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特斯拉在其Model S上采用17英寸超大中控面板設計以來,它將多媒體、導航、通信和駕駛室控制系統等許多功能集成到一個屏幕中,這為汽車中控臺的設計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在過去的幾年里,從一開始價值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豪華車,到后來的幾萬元經濟型車,越來越多的汽車品牌開始將大尺寸、注重技術的中控面板作為新車的標準,并在其車型中廣泛搭載。在終端市場,很多人在買車時也“沒有大屏幕就不買”。似乎只要在中控臺安裝一塊大屏幕,整車的力量和個人狀態就會立刻上升。更重要的是,我認為如果我的車里沒有大屏幕,我現在就不好意思開車出去了。那么,汽車中控真的有大家認為的那么高端的氛圍嗎?
優點和缺點并存。目前,用全觸控中控屏取代傳統按鍵確實會大大提升汽車的設計美感和科技感,而且大尺寸屏幕在使用倒車影像、360全景影像、導航、瀏覽瀏覽器、觀看視頻等功能時更加直觀。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針對車聯網、智能交互等新一代汽車技術,全觸控中控面板也更具可擴展性。隨著制造商權限的不斷開放,可以添加更多的新功能,而傳統的中控設計沒有這一點。因此,可以說,車載中控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出行生活,給了用戶更多的安全保障。然而,目前,這種顛覆性的變化也面臨著一些問題。首先,有些功能沒有完全發揮作用。就各大品牌汽車的中控面板而言,導航、信息娛樂和一些ADAS功能是主要服務,但事實上,信息娛樂應用,如社交、網頁瀏覽、視頻、游戲等服務,在全自動駕駛到來之前實際上處于“灰色地帶”,在駕駛過程中不允許使用。特別是對于那些系統復雜、缺乏合理UI設計和交互邏輯的應用程序,一旦用戶在駕駛過程中使用,稍有不慎就會導致交通事故。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微信作為中國最大的社交APP,有手機版、網絡版、PC版等幾個版本,但從未有過汽車版。因為在騰訊看來,司機開車時在中控屏幕上刷朋友圈、發微信是非常危險的。而且,微信目前的界面是根據用戶使用觸摸屏手機的習慣設計的,不適合駕駛。但好消息是,馬化騰透露,張小龍的微信團隊正在開發全語音環境的微信,這樣司機在開車時使用微信時可以隨時關注道路,而不是分散自己看屏幕的注意力,甚至看一秒鐘。一旦技術成熟,它將在未來的汽車場景中推出。第二,操作不方便。以音樂播放為例,在傳統旋鈕和按鍵盛行的時代,駕駛員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相應的控制按鈕并進行音樂播放操作,即盲操作,而不會在駕駛時將視線從道路上移開。然而,當這些功能移植到中控面板中時,可以說很少有駕駛員能夠在不看屏幕的情況下在大屏幕上準確找到與相關功能對應的聯系人。更重要的是,中控面板集成的功能越來越多,有些任務無法通過一步操作實現,可能需要多次觸摸才能完成,這會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
寶馬iDrive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據報道,該系統早期包含700多個操作。如果按照目前的中控設計理念,所有這些功能都由中控實現,就很難避免二次或三次……
ary操作。如何方便操作并兼顧駕駛安全?此外,我們如何知道點擊屏幕后操作是否真的成功?有些人可能會說要添加點擊振動或聲音反饋。事實上,我們的智能手機現在已經做到了這一點,我們通過提供一些反饋來應對運營的成功或失敗。但適用于手機的東西并不意味著它也適用于汽車。畢竟,手機的最后一次觸摸屏沒有成功,所以再操作一次就足夠了。然而,在汽車的中控屏幕上點擊不成功會帶來更長的“分心”時間和潛在的危險。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想充分發揮中控屏的作用,還需要解決操作反饋和盲目操作的問題,否則一些功能可能更適合傳統的物理按鍵控制,也更安全。
此外,中控面板的安裝位置和模式也會影響駕駛員將視線從道路上移開的時間。如果中控面板的安裝位置較低,駕駛員的視線需要從前路面向右下角大角度移動,這樣就可能無法從眼角看到路面,如果長時間這樣做,他的眼鏡和脖子會不舒服。因此,現在很多車企都采用浮動式中控面板,以盡可能使中控面板的位置高度與駕駛員的視線保持在同一高度,從而降低駕駛員的視線偏轉角,提高行車安全性。汽車中控的未來發展趨勢是第一位的,屏幕尺寸越來越大。從早期的4英寸、6英寸和8英寸到主流的10英寸、12英寸和15英寸,近年來,大尺寸觸摸屏已成為汽車中控的設計趨勢。例如,上汽榮威可以發現,其現有的生產汽車,如i6、榮威950、360PLUS和其他SUV,如RX8、RX5和RX3,幾乎所有的觸摸屏尺寸都在8-10.4英寸之間,而其最新發布的純電動智能超級跑車Marvel X的中控屏幕一直延伸到中央扶手,整體尺寸達到19.4英寸。
新車制造商拜騰更為夸張。在今年年初的北美消費電子展上,該公司發布了其首款車型BYTON Concept。這輛車實際上把屏幕做成了49英寸那么大,并進入了汽車的“巨屏”,長125厘米,高25厘米。從主駕駛到副駕駛,它穿過了整個中控臺,甚至后排的乘客都可以輕松觀看共享屏幕上的內容,這比特斯拉最初的17英寸中控屏幕更令人震驚。不僅如此,共享屏幕還采用了分屏設計,使得副駕駛座上的駕駛員和乘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瀏覽屏幕上的不同內容。
其次,中央控制面板集成的功能越來越多。縱觀市場,目前許多量產車的中控面板主要集成了娛樂、信息、導航、空調開關、車輛信息顯示等功能。然而,隨著車聯網的發展,人們對這個屏幕有了更多的期待。中控面板已經開始與車輛深度集成,允許用戶通過中控完成一系列的車輛控制功能,例如打開和關閉天窗、控制車燈等,甚至可以連接車內外的各種傳感器來實現一些ADAS功能。例如,長安CS55的中控面板集成了許多智能技術,包括in Call智能車輛互聯系統、倒車影像、全景影像、衛星導航和ADAS功能打開和關閉,可以在駕駛過程中為駕駛員提供駕駛輔助。
此外,為了盡可能避免駕駛員因使用中控面板上的功能而“分心”,一些車企已經開始開發更智能的人機界面……
適用于中央控制的eraction方法,其中有兩種常見的方法:語音控制和手勢控制。前者已用于生產汽車,如榮威RX5和榮威RX8,而手勢控制仍更多地用于概念車。第三,加強了與駕駛艙其他屏幕的互動。伴隨而來的是汽車的多屏現象,因為現在很多汽車都會配備至少兩塊屏幕:中控觸摸屏和液晶儀表,比如捷豹新XFL、奧迪新Q7等車型,它們都有四塊屏幕,包括中控顯示屏、儀表盤顯示屏和后座區。新款奧迪A8L配備了更多的屏幕。該車共配備了7塊液晶屏,包括一塊平視顯示屏、一塊12.5英寸全液晶儀表盤、一塊10.3英寸中控液晶屏、中控臺下一塊9.0英寸液晶屏、一塊后部中控屏以及后部兩塊多媒體顯示屏,這將不可避免地產生屏幕之間的互動需求。目前,液晶儀表中控面板、液晶儀表中控制面板--HUD和后信息娛樂系統中控面板的集成更為常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多屏集成實際上是過去將中控臺的所有功能集成在一個中控屏幕上的一種解脫。畢竟,專門針對駕駛員的駕駛信息和個性化選擇涉及許多駕駛安全因素和法規,要求高可靠性,更方便駕駛員在液晶儀表上觀看駕駛,而中控屏幕主要顯示娛樂和其他駕駛員的駕駛舒適性信息,因此,對功能進行合理的劃分和組合更為合理和人性化。小結:隨著汽車智能化和網聯化的發展,汽車除了出行之外,還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和更高的駕駛安全性。各大汽車公司、零部件供應商和科技公司都瞄準了車載中控,試圖以此為切入點,在不斷增長的智能汽車市場中分一杯羹,從而推動汽車中控臺的設計從傳統的按鍵控制向觸摸屏發展。但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中控觸摸屏仍存在一些不足,無法在短時間內完全取代傳統的物理按鍵,而且一些功能實際上使用傳統的物理按鈕操作更方便。因此,可以說,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控大屏和物理按鍵可能同時存在。觸摸屏對中控臺的顛覆可能要等到未來真正實現自動駕駛,解放駕駛員的眼睛。。。自從特斯拉在其Model S上采用17英寸超大中控面板設計以來,它將多媒體、導航、通信和駕駛室控制系統等許多功能集成到一個屏幕中,這為汽車中控臺的設計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在過去的幾年里,從一開始價值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豪華車,到后來的幾萬元經濟型車,越來越多的汽車品牌開始將大尺寸、注重技術的中控面板作為新車的標準,并在其車型中廣泛搭載。在終端市場,很多人在買車時也“沒有大屏幕就不買”。似乎只要在中控臺安裝一塊大屏幕,整車的力量和個人狀態就會立刻上升。更重要的是,我認為如果我的車里沒有大屏幕,我現在就不好意思開車出去了。那么,汽車中控真的有大家認為的那么高端的氛圍嗎?
優點和缺點并存。目前,用全觸控中控屏取代傳統按鍵確實會大大提升汽車的設計美感和科技感,而且大尺寸屏幕在使用倒車影像、360全景影像、導航、瀏覽瀏覽器、觀看視頻等功能時更加直觀。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針對車聯網、智能交互等新一代汽車技術,全觸控中控面板也更具可擴展性。隨著制造商權限的不斷開放,可以添加更多的新功能,而……
傳統的中央控制設計沒有這個。因此,可以說,車載中控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出行生活,給了用戶更多的安全保障。然而,目前,這種顛覆性的變化也面臨著一些問題。首先,有些功能沒有完全發揮作用。就各大品牌汽車的中控面板而言,導航、信息娛樂和一些ADAS功能是主要服務,但事實上,信息娛樂應用,如社交、網頁瀏覽、視頻、游戲等服務,在全自動駕駛到來之前實際上處于“灰色地帶”,在駕駛過程中不允許使用。特別是對于那些系統復雜、缺乏合理UI設計和交互邏輯的應用程序,一旦用戶在駕駛過程中使用,稍有不慎就會導致交通事故。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微信作為中國最大的社交APP,有手機版、網絡版、PC版等幾個版本,但從未有過汽車版。因為在騰訊看來,司機開車時在中控屏幕上刷朋友圈、發微信是非常危險的。而且,微信目前的界面是根據用戶使用觸摸屏手機的習慣設計的,不適合駕駛。但好消息是,馬化騰透露,張小龍的微信團隊正在開發全語音環境的微信,這樣司機在開車時使用微信時可以隨時關注道路,而不是分散自己看屏幕的注意力,甚至看一秒鐘。一旦技術成熟,它將在未來的汽車場景中推出。第二,操作不方便。以音樂播放為例,在傳統旋鈕和按鍵盛行的時代,駕駛員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相應的控制按鈕并進行音樂播放操作,即盲操作,而不會在駕駛時將視線從道路上移開。然而,當這些功能移植到中控面板中時,可以說很少有駕駛員能夠在不看屏幕的情況下在大屏幕上準確找到與相關功能對應的聯系人。更重要的是,中控面板集成的功能越來越多,有些任務無法通過一步操作實現,可能需要多次觸摸才能完成,這會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
寶馬iDrive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據報道,該系統早期包含700多個操作。如果按照目前的中控設計理念,所有這些功能都由中控實現,就很難避免二次或三次操作。如何方便操作并兼顧駕駛安全?此外,我們如何知道點擊屏幕后操作是否真的成功?有些人可能會說要添加點擊振動或聲音反饋。事實上,我們的智能手機現在已經做到了這一點,我們通過提供一些反饋來應對運營的成功或失敗。但適用于手機的東西并不意味著它也適用于汽車。畢竟,手機的最后一次觸摸屏沒有成功,所以再操作一次就足夠了。然而,在汽車的中控屏幕上點擊不成功會帶來更長的“分心”時間和潛在的危險。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想充分發揮中控屏的作用,還需要解決操作反饋和盲目操作的問題,否則一些功能可能更適合傳統的物理按鍵控制,也更安全。
此外,中控面板的安裝位置和模式也會影響駕駛員將視線從道路上移開的時間。如果中控面板的安裝位置較低,駕駛員的視線需要從前路面向右下角大角度移動,這樣就可能無法從眼角看到路面,如果長時間這樣做,他的眼鏡和脖子會不舒服。因此,現在很多車企都采用浮動式中控面板,以盡可能使中控面板的位置高度與駕駛員的視線保持在同一高度,從而降低駕駛員的視線偏轉角,提高……
行車安全。汽車中控的未來發展趨勢是第一位的,屏幕尺寸越來越大。從早期的4英寸、6英寸和8英寸到主流的10英寸、12英寸和15英寸,近年來,大尺寸觸摸屏已成為汽車中控的設計趨勢。例如,上汽榮威可以發現,其現有的生產汽車,如i6、榮威950、360PLUS和其他SUV,如RX8、RX5和RX3,幾乎所有的觸摸屏尺寸都在8-10.4英寸之間,而其最新發布的純電動智能超級跑車Marvel X的中控屏幕一直延伸到中央扶手,整體尺寸達到19.4英寸。
新車制造商拜騰更為夸張。在今年年初的北美消費電子展上,該公司發布了其首款車型BYTON Concept。這輛車實際上把屏幕做成了49英寸那么大,并進入了汽車的“巨屏”,長125厘米,高25厘米。從主駕駛到副駕駛,它穿過了整個中控臺,甚至后排的乘客都可以輕松觀看共享屏幕上的內容,這比特斯拉最初的17英寸中控屏幕更令人震驚。不僅如此,共享屏幕還采用了分屏設計,使得副駕駛座上的駕駛員和乘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瀏覽屏幕上的不同內容。
其次,中央控制面板集成的功能越來越多。縱觀市場,目前許多量產車的中控面板主要集成了娛樂、信息、導航、空調開關、車輛信息顯示等功能。然而,隨著車聯網的發展,人們對這個屏幕有了更多的期待。中控面板已經開始與車輛深度集成,允許用戶通過中控完成一系列的車輛控制功能,例如打開和關閉天窗、控制車燈等,甚至可以連接車內外的各種傳感器來實現一些ADAS功能。例如,長安CS55的中控面板集成了許多智能技術,包括in Call智能車輛互聯系統、倒車影像、全景影像、衛星導航和ADAS功能打開和關閉,可以在駕駛過程中為駕駛員提供駕駛輔助。
而且,為了盡可能避免駕駛員因使用中控面板上的功能而“分心”,一些車企已經開始開發更智能的、適合中控的人機交互方式,其中常見的有語音控制和手勢控制兩種方式。前者已用于生產汽車,如榮威RX5和榮威RX8,而手勢控制仍更多地用于概念車。第三,加強了與駕駛艙其他屏幕的互動。伴隨而來的是汽車的多屏現象,因為現在很多汽車都會配備至少兩塊屏幕:中控觸摸屏和液晶儀表,比如捷豹新XFL、奧迪新Q7等車型,它們都有四塊屏幕,包括中控顯示屏、儀表盤顯示屏和后座區。新款奧迪A8L配備了更多的屏幕。該車共配備了7塊液晶屏,包括一塊平視顯示屏、一塊12.5英寸全液晶儀表盤、一塊10.3英寸中控液晶屏、中控臺下一塊9.0英寸液晶屏、一塊后部中控屏以及后部兩塊多媒體顯示屏,這將不可避免地產生屏幕之間的互動需求。目前,液晶儀表中控面板、液晶儀表中控制面板--HUD和后信息娛樂系統中控面板的集成更為常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多屏集成實際上是過去將中控臺的所有功能集成在一個中控屏幕上的一種解脫。畢竟,專門針對駕駛員的駕駛信息和個性化選擇涉及許多駕駛安全因素和法規,要求高可靠性,更方便駕駛員在液晶儀表上觀看駕駛,而中控屏幕主要顯示娛樂和……
其他駕駛員的駕駛舒適性信息,因此對功能進行合理劃分和組合更為合理和人性化。小結:隨著汽車智能化和網聯化的發展,汽車除了出行之外,還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和更高的駕駛安全性。各大汽車公司、零部件供應商和科技公司都瞄準了車載中控,試圖以此為切入點,在不斷增長的智能汽車市場中分一杯羹,從而推動汽車中控臺的設計從傳統的按鍵控制向觸摸屏發展。但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中控觸摸屏仍存在一些不足,無法在短時間內完全取代傳統的物理按鍵,而且一些功能實際上使用傳統的物理按鈕操作更方便。因此,可以說,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控大屏和物理按鍵可能同時存在。觸摸屏對中控臺的顛覆可能要等到未來真正實現自動駕駛,解放駕駛員的眼睛。。。
據thestar網站報道,成功打造出自動駕駛汽車是一回事,但讓人們開上它是另一回事。A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汽車公司Waymo最近動作不斷。
1900/1/1 0:00:00目前,新能源汽車大多使用鋰電池,但在實際運行中,因為鋰電一致性和安全性問題,新能源汽車著火事件常有發生。圍繞鋰電池的相關技術問題,記者采訪了清華大學核研院鋰離子電池實驗室主任何向明。
1900/1/1 0:00:00如何讓自動駕駛汽車可以在無道路標識和車道線的鄉間小道上行駛,近日麻省理工給出了答案。
1900/1/1 0:00:00在政策導向階段,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取得了驕人成績。截至2017年11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分別為639萬輛和609萬輛,保有量突破150萬輛,增長勢頭依然強勁。
1900/1/1 0:00:00純電動汽車(EV)一直被認為是未來汽車發展的一個方向,從去年開始,歐洲不少國家開始出臺禁售傳統燃油車的計劃,作為純電動車銷量“世界第一”的中國,今年也正式開始施行“雙積分”政策,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全球對乘車共享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正驅動一種新型車輛的誕生,這種車輛內飾靈活,可根據用戶的需求量身定制。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