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動力電池“結構性供不應求” 洗牌后誰將勝出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目前,工信部已經公布了四批《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與條件》目錄,入圍的單個電池供應商不超過60家。三星和LG等全球電池巨頭尚未進入目錄,從而導致動力電池的有效供應在短期內暴跌。

    鋰電池產業鏈板塊是今年上半年無可爭議的A股牛市,但7月以來,多家頭部上市公司股價出現下跌;與此同時,從政府部門到研究機構,關于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產能過剩的警告層出不窮。甚至有人認為,2017年鋰電池行業將面臨一場大洗牌。

    那么,這個曾經堅固耐用的行業將何去何從?經過調查,筆者發現,至少目前動力電池市場仍存在“結構性供應短缺”,而那些龍頭企業仍然是市場的香餑餑。其中,進入《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與條件》目錄、在技術和規模上具有優勢、在三元動力電池領域提前布局的企業,最有可能在大洗牌中脫穎而出。

    工業熱促進投資熱。

    昨日,國軒高新公布了半年度業績報告。公司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約23.99億元,同比增長169.11%;實現凈利潤5.33億元,同比增長141.09%。這只是動力電池板塊上半年業績和股價雙增長的一個縮影。

    據統計,電池及電池材料產業鏈52家上市公司中,超過60%的公司預測上半年凈利潤增長。其中,動力電池板塊的8家上市公司均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將同比增長。7月份,一些上市公司甚至提高了盈利預期。例如,億緯鋰能宣布,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8600萬元至9300萬元,同比增長40%至50%;公司將業績增長部分歸因于“動力電池產能如期形成,銷售逐步實現,實現業務增長”。

    動力電池行業的快速發展也推動了行業龍頭企業的證券化步伐。其中,比亞迪、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軒高科、力神和沃特瑪是國內出貨量最大的五家動力電池公司,2015年出貨量甚至進入全球前十。在前五名中,有三名已登陸A股。除比亞迪外,國軒高新在東源電氣上市,沃特瑪被上市公司堅瑞消防收購(資產轉讓已完成)。此外,當代安培技術有限公司正計劃上市。

    在龍頭企業證券化的同時,更多的上市公司選擇收購中小型鋰電池企業或投資建設項目來擴大產能。據GGII統計,2016年以來,上市公司宣布收購或建設鋰電池或電池材料的案例已超過60起,涉及金額超過1000億元。

    例如,7月上旬,成飛集成宣布了增加收入的計劃,計劃募資金額不超過17.5億元,其中13.5億元將投資于“中航鋰電(洛陽)產業園建設項目三期項目”。另一個例子是,7月底,東方精工宣布計劃以47.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普萊德新能源電池技術有限公司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據介紹,普愛德已設計定型129種動力電池系統(包括儲能、充電寶等),包括磷酸鐵鋰電池系統和三元電池系統,適用于120多種新能源電動汽車;

    其主要合作制造商為北汽新能源、福田汽車、南京金龍、中通客車和北京現代。

    BYD, Beijing, Jianghuai, Roewe, Mercedes-Benz

    容量過大警報響起

    對資本的追逐導致動力電池公司的估值飆升。在A股市場,贛鋒鋰業、億緯鋰能、聚氟的股價也屢創新高。然而,自7月以來,動力電池板塊上市公司股價突然轉跌,引發了投資者的擔憂。與此同時,一些上市公司甚至終止了此次收購。例如,7月22日,雖然中道能源已進入《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與條件》企業目錄,但聚氟乙烯宣布決定終止對山西航天汽車和中道能源有限公司的收購。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行業的前景也出現了分歧。樂觀主義者,如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吳松泉,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長期發展持樂觀態度。“2020年,新能源汽車將占中國汽車總銷量的8%(約240萬輛),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升至40%。”同時,盡管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國內銷量約為17萬輛,這還不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今年年初提出的70萬輛(全年)目標的25%,但中國汽車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姚杰仍表示,年度銷量預測不會下調。如果要實現70萬輛的年度目標,意味著下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將接近53萬輛,與上半年相比增長211%。屆時,占新能源汽車總成本30%至50%的動力電池行業將迎來快速增長。

    與樂觀的觀點相反,7月20日,北京理工學院材料學院院長吳伯榮在“中國新能源動力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大會上吹了一股冷風。他指出,到2016年底,全國動力電池規劃產能將達到60吉瓦;

    但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動力電池容量需求為30GWh。據此計算,2016年整體產能利用率約為50%,大量產能處于閑置或空置狀態。與此同時,在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高增長空間的誘惑下,動力電池制造商紛紛擴大產能。2017年,該行業的計劃產能已達到90GWh。

    優勢企業仍是香餑餑。

    盡管動力電池的整體產能可能過剩,但下游車企目前正受到電池短缺的困擾。調查顯示,布局三元動力電池并進入《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與條件》目錄的動力電池優勢企業仍是市場的香餑餑。

    據鋰電池研究所統計,今年上半年國內動力電池產量為12.72GWh,同比增長201%。動力電池出貨量為10.1GWh,占產量的79.4%,庫存占20.6%。在整體產能過剩的情況下,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軒高科等龍頭企業的動力電池產品供不應求。

    所謂“結構性需求超過供給”,主要有三點。首先,它要符合動力電池的生產資格。4月29日,工信部發布《關于符合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和條件的企業申請的補充通知》,原非強制性目錄轉為強制性目錄。也就是說,進入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的車輛必須配備符合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要求的動力電池,才能獲得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補貼。因此,車企只能選擇暫時放棄購買未入圍的汽車動力電池。

    目前,工信部已經公布了四批《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與條件》目錄,入圍的單個電池供應商不超過60家。三星和LG等全球電池巨頭尚未進入目錄,從而導致動力電池的有效供應在短期內暴跌。據悉,三星、LG等國外電池巨頭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動力電池供應商,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約為60%至70%。此前有報道稱,三星和LG在中國的三元電池產能達到了3Gwh,而去年,國內三元動力電池的總出貨量僅為4.2Gwh。

    其次,盡管國內市場上生產動力電池的企業約有170家,但真正能夠滿足下游企業技術要求并進入主流車企供應鏈的動力電池供應商不到10家,如國軒高科、沃特瑪、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等領軍企業。面對眾多新能源汽車公司的橄欖枝,上述頭部企業的產能仍然相對不足。

    再次,據筆者調查,隨著新能源汽車乘用車和物流車市場的高增長,動力電池的市場結構也在發生變化,三元動力電池與磷酸鐵鋰電池對接,成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風口”。由于此前三元動力電池需求的快速增長是意料之中的,大多數企業沒有及時安排,這加劇了三元動力蓄電池的短缺。

    以上幾點已經得到下游車企的證實。“江淮汽車的高端電動SUV產品iEV6s將改用國軒高科技的動力電池。目前正在進行匹配測試。”昨日,江淮汽車高管告訴該報作者。來自上汽的信息顯示,由于動力電池供應緊張,目前只能保證榮威e550的電池供應。另據了解,原計劃在年底推出的榮威eRX5插電式混合動力版可能會推遲,該車計劃在開發時配備LG動力電池。據悉,上汽乘用車公司正在考慮一項更換電池的新方案。

    此外,一汽、長安、長城的高端新能源產品……

    ll、吉利和其他汽車公司也受到選擇三星或松下作為動力電池供應商的影響。原本計劃將新能源汽車引入中國市場的海外汽車巨頭(梅賽德斯-奔馳、通用汽車、寶馬和大眾)也因三星和LG未入選電池目錄而放緩了步伐。

    在這種格局下,已經布局三元動力電池的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等公司將成為受益者。7月13日,億緯鋰能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透露,其三元材料動力電池一期(1GWh)項目的兩條生產線已開始生產。目前,億緯鋰能擁有磷酸亞鐵鋰和三元電池兩大主流動力電池核心技術,已入圍第四批電池目錄。國軒高新已提前擴大三元動力電池產能。在其合肥三期和青島工廠建成投產后,到今年第三季度,國軒高科的三元動力電池產能將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也在擴大產能。今年,公司產能將達到7.5GWh,其中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電池各占一半。目前,工信部已經公布了四批《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與條件》目錄,入圍的單個電池供應商不超過60家。三星和LG等全球電池巨頭尚未進入目錄,從而導致動力電池的有效供應在短期內暴跌。

    鋰電池產業鏈板塊是今年上半年無可爭議的A股牛市,但7月以來,多家頭部上市公司股價出現下跌;與此同時,從政府部門到研究機構,關于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產能過剩的警告層出不窮。甚至有人認為,2017年鋰電池行業將面臨一場大洗牌。

    那么,這個曾經堅固耐用的行業將何去何從?經過調查,筆者發現,至少目前動力電池市場仍存在“結構性供應短缺”,而那些龍頭企業仍然是市場的香餑餑。其中,進入《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與條件》目錄、在技術和規模上具有優勢、在三元動力電池領域提前布局的企業,最有可能在大洗牌中脫穎而出。

    工業熱促進投資熱。

    昨日,國軒高新公布了半年度業績報告。公司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約23.99億元,同比增長169.11%;實現凈利潤5.33億元,同比增長141.09%。這只是動力電池板塊上半年業績和股價雙增長的一個縮影。

    據統計,電池及電池材料產業鏈52家上市公司中,超過60%的公司預測上半年凈利潤增長。其中,動力電池板塊的8家上市公司均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將同比增長。7月份,一些上市公司甚至提高了盈利預期。例如,億緯鋰能宣布,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8600萬元至9300萬元,同比增長40%至50%;

    公司將業績增長部分歸因于“動力電池產能如期形成,銷售逐步實現,實現業務增長”。

    動力電池行業的快速發展也推動了行業龍頭企業的證券化步伐。其中,比亞迪、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軒高科、力神和沃特瑪是國內出貨量最大的五家動力電池公司,2015年出貨量甚至進入全球前十。在前五名中,有三名已登陸A股。除比亞迪外,國軒高新在東源電氣上市,沃特瑪被上市公司堅瑞消防收購(資產轉讓已完成)。此外,當代安培技術有限公司正計劃上市。

    在龍頭企業證券化的同時,更多的上市公司選擇收購中小型鋰電池企業或投資建設項目來擴大產能。據GGII統計,2016年以來,上市公司宣布收購或建設鋰電池或電池材料的案例已超過60起,涉及金額超過1000億元。

    例如,7月上旬,成飛集成宣布了增加收入的計劃,計劃募資金額不超過17.5億元,其中13.5億元將投資于“中航鋰電(洛陽)產業園建設項目三期項目”。另一個例子是,7月底,東方精工宣布計劃以47.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普萊德新能源電池技術有限公司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據介紹,普愛德已設計定型129種動力電池系統(包括儲能、充電寶等),包括磷酸鐵鋰電池系統和三元電池系統,適用于120多種新能源電動汽車;其主要合作制造商為北汽新能源、福田汽車、南京金龍、中通客車和北京現代。

    BYD, Beijing, Jianghuai, Roewe, Mercedes-Benz

    容量過大警報響起

    對資本的追逐導致動力電池公司的估值飆升。在A股市場,贛鋒鋰業、億緯鋰能、聚氟的股價也屢創新高。然而,自7月以來,動力電池板塊上市公司股價突然轉跌,引發了投資者的擔憂。與此同時,一些上市公司甚至終止了此次收購。例如,7月22日,雖然中道能源已進入《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與條件》企業目錄,但聚氟乙烯宣布決定終止對山西航天汽車和中道能源有限公司的收購。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行業的前景也出現了分歧。樂觀主義者,如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吳松泉,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長期發展持樂觀態度。“2020年,新能源汽車將占中國汽車總銷量的8%(約240萬輛),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升至40%。”同時,盡管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國內銷量約為17萬輛,這還不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今年年初提出的70萬輛(全年)目標的25%,但中國汽車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姚杰仍表示,年度銷量預測不會下調。如果要實現70萬輛的年度目標,意味著下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將接近53萬輛,與上半年相比增長211%。屆時,占新能源汽車總成本30%至50%的動力電池行業將迎來快速增長。

    與樂觀的觀點相反,7月20日,北京理工學院材料學院院長吳伯榮在“中國新能源動力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大會上吹了一股冷風。他指出,到2016年底,全國動力電池規劃產能將達到60吉瓦;

    但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動力電池容量需求為30GWh。據此計算,2016年整體產能利用率約為50%,大量產能處于閑置或空置狀態。與此同時,在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高增長空間的誘惑下,動力電池制造商紛紛擴大產能。2017年,該行業的計劃產能已達到90GWh。

    優勢企業仍是香餑餑。

    盡管動力電池的整體產能可能過剩,但下游車企目前正受到電池短缺的困擾。調查顯示,布局三元動力電池并進入《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與條件》目錄的動力電池優勢企業仍是市場的香餑餑。

    據鋰電池研究所統計,今年上半年國內動力電池產量為12.72GWh,同比增長201%。動力電池出貨量為10.1GWh,占產量的79.4%,庫存占20.6%。在整體產能過剩的情況下,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軒高科等龍頭企業的動力電池產品供不應求。

    所謂“結構性需求超過供給”,主要有三點。首先,它要符合動力電池的生產資格。4月29日,工信部發布《關于符合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和條件的企業申請的補充通知》,原非強制性目錄轉為強制性目錄。也就是說,進入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的車輛必須配備符合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要求的動力電池,才能獲得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補貼。因此,車企只能選擇暫時放棄購買未入圍的汽車動力電池。

    目前,工信部已經公布了四批《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與條件》目錄,入圍的單個電池供應商不超過60家。三星和LG等全球電池巨頭尚未進入目錄,從而導致動力電池的有效供應在短期內暴跌。據悉,三星、LG等國外電池巨頭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動力電池供應商,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約為60%至70%。此前有報道稱,三星和LG在中國的三元電池產能達到了3Gwh,而去年,國內三元動力電池的總出貨量僅為4.2Gwh。

    其次,盡管國內市場上生產動力電池的企業約有170家,但真正能夠滿足下游企業技術要求并進入主流車企供應鏈的動力電池供應商不到10家,如國軒高科、沃特瑪、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等領軍企業。面對眾多新能源汽車公司的橄欖枝,上述頭部企業的產能仍然相對不足。

    再次,據筆者調查,隨著新能源汽車乘用車和物流車市場的高增長,動力電池的市場結構也在發生變化,三元動力電池與磷酸鐵鋰電池對接,成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風口”。由于此前三元動力電池需求的快速增長是意料之中的,大多數企業沒有及時安排,這加劇了三元動力蓄電池的短缺。

    以上幾點已經得到下游車企的證實。“江淮汽車的高端電動SUV產品iEV6s將改用國軒高科技的動力電池。目前正在進行匹配測試。”昨日,江淮汽車高管告訴該報作者。來自上汽的信息顯示,由于動力電池供應緊張,目前只能保證榮威e550的電池供應。另據了解,原計劃在年底推出的榮威eRX5插電式混合動力版可能會推遲,該車計劃在開發時配備LG動力電池。據悉,上汽乘用車公司正在考慮一項更換電池的新方案。

    此外,一汽、長安、長城的高端新能源產品……

    ll、吉利和其他汽車公司也受到選擇三星或松下作為動力電池供應商的影響。原本計劃將新能源汽車引入中國市場的海外汽車巨頭(梅賽德斯-奔馳、通用汽車、寶馬和大眾)也因三星和LG未入選電池目錄而放緩了步伐。

    在這種格局下,已經布局三元動力電池的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等公司將成為受益者。7月13日,億緯鋰能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透露,其三元材料動力電池一期(1GWh)項目的兩條生產線已開始生產。目前,億緯鋰能擁有磷酸亞鐵鋰和三元電池兩大主流動力電池核心技術,已入圍第四批電池目錄。國軒高新已提前擴大三元動力電池產能。在其合肥三期和青島工廠建成投產后,到今年第三季度,國軒高科的三元動力電池產能將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也在擴大產能。今年,公司產能將達到7.5GWh,其中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電池各占一半。

    標簽:比亞迪北京江淮榮威奔馳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比鋼材硬200倍 石墨烯首次應用汽車制造

    汽車公司Briggs在英國國家石墨烯研究所發布了一輛車體采用石墨烯制成的汽車,名為BACMono。據稱,這是世界上第一臺車體采用石墨烯制造的汽車。

    1900/1/1 0:00:00
    EV晨報 | 2020年新能源車規模將達145萬輛;滴滴收購優步中國;騰勢400km新版售30.58萬元起...

    1、全球16月電動車企銷量排行:比亞迪第一北汽新能源第八閱讀原文全球插電式乘用車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市場6月份繼續以快速的步伐增長,銷量突破6

    1900/1/1 0:00:00
    回收塑料瓶產汽車塑料零部件 特斯拉供應商變廢為寶

    據美國Autoblog報道,C3Venture是一家生產汽車內部塑料組件的私營公司,為特斯拉的供應商之一,本著“變廢為寶”的理念,稱將在密歇根州弗林特市組建回收塑料瓶,以生產汽車零部件。

    1900/1/1 0:00:00
    淺析比亞迪中標15億大單背后純電動車的鐵電池技術

    風風火火比亞迪,最近又中標深巴15億的大單,刷爆了頭條新聞,刷爆了朋友圈,刷爆了各種訂閱號。其中,各方預測其所運用的將會是比亞迪C系以及K系的純電動大巴車。

    1900/1/1 0:00:00
    煙臺市政府聯手國網電力 將大力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

    7月27日,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與煙臺市政府就共同推進山東煙臺堅強智能電網建設舉行戰略會談,并簽署合作協議。

    1900/1/1 0:00:00
    比亞迪擬110億元增資子公司 加碼鋰電池及新能源車業務

    7月28日,比亞迪晚間發布公告稱,擬定增60億元增資全資子公司深圳市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增資資金全部作為比亞迪鋰電池的注冊資本。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亚洲欧美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