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家從生產、銷售和使用等方面對新能源汽車給予了一定的支持。今年,國家政策從有利的環境入手,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歡迎訂閱:第一電力研究院《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系列研究報告》]2017年,國家共發布36項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包括三個征求意見稿),涉及宏觀、補貼、基礎設施、安全管理、技術研發、智能網聯等諸多方面。從部委來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政策數量最多,達到12項(兩稿征求意見稿),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10項政策,科技部、交通部、國務院、,商務部和能源局都出臺了相關政策。2017年國家新能源汽車政策綜述
《乘用車企業平均油耗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是2017年最重要的政策,決定了未來中國汽車行業的新格局。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都將進入前所未有的融合時代,并將形成新的江湖地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傅玉武曾表示,新的雙積分政策背后的關鍵詞包括節能減排、解決環境和能源問題、解決交通擁堵。雙重積分政策無疑表明了中國汽車工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一政策不僅對中國自主品牌,對已經擁有強大實力的跨國公司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對車企的影響主要是,未來三年,以長城為代表的自主燃油車品牌將成為積分市場的大買家。以比亞迪、北汽、吉利、江淮為代表的自主新能源汽車公司將受益于雙積分制政策。為了占領中國市場并獲得積分,外國車企選擇與國內車企合作。《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明確,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購買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2017年12月31日前已列入《目錄》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繼續有效。三年免征購置稅政策對新能源企業大有裨益,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有利于新能源汽車市場平穩較快發展。《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明確,2020年,動力電池系統比能比目前水平提高一倍,達到260千瓦時/公斤,成本降至1元/千瓦時以下。到2025年,動力電池的比能量將達到500 WHr/kg。2020年,行業總產能1000億瓦時,形成產銷規模超過400億瓦時的龍頭企業。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取決于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該行動計劃的出臺,使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有了更明確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同時,也將推動企業加大動力電池的研發力度,從而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將準入門檻從……
cts對企業的設計開發能力、生產能力、產品一致性保證能力、售后服務和產品安全保障能力,并加強了安全監管要求。《規定》強調,工信部對隱瞞相關信息或提供虛假材料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新能源汽車產品準入的,不予受理或拒絕準入,并給予警告。申請人不得在一年內再次申請訪問。通過、賄賂或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新能源汽車產品準入的,工業和信息化部應當撤銷其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和產品的準入,申請人三年內不得再次申請準入。《關于促進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頒布,意味著政府對“分時租賃”這一新型出行業態的認可。這對分時租賃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將促進分時租賃的規模發展。總體來看,《指導意見》的門檻不高,運營企業普遍持積極態度,這將有利于分時租賃行業的健康發展。政策因素短期內不會對市場產生太大影響,良性效應將逐步釋放。《汽車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為未來10年汽車工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提供了保障,對加快我國汽車工業轉型升級、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確定了“經過十年的持續努力,力爭躋身世界汽車強國行列”的總體目標。提出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突破口,加快跨界融合,構建產業新生態,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由大到強發展。在新能源領域,階段性目標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動力電池比能達到300瓦時/公斤以上,系統比能達到350瓦時/千克,成本降至1元/瓦時以下。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將占汽車產銷的20%以上,動力電池系統的比能將達到350千瓦時/公斤。《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修訂了《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令第11號),補充了備案管理的內容,形成了《企業投資工程核準和備案的管理辦法》,同時廢止了《政府批準投資項目管理辦法》。新建純電動乘用車資質申請必須按照本管理辦法進行申報。目前,已有15家公司的純電動乘用車新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只有4家公司真正獲得了純電動乘客車新產品生產資質。《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專門針對汽車行業,更側重于新能源汽車領域,其中,取消對純電動汽車合資企業的限制以及取消對汽車電子和動力電池的股比限制對行業產生了重大影響。以大眾汽車為例。目前,大眾在中國有兩家乘用車合資企業,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此外,大眾和江淮成立了涵蓋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第三家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有望成為中國首家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合資公司。《國家車聯網行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明確,到2020年,初步建立可支持駕駛輔助和低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到2025年,該系統將形成一個一體化……
可以支持高級自動駕駛的智能互聯汽車標準系統。《建設指南》的出臺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指明了方向。《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從根本上打破了汽車銷售品牌授權的單一制度,為打破品牌壟斷、充分競爭市場、創新流通模式創造了條件。未來,汽車供應商將能夠通過各種渠道銷售汽車,經銷商也可以銷售多個品牌的汽車。汽車超市、汽車專賣店、汽車電商等模式都將進入社會銷售體系。《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細則(暫行)》指出,不得設置不合理、歧視性的準入和退出條件,包括以備案、登記、注冊、目錄、年檢、生產者監督、鑒定、認證等形式設置或變相阻礙市場準入,在沒有法律法規依據或國務院規定的情況下,審批、指定、編號、續展和要求設立分支機構。早在2013年3月,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當年第二次訪問深圳比亞迪時,就召開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座談會,要求地方各級政府“堅決打破地方保護,促進公平競爭,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同年9月,財政部在新一輪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中明確指出,在示范城市或地區推廣應用的汽車中,外國品牌數量不得低于30%,不得設置或變相限制購買外國品牌汽車。2014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各地要執行全國統一的新能源汽車促銷目錄,不得采取制定地方促銷目錄的方式。如今,仍有許多地方變相設置市場準入壁壘。總體而言,國家政策正在從準入、研發、生產和銷售等方面發力,引導行業到2020年實現穩中有進、質與量并舉、高端集聚、核心引領的標準化發展。以上分析摘自《2017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報告》[點擊進入]。這份報告由四章組成,超過50000字。它由第一電力研究所生產。它從產業發展的實際出發,利用全面準確的數據分析來分析市場,解讀政策和產業鏈的關鍵環節,衡量技術進步,預測未來趨勢。《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系列研究報告》分為七部分:《2017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產業發展報告》,《2017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報告》和《2017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如果您需要訂閱,請聯系:李女士,電話:13520993710,(010)51994336電子郵件:ll@d1ev.com.2017年,國家從生產、銷售和使用等方面對新能源汽車給予了一定的支持。今年,國家政策從有利的環境入手,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歡迎訂閱:第一電力研究院《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系列研究報告》]2017年,國家共發布36項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包括三個征求意見稿),涉及宏觀、補貼、基礎設施、安全管理、技術研發、智能網聯等諸多方面。從部委來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政策數量最多,達到12項(兩稿征求意見稿),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10項政策,科技部、交通部、國務院、,商務部和能源局都出臺了相關政策。2017年國家新能源汽車政策綜述
img/20230304014345583077/1.jpg“/>
《乘用車企業平均油耗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是2017年最重要的政策,決定了未來中國汽車行業的新格局。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都將進入前所未有的融合時代,并將形成新的江湖地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傅玉武曾表示,新的雙積分政策背后的關鍵詞包括節能減排、解決環境和能源問題、解決交通擁堵。雙重積分政策無疑表明了中國汽車工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一政策不僅對中國自主品牌,對已經擁有強大實力的跨國公司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對車企的影響主要是,未來三年,以長城為代表的自主燃油車品牌將成為積分市場的大買家。以比亞迪、北汽、吉利、江淮為代表的自主新能源汽車公司將受益于雙積分制政策。為了占領中國市場并獲得積分,外國車企選擇與國內車企合作。《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明確,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購買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2017年12月31日前已列入《目錄》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繼續有效。三年免征購置稅政策對新能源企業大有裨益,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有利于新能源汽車市場平穩較快發展。《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明確,2020年,動力電池系統比能比目前水平提高一倍,達到260千瓦時/公斤,成本降至1元/千瓦時以下。到2025年,動力電池的比能量將達到500 WHr/kg。2020年,行業總產能1000億瓦時,形成產銷規模超過400億瓦時的龍頭企業。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取決于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該行動計劃的出臺,使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有了更明確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同時,也將推動企業加大動力電池的研發力度,從而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從企業設計開發能力、生產能力、產品一致性保證能力、售后服務和產品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提高了準入門檻,強化了安全監管要求。《規定》強調,工信部對隱瞞相關信息或提供虛假材料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新能源汽車產品準入的,不予受理或拒絕準入,并給予警告。申請人不得在一年內再次申請訪問。通過、賄賂或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新能源汽車產品準入的,工業和信息化部應當撤銷其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和產品的準入,申請人三年內不得再次申請準入。《關于促進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頒布,意味著政府對“分時租賃”這一新型出行業態的認可。這無疑是一劑分時的強心針……
這將促進分時租賃的規模發展。總體來看,《指導意見》的門檻不高,運營企業普遍持積極態度,這將有利于分時租賃行業的健康發展。政策因素短期內不會對市場產生太大影響,良性效應將逐步釋放。《汽車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為未來10年汽車工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提供了保障,對加快我國汽車工業轉型升級、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確定了“經過十年的持續努力,力爭躋身世界汽車強國行列”的總體目標。提出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突破口,加快跨界融合,構建產業新生態,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由大到強發展。在新能源領域,階段性目標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動力電池比能達到300瓦時/公斤以上,系統比能達到350瓦時/千克,成本降至1元/瓦時以下。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將占汽車產銷的20%以上,動力電池系統的比能將達到350千瓦時/公斤。《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修訂了《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令第11號),補充了備案管理的內容,形成了《企業投資工程核準和備案的管理辦法》,同時廢止了《政府批準投資項目管理辦法》。新建純電動乘用車資質申請必須按照本管理辦法進行申報。目前,已有15家公司的純電動乘用車新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只有4家公司真正獲得了純電動乘客車新產品生產資質。《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專門針對汽車行業,更側重于新能源汽車領域,其中,取消對純電動汽車合資企業的限制以及取消對汽車電子和動力電池的股比限制對行業產生了重大影響。以大眾汽車為例。目前,大眾在中國有兩家乘用車合資企業,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此外,大眾和江淮成立了涵蓋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第三家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有望成為中國首家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合資公司。《國家車聯網行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明確,到2020年,初步建立可支持駕駛輔助和低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到2025年,該系統將形成能夠支持高水平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出臺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指明了方向。《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從根本上打破了汽車銷售品牌授權的單一制度,為打破品牌壟斷、充分競爭市場、創新流通模式創造了條件。未來,汽車供應商將能夠通過各種渠道銷售汽車,經銷商也可以銷售多個品牌的汽車。汽車超市、汽車專賣店、汽車電商等模式都將進入社會銷售體系。《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細則(暫行)》指出,不得設置不合理、歧視性的準入和退出條件,包括以備案、登記、注冊、目錄、年檢、生產者監督、鑒定、認證等形式設置或變相阻礙市場準入,審批、指定、編號、續期,以及要求設立無分支機構……
以及監管依據或國務院規定。早在2013年3月,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當年第二次訪問深圳比亞迪時,就召開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座談會,要求地方各級政府“堅決打破地方保護,促進公平競爭,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同年9月,財政部在新一輪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中明確指出,在示范城市或地區推廣應用的汽車中,外國品牌數量不得低于30%,不得設置或變相限制購買外國品牌汽車。2014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各地要執行全國統一的新能源汽車促銷目錄,不得采取制定地方促銷目錄的方式。如今,仍有許多地方變相設置市場準入壁壘。總體而言,國家政策正在從準入、研發、生產和銷售等方面發力,引導行業到2020年實現穩中有進、質與量并舉、高端集聚、核心引領的標準化發展。以上分析摘自《2017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報告》[點擊進入]。這份報告由四章組成,超過50000字。它由第一電力研究所生產。它從產業發展的實際出發,利用全面準確的數據分析來分析市場,解讀政策和產業鏈的關鍵環節,衡量技術進步,預測未來趨勢。《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系列研究報告》分為七部分:《2017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產業發展報告》,《2017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報告》和《2017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如果您需要訂閱,請聯系:李女士,電話:13520993710,(010)51994336電子郵件:ll@d1ev.com.
蘇寧在2018年初宣布入場,讓互聯網汽車金融再度火爆,但這個以輕資產模式橫空出世的互聯網汽車金融,在經過幾年的發展之后,開始調轉船頭。
1900/1/1 0:00:00日前,日產、日本關西電力(KEPCO)、住友電工(SumitomoElectricIndustries)宣布將啟動試點計劃,對電動車充電進行遠程控制,
1900/1/1 0:00:00隨著汽車領域技術的日新月異與傳統業務成本壓力的與日俱增,全球汽車零部件企業急需在新技術研發與尋找新的盈利點等方面獲得突破。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Indra加入了國際公共交通運輸聯盟(InternationalUnionofPublicTransport,UITP),
1900/1/1 0:00:00近期未來出行領域有兩條重要的新聞引發了熱議,一是谷歌訴訟Uber自動駕駛商業侵權案雙方達成諒解,Uber付出價值約245億美元股份與谷歌和解。
1900/1/1 0:00:00日前,歐寶負責人宣布,2019年歐寶將開始在西班牙薩拉戈薩(Zaragoza)工廠生產Corsa車型,2020年推出其純電動版產品,同時,沃克斯豪爾也將生產同平臺車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