百度副總裁王云鵬表示:當我們徹夜未眠討論如何加大投入,加速創新的時候,突然看到這樣的言論,覺得何的格局小了。面對這樣的危機,我們不應該對資本市場說“我很好”,而應該迎難而上。
4.國內的替代品和國內的解決方案有哪些?
有人可能會說,既然國外已經限制了芯片對中國的出口,我們不應該自己做芯片嗎?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80%的芯片都是進口的,自主生產的只有20%。2021年,中國芯片進口額高達434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所以目前國內芯片市場高度依賴國外進口,在高端芯片的數據處理能力上,國外芯片對我們來說還是卡死的。
比如A100、MI250等高端GPU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可以提供雙精度FP64類型的運算能力,而國產GPU在FP16也就是半精度數據處理上普遍不差,但是在FP32類型的處理能力上一般,FP64幾乎沒有。
在計算能力方面,目前主要使用GPU并行計算神經網絡。同時,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和ASIC(專用集成電路)也將是未來的新興力量。
FPGA和ASIC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可以編程。FPGA客戶可以根據需求編程,改變用途,但量產成本較高,適合企業、軍隊等應用場景較多的用戶。但是ASIC已經做出來了,只承載一種算法,形成一種用途。首次“開模”成本高,但量產成本低,適合場景單一的消費電子等客戶。
有人認為,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汽車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輔助駕駛功能普及率越來越高。這些功能的實現需要借助攝像頭、雷達等新型傳感器數據,其中視頻(多幀圖像)的處理需要大量的并行計算,傳統CPU不足。在這方面,強大的GPU取代了CPU。此時再加上輔助駕駛算法所需的訓練過程,GPU+FPGA成為了目前的主流解決方案。
也有聲音認為ASIC(專用集成電路)最終可以取代GPU的作用。因為激光雷達的點云(三維位置數據)數據以及更多的攝像頭和雷達傳感器,GPU無法勝任。ASIC性能、能耗、量產成本明顯優于GPU和FPGA。定制的ASIC芯片可以在相對較低的能耗水平下加快車輛信息的數據處理。隨著自動駕駛的定制化需求越來越大,大量從業者表示ASIC專用芯片將成為主流。
因此,鑒于自動駕駛算法的快速變化和演變,大多數……utopilot芯片采用GPU+FPGA的解決方案。但將來算法穩定后,ASIC會成為主流。
目前寒武紀、地平線等企業已經具備ASIC的研發實力。
說到國產自動駕駛芯片,并不是所有的都能玩。地平線即將量產的征途5也是其代表。
地平線征途5基于TSMC 16nm工藝,AI計算能力達到128TOPS。從工藝和計算能力來看,確實與國外旗艦自動駕駛芯片有一定差距,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地平線在國產自動駕駛芯片領域肯定會提供更大的動力。
作為一家自動駕駛公司,榮源七星認為芯片限制將產生一些影響:A100將用于機器學習,但它并非沒有替代品。這個限制只是針對這個超算中心,對自動駕駛的影響其實是好的。榮源給出了一個相對樂觀的答案。
不考慮芯片的設計和制造尺寸,單從進口的角度來看,英偉達被限制后,一些國外品牌可能會成為英偉達的替代品,可能最有可能的就是高通。
高通此前發布了其自研的Ride芯片,該芯片采用7nm工藝,以INT8的精度實現360TOPS的計算能力,整體功耗為65 W,性能已經可以趕上目前的NVIDIA Orin芯片,芯片已經量產并加載。摩卡DHT PHEV型號使用高通芯片,但高通也是一家美國公司,有一天可能會受到制裁。短期內是可取的,需要長期研究。
總結:美國從芯片的關鍵設計軟件、先進的工藝能力、應用生態,都在全面阻止中國參與全球先進芯片產業的分工。即使作為用戶,也僅限于為其高端GPU提供市場空間,與中國切割先進芯片技術的意圖非常明顯。
在短期內,高端GPU的替代方案較少,這將特別限制一些基于AI技術的創新企業的快速發展,并減緩新技術在商業領域的應用和發展。長期來看,中國的高端芯片嚴重依賴進口。據相關數據顯示,在中國各類進口商品中,只有芯片和石油超過1萬億美元。借此機會,中國可以完善芯片產業鏈,提高中國高端芯片的產能。何肖鵬囤積貨物的方式可以解決一時的困難,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畢竟受制于人的局面還是要從根本上改變。總之,從無到有是一個過程,從無到有到好也是一個過程。中國芯片需要時間成長和進步。
它對數字3C消費產品沒有影響,但對自動駕駛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美國宣布圖形處理芯片巨頭英偉達取消向中國和俄羅斯出口高端GPU芯片。如果繼續出口,只能獲得新的許可證。顯然,美國在高端芯片領域對中俄進行了打擊。這款高端芯片主要應用于人工智能等領域,也是應用非常廣泛的高端芯片。
美國再次收緊對華芯片供應,單方面限制高端芯片出口,可以說是用了最沒底的戰術。那么,這種受限芯片會對中國科技企業、中國汽車企業、中國消費者產生什么實質性的影響呢?影響是大還是小?本期《愛卡獨角戲》,我們就來聊聊這個“GUP”。
第一,美國又出手了。
2022年8月31日,美國政府下令芯片制造商英偉達和AMD停止向中國、香港和俄羅斯出售部分高性能GPU。GPU是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計算能力的重要來源,類似于大腦的功能。美國此輪對華禁售的芯片主要是機器學習和商用的旗艦處理芯片。被封殺的產品都是雙精度運算能力足夠的高端GPU,而基于A100的運算能力,所有比它更先進的顯卡產品都會無緣國內市場。
對此,美國給出的解釋是,r……限制這類芯片是為了解決這類產品被中國用于“軍事最終用途”或“軍事最終用戶”的風險,是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和防止高端技術外流的“必要措施”。
英偉達是美國芯片生產的頭部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據英偉達稱,兩款最新旗艦GPU計算芯片A100和H100被美國政府限制向中國出口。這兩款芯片可用于加速AI、數據分析和高性能計算。
AMD將停止向中國出口的是MI250人工智能芯片。不過,AMD同時表示,新規定不會對其業務產生實質性影響。
英偉達中國表示,已經收到總部的要求:
暫停向中國所有客戶和代理商發貨數據中心GPU卡A100和H100,其他GPU卡不受影響;各服務器OEM廠商現有庫存A100 GPU卡目前可以繼續交付給各自行業客戶,英偉達中國沒有發函;目前給OEM廠商;英偉達總部還在分析美國政府的政策要求。
二、什么是限制芯片?
這里主要說一下NVIDIA A100和H100。
A100目前已經商用,采用7nm工藝技術;H100今年3月剛上市,采用4nm制程工藝。
它們是具有高雙精度計算能力的高端GPU,主要應用于高性能計算領域,包括科學計算、CAE(計算機輔助工程)、醫療等。
因此,這兩種芯片對普通消費者購買的數碼3C和其他電子產品沒有影響。要知道就算是比較老的A100型號也要150萬人民幣。受影響最大的是國家超算中心和目前的大型數據中心。同時,大多數科技公司將其用于機器學習、元宇宙模擬、視覺分析和識別。
國家超級計算中心由數千個甚至更多的處理器組成,具有超強的計算能力,主要滿足國家高技術領域和前沿技術研究的需要。
大型數據中心面對所有需要信息技術支持的場景,包括大量的互聯網應用。例如,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和大型互聯網公司都在建設自己的數據中心。例如,騰訊投資450億元在上海建設騰訊長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主要承擔各類大規模ai算法計算、機器學習、圖像處理、科學計算和工程計算任務并提供相應服務;阿里剛剛正式推出張北超級智能計算中心,總建設規模將達到驚人的12 EFLOPS(每秒1200億次浮點運算,超過谷歌的9 EFLOPS和特斯拉的1.8 EFLOPS),主要為AI模型訓練、自動駕駛、空間地理等人工智能探索應用提供強大的智能計算服務。
如果不能獲得英偉達、AMD等美國公司的高端芯片,中國企業進行圖像、語音識別等高階運算的能力將被削弱,美國新的芯片出口限制措施“標志著美國針對中國技術能力的一次重大升級行動”。其他相關行業的管理人員分析,美國政府的禁令不僅對英偉達和AMD有影響,也為其他處理人工智能計算的高端芯片出口中國設置了“性能門檻”。
第三,對汽車領域有什么影響?
事實上,在高端GPU等領域,美國早就進行了嚴格的出口管制措施,中國的國防和重要科研機構早就無法從美國獲得高端GPU供應。那么這個限制的真實意圖是什么呢?具體來說,美國對中國芯片技術的限制范圍從尖端芯片技術的具體封鎖,比如光刻機的出口;芯片法案通過后,開始了對高端芯片的全面技術封鎖,如禁止向中國出口14nm工藝以下的設備;直到最近,美國直接明確哪些芯片不能賣給中國,直接針對中國的自動駕駛技術,直接導致英偉達和AMD受到無情的影響。
的確,AI芯片是自動駕駛算法訓練的必要條件。
近年來,國內科技公司和車企紛紛投資AI計算基礎設施,越來越多的造車新勢力開始在云端訓練自動駕駛。這兩個芯片只是卡在脖子里的東西。也就是說,隨著技術的更新,中國車企的自動駕駛軟件學習效率會比國外公司越來越慢。美方這一舉動還是相當惡的。
目前,中國大多數高端智能電動汽車企業,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如蔚來汽車和Xpeng Motors,正在建設基于NVIDIA A100的自動駕駛培訓中心,該中心承載著數據分析和圖像識別等重要任務。
基本上,在第一時間,Xpeng汽車CEO何就發文稱:壞消息是,這將給所有自動駕駛云訓練帶來挑戰。好消息是,我們剛剛提前買回了未來幾年的需求。這說明Xpeng汽車已經開始提前備貨,直面危機。
對于何的發言,百度副總裁王云鵬表示:當我們徹夜未眠討論如何加大投入,加速創新的時候,突然看到這樣的言論,覺得何的格局小了。面對這樣的危機,我們不應該對資本市場說“我很好”,而應該迎難而上。
4.國內的替代品和國內的解決方案有哪些?
有人可能會說,既然國外已經限制了芯片對中國的出口,我們不應該自己做芯片嗎?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80%的芯片都是進口的,自主生產的只有20%。2021年,中國芯片進口額高達434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所以目前國內芯片市場高度依賴國外進口,在高端芯片的數據處理能力上,國外芯片對我們來說還是卡死的。
比如A100、MI250等高端GPU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可以提供雙精度FP64類型的運算能力,而國產GPU在FP16也就是半精度數據處理上普遍不差,但是在FP32類型的處理能力上一般,FP64幾乎沒有。
在計算能力方面,目前主要使用GPU并行計算神經網絡。同時,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和ASIC(專用集成電路)也將是未來的新興力量。
FPGA和ASIC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可以編程。FPGA客戶可以根據需求編程,改變用途,但量產成本較高,適合企業、軍隊等應用場景較多的用戶。但是ASIC已經做出來了,只承載一種算法,形成一種用途。首次“開模”成本高,但量產成本低,適合場景單一的消費電子等客戶。
有人認為,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汽車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輔助駕駛功能普及率越來越高。這些功能的實現需要借助攝像頭、雷達等新型傳感器數據,其中視頻(多幀圖像)的處理需要大量的并行計算,傳統CPU不足。在這方面,強大的GPU取代了CPU。此時再加上輔助駕駛算法所需的訓練過程,GPU+FPGA成為了目前的主流解決方案。
也有聲音認為ASIC(專用集成電路)最終可以取代GPU的作用。因為激光雷達的點云(三維位置數據)數據以及更多的攝像頭和雷達傳感器,GPU無法勝任。ASIC性能、能耗、量產成本明顯優于GPU和FPGA。定制的ASIC芯片可以在相對較低的能耗水平下加快車輛信息的數據處理。隨著自動駕駛的定制化需求越來越大,大量從業者表示ASIC專用芯片將成為主流。
因此,鑒于自動駕駛算法的快速變化和演變,大多數……utopilot芯片采用GPU+FPGA的解決方案。但將來算法穩定后,ASIC會成為主流。
目前寒武紀、地平線等企業已經具備ASIC的研發實力。
說到國產自動駕駛芯片,并不是所有的都能玩。地平線即將量產的征途5也是其代表。
地平線征途5基于TSMC 16nm工藝,AI計算能力達到128TOPS。從工藝和計算能力來看,確實與國外旗艦自動駕駛芯片有一定差距,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地平線在國產自動駕駛芯片領域肯定會提供更大的動力。
作為一家自動駕駛公司,榮源七星認為芯片限制將產生一些影響:A100將用于機器學習,但它并非沒有替代品。這個限制只是針對這個超算中心,對自動駕駛的影響其實是好的。榮源給出了一個相對樂觀的答案。
不考慮芯片的設計和制造尺寸,單從進口的角度來看,英偉達被限制后,一些國外品牌可能會成為英偉達的替代品,可能最有可能的就是高通。
高通此前發布了其自研的Ride芯片,該芯片采用7nm工藝,以INT8的精度實現360TOPS的計算能力,整體功耗為65 W,性能已經可以趕上目前的NVIDIA Orin芯片,芯片已經量產并加載。摩卡DHT PHEV型號使用高通芯片,但高通也是一家美國公司,有一天可能會受到制裁。短期內是可取的,需要長期研究。
總結:美國從芯片的關鍵設計軟件、先進的工藝能力、應用生態,都在全面阻止中國參與全球先進芯片產業的分工。即使作為用戶,也僅限于為其高端GPU提供市場空間,與中國切割先進芯片技術的意圖非常明顯。
在短期內,高端GPU的替代方案較少,這將特別限制一些基于AI技術的創新企業的快速發展,并減緩新技術在商業領域的應用和發展。長期來看,中國的高端芯片嚴重依賴進口。據相關數據顯示,在中國各類進口商品中,只有芯片和石油超過1萬億美元。借此機會,中國可以完善芯片產業鏈,提高中國高端芯片的產能。何肖鵬囤積貨物的方式可以解決一時的困難,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畢竟受制于人的局面還是要從根本上改變。總之,從無到有是一個過程,從無到有到好也是一個過程。中國芯片需要時間成長和進步。
9月1日,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表示,“L2之后率先進入商用的很可能是L4,而不是L3。
1900/1/1 0:00:00日前,吉利汽車集團公布8月份銷量,共計銷售122635臺新車,同比增長39,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7500臺(雷神電混系列11113臺),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30。
1900/1/1 0:00:009月6日,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創立大會暨第一次股東大會順利召開,決議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引入戰略協同董事。
1900/1/1 0:00:009月5日,寧德時代與匈牙利德布勒森市簽署預購地協議,標志著寧德時代匈牙利工廠正式啟動。
1900/1/1 0:00:00堅持將知識產權作為企業生存的命脈,育材堂致力于汽車輕量化和先進功能性金屬材料的研發,與全球諸多汽車公司和材料公司深度合作,為傳統金屬材料注入活力。
1900/1/1 0:00:00近日,CleanTechnica發布了美國Q2純電動汽車(不含插混)TOP21銷量,累計達172818輛,環比Q1增長174。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