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根據規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新車總銷量的20%左右。2020年是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政府對汽車市場的發展做出一些謹慎的預測是合理的。然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堅韌和活力令人驚訝。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50萬輛。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如果單看一個國家的銷量,已經是中美未來排名第四的國家超市了。今年可能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成功到達具有規模經濟效應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去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13%,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更高,達到15.5%。正如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董事長在今年年初預測的那樣,滲透率目前正以每月近1.5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今年前7個月,汽車總銷量1447.7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319.4萬輛,新能源汽車銷售滲透率達到22.1%,提前完成了計劃中2025年的目標任務。7月份的銷售滲透率已經達到24.5%,接近國家曾經考慮的2019年底前達到25%的目標。2022年7月,當月全國48個城市乘用車新能源汽車普及率超過30%。我們建議適當提高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新車總銷量的比例。首先,目標是給市場和企業一個前進的信號。如果目標太容易實現,企業就會缺乏向前沖刺的動力,不會投資政府不要求的未來,市場也會相應疲軟。中國政府先前的“10個城市和1000輛汽車”和2020年的目標已經實現。這些目標似乎提前了,但在實踐中是能夠完成的。因為最初擔心疫情的影響,2025年的目標已經明顯落后于市場發展。加州的經歷也是如此。目標頒布時很難實現,但幾年后就變得相對容易了。要提出新的宏偉目標,比如2035年新乘用車銷量達到所有零排放車輛,2045年包括道路交通在內的所有領域實現碳中和。現在看來這些目標有點高,但是政府所有相應的政策措施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企業也會繼續朝著相應的方向投入。以后達標還是有希望的。其次,有了新的目標,其他政策也會有方向,比如2024-2025年的兩點政策,目前正在征求意見。該政策草案明顯是朝著新能源小客車普及率達到25%以上的方向制定的。考慮到新能源車積分不可預測的部分抵消油耗積分的不足,這個目標要加上5-10%的油耗補償需求積分。這樣,滲透率的考慮應該在30-35%之間。商用車新能源汽車積分政策也在醞釀中。此外,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的規劃,低碳燃料政策的醞釀,都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來支撐。最后,交通部門需要一個分階段的目標曲線,以實現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2060年碳中和。考慮到在交通領域,我國航空、水運發展方興未艾,汽車領域有壓力也有能力提前實現碳中和。考慮到大部分乘用車的使用壽命長達15年,中國汽車工業到2060年應該是碳中和,零排放汽車的市場滲透率最遲到2045年應該達到100%。假設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25%,從20……到2022年是63.4%。如果保守假設2023-2030年年均增速大幅降至15%,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將達到38%(見圖)。

注:加州和美國的目標是乘用車的目標;中國是所有汽車的目標,包括商用車。加州新的零排放強制政策將于2026年開始實施。2030年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將高于美國加州。2030年后,根據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零排放強制政策的年度目標,加州零排放乘用車將在2035年飆升至100%的普及率。然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進一步放緩,年均增速為2%。考慮到中國的數據包括商用車,商用車中的長途重卡和客車是新能源汽車最難滲透的分支,2030年后在加州相對于乘用車緩慢發展是合理的(加州的零排放汽車需要在2045年達到100%的市場份額)。但如果2030年后滲透率保持7%的年均增長率,中國將在2034年達到100%的市場份額。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建議將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提升至新車總銷量的30%或更高,為未來十年的發展奠定目標基礎。作者:王云石: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中美英新能源汽車政策實驗室”聯合主任;張秀麗:中美英新能源汽車政策實驗室研究員。本文版權歸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抄、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制作鏡像。違反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2020年11月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根據規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新車總銷量的20%左右。2020年是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政府對汽車市場的發展做出一些謹慎的預測是合理的。然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堅韌和活力令人驚訝。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50萬輛。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如果單看一個國家的銷量,已經是中美未來排名第四的國家超市了。今年可能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成功到達具有規模經濟效應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去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13%,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更高,達到15.5%。正如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董事長在今年年初預測的那樣,滲透率目前正以每月近1.5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今年前7個月,汽車總銷量1447.7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319.4萬輛,新能源汽車銷售滲透率達到22.1%,提前完成了計劃中2025年的目標任務。7月份的銷售滲透率已經達到24.5%,接近國家曾經考慮的2019年底前達到25%的目標。2022年7月,當月全國48個城市乘用車新能源汽車普及率超過30%。我們建議適當提高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新車總銷量的比例。首先,目標是給市場和企業一個前進的信號。如果目標太容易實現,企業就會缺乏向前沖刺的動力,不會投資政府不要求的未來,市場也會相應疲軟。中國政府先前的“10個城市和1000輛汽車”和2020年的目標已經實現。這些目標似乎提前了,但在實踐中是能夠完成的。因為最初擔心疫情的影響,2025年的目標已經明顯落后于市場發展。加州的經歷也是如此。目標頒布時很難實現,但幾年后就變得相對容易了。要提出新的宏偉目標,比如2035年新乘用車銷量達到所有零排放車輛,2045年包括道路交通在內的所有領域實現碳中和。現在看來這些目標有點高,但是政府所有相應的政策措施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企業也會繼續朝著相應的方向投入。以后達標還是有希望的。其次,有了新的目標,其他政策也會有方向,比如2024-2025年的兩點政策,目前正在征求意見。該政策草案明顯是朝著新能源小客車普及率達到25%以上的方向制定的。考慮到新能源車積分不可預測的部分抵消油耗積分的不足,這個目標要加上5-10%的油耗補償需求積分。這樣,滲透率的考慮應該在30-35%之間。商用車新能源汽車積分政策也在醞釀中。此外,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的規劃,低碳燃料政策的醞釀,都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來支撐。最后,交通部門需要一個分階段的目標曲線,以實現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2060年碳中和。考慮到在交通領域,我國航空、水運發展方興未艾,汽車領域有壓力也有能力提前實現碳中和。考慮到……t大部分乘用車使用壽命長達15年,中國汽車工業到2060年應該是碳中和,零排放汽車的市場滲透率最遲到2045年應該達到100%。假設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25%,2018-2022五年間滲透率年均增長率為63.4%。如果保守假設2023-2030年年均增速大幅降至15%,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將達到38%(見圖)。

注:加州和美國的目標是乘用車的目標;中國是所有汽車的目標,包括商用車。加州新的零排放強制政策將于2026年開始實施。2030年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將高于美國加州。2030年后,根據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零排放強制政策的年度目標,加州零排放乘用車將在2035年飆升至100%的普及率。然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進一步放緩,年均增速為2%。考慮到中國的數據包括商用車,商用車中的長途重卡和客車是新能源汽車最難滲透的分支,2030年后在加州相對于乘用車緩慢發展是合理的(加州的零排放汽車需要在2045年達到100%的市場份額)。但如果2030年后滲透率保持7%的年均增長率,中國將在2034年達到100%的市場份額。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建議將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提升至新車總銷量的30%或更高,為未來十年的發展奠定目標基礎。作者:王云石: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中美英新能源汽車政策實驗室”聯合主任;張秀麗:中美英新能源汽車政策實驗室研究員。本文版權歸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抄、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制作鏡像。違反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標簽:比亞迪
2022年8月,小鵬汽車累計線上1000座自營充電站,其中自營的超充站799座,自營目的地站201座,覆蓋全國所有地級行政區和直轄市,超快充讓電動車進入多快好省時代。
1900/1/1 0:00:00分享8月12日至8月21日,“你,全新境界”捷尼賽思全國巡展于北京火熱進行,接下來還將陸續登陸上海和蘇州。此次全國巡展將使捷尼賽思品牌走近更多的目標消費者,于多元領域與“捷尼賽思一代”不期而遇。
1900/1/1 0:00:008月23日,均勝電子公布2022年半年報。
1900/1/1 0:00:00近日,有網友表示,其購買的小鵬汽車旗下車型在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專用牌照申領時,辦理狀態顯示審核不通過。
1900/1/1 0:00:00大眾和奔馳與加拿大正式簽署電池材料供應協議當地時間8月23日,梅賽德斯奔馳集團和大眾汽車集團與加拿大政府簽署協議,以確保獲得加拿大鋰、鈷、鎳和石墨等關鍵電池材料的大量庫存。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美國聯邦法院的文件顯示,美國勞工部(DOL)于8月23日指控一家韓資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和現代汽車供應商位于阿拉巴馬州的一家工廠違反了聯邦童工法。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