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咨詢公司Navigant的一份新報告引起了汽車行業的廣泛關注。這份報告列出了19家具有代表性的無人駕駛汽車公司,并對它們進行了排名。業內樂觀的特斯拉排名墊底,這引發了業內對這一排名的批評。去年,由于谷歌旗下的Waymo和特斯拉等所謂的硅谷和互聯網明星公司落后于傳統汽車制造商,該公司的排名也引起了業界對榜單公平性的質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妨將Waymo和特斯拉的兩次排名變化進行比較,看看Navigant榜單的客觀性,以及互聯網或硅谷明星公司在無人駕駛領域的真實表現。
在這里,我們首先簡要介紹一下Navigant的排名標準和參考因素。該排名引入了10個定量評分標準,包括:愿景、市場戰略、合作關系、生產戰略、技術能力、銷售能力、批量生產能力、產品質量和可靠性、產品組合能力和可持續性。此外,在戰略和執行兩個維度上,這些公司分為:領導者、競爭對手、挑戰者和追隨者。根據上述標準,Waymo的排名從去年的第7位上升到今年的第2位,并從競爭對手地區上升到領先地區。特斯拉的排名在去年和今年都基本墊底。唯一的區別是,今年它從去年的競爭對手區滑到了挑戰者區(完全墊底)。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Waymo的排名在過去一年里迅速上升(無論是綜合排名還是地區排名),而特斯拉的排名卻一直在下降到底?
眾所周知,早在2009年,谷歌就開始進行自動駕駛實驗。first Mover的優勢使Waymo成為自動駕駛里程最長的公司,在公共道路上行駛里程超過400萬英里,在無人駕駛汽車的實際里程中保持領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測試是在預設的路線上進行的,不具有現實世界中道路條件的復雜性和可變性。模擬環境中的行駛里程超過10億英里,大多數測試都在一個名為“城堡”的測試區進行。該公司在這里設置了大規模的測試道路和穿過圍欄的十字路口,并建立了2萬多個不同場景的模擬站點和1000多萬個模擬道路測試。盡管進行了如此大規模的測試,但在去年Waymo的公開測試中,其自動駕駛汽車并沒有完全掌握在“城堡”模擬測試區學習的所有駕駛技能。特別是在沒有駕駛員的情況下,自動駕駛汽車仍然無法通過安全道路測試。有評論認為,如果說這次測試證明了什么,那就是目前的自動駕駛汽車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而且它們還沒有完全的無人駕駛技術。從這個角度來看,Waymo排名的上升更多的是因為它比傳統汽車制造商擁有更多的測試里程,但更重要的是,Waymo去年終止了其造車戰略,并加強了與傳統汽車制造商的合作。截至2017年,Waymo擁有600支自動駕駛車隊,其中500支在2017年底增加。不久前,Waymo還表示,它已經從菲亞特克萊斯勒購買了數千輛Pacifica面包車,這使其大規模生產能力(未來直接采用傳統汽車制造商的汽車)、產品質量和可靠性(傳統汽車制造商優勢),Navigant排名標準中的產品組合能力(更多汽車制造商的合作意味著更多的汽車類別)和合作關系(與傳統汽車制造商的)成為附加項目。因此,Waymo排名的提升不容小覷。與Waymo相反,特斯拉自成立以來一直采用“單匹馬”的模式打造自己的汽車,這使得它不僅在量產能力、產品質量和可靠性、產品組合能力和合作關系方面與傳統汽車制造商相比沒有額外的分點,而且成為了一個子項,其自身的市場表現也證明了這一點……
例如,Model 3的量產從未達到預期目標,暴露出許多問題,如裝配和表面處理問題、面板裂紋、門把手裂紋。在這方面,以“分解產品以了解其性能”而聞名的Munro and Associates首席執行官Sandy Munro,他說:“我不明白特斯拉是如何制造這輛車的。這些缺陷是我們在20世紀90年代或什么時候在起亞汽車身上看到的。我無法想象他們是如何推出這輛車,這真的讓我感到驚訝。”如果Waymo(與傳統汽車公司合作的大規模測試)和特斯拉(“單干”)在排名中的表現大不相同,這證明了它們與傳統汽車制造商相比存在明顯的不足,那么它們自身的技術發展、市場和用戶對自動駕駛的態度,這兩家公司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這一點。德勤對17個國家2.2萬名消費者的調查顯示,人們對自動駕駛技術存在信任問題,有些人甚至不信任所有參與自動駕駛研發的公司。調查結果顯示,4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更信任傳統汽車制造商。對于谷歌和蘋果這樣的科技公司來說,大多數受訪者并不樂觀,只有20%的人認為科技巨頭能夠Hold住這些自動駕駛汽車。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用戶還沒有為自動駕駛做好準備,也就是說,大約三分之二的美國成年人預計無人駕駛汽車將在未來半個世紀出現(只有8%的受訪者希望這種情況永遠不會發生)。同時,如果你可以選擇的話,超過一半(56%)的美國人不想開自動駕駛汽車。至于那些不愿意開自動駕駛汽車的人,他們主要認為這不可靠,也不實用。
這是真的。例如,特斯拉的自動駕駛2.0版升級除了持續引發事故外,也進入了“擠牙膏”的狀態。2017年上半年,該系統僅每三周升級一次。在城市道路上帶來90英里/小時的高速自動巡航和35英里/小時自動駕駛后,自動駕駛的升級停滯不前,用戶已經5個月沒有看到重要的版本更新了。一些用戶還發現,在升級后,早期版本的一些功能消失了。首先,用戶抱怨特斯拉沒有在車輛上添加感應雨刷;其次,讀取限速標志和區分車輛類型的功能也被切斷了;
最后,一些應該在2016年底前推送的功能,如高速自動換線和自動呼叫,都沒有看到,特斯拉也從官網上刪除了最初的承諾。
與特斯拉類似,Waymo無人車的改進在去年也停滯不前。從提交給加州DMV的數據來看,最難管理的UF(意外故障)并沒有達到與SIF(系統識別故障)相同的改進效率,這表明Waymo的測試與真實道路仍有一定距離。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Navigant在一年內發布了兩次自動駕駛汽車公司排名。從Waymo的“向上”和特斯拉的“向下”來看,測試和上路(真正進入市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可能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然而,它們都反映出,當非傳統汽車制造商進入自動駕駛領域時,與傳統汽車制造商相比,它們存在不足(Waymo只是通過與傳統汽車廠商的合作巧妙地避開了它)。再加上其自身的技術不足,無論是對于硅谷和互聯網明星公司,還是傳統汽車制造商來說,現在談論“誰將在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大戰中死去”這個話題還為時過早,而Navigant發布的兩份排行榜正是證明了這一點。最近,咨詢公司Navigant的一份新報告引起了汽車行業的廣泛關注。這份報告列出了19家具有代表性的無人駕駛汽車公司,并對它們進行了排名。業內樂觀的特斯拉排名墊底,這引發了業內對這一排名的批評。去年,由于谷歌旗下的Waymo和特斯拉等所謂的硅谷和互聯網明星公司落后于傳統汽車制造商,該公司的排名也引起了業界對榜單公平性的質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妨將Waymo和特斯拉的兩次排名變化進行比較,看看Navigant榜單的客觀性,以及互聯網或硅谷明星公司在無人駕駛領域的真實表現。
在這里,我們首先簡要介紹一下Navigant的排名標準和參考因素。該排名引入了10個定量評分標準,包括:愿景、市場戰略、合作關系、生產戰略、技術能力、銷售能力、批量生產能力、產品質量和可靠性、產品組合能力和可持續性。此外,在戰略和執行兩個維度上,這些公司分為:領導者、競爭對手、挑戰者和追隨者。根據上述標準,Waymo的排名從去年的第7位上升到今年的第2位,并從競爭對手地區上升到領先地區。特斯拉的排名在去年和今年都基本墊底。唯一的區別是,今年它從去年的競爭對手區滑到了挑戰者區(完全墊底)。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Waymo的排名在過去一年里迅速上升(無論是綜合排名還是地區排名),而特斯拉的排名卻一直在下降到底?
眾所周知,早在2009年,谷歌就開始進行自動駕駛實驗。first Mover的優勢使Waymo成為自動駕駛里程最長的公司,在公共道路上行駛里程超過400萬英里,在無人駕駛汽車的實際里程中保持領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測試是在預設的路線上進行的,不具有現實世界中道路條件的復雜性和可變性。模擬環境中的行駛里程超過10億英里,大多數測試都在一個名為“城堡”的測試區進行。該公司在這里設置了大規模的測試道路和穿過圍欄的十字路口,并建立了2萬多個不同場景的模擬站點和1000多萬個模擬道路測試。盡管進行了如此大規模的測試,但在去年Waymo的公開測試中,其自動駕駛汽車并沒有完全掌握在“城堡”模擬測試區學習的所有駕駛技能。特別是……
由于沒有駕駛員,自動駕駛汽車仍然無法通過安全道路測試。有評論認為,如果說這次測試證明了什么,那就是目前的自動駕駛汽車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而且它們還沒有完全的無人駕駛技術。從這個角度來看,Waymo排名的上升更多的是因為它比傳統汽車制造商擁有更多的測試里程,但更重要的是,Waymo去年終止了其造車戰略,并加強了與傳統汽車制造商的合作。截至2017年,Waymo擁有600支自動駕駛車隊,其中500支在2017年底增加。不久前,Waymo還表示,它已經從菲亞特克萊斯勒購買了數千輛Pacifica面包車,這使其大規模生產能力(未來直接采用傳統汽車制造商的汽車)、產品質量和可靠性(傳統汽車制造商優勢),Navigant排名標準中的產品組合能力(更多汽車制造商的合作意味著更多的汽車類別)和合作關系(與傳統汽車制造商的)成為附加項目。因此,Waymo排名的提升不容小覷。與Waymo相反,特斯拉自成立以來一直采用“單匹馬”的模式打造自己的汽車,這使得它不僅在量產能力、產品質量和可靠性、產品組合能力和合作關系方面與傳統汽車制造商相比沒有額外的分點,而且成為了一個子項,其自身的市場表現也證明了這一點。例如,Model 3的量產從未達到預期目標,暴露出許多問題,如裝配和表面處理問題、面板裂紋、門把手裂紋。在這方面,以“分解產品以了解其性能”而聞名的Munro and Associates首席執行官Sandy Munro,他說:“我不明白特斯拉是如何制造這輛車的。這些缺陷是我們在20世紀90年代或什么時候在起亞汽車身上看到的。我無法想象他們是如何推出這輛車,這真的讓我感到驚訝。”如果Waymo(與傳統汽車公司合作的大規模測試)和特斯拉(“單干”)在排名中的表現大不相同,這證明了它們與傳統汽車制造商相比存在明顯的不足,那么它們自身的技術發展、市場和用戶對自動駕駛的態度,這兩家公司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這一點。德勤對17個國家2.2萬名消費者的調查顯示,人們對自動駕駛技術存在信任問題,有些人甚至不信任所有參與自動駕駛研發的公司。調查結果顯示,4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更信任傳統汽車制造商。對于谷歌和蘋果這樣的科技公司來說,大多數受訪者并不樂觀,只有20%的人認為科技巨頭能夠Hold住這些自動駕駛汽車。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用戶還沒有為自動駕駛做好準備,也就是說,大約三分之二的美國成年人預計無人駕駛汽車將在未來半個世紀出現(只有8%的受訪者希望這種情況永遠不會發生)。同時,如果你可以選擇的話,超過一半(56%)的美國人不想開自動駕駛汽車。至于那些不愿意開自動駕駛汽車的人,他們主要認為這不可靠,也不實用。
這是真的。例如,特斯拉的自動駕駛2.0版升級除了持續引發事故外,也進入了“擠牙膏”的狀態。2017年上半年,該系統僅每三周升級一次。在城市道路上帶來90英里/小時的高速自動巡航和35英里/小時自動駕駛后,自動駕駛的升級停滯不前,用戶已經5個月沒有看到重要的版本更新了。一些用戶還發現,在升級后,早期版本的一些功能消失了。首先,用戶抱怨特斯拉沒有在車輛上添加感應雨刷;其次,讀取限速標志和區分車輛類型的功能也被切斷了;
最后,一些應該在2016年底前推送的功能,如高速自動換線和自動呼叫,都沒有看到,特斯拉也從官網上刪除了最初的承諾。
與特斯拉類似,Waymo無人車的改進在去年也停滯不前。從提交給加州DMV的數據來看,最難管理的UF(意外故障)并沒有達到與SIF(系統識別故障)相同的改進效率,這表明Waymo的測試與真實道路仍有一定距離。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Navigant在一年內發布了兩次自動駕駛汽車公司排名。從Waymo的“向上”和特斯拉的“向下”來看,測試和上路(真正進入市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可能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然而,它們都反映出,當非傳統汽車制造商進入自動駕駛領域時,與傳統汽車制造商相比,它們存在不足(Waymo只是通過與傳統汽車廠商的合作巧妙地避開了它)。再加上其自身的技術不足,無論是對于硅谷和互聯網明星公司,還是傳統汽車制造商來說,現在談論“誰將在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大戰中死去”這個話題還為時過早,而Navigant發布的兩份排行榜正是證明了這一點。
2月22日,上海市經信委官網發布的《關于2018年度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相關操作流程的通知》明確,
1900/1/1 0:00:00據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發言人介紹,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Waymo無人駕駛車項目已經獲得亞利桑那州交通運輸部的許可,
1900/1/1 0:00:00援引市場調研機構TrendForce近期發布的報告,中國市場對于動力電池的需求在2017年中出現了爆發式增長,而這一增長勢頭在2018年中還將延續。
1900/1/1 0:00:00新能源汽車、滴滴、共享出行、特來電、大數據這些單獨拿出來就能上百度熱搜的詞匯,2018伊始因為一份上市公司公告而串聯在了一起。
1900/1/1 0:00:00據報道,德國大眾汽車集團估計,大眾集團去年的汽車銷量可能升至約1070萬輛,該數據如果能夠確定,就將使這家德國汽車巨頭超越豐田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
1900/1/1 0:00:00近日,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牽頭,聯合京津冀地區蓄電池生產、回收、處置、研究等相關單位,在北京發起成立了京津冀蓄電池環保產業聯盟,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