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想在中國推出一個價格在4萬~6萬元的廉價汽車品牌,其廣告語“達斯汽車”被中國網民幽默地解讀為“殺死奧拓”。一方面,即使擁有強大品牌力的大眾遭遇各種吐槽,汽車的光環依然閃耀。另一方面,發誓要追隨大眾制造廉價汽車的一汽再次“放下”,因為價格相近的歐朗既不叫好也不賣座,根本沒有斗志和斗志。我不得不感嘆,為什么我自己的不如我自己的?
廉價汽車在中國是否受歡迎并不是唯一的標準。例如,曾經滿街跑的奧拓現在已經成為稀有生物,而作為小型車之首的鈴木已經成為三線品牌。相反,以前的“小別克”賽歐即使掛上雪佛蘭車標,簡化配置,將價格調整到合適的區間,也能賣得熱火朝天。
有人說,所謂的廉價汽車就是以超低的價格提供普通的質量。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汽車公司都有資格成為廉價汽車。大眾、通用和福特可以做到,但鈴木和菲亞特最好不要提及這個詞。至于自主品牌,它們曾經是便宜的汽車,但現在質量已經提高,定價策略仍然謹慎,擔心消費者不會認可它們。
一些跨國車企的聰明之處在于,“技術過剩”和“質量過剩”被喊得更多,消費者確信他們在看不見的地方使用了真材實料。在“廉價車”計劃向世界宣布之前,一些車企已經在中國嘗試在不降價的情況下降低成本,效果非常好。
當然,不要認為降低成本就意味著減少撥款,這太容易“招黑”了。在品牌力的保護下,我們可以更徹底地降低成本,例如更換低技術的懸架系統和制動器、降低生產技術標準、精簡零部件等。一些降低成本的方法會影響用戶的體驗,或者在關鍵時刻斷鏈。消費者不是專家。第一次買車的人很少會因為對品牌的信任而產生懷疑,也很少會因為自己的不良情緒而責怪制造商。
最終,廉價汽車的成本下降了,合資汽車公司不會向消費者宣傳。在普通消費者看來,曾經“質量超標”的合資品牌回歸正常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在多年的妖魔化環境下,即使自主品牌的技術和質量超過了同價位的合資廉價車,也可能不會被消費者選擇。
有趣的是,一些自主品牌在海外比在國內更出名。奇瑞A3在埃及作為高端汽車銷售,面向醫生和律師等高收入群體。它的聲譽甚至超過了一些日本和韓國品牌,而且價格也不便宜。吉利的帝豪EC7在歐洲NCAP碰撞測試中獲得了87分的高分。兩年前,它敲開了歐盟市場的大門,預計今年這款車的出口量將達到6萬輛。
從海外媒體對中國汽車的評價來看,一些自主品牌已經摘掉了“廉價車”的標簽。然而,在中國,自主品牌仍然很難與合資車企的廉價汽車品牌對抗。過去,自主品牌的生存邏輯是A級車賣A0級合資車,B級車賣A級合資車,等等。如今,隨著合資品牌廉價車的爆發,這一策略已經失敗,但自主品牌的綜合實力也在多年的磨煉中得到了質的提升。
盡管消費者的想法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但作為民族企業,自主品牌深知多年來由于缺乏技術和質量而遭受的偏見,這也讓他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市場份額。可以想象,追求高利潤的合資品牌在推出廉價車時,將面臨已經在三四線市場形成聲譽的獨立勢力。成本和利潤之間的平衡取決于合資企業的知名度。
過去,中國的汽車市場有點像今天的印度和巴西,但時代已經改變了。在自主品牌全面崛起的當下,可以在其他發展中市場玩的廉價汽車在中國可能行不通。中國c……
過去更容易被品牌的消費者,現在有太多的選擇。他們不僅有了更多的獲取信息的渠道,而且他們的消費觀念也會越來越成熟。這樣一來,一輛合資廉價車要想以低成本占據自主品牌的地位就不那么容易了。
一向謙遜的自主品牌不會用“多余的技術”或“多余的質量”來包裝自己,所以讓即將退化的“廉價車”來反駁吧!
大眾汽車想在中國推出一個價格在4萬~6萬元的廉價汽車品牌,其廣告語“達斯汽車”被中國網民幽默地解讀為“殺死奧拓”。一方面,即使擁有強大品牌力的大眾遭遇各種吐槽,汽車的光環依然閃耀。另一方面,發誓要追隨大眾制造廉價汽車的一汽再次“放下”,因為價格相近的歐朗既不叫好也不賣座,根本沒有斗志和斗志。我不得不感嘆,為什么我自己的不如我自己的?
廉價汽車在中國是否受歡迎并不是唯一的標準。例如,曾經滿街跑的奧拓現在已經成為稀有生物,而作為小型車之首的鈴木已經成為三線品牌。相反,以前的“小別克”賽歐即使掛上雪佛蘭車標,簡化配置,將價格調整到合適的區間,也能賣得熱火朝天。
有人說,所謂的廉價汽車就是以超低的價格提供普通的質量。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汽車公司都有資格成為廉價汽車。大眾、通用和福特可以做到,但鈴木和菲亞特最好不要提及這個詞。至于自主品牌,它們曾經是便宜的汽車,但現在質量已經提高,定價策略仍然謹慎,擔心消費者不會認可它們。
一些跨國車企的聰明之處在于,“技術過剩”和“質量過剩”被喊得更多,消費者確信他們在看不見的地方使用了真材實料。在“廉價車”計劃向世界宣布之前,一些車企已經在中國嘗試在不降價的情況下降低成本,效果非常好。
當然,不要認為降低成本就意味著減少撥款,這太容易“招黑”了。在品牌力的保護下,我們可以更徹底地降低成本,例如更換低技術的懸架系統和制動器、降低生產技術標準、精簡零部件等。一些降低成本的方法會影響用戶的體驗,或者在關鍵時刻斷鏈。消費者不是專家。第一次買車的人很少會因為對品牌的信任而產生懷疑,也很少會因為自己的不良情緒而責怪制造商。
最終,廉價汽車的成本下降了,合資汽車公司不會向消費者宣傳。在普通消費者看來,曾經“質量超標”的合資品牌回歸正常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在多年的妖魔化環境下,即使自主品牌的技術和質量超過了同價位的合資廉價車,也可能不會被消費者選擇。
有趣的是,一些自主品牌在海外比在國內更出名。奇瑞A3在埃及作為高端汽車銷售,面向醫生和律師等高收入群體。它的聲譽甚至超過了一些日本和韓國品牌,而且價格也不便宜。吉利的帝豪EC7在歐洲NCAP碰撞測試中獲得了87分的高分。兩年前,它敲開了歐盟市場的大門,預計今年這款車的出口量將達到6萬輛。
從海外媒體對中國汽車的評價來看,一些自主品牌已經摘掉了“廉價車”的標簽。然而,在中國,自主品牌仍然很難與合資車企的廉價汽車品牌對抗。過去,自主品牌的生存邏輯是A級車賣A0級合資車,B級車賣A級合資車,等等。如今,隨著合資品牌廉價車的爆發,這一策略已經失敗,但自主品牌的綜合實力也在多年的磨煉中得到了質的提升。
盡管消費者的想法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但作為民族企業,自主品牌深知多年來由于缺乏技術和質量而遭受的偏見,這也讓他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市場份額。可以想象,追求高利潤的合資品牌在推出廉價車時,將面臨已經在三四線市場形成聲譽的獨立勢力。成本和利潤之間的平衡取決于合資企業的知名度。
過去,中國的汽車市場有點像今天的印度和巴西,但時代已經改變了。在自主品牌全面崛起的當下,可以在其他發展中市場玩的廉價汽車在中國可能行不通。中國……
消費者過去更容易被品牌,現在有太多的選擇。他們不僅有了更多的獲取信息的渠道,而且他們的消費觀念也會越來越成熟。這樣一來,一輛合資廉價車要想以低成本占據自主品牌的地位就不那么容易了。
一向謙遜的自主品牌不會用“多余的技術”或“多余的質量”來包裝自己,所以讓即將退化的“廉價車”來反駁吧!
”史上最嚴”交規、汽車”三包”、新一輪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還有從年初傳到年尾的限牌謠言即將揮手告別的2013年,許多變化,已經、正在或即將改變我們的汽車生活。
1900/1/1 0:00:00日前,投資350萬元引進的15輛新能源環保公交車分別在麻城城區1路、8路、13路三條公交線上正式投入運營。當天,作者登上一臺新的8路公交車,和乘客一同感受出行新變化。
1900/1/1 0:00:00當汽車可以自己找停車位,可以實現無人駕駛,甚至像一個小車廂首尾相連,然后在岔路自動分開的時候,我們還需要買一輛汽車嗎?答案是90以上都不需要。
1900/1/1 0:00:00車主報價即送30元芒果網代金券;
1900/1/1 0:00:0012月比亞迪安排新款”秦”電動車在國內上市,同時也在拉丁美洲發布了該車。作為比亞迪第二代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產品,秦采用了多項先進技術,著眼向多個國家市場出口。
1900/1/1 0:00:00隨著美國法庭駁回了固鉑輪胎的上訴,該公司與印度阿波羅輪胎之間25億美元的并購交易已經陷入僵局,固鉑輪胎如今開始轉變策略,開始向阿波羅輪胎尋求賠償。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