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八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的若干意見》,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適當降低新能源汽車和二手車貸款首付比例,合理擴大汽車消費信貸,支持新能源汽車生產消費和相關產業發展。
意見還明確,將深入推進重大技術裝備首(套)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研究新材料和關鍵零部件,將其納入首批保險費補償機制實施范圍。推動保險公司盡快開發出更符合新能源汽車風險特征的專屬保險產品。
[以下為意見全文]
中國人民銀行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監會、保監會關于金融支持產業平穩增長和結構調整增效的若干意見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是實體經濟的骨架和國家競爭力的基礎,是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的主戰場,也是創新的主戰場。金融和實體經濟,尤其是工業,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有一個榮耀,也有一個損失。用好和創新金融工具,服務實體經濟和產業效率升級,是擴大和發展金融業、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措施和重要內容。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為進一步增強金融服務能力,突破產業轉型發展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瓶頸,加大對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促進產業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第一,加強貨幣信貸政策支持,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1) 重點加強對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金融支持。綜合運用多種流動性管理工具,完善宏觀審慎管理,加強預調微調,保持貨幣市場流動性適度水平和穩定運行,引導貨幣信貸平穩增長。創新的金融支持和服務方式。加強和提高企業并購和不良資產處置的強度和效率,積極穩妥地推動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庫存。繼續整頓金融服務不合理收費,引導金融機構合理確定利率和收費項目,加大對不合理收費的查處力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債務負擔。支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填補工業軟硬基礎設施短板,提高企業創新發展能力,為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創造有利條件。
(2) 實施差別化的產業信貸政策。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重大技術改造、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項目目錄,進一步提高信貸準入標準,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升級的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中長期貸款投入,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重大技術裝備、產業強基項目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制定財政支持建設的指導意見……
建設制造業強國,推動金融業全面服務“中國制造2025”。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當降低新能源汽車和二手車貸款首付比例,合理擴大汽車消費信貸,支持新能源汽車生產消費和相關產業發展。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堅持差異化處理、支持和管控原則,繼續對鋼鐵、有色金屬、建材、船舶、煤炭等行業有競爭力的產品、有市場、有效益的優質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幫助有希望的企業渡過難關。支持工業企業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未經法定程序新增產能建設項目不予信貸;
對長期虧損、喪失償付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僵尸企業”,或環保安全生產不達標、整改無望、產能落后的企業,堅決減少和退出相關貸款。制定銀企對接行動計劃,積極推進銀企信息對接。
(3) 加快產業信貸產品創新。引導金融機構緊密融合產業創新,加快發展支持產業領域雙創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深度挖掘產業增長潛力,積極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積極支持工業領域的“互聯網+”行動,推動傳統產業和大型企業與市場快速對接,實現工業制造企業與網絡的融合,努力轉變傳統產業發展動能。大力發展能效信貸、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質押貸款、排污權抵押貸款、碳排放權抵押貸款等綠色信貸業務,積極支持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展自主品牌、商標專用權等無形資產質押貸款業務,支持消費品領域自主品牌建設。支持發展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補償等業務。
(4) 完善行業信用管理體系。支持金融機構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創新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還款方式,如不可償還貸款、循環貸款等,降低小微企業“過橋”融資成本。對資金周轉暫時困難但仍具有償付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大中型企業,可以做好貸款質量監測和準確分類,同時通過調整貸款期限、還款方式等貸款重組措施緩解企業債務壓力。推動行業主管部門進一步明確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方向,強化目錄管理、標準管理等手段的約束力,提高“白名單”和“黑名單”的參考價值。加強金融機構之間的溝通協調,積極開展聯合授信,保持工業企業合理的授信規模。
二是加大資本市場、保險市場對工業企業的支持力度。
(五) 加大對工業企業直接融資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中國制造2025”方向的制造業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各級資本市場進行股權融資。鼓勵工業企業擴大發行標準化債券產品,以取代其他高成本融資方式。對規范經營的工業企業,在完善償債擔保措施的基礎上,支持其發行企業信用債券,調整債務結構。擴大公司信用債券發行規模,擴大可交換債券和可轉換債券市場。積極發展綠色債券、高收益債券、綠色資產證券化等創新金融工具。
(六)增強各類投資基金的支持能力。加快建立新興產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積極運作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和先進制造業投資基金,發揮財政資金放大效應,吸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鼓勵地方政府加大投資力度,支持處于種子期、初創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的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優化建設專項資金投入,支持有助于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技術改造項目,繼續支持提升核心競爭力等轉型升級項目……
制造業的競爭力。探索股權與債權相結合的企業創新活動融資方式。
(7) 穩步推進資產證券化發展。進一步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支持銀行通過盤活信貸存量,加大對行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快住房和汽車貸款資產證券化。在審慎安全的前提下,選擇少數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探索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加快發展應收賬款證券化等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盤活工業企業現有資產。
(8) 不斷提高工傷保險服務水平。深入推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研究將新材料和關鍵零部件納入首批保險費補償機制實施范圍。推動保險公司盡快開發出更符合新能源汽車風險特征的專屬保險產品。擴大中國保險投資基金對產業轉型升級項目的投資。鼓勵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加快債務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股債結合等資產管理產品創新,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提供資金支持。
三是推動工業企業融資機制創新
(9) 大力發展應收賬款融資。加強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制度建設,完善應收賬款質押轉讓、特許經營權項下收益權質押、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質押,融資租賃、保證金質押、存貨質押、倉單質押等登記服務。推動更多供應鏈加入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服務平臺,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擴大應收賬款抵押融資規模。建立應收賬款交易機制,解決大企業拖欠中小企業資金的問題。推動大型企業和政府采購主體積極確認應收賬款,幫助中小企業供應商籌集資金。
(10) 探索推進產融融合。支持符合條件的工業企業集團設立金融公司。探索開展企業集團金融公司延伸產業鏈金融服務試點。支持大型企業設立產業風險投資基金,為產業鏈上下游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持。積極穩妥推進投貸聯動試點,有效防范風險,支持科技創新創業企業健康發展。
四是推進工業企業兼并重組
(十一)優化工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環境。進一步取消或簡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行政許可和審批,優化審批流程,分行業落實審批機制,提高并購重組審批效率和透明度。研究完善并購重組股份定價機制,豐富并購重組支付工具。鼓勵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依托資本市場加強資源整合,調整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發揮市場在并購中的決定性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和企業自主協商,妥善解決工業企業并購中的金融債務重組問題,切實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12) 拓寬工業企業并購融資渠道。完善并購貸款業務,進一步擴大并購貸款規模,合理確定貸款期限。進一步推動金融機構對工業企業并購實施綜合授信。允許有資質的工業企業……
通過發行優先股和可轉換債券籌集并購重組資金。對于暫時困難、市場對未來現金流預期合理的工業企業,可以通過債務重組等方式有效降低其債務負擔和杠桿率。
五、支持工業企業加快“走出去”
(十三)完善對工業企業“走出去”的支持政策。簡化境內企業境外融資審批程序,鼓勵境內工業企業利用境外市場發行股票、債券和資產證券化產品。支持工業企業在對外經濟活動中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優化對外人民幣貸款項目管理,鼓勵工業企業使用人民幣對外貸款和投資。加大對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力度,擴大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實現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融資全覆蓋。
(十四)加強對工業企業“走出去”的融資支持。進一步完善“兩優”貸款支持,支持生產型海外項目建設。鼓勵中國企業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開展海外項目合作。推動工業企業用好“外保內貸”政策,支持“走出去”企業以境外資產股權、礦業權等權利為抵押獲得貸款。支持國內工業企業與““一帶一路”倡議”國家和重點國家的企業開展各類產能合作。
六、加強風險防范和協調。
(15) 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積極穩妥做好“僵尸”企業信貸提取工作,維護銀行信貸資產安全。充分發揮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作用,建立健全部門聯合懲戒機制,對惡意逃廢銀行債務、“惡意脫保”的企業和個人形成有力約束。督促銀行充分利用現有核銷政策,加快核銷進度,做到“應審盡審”。執行貸款損失稅前扣除政策。完善不良貸款處置市場主體準入、一攬子項目、戶數等政策。進一步發揮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參與企業破產重組和債務處置的作用。各級金融監管部門要完善風險監測體系,督促金融機構提高風險管控能力,及時處理化解潛在風險,重視風險處置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16) 加強協調與合作。對集中度高的重點行業,明確優質骨干企業名單,通過引導金融資源集中支持,確保行業穩定發展。通過嚴格執行技術標準、環保標準等措施,加快推動不符合行業規范的企業主動升級或加快退出,促進金融資源有效配置。研究加大對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財稅政策支持力度,為金融支持產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提供適當的正向激勵。明確地方人民政府維護金融債權的責任,為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排憂解難。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分行、營業管理部、省會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會同省(區、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財政廳(局),商務主管部門、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請保監會和中國保監會派出機構及時將本意見轉發給各自管轄范圍內的相關機構,并做好政策落實工作。
中國人民銀行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和商務部
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2016年2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八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的若干意見》,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適當降低新能源汽車和二手車貸款首付比例,合理擴大汽車消費信貸,支持新能源汽車生產消費和相關產業發展。
意見還明確,將深入推進重大技術裝備首(套)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研究新材料和關鍵零部件,將其納入首批保險費補償機制實施范圍。推動保險公司盡快開發出更符合新能源汽車風險特征的專屬保險產品。
[以下為意見全文]
中國人民銀行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監會、保監會關于金融支持產業平穩增長和結構調整增效的若干意見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是實體經濟的骨架和國家競爭力的基礎,是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的主戰場,也是創新的主戰場。金融和實體經濟,尤其是工業,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有一個榮耀,也有一個損失。用好和創新金融工具,服務實體經濟和產業效率升級,是擴大和發展金融業、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措施和重要內容。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為進一步增強金融服務能力,突破產業轉型發展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瓶頸,加大對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促進產業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第一,加強貨幣信貸政策支持,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1) 重點加強對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金融支持。綜合運用多種流動性管理工具,完善宏觀審慎管理,加強預調微調,保持貨幣市場流動性適度水平和穩定運行,引導貨幣信貸平穩增長。創新的金融支持和服務方式。加強和提高企業并購和不良資產處置的強度和效率,積極穩妥地推動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庫存。繼續整頓金融服務不合理收費,引導金融機構合理確定利率和收費項目,加大對不合理收費的查處力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債務負擔。支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填補工業軟硬基礎設施短板,提高企業創新發展能力,為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創造有利條件。
(2) 實施差別化的產業信貸政策。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進一步完善信貸準入標準……
重大技術改造、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項目目錄,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升級的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中長期貸款投入,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重大技術裝備、產業強基項目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制定金融支持制造業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推動金融業全方位服務“中國制造2025”。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當降低新能源汽車和二手車貸款首付比例,合理擴大汽車消費信貸,支持新能源汽車生產消費和相關產業發展。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堅持差異化處理、支持和管控原則,繼續對鋼鐵、有色金屬、建材、船舶、煤炭等行業有競爭力的產品、有市場、有效益的優質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幫助有希望的企業渡過難關。支持工業企業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未經法定程序新增產能建設項目不予信貸;
對長期虧損、喪失償付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僵尸企業”,或環保安全生產不達標、整改無望、產能落后的企業,堅決減少和退出相關貸款。制定銀企對接行動計劃,積極推進銀企信息對接。
(3) 加快產業信貸產品創新。引導金融機構緊密融合產業創新,加快發展支持產業領域雙創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深度挖掘產業增長潛力,積極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積極支持工業領域的“互聯網+”行動,推動傳統產業和大型企業與市場快速對接,實現工業制造企業與網絡的融合,努力轉變傳統產業發展動能。大力發展能效信貸、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質押貸款、排污權抵押貸款、碳排放權抵押貸款等綠色信貸業務,積極支持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展自主品牌、商標專用權等無形資產質押貸款業務,支持消費品領域自主品牌建設。支持發展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補償等業務。
(4) 完善行業信用管理體系。支持金融機構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創新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還款方式,如不可償還貸款、循環貸款等,降低小微企業“過橋”融資成本。對資金周轉暫時困難但仍具有償付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大中型企業,可以做好貸款質量監測和準確分類,同時通過調整貸款期限、還款方式等貸款重組措施緩解企業債務壓力。推動行業主管部門進一步明確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方向,強化目錄管理、標準管理等手段的約束力,提高“白名單”和“黑名單”的參考價值。加強金融機構之間的溝通協調,積極開展聯合授信,保持工業企業合理的授信規模。
二是加大資本市場、保險市場對工業企業的支持力度。
(五) 加大對工業企業直接融資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中國制造2025”方向的制造業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各級資本市場進行股權融資。鼓勵工業企業擴大發行標準化債券產品,以取代其他高成本融資方式。對規范經營的工業企業,在完善償債擔保措施的基礎上,支持其發行企業信用債券,調整債務結構。擴大公司信用債券發行規模,擴大可交換債券和可轉換債券市場。積極發展綠色債券、高收益債券、綠色資產證券化等創新金融工具。
(六)增強各類投資基金的支持能力。加快建立新興產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積極運作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和先進制造業投資基金,發揮財政資金放大效應,吸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鼓勵地方政府加大投資力度,支持處于種子期、初創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的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優化建設專項資金投入,支持有助于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技術改造項目,繼續支持提升核心競爭力等轉型升級項目……
制造業的競爭力。探索股權與債權相結合的企業創新活動融資方式。
(7) 穩步推進資產證券化發展。進一步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支持銀行通過盤活信貸存量,加大對行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快住房和汽車貸款資產證券化。在審慎安全的前提下,選擇少數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探索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加快發展應收賬款證券化等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盤活工業企業現有資產。
(8) 不斷提高工傷保險服務水平。深入推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研究將新材料和關鍵零部件納入首批保險費補償機制實施范圍。推動保險公司盡快開發出更符合新能源汽車風險特征的專屬保險產品。擴大中國保險投資基金對產業轉型升級項目的投資。鼓勵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加快債務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股債結合等資產管理產品創新,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提供資金支持。
三是推動工業企業融資機制創新
(9) 大力發展應收賬款融資。加強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制度建設,完善應收賬款質押轉讓、特許經營權項下收益權質押、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質押,融資租賃、保證金質押、存貨質押、倉單質押等登記服務。推動更多供應鏈加入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服務平臺,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擴大應收賬款抵押融資規模。建立應收賬款交易機制,解決大企業拖欠中小企業資金的問題。推動大型企業和政府采購主體積極確認應收賬款,幫助中小企業供應商籌集資金。
(10) 探索推進產融融合。支持符合條件的工業企業集團設立金融公司。探索開展企業集團金融公司延伸產業鏈金融服務試點。支持大型企業設立產業風險投資基金,為產業鏈上下游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持。積極穩妥推進投貸聯動試點,有效防范風險,支持科技創新創業企業健康發展。
四是推進工業企業兼并重組
(十一)優化工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環境。進一步取消或簡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行政許可和審批,優化審批流程,分行業落實審批機制,提高并購重組審批效率和透明度。研究完善并購重組股份定價機制,豐富并購重組支付工具。鼓勵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依托資本市場加強資源整合,調整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發揮市場在并購中的決定性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和企業自主協商,妥善解決工業企業并購中的金融債務重組問題,切實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12) 拓寬工業企業并購融資渠道。完善并購貸款業務,進一步擴大并購貸款規模,合理確定貸款期限。進一步推動金融機構對工業企業并購實施綜合授信。允許有資質的工業企業……
通過發行優先股和可轉換債券籌集并購重組資金。對于暫時困難、市場對未來現金流預期合理的工業企業,可以通過債務重組等方式有效降低其債務負擔和杠桿率。
五、支持工業企業加快“走出去”
(十三)完善對工業企業“走出去”的支持政策。簡化境內企業境外融資審批程序,鼓勵境內工業企業利用境外市場發行股票、債券和資產證券化產品。支持工業企業在對外經濟活動中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優化對外人民幣貸款項目管理,鼓勵工業企業使用人民幣對外貸款和投資。加大對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力度,擴大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實現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融資全覆蓋。
(十四)加強對工業企業“走出去”的融資支持。進一步完善“兩優”貸款支持,支持生產型海外項目建設。鼓勵中國企業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開展海外項目合作。推動工業企業用好“外保內貸”政策,支持“走出去”企業以境外資產股權、礦業權等權利為抵押獲得貸款。支持國內工業企業與““一帶一路”倡議”國家和重點國家的企業開展各類產能合作。
六、加強風險防范和協調。
(15) 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積極穩妥做好“僵尸”企業信貸提取工作,維護銀行信貸資產安全。充分發揮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作用,建立健全部門聯合懲戒機制,對惡意逃廢銀行債務、“惡意脫保”的企業和個人形成有力約束。督促銀行充分利用現有核銷政策,加快核銷進度,做到“應審盡審”。執行貸款損失稅前扣除政策。完善不良貸款處置市場主體準入、一攬子項目、戶數等政策。進一步發揮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參與企業破產重組和債務處置的作用。各級金融監管部門要完善風險監測體系,督促金融機構提高風險管控能力,及時處理化解潛在風險,重視風險處置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16) 加強協調與合作。對集中度高的重點行業,明確優質骨干企業名單,通過引導金融資源集中支持,確保行業穩定發展。通過嚴格執行技術標準、環保標準等措施,加快推動不符合行業規范的企業主動升級或加快退出,促進金融資源有效配置。研究加大對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財稅政策支持力度,為金融支持產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提供適當的正向激勵。明確地方人民政府維護金融債權的責任,為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排憂解難。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分行、營業管理部、省會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會同省(區、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財政廳(局),商務主管部門、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請保監會和中國保監會派出機構及時將本意見轉發給各自管轄范圍內的相關機構,并做好政策落實工作。
中國人民銀行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和商務部
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2016年2月14日
近日,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發布關于征求《電動汽車充電設備建設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該技術規范適用于重慶地區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的新建工程,已建停車位改建、擴建充電設備。
1900/1/1 0:00:00第一電動網從相關渠道了解到,某微型電動車企業將會以20億元巨資打造微型電動國民車,話說,如此“低姿態、高投入”的車業,究竟何許人也?經過一番調查,小編了解到,這家企業叫易靈新能源車業有限公司,
1900/1/1 0:00:001、新能源汽車貸款首付比例將降低并將擁有專屬保險閱讀原文2月14日,人民銀行、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
1900/1/1 0:00:002015落下帷幕,中國經濟仍在低位徘徊。國民經濟諸部門中,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鶴立雞群。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3790萬輛,同比增長4倍。
1900/1/1 0:00:002013年,國家主席倡議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提出了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
1900/1/1 0:00:00長信科技3000882月16日午間公告稱,公司擬向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增資人民幣8億元整,占比克動力10股權,其中22859947萬元作為比克動力新增注冊資本,其余7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