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超過2000萬輛,是2020年國家計劃達到200萬輛的10倍,許多地方仍在進行燃油車項目,新一輪產能過剩正在形成。”在11月9日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人民協商會議第十四次雙周協商論壇上,10名成員和2名企業負責人就“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建言獻策。包括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蘇波在內的一些成員表示,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的風險正在積聚,值得關注。參與討論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部委領導也對此做出了回應。為了成功舉辦本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帶隊,致公黨中央委員會和中國人民協商會議經濟委員會組成調研組,赴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四省市調研,共舉辦了八場座談會,與85個政府部門和企業家進行了交流,并實地考察了19家企業,涉及不同的所有制,涵蓋整個上下游產業鏈。2000萬輛的計劃產能和200萬輛的預期產能的對比數字已被媒體廣泛報道。前者可以追溯到賽迪智庫產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厚明在《了望》新聞周刊上發表的文章。根據相關協會發布的數據,2015年至2017年6月底,中國新能源汽車項目超過200個,相關投資超過1萬億元。各類車企已公開規劃新能源汽車產能超過2000萬輛。總體而言,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明顯上升,企業競爭力逐步提升。被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評價為“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抓住機遇的重要機遇”。然而,與此同時,產能規劃遠遠超出預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過度風險。優惠政策和長期補貼會引發產能過剩風險。地方政府可能是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的有力推動者之一。蘇波認為,地方政府正在競相給予優惠政策,以誘導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穩步處理新能源汽車投資和產能過剩發展問題。”他建議,應采取措施,嚴格規范地方政府在土地、財稅、金融等資源配置環節競爭優惠,從而使企業在投資環節獲得巨大利益,誘發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在與委員互動時給出了一組數據。中國有250多家企業具備生產新能源汽車的資質。2017年,只有18家企業的汽車產量超過1萬輛,70多家企業的產量為零,行業集中度較低。“小、散、亂”的問題不容忽視。盡管如此,仍有一些地方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熱情仍然很高,存在盲目招商建廠的傾向。林念修告訴委員,針對這些情況,國家發改委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從2017年6月開始,暫停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審批,下一步將加大改革力度,將投資項目審批改為備案管理。二是正在制定頒布《汽車產業投資管理條例》,旨在規范產業發展,優化要素配置,激發市場活力,提高發展質量。新規定將進一步收緊項目準入條件,明確管理責任,加強事后監管,防止地方盲目新增……
擴大產能,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另一部分原因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長期補貼政策有關。財政部副部長劉偉表示,自2009年以來,中央財政陸續出臺了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充電基礎設施激勵資金、新能源公交車運營補貼資金和新能源汽車創新項目激勵資金,通過購置稅、車船稅優惠、政府采購和科研支持,也極大地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他承認,補貼政策的長期實施也帶來了一些風險和問題,包括投資過熱導致的結構性產能過剩。那么,除了補貼,還有其他方式可以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嗎?劉偉表示,下一步,中央可以引導地方政府將購買補貼轉變為對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新能源汽車使用運營的支持,切實優化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環境。萬鋼在主題演講中表示,隨著市場的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成本將逐漸降低,應用優勢將逐漸顯現,這使得到2020年取消財政補貼成為可能。政策支持應轉向稅收減免、環保補貼、碳交易、金融創新和路權支持。例如,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可以被視為“藍天保衛戰”的重要戰略支撐,賦予新能源汽車用戶更多的路權和準購買權,并將道路交通電氣化的規模和效益與城市大氣環境的性能評估聯系起來。鼓勵金融創新,開展新能源汽車分期付款業務,給予一定的貸款優惠。充電難將影響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安全性、經濟性和便利性,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中國人民協商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原副主任黃丹華,他在演講中提到,研究發現,電動汽車充電難是困擾用戶的現實問題,也是影響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重要因素。分析充電難的問題,她認為有三個方面值得關注:一是總量不足,還有現有設施利用率低的問題。二是充電樁建設涉及的環節多,難以協調,參與公共樁建設的利益相關方分散,難以協調。第三,充電設施的信息和數據互聯互通程度不夠高,運營商之間的支付和結算互聯互通尚未實現。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全國已建成28.5萬個公共樁和38.5萬個私人樁,充電樁總數達到67萬個,比例為3.4:1。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也從消費者的角度談到了充電樁接口不均勻、充電時間長的問題。“從使用的角度來看,方便的充電尤為重要。光有充電樁是不夠的。只需加油5分鐘。目前充電至少需要15分鐘。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建議至少在過渡期采用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他說。萬鋼指出,普及充電基礎設施是推動電動汽車應用的關鍵。他建議,鼓勵地方政府在能源價格、建設用地和商業模式等方面大膽創新,加快各類基礎設施市場化建設和運營。建議地方政府出臺政策,允許住宅財產收取一定的收費服務費,以提高物業協助……的積極性……
充電樁的安裝和管理。中國人民協商會議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商務部原副部長方愛清建議使用新能源汽車的便利性、經濟性和耐用性。在改善經濟方面,他表示,在全國范圍內,新能源汽車可以減免通行費;推廣成都和深圳的做法,減免新能源汽車停車費;
新能源汽車的停車和充電將免收停車費。同時,敦促保險公司加快開發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產品,按補貼價格計算保費,推出電池、電機等新能源汽車特殊零部件保險產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公共交通、租賃、郵政、環衛等公用事業領域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給予適當補貼。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回應委員建議時表示,下一步將充分發揮部際聯席會議的作用,加強部門間合作,努力解決充電樁進社區難、地方保護難等突出問題。提高充電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加快建設便捷高效的充電網絡。他表示,工信部將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專項排查,提高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水平。“公布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超過2000萬輛,是2020年國家計劃達到200萬輛的10倍,許多地方仍在進行燃油車項目,新一輪產能過剩正在形成。”在11月9日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人民協商會議第十四次雙周協商論壇上,10名成員和2名企業負責人就“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建言獻策。包括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蘇波在內的一些成員表示,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的風險正在積聚,值得關注。參與討論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部委領導也對此做出了回應。為了成功舉辦本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帶隊,致公黨中央委員會和中國人民協商會議經濟委員會組成調研組,赴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四省市調研,共舉辦了八場座談會,與85個政府部門和企業家進行了交流,并實地考察了19家企業,涉及不同的所有制,涵蓋整個上下游產業鏈。2000萬輛的計劃產能和200萬輛的預期產能的對比數字已被媒體廣泛報道。前者可以追溯到賽迪智庫產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厚明在《了望》新聞周刊上發表的文章。根據相關協會發布的數據,2015年至2017年6月底,中國新能源汽車項目超過200個,相關投資超過1萬億元。各類車企已公開規劃新能源汽車產能超過2000萬輛。總體而言,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明顯上升,企業競爭力逐步提升。被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評價為“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抓住機遇的重要機遇”。然而,與此同時,產能規劃遠遠超出預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過度風險。優惠政策和長期補貼會引發產能過剩風險。地方政府可能是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的有力推動者之一。蘇波認為,地方政府正在競相給予優惠政策,以誘導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穩步處理新能源汽車投資和產能過剩發展問題。”他建議,應采取措施,嚴格規范地方政府在土地、財稅、金融等資源配置環節競爭優惠,從而使企業在投資環節獲得巨大利益,誘發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在與委員互動時給出了一組數據。超過250個入口……
中國的ses擁有生產新能源汽車的資格。2017年,只有18家企業的汽車產量超過1萬輛,70多家企業的產量為零,行業集中度較低。“小、散、亂”的問題不容忽視。盡管如此,仍有一些地方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熱情仍然很高,存在盲目招商建廠的傾向。林念修告訴委員,針對這些情況,國家發改委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從2017年6月開始,暫停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審批,下一步將加大改革力度,將投資項目審批改為備案管理。二是正在制定頒布《汽車產業投資管理條例》,旨在規范產業發展,優化要素配置,激發市場活力,提高發展質量。新規將進一步收緊項目準入條件,明確管理責任,加強事后監管,防止地方盲目新增企業和擴大產能,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另一部分原因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長期補貼政策有關。財政部副部長劉偉表示,自2009年以來,中央財政陸續出臺了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充電基礎設施激勵資金、新能源公交車運營補貼資金和新能源汽車創新項目激勵資金,通過購置稅、車船稅優惠、政府采購和科研支持,也極大地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他承認,補貼政策的長期實施也帶來了一些風險和問題,包括投資過熱導致的結構性產能過剩。那么,除了補貼,還有其他方式可以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嗎?劉偉表示,下一步,中央可以引導地方政府將購買補貼轉變為對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新能源汽車使用運營的支持,切實優化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環境。萬鋼在主題演講中表示,隨著市場的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成本將逐漸降低,應用優勢將逐漸顯現,這使得到2020年取消財政補貼成為可能。政策支持應轉向稅收減免、環保補貼、碳交易、金融創新和路權支持。例如,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可以被視為“藍天保衛戰”的重要戰略支撐,賦予新能源汽車用戶更多的路權和準購買權,并將道路交通電氣化的規模和效益與城市大氣環境的性能評估聯系起來。鼓勵金融創新,開展新能源汽車分期付款業務,給予一定的貸款優惠。充電難將影響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安全性、經濟性和便利性,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中國人民協商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原副主任黃丹華,他在演講中提到,研究發現,電動汽車充電難是困擾用戶的現實問題,也是影響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重要因素。分析充電難的問題,她認為有三個方面值得關注:一是總量不足,還有現有設施利用率低的問題。二是充電樁建設涉及的環節多,難以協調,參與公共樁建設的利益相關方分散,難以協調。第三,充電設施的信息和數據互聯互通程度不夠高,運營商之間的支付和結算互聯互通尚未實現。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共有28.5萬個公共樁和38.5萬個私人樁……
全國已建成e樁,充電樁總數達到67萬個,比例為3.4:1。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也從消費者的角度談到了充電樁接口不均勻、充電時間長的問題。“從使用的角度來看,方便的充電尤為重要。光有充電樁是不夠的。只需加油5分鐘。目前充電至少需要15分鐘。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建議至少在過渡期采用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他說。萬鋼指出,普及充電基礎設施是推動電動汽車應用的關鍵。他建議,鼓勵地方政府在能源價格、建設用地和商業模式等方面大膽創新,加快各類基礎設施市場化建設和運營。建議地方政府出臺政策,允許住宅財產收取一定的收費服務費,以提高物業協助充電樁安裝管理的積極性。中國人民協商會議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商務部原副部長方愛清建議使用新能源汽車的便利性、經濟性和耐用性。在改善經濟方面,他表示,在全國范圍內,新能源汽車可以減免通行費;推廣成都和深圳的做法,減免新能源汽車停車費;新能源汽車的停車和充電將免收停車費。同時,敦促保險公司加快開發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產品,按補貼價格計算保費,推出電池、電機等新能源汽車特殊零部件保險產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公共交通、租賃、郵政、環衛等公用事業領域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給予適當補貼。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回應委員建議時表示,下一步將充分發揮部際聯席會議的作用,加強部門間合作,努力解決充電樁進社區難、地方保護難等突出問題。提高充電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加快建設便捷高效的充電網絡。他表示,工信部將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專項排查,提高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水平。
日前寶馬官方正式公布,寶馬i8敞篷跑車將于廣州車展期間正式開啟預售,新車也是寶馬集團在中國市場推出的第七款新能源車型。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11月13日,特斯拉(Tesla)推出新型“增強防盜”套件,其中包括一個運動傳感器和報警器,屬于ModelS和ModelX的售后產品。
1900/1/1 0:00:0011月14日,工信部官網發布通知稱,為加快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落實《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1900/1/1 0:00:00福特汽車正在與沃爾瑪和Postmates合作設計一種自動駕駛的快遞配送服務。
1900/1/1 0:00:00汽車電動化趨勢已不可逆,動力電池需求量也同步俱增。
1900/1/1 0:00:00眾泰汽車已開始布局美國市場,或將成為率先把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賣到美國的車企。近日有外媒報道稱,眾泰汽車將于2020年開始在美推出經濟型跨界車,首款車型或是最早于2013年推出的T600。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