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凈利潤腰斬,華為靠問界“過冬”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ask the world M5, ask the world M7, Seles SF5, Li ONE

    在“2”年,華為似乎很艱難。

    前幾天在家里翻書,發現一本任三十年來的內部講話集。20年前的2002年,他一口氣發表了三篇演講報告,分別是《華為的冬天》、《苦練為春》、《華為的棉襖是現金流》。這是當時度過寒冬的唯一出路。

    ask the world M5, ask the world M7, Seles SF5, Li ONE

    2012年,華為決定在最后一站建設諾亞方舟實驗室,而正處于轉折關頭的任也在多次演講中強調了“坐十年冷板凳”的重要性。

    目前2022年,剛剛發布上半年財報的華為已經遇到了主營業務下滑的問題。華為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收入分別增長4%和27%,但最重要的終端業務下滑高達25%,拖累上半年收入下滑5個點。

    Boundaries M5, M7, Sailis SF5, Li ONE

    華為終端業務是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升級版,也是上半年對營收和利潤影響最大的板塊。因為美國的貿易制裁,麒麟芯片遭遇挫折,榮耀品牌被剝離。華為的智能手機受到了供給側的巨大挑戰。看到天花板的華為必須找到新的增量。

    汽車是新的注之一。

    華為董事總經理兼消費者BU CEO、華為汽車BU CEO程東曾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華為目前去年在汽車業務上的花費超過十億美元,汽車業務也是華為唯一虧損的業務。但這并不影響華為對汽車行業寄予厚望,尤其是華為作為新終端業務的明智選擇。

    01碼頭業務依然承壓。

    我們來看看上半年的財報數據。

    在剛剛過去的1-6月,華為累計營收3016億元,與去年同期的3204億元相比下滑5.8%。雖然公司尚未公布最終利潤表現,但從5.0%的凈利潤率來看,華為上半年凈利潤約為150.8億元。

    再往下,華為2021年上半年的凈利潤率為9.8%,由此可見去年同期的凈利潤應該在314億元左右。可以看到,華為今年凈利潤同比實際下滑高達51.9%,直接“腰斬”。

    Boundaries M5, M7, Sailis SF5, Li ONE

    目前,華為有三條核心業務線,分別是運營商業務、終端業務和企業業務。

    運營商業務是華為最傳統的主營業務,主要包括電信運營商開發、無線網絡服務等。說白了,就是給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公司在世界各地建基站;企業業務主要指向政府、公共機構、電力、交通等垂直領域的解決方案,如華為云服務、數字服務等。

    終端業務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和消費的主營業務。汽車行業普遍關注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消費電子業務、汽車新零售(華為智選),都屬于這一塊。

    ask the world M5, ask the world M7, Seles SF5, Li ONE

    上半年,華為運營商業務收入1427億元,同比增長27%,占總收入的47.3%;企業業務收入547億元,同比增長5%,約占18%;終端業務收入1013億元,占比33.6%,但同比下滑25%——結果拖累公司整體銷售收入下滑5.9%。

    要知道,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華為的消費者業務一度占到公司總營收的50%以上,重要性不言而喻。

    回顧過去幾年的半年報,華為終端業務的營收表現,在經歷了突飛猛進之后,很快就遭遇了新的低谷,主要原因是美國的制裁。

    今年4月,華為消費者業務正式更名為終端業務,實際上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在遭遇業績天花板和外部重創后,華為必須為消費者業務尋找新的增量。新增的一個是企業級用戶,他們將商業模式從to C調整為to C和to B并重,尋求更多與消費者全場景匹配的產品。

    ask the world M5, ask the world M7, Seles SF5, Li ONE

    另一個增長是汽車新零售額。

    回到一年前的上海車展前夕,余承東走上南京東路華為旗艦店的講臺,正式宣布華為Celeste SF5上市,華為智能選品業務正式上線。剛走下講臺,他就直奔主題——

    “短短兩年時間,我們華為遭受了美國的四次制裁,每一次都更加危險和尷尬,這也讓我們的手機業務面臨巨大的供應挑戰。”余承東坦言,手機是高頻、剛需、海量、高價值的高端感知產品,但由于美國制裁,手機業務近年來銷量供不應求。

    消防員,問天下。

    從創業之初就被余承東貼上了“彌補利潤損失”的標簽。雖然電動車的銷量沒有手機大,但是華為認為從單價和利潤來看,汽車新零售的價值是非常高的。

    問天下成為爭議下的“黑馬”。

    在剛剛過去的7月,華為與賽勒斯共同打造的系列新車交付量達到7228輛,創歷史新高。截至7月31日,M5累計交付量為26348輛。

    根據官方口徑,杰界M5累計交付量僅87天就突破1萬輛,創下新品牌單一車型最快交付新紀錄(準確數字為1.12萬輛),新車僅用了87天。要知道,汽車行業關注的是造車新勢力的理想。其Li ONE于2019年4月首次上市,但交付1萬輛用了20個月,近2年時間。

    ask the world M5, ask the world M7, Seles SF5, Li ONE

    在整個汽車市場受困于芯片荒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初期爭議不斷,但在上半年卻意外走紅,在全球范圍內逆勢崛起的成就,確實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

    那么,為什么要問M5呢?

    天機SF5作為華為新零售試水的第一款機型,并沒有獲得滿意的市場反響,最終也難逃“棄子”的命運。為了給M5騰出空間,華為甚至下決心將SF5“踢出”一線展廳,并敦促M5同時染指新車的“靈魂”和“身體”。

    “是一匹黑馬,但暢銷是必然的。”

    《C元》編輯在走訪一線門店時了解到,前幾個月M5的成功,是因為對增程式新能源汽車的迫切需求。雖然目前新能源市場純電動汽車如火如荼,但增程式的市場蛋糕并不小。另一方面,自身產品的實力也不容小覷,橫向比較性價比高。最重要的是它有華為品牌和鴻蒙系統車機的背書。

    ask the world M5, ask the world M7, Seles SF5, Li ONE

    剛剛上市的M7最近也是風頭正勁。據華為終端門店統計,華為小訂單的成交率約為15%-20%。根據過去幾個月小訂單的好消息…最終的銷售數據也將高于預期。

    店里只賣一輛車的時候,南京東路旗艦店一個月訂單60-120輛,80輛左右很正常。“現在增加了客戶M7,上面給的目標是兩輛車的總訂單每月至少100輛。從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這個KPI很容易實現。”

    “最滋養的是我在深圳的同事。”

    據南京東路旗艦店汽車銷售介紹,深圳是全球新車主要銷售中心,有當地政府的購車補貼。“以前只賣M5的時候,深圳很多店一個月賣一兩百輛,是上海平均水平的兩三倍,銷量也賺得不少。現在加了M7,收入和提成也更可觀了。”

    ask the world M5, ask the world M7, Seles SF5, Li ONE

    實地走訪中,即使在很多華為終端門店,M7展車也沒有到位,一線銷售陸續接到新車訂單。

    根據華為的計劃,M5電動車將于下月推出。與M5、M7一起,公司的新車矩陣不僅將扛起華為智選的銷售大旗,還將作為“救火隊員”,為已經出現下滑跡象的華為終端業務提供幫助。

    從數據來看,華為終端業務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2020年上半年這個板塊收入4800多億,到2021年只有2400多億,下滑最為明顯。但從今年上半年的1357億元來看,降幅有所收窄,大幅下降的趨勢得到初步控制。

    可以預見,華為汽車業務將是終端業務千億級巨頭最重要的資產之一。ask the world M5, ask the world M7, Seles SF5, Li ONE

    在“2”年,華為似乎很艱難。

    前幾天在家里翻書,發現一本任三十年來的內部講話集。20年前的2002年,他一口氣發表了三篇演講報告,分別是《華為的冬天》、《苦練為春》、《華為的棉襖是現金流》。這是當時度過寒冬的唯一出路。

    ask the world M5, ask the world M7, Seles SF5, Li ONE

    2012年,華為決定在最后一站建設諾亞方舟實驗室,而正處于轉折關頭的任也在多次演講中強調了“坐十年冷板凳”的重要性。

    目前2022年,剛剛發布上半年財報的華為已經遇到了主營業務下滑的問題。華為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收入分別增長4%和27%,但最重要的終端業務下滑高達25%,拖累上半年收入下滑5個點。

    Boundaries M5, M7, Sailis SF5, Li ONE

    華為終端業務是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升級版,也是上半年對營收和利潤影響最大的板塊。因為美國的貿易制裁,麒麟芯片遭遇挫折,榮耀品牌被剝離。華為的智能手機受到了供給側的巨大挑戰。看到天花板的華為必須找到新的增量。

    汽車是新的注之一。

    華為董事總經理兼消費者BU CEO、華為汽車BU CEO程東曾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華為目前去年在汽車業務上的花費超過十億美元,汽車業務也是華為唯一虧損的業務。但這并不影響華為對汽車行業寄予厚望,尤其是華為作為新終端業務的明智選擇。

    01碼頭業務依然承壓。

    我們來看看上半年的財報數據。

    在剛剛過去的1-6月,華為累計營收3016億元,與去年同期的3204億元相比下滑5.8%。雖然公司尚未公布最終利潤表現,但從5.0%的凈利潤率來看,華為上半年凈利潤約為150.8億元。

    再往下,華為的凈利潤率在第一……2021的alf為9.8%,可見去年同期凈利潤應該在314億元左右。可以看到,華為今年凈利潤同比實際下滑高達51.9%,直接“腰斬”。

    Boundaries M5, M7, Sailis SF5, Li ONE

    目前,華為有三條核心業務線,分別是運營商業務、終端業務和企業業務。

    運營商業務是華為最傳統的主營業務,主要包括電信運營商開發、無線網絡服務等。說白了,就是給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公司在世界各地建基站;企業業務主要指向政府、公共機構、電力、交通等垂直領域的解決方案,如華為云服務、數字服務等。

    終端業務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和消費的主營業務。汽車行業普遍關注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消費電子業務、汽車新零售(華為智選),都屬于這一塊。

    ask the world M5, ask the world M7, Seles SF5, Li ONE

    上半年,華為運營商業務收入1427億元,同比增長27%,占總收入的47.3%;企業業務收入547億元,同比增長5%,約占18%;終端業務收入1013億元,占比33.6%,但同比下滑25%——結果拖累公司整體銷售收入下滑5.9%。

    要知道,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華為的消費者業務一度占到公司總營收的50%以上,重要性不言而喻。

    回顧過去幾年的半年報,華為終端業務的營收表現,在經歷了突飛猛進之后,很快就遭遇了新的低谷,主要原因是美國的制裁。

    今年4月,華為消費者業務正式更名為終端業務,實際上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在遭遇業績天花板和外部重創后,華為必須為消費者業務尋找新的增量。新增的一個是企業級用戶,他們將商業模式從to C調整為to C和to B并重,尋求更多與消費者全場景匹配的產品。

    ask the world M5, ask the world M7, Seles SF5, Li ONE

    另一個增長是汽車新零售額。

    回到一年前的上海車展前夕,余承東走上南京東路華為旗艦店的講臺,正式宣布華為Celeste SF5上市,華為智能選品業務正式上線。剛走下講臺,他就直奔主題——

    “短短兩年時間,我們華為遭受了美國的四次制裁,每一次都更加危險和尷尬,這也讓我們的手機業務面臨巨大的供應挑戰。”余承東坦言,手機是高頻、剛需、海量、高價值的高端感知產品,但由于美國制裁,手機業務近年來銷量供不應求。

    消防員,問天下。

    從創業之初就被余承東貼上了“彌補利潤損失”的標簽。雖然電動車的銷量沒有手機大,但是華為認為從單價和利潤來看,汽車新零售的價值是非常高的。

    問天下成為爭議下的“黑馬”。

    在剛剛過去的7月,華為與賽勒斯共同打造的系列新車交付量達到7228輛,創歷史新高。截至7月31日,M5累計交付量為26348輛。

    根據官方口徑,杰界M5累計交付量僅87天就突破1萬輛,創下新品牌單一車型最快交付新紀錄(準確數字為1.12萬輛),新車僅用了87天。要知道,汽車行業專注于造車新勢力的理想。其Li ONE于2019年4月首次上市,但交付1萬輛用了20個月,近2年時間。

    ask the world M5, ask the world M7, Seles SF5, Li ONE

    在整個汽車市場受困于芯片荒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初期爭議不斷,但在上半年卻意外走紅,在全球范圍內逆勢崛起的成就,確實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

    那么,為什么要問M5呢?

    天機SF5作為華為新零售試水的第一款機型,并沒有獲得滿意的市場反響,最終也難逃“棄子”的命運。為了給M5騰出空間,華為甚至下決心將SF5“踢出”一線展廳,并敦促M5同時染指新車的“靈魂”和“身體”。

    “是一匹黑馬,但暢銷是必然的。”

    《C元》編輯在走訪一線門店時了解到,前幾個月M5的成功,是因為對增程式新能源汽車的迫切需求。雖然目前新能源市場純電動汽車如火如荼,但增程式的市場蛋糕并不小。另一方面,自身產品的實力也不容小覷,橫向比較性價比高。最重要的是它有華為品牌和鴻蒙系統車機的背書。

    ask the world M5, ask the world M7, Seles SF5, Li ONE

    剛剛上市的M7最近也是風頭正勁。據華為終端門店統計,華為小訂單的成交率約為15%-20%。根據過去幾個月小訂單的好消息…最終的銷售數據也將高于預期。

    店里只賣一輛車的時候,南京東路旗艦店一個月訂單60-120輛,80輛左右很正常。“現在增加了客戶M7,上面給的目標是兩輛車的總訂單每月至少100輛。從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這個KPI很容易實現。”

    “最滋養的是我在深圳的同事。”

    據南京東路旗艦店汽車銷售介紹,深圳是全球新車主要銷售中心,有當地政府的購車補貼。“以前只賣M5的時候,深圳很多店一個月賣一兩百輛,是上海平均水平的兩三倍,銷量也賺得不少。現在加了M7,收入和提成也更可觀了。”

    ask the world M5, ask the world M7, Seles SF5, Li ONE

    實地走訪中,即使在很多華為終端門店,M7展車也沒有到位,一線銷售陸續接到新車訂單。

    根據華為的計劃,M5電動車將于下月推出。與M5、M7一起,公司的新車矩陣不僅將扛起華為智選的銷售大旗,還將作為“救火隊員”,為已經出現下滑跡象的華為終端業務提供幫助。

    從數據來看,華為終端業務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2020年上半年這個板塊收入4800多億,到2021年只有2400多億,下滑最為明顯。但從今年上半年的1357億元來看,降幅有所收窄,大幅下降的趨勢得到初步控制。

    可以預見,華為汽車業務將是終端業務千億級巨頭最重要的資產之一。

    標簽:問界M5問界M7賽力斯SF5理想ONE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滴滴和理想,終于還是離婚了

    1955年上映的電影《七年之癢》給出了世俗定義下婚姻和愛情的保質期,而在商業社會里,兩方從聯姻到破裂的速度,往往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1900/1/1 0:00:00
    打入豪華車市場的背后力量,智己L7核心零部件配套供應商一覽

    近兩年,國內傳統車企的新品牌層出不窮,外界也在不斷關注這些品牌的發展進程。作為上汽集團新創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智己汽車近期尤為受關注。

    1900/1/1 0:00:00
    極星純電概念跑車“極星6”將于2026年投產

    蓋世汽車訊8月16日,電動汽車制造商極星(Polestar)宣布,其于今年3月份在洛杉磯首次亮相的O概念跑車將于2026年正式投產,該量產車型被命名為極星6(Polestar6)。

    1900/1/1 0:00:00
    長城汽車放大招! 投資建設第三代半導體模組封測制造基地 年產120萬套用于新能源汽車!

    8月16日,長城控股集團與江蘇省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約戰略合作,

    1900/1/1 0:00:00
    EV晨報|斯柯達全新電動SUV概念車官圖發布;吉利LEVC TX5實車曝光;AION S Plus洛天依版諜照

    18月30日首發,斯柯達全新電動SUV概念車長這樣?8月16日,斯柯達官方發布VISION7S概念車的內飾預告圖,并宣布新車將在8月30日正式發布。

    1900/1/1 0:00:00
    全球動力電池:歐美期待本土“寧王”的出現

    2022上半年,對于動力電池企業來說,絕對是充滿波折,但又頗具成長性的一段時間。一方面,疫情、地方沖突,擾亂了整個大環境,所有行業都蒙上了一層陰霾。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亚洲欧美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