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鋰王”狂賺10倍,車企該去上游“挖”金?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上半年財報出爐,產業鏈上誰賺錢多一目了然。

    利潤方面,汽車廠商中凈利潤最高的SAIC,要仰視81.68億元的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69.0億元的樣子。廣汽集團、長城汽車、比亞迪利潤緊隨其后,分別為57.51億元、55.92億元、35.95億元。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紅表示,“為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反映了大多數汽車制造商的想法。至少長安董事長朱榮華公開表示同意。在他看來,電池、原材料等上游企業都在“趁機坐地起價”。

    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游也有自己的擔憂。

    面對投資者對毛利率偏低的質疑,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儲能和電力的業務模式與客戶不同,儲能價格傳導機制緩慢,對成本變化敏感,導致上半年毛利率偏低。

    言外之意:上游在漲,我能怎么辦?

    讓王寧看起來有利可圖的是王理天齊鋰業。半年報顯示,其營收達143億元,同比增長508%,歸母凈利潤103.3億元,同比增長11937.2%。

    BYD, For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Tesla, Ai 'an

    2020年底以來,鋰產品價格暴漲十余倍,是以天齊鋰業為代表的鋰企利潤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據公開數據統計,除了天齊鋰業,榮杰股份、天華超凈、西藏礦業的凈利潤同比增速也超過了1000%。

    鋰產品價格的飆升使得利潤流失,汽車制造商和電池動力公司不愿意延伸產業鏈,布局鋰礦的開采業務。

    比如不愿意干活的廣汽,直言要挖礦。目前,愛安已經在與贛鋒鋰業等上游原材料企業洽談投資事宜。曾慶紅表示,礦企有直接對接客戶的意愿,廣汽未來將推動更多上游布局。

    車企只能靠自己挖礦來降低成本嗎?

    垂直整合是形勢所迫

    汽車人不容易。他們之前為核心努力,后來又苦于電池不足。現在他們不得不去采礦。

    財報數據看似苦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為上游資源鋪路。

    天齊鋰業從瀕臨絕境到扭虧為盈,從虧18億到賺18億,是鋰業中的王者。其他鋰產品公司也拿到了令人羨慕的成績單,行業不能再忽視“白金”了。

    鋰價的突然暴漲,其實也讓業界大吃一驚。

    雖然從去年開始,汽車行業相關企業在電池研發方面已經意識到并準備了教訓,但全球電池產能仍然跟不上速度。

    新能源汽車普及率越來越高,說明鋰產品產能有限。

    BYD, For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Tesla, Ai 'an

    根據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數據,全球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已從2015年的59GWh激增至2021年的400GWh,并將在2022年再躍升50%。

    去年10月,天能鋰電、彭輝能源、上鋼聯等接連宣布原材料上漲,一般表示相關產品和材料會每周更新報價,不接受長期訂單。

    此前,在去年年初,有行業分析師表示,由于電池廠議價能力較弱,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會傳導到電池廠。去年10月25日,比亞迪關于電池漲價的文件表示,電池漲價不會低于20%。除了需求失衡,全球通脹也是原因之一。

    生馬是沒有希望的……rials,尤其是鋰,短期內會走弱,車企和動力電池一直在掃礦,保證材料供應。

    今年3月,馬斯克對鋰的價格大放厥詞,稱除非成本增加,否則特斯拉實際上可能不得不直接大規模進入鋰礦開采和提煉領域。不久前,特斯拉剛剛與澳大利亞鋰供應商Liontown簽署了每年不少于10萬公噸鋰輝石精礦的五年協議,并與澳大利亞鋰礦商CoreLithium達成了11萬噸鋰輝石精礦的四年供應協議。

    同樣在3月份,比亞迪作為戰略投資者斥資30億元收購鋰礦企業盛鑫鋰能超過5%的股權。今年5月,它在非洲發現了6個鋰礦。

    今年6月,福特與Liontown簽署了一項為期五年的協議,Lion Town每年將向福特提供高達15萬干公噸(DMT)的鋰輝石精礦。

    不久前,有報道稱prime plane energy & amp;Solutions與澳大利亞鋰硼礦商ioneer簽署協議,從美國購買鋰礦石。

    逆流運動也很頻繁。今年5月,中創新航與天齊鋰業達成戰略合作及碳酸鋰供應框架協議。6月,蜂巢能源、億緯鋰能、川能電力宣布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在德陽-阿壩生態經濟產業園投資建設3萬噸/年鋰鹽項目。

    電池領域的“王寧”早在4月份就拿下了宜春一個鋰礦的探礦權。目前已投入較多,建設了多個鋰礦項目,包括收購加拿大鋰礦公司100%股權。

    新能源汽車產業擴張的背后是新的競爭。

    鋰價壓力將持續到明年下半年。

    據路透社報道,到2023年,鋰將只夠生產多達1400萬輛電動汽車。鑒于電動汽車銷售的軌跡,許多潛在買家可能會兩手空空。

    關于自采成本,數據顯示,2019年之前中國鹽湖生產成本約為7000-8000美元/當量噸碳酸鋰,當時世界領先水平為6000美元。

    今年年初,有媒體調查發現,鋰精礦約3000美元/噸,8噸鋰精礦可提取1噸碳酸鋰,這意味著原材料成本約20萬元,每噸碳酸鋰的材料加工費不超過5萬元。當時碳酸鋰的市場價格是50萬元/噸。

    鋰行業的無序報價刺激了一批“準礦主”。

    一個明確的積極前提是,作為常規元素,鋰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并不短缺。

    以國內鋰資源儲量為例,既有礦物鋰,也有鹽湖鋰,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江西等地。其中青海和西藏主要產于鹽湖鹵水中的鋰資源。鋰輝石資源集中在四川阿壩和甘孜州。江西省宜春市鋰云母基地。此外,陜西、新疆、河南、福建、湖南等省也有相應的資源儲備。

    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只有少數公司有能力生產高質量、高純度的鋰化工產品。計劃擴建項目的產能和后續速度還有待觀察。

    需要提到的是,實際開采會遇到各方面的制約。

    一方面,鋰礦位于核心深處,新的采礦基礎設施需要以耗時的方式建立。從選址、設計、建設、投產到資源提煉,大約需要3-5年,導致產品供給無法滿足行業擴張的需求。

    另一方面,出于環保的考慮,有些地區實際上“只能碰”。比如四川的鋰礦資源,都是大熊貓保護基地。

    此外,國內鹽湖的資源稟賦制約了中國企業的開采成本。優質資源會節省開采成本,優質礦源多分布在西澳、阿根廷、智利等南美地區,這也是中國企業熱衷海外開采的部分原因。

    需要考慮的是鋰礦開發的產業鏈布局合理,可以緩解企業的經營壓力。如果低水平發展,一旦行業遇冷或技術路線轉移,將面臨不可預知的風險。這不僅僅是供應保障的問題,更是企業戰略版圖擴張中核心競爭力的考量。

    “我們國家的儲量是800萬噸,資源量是3000多萬噸。總的來說不缺,或者說還在統籌規劃中。”大河新能源董事長張莉表示,比亞迪等企業正在慢慢進入產業化,礦石提鋰將在一兩年內釋放一定的產量,或將改善中游供應。

    招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部經理白奕陽告訴鳳凰汽車,今年鋰的價格將保持相對堅挺,可能在下半年開始感受到更大的壓力……明年。屆時,包括國內鹽湖在內的澳洲礦、阿根廷礦、智利礦等部分礦山將被放開。上半年財報出爐,產業鏈上誰賺錢多一目了然。

    利潤方面,汽車廠商中凈利潤最高的SAIC,要仰視81.68億元的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69.0億元的樣子。廣汽集團、長城汽車、比亞迪利潤緊隨其后,分別為57.51億元、55.92億元、35.95億元。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紅表示,“為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反映了大多數汽車制造商的想法。至少長安董事長朱榮華公開表示同意。在他看來,電池、原材料等上游企業都在“趁機坐地起價”。

    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游也有自己的擔憂。

    面對投資者對毛利率偏低的質疑,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儲能和電力的業務模式與客戶不同,儲能價格傳導機制緩慢,對成本變化敏感,導致上半年毛利率偏低。

    言外之意:上游在漲,我能怎么辦?

    讓王寧看起來有利可圖的是王理天齊鋰業。半年報顯示,其營收達143億元,同比增長508%,歸母凈利潤103.3億元,同比增長11937.2%。

    BYD, For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Tesla, Ai 'an

    2020年底以來,鋰產品價格暴漲十余倍,是以天齊鋰業為代表的鋰企利潤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據公開數據統計,除了天齊鋰業,榮杰股份、天華超凈、西藏礦業的凈利潤同比增速也超過了1000%。

    鋰產品價格的飆升使得利潤流失,汽車制造商和電池動力公司不愿意延伸產業鏈,布局鋰礦的開采業務。

    比如不愿意干活的廣汽,直言要挖礦。目前,愛安已經在與贛鋒鋰業等上游原材料企業洽談投資事宜。曾慶紅表示,礦企有直接對接客戶的意愿,廣汽未來將推動更多上游布局。

    車企只能靠自己挖礦來降低成本嗎?

    垂直整合是形勢所迫

    汽車人不容易。他們之前為核心努力,后來又苦于電池不足。現在他們不得不去采礦。

    財報數據看似苦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為上游資源鋪路。

    天齊鋰業從瀕臨絕境到扭虧為盈,從虧18億到賺18億,是鋰業中的王者。其他鋰產品公司也拿到了令人羨慕的成績單,行業不能再忽視“白金”了。

    鋰價的突然暴漲,其實也讓業界大吃一驚。

    雖然從去年開始,汽車行業相關企業在電池研發方面已經意識到并準備了教訓,但全球電池產能仍然跟不上速度。

    新能源汽車普及率越來越高,說明鋰產品產能有限。

    BYD, For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Tesla, Ai 'an

    根據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數據,全球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已從2015年的59GWh激增至2021年的400GWh,并將在2022年再躍升50%。

    去年10月,天能鋰電、彭輝能源、上鋼聯等接連宣布原材料上漲,一般表示相關產品和材料會每周更新報價,不接受長期訂單。

    此前,在去年年初,有行業分析師表示,由于電池廠議價能力較弱,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會傳導到電池廠。去年10月25日,比亞迪關于電池漲價的文件表示,電池漲價將……不得低于20%。除了需求失衡,全球通脹也是原因之一。

    原材料尤其是鋰短期內走弱無望,車企和動力電池一直在掃礦,保證材料供應。

    今年3月,馬斯克對鋰的價格大放厥詞,稱除非成本增加,否則特斯拉實際上可能不得不直接大規模進入鋰礦開采和提煉領域。不久前,特斯拉剛剛與澳大利亞鋰供應商Liontown簽署了每年不少于10萬公噸鋰輝石精礦的五年協議,并與澳大利亞鋰礦商CoreLithium達成了11萬噸鋰輝石精礦的四年供應協議。

    同樣在3月份,比亞迪作為戰略投資者斥資30億元收購鋰礦企業盛鑫鋰能超過5%的股權。今年5月,它在非洲發現了6個鋰礦。

    今年6月,福特與Liontown簽署了一項為期五年的協議,Lion Town每年將向福特提供高達15萬干公噸(DMT)的鋰輝石精礦。

    不久前,有報道稱prime plane energy & amp;Solutions與澳大利亞鋰硼礦商ioneer簽署協議,從美國購買鋰礦石。

    逆流運動也很頻繁。今年5月,中創新航與天齊鋰業達成戰略合作及碳酸鋰供應框架協議。6月,蜂巢能源、億緯鋰能、川能電力宣布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在德陽-阿壩生態經濟產業園投資建設3萬噸/年鋰鹽項目。

    電池領域的“王寧”早在4月份就拿下了宜春一個鋰礦的探礦權。目前已投入較多,建設了多個鋰礦項目,包括收購加拿大鋰礦公司100%股權。

    新能源汽車產業擴張的背后是新的競爭。

    鋰價壓力將持續到明年下半年。

    據路透社報道,到2023年,鋰將只夠生產多達1400萬輛電動汽車。鑒于電動汽車銷售的軌跡,許多潛在買家可能會兩手空空。

    關于自采成本,數據顯示,2019年之前中國鹽湖生產成本約為7000-8000美元/當量噸碳酸鋰,當時世界領先水平為6000美元。

    今年年初,有媒體調查發現,鋰精礦約3000美元/噸,8噸鋰精礦可提取1噸碳酸鋰,這意味著原材料成本約20萬元,每噸碳酸鋰的材料加工費不超過5萬元。當時碳酸鋰的市場價格是50萬元/噸。

    鋰行業的無序報價刺激了一批“準礦主”。

    一個明確的積極前提是,作為常規元素,鋰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并不短缺。

    以國內鋰資源儲量為例,既有礦物鋰,也有鹽湖鋰,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江西等地。其中,青海和西藏主要產出鹽湖鹵水中的鋰資源。鋰輝石資源集中在四川阿壩和甘孜州。江西省宜春市鋰云母基地。此外,陜西、新疆、河南、福建、湖南等省也有相應的資源儲備。

    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只有少數公司有能力生產高質量、高純度的鋰化工產品。計劃擴建項目的產能和后續速度還有待觀察。

    需要提到的是,實際開采會遇到各方面的制約。

    一方面,鋰礦位于核心深處,新的采礦基礎設施需要以耗時的方式建立。從選址、設計、建設、投產到資源提煉,大約需要3-5年,導致產品供給無法滿足行業擴張的需求。

    另一方面,出于環保的考慮,有些地區實際上“只能碰”。比如四川的鋰礦資源,都是大熊貓保護基地。

    此外,國內鹽湖的資源稟賦制約了中國企業的開采成本。優質資源會節省開采成本,優質礦源多分布在西澳、阿根廷、智利等南美地區,這也是中國企業熱衷海外開采的部分原因。

    需要考慮的是鋰礦開發的產業鏈布局合理,可以緩解企業的經營壓力。如果低水平發展,一旦行業遇冷或技術路線轉移,將面臨不可預知的風險。這不僅僅是供應保障的問題,更是企業戰略版圖擴張中核心競爭力的考量。

    “我們國家的儲量是800萬噸,資源量是3000多萬噸。總的來說不缺,或者說還在統籌規劃中。”大河新能源董事長張莉表示,比亞迪等企業正在慢慢進入產業化,礦石提鋰將在一兩年內釋放一定的產量,或將改善中游供應。

    招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部經理白奕陽告訴鳳凰汽車,今年鋰的價格將保持相對堅挺,可能在下半年開始感受到更大的壓力……明年。屆時,包括國內鹽湖在內的澳洲礦、阿根廷礦、智利礦等部分礦山將被放開。

    標簽:比亞迪福特廣汽集團特斯拉埃安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蔚來8月交付量10677臺,同比增長81.6%

    9月1日,蔚來汽車公布8月交付量。8月份,蔚來汽車共交付新車10677臺,同比增長816,同時與今年7月份相比也有小幅增長。

    1900/1/1 0:00:00
    Leopard Imaging與Valens合作推出新攝像頭模塊 縮短ADAS上市時間

    蓋世汽車訊8月30日,汽車和音頻視頻領域的高速連接解決方案供應商ValensSemiconductor與嵌入式視覺系統設計和制造公司LeopardImaging宣布,

    1900/1/1 0:00:00
    瑞薩收購Steradian 擴大其在雷達市場的影響力

    蓋世汽車訊8月31日,先進半導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瑞薩電子公司(RenesasElectronicsCorporation)宣布已達成最終協議,

    1900/1/1 0:00:00
    ET5訂單爆款的背后,是閑魚訂單轉讓的盛行

    如何更快地擁有一臺剛上市的傳統豪華品牌旗艦車型。“加價”只要你余額數字夠長,從車展現場提車也沒有問題。當然,如果你能再加一點點選裝,那就更棒了。

    1900/1/1 0:00:00
    女車主中國最多,訪蘭博基尼Francesco Scardaoni

    日前,我們在珠海專訪了蘭博基尼汽車公司亞太區負責人FrancescoScardaoni先生。就中國市場表現及未來蘭博基尼的品牌戰略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溝通交流。

    1900/1/1 0:00:00
    福特因起火風險在美國召回19.8萬輛SUV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福特在9月1日表示,在接到了25起起火報告之后,該公司將在美國召回198萬輛SUV,并更換車輛鼓風機電機組件。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亚洲欧美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