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牽手比亞迪,海信綁定蔚來,海爾與SAIC、吉利達成合作...隨著家電巨頭在汽車領域布局的不斷深入,家電企業新一輪跨界“造車”熱潮正在到來。
事實上,在表面合作信息的不斷釋放下,越來越多的本土家電企業高調出席汽車相關高峰論壇,公開宣稱“要補齊中國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上的短板。”看似雄心勃勃,似乎更是必然。
在他們看來,作為大型制造業,復制中國家電業的成功路徑,將是中國汽車工業做強的最佳捷徑。
今天的家電行業就是明天的汽車行業。
縱觀中國工業發展史,中國的家電行業和汽車零部件行業都是在80年代左右起步的,但由于用戶規模和產品屬性的差異,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涌現出一大批家電企業,產品數量和品種迅速增加。經過幾十年的混戰,中國在2010年基本確立了工業霸主的地位。
日本非政府組織富士經濟公布的市場調查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占全球家電市場總產量的85.3%,中國銷售市場占比超過23.4%,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以美的、格力、海爾為主體的頭部品牌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行業格局自此基本確立。
對此,凌薇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金濤博士認為:第一,中國家電行業介入嚴重,從技術創新、營銷等多個角度推動產業提升;第二,中國有非常完整的家電產業鏈;第三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中國家電業的關鍵核心零部件完全自主可控。
另一方面,在中國汽車工業的歷史上,本土零部件企業是通過農機、軍工裝備和整車企業的分離而萌發的,但以發動機等關鍵零部件為主的傳統供應鏈基本上是由歐美日企業主導的。同時,合資企業建立的供應鏈高度封閉,核心技術來自海外。
起步晚、技術空心化、人才儲備不足等一系列發展困境,導致本土零部件企業以小而全、小而散的游擊隊形式存在,成為制約我國汽車產業大而不強的痛點。
根據多家研究機構的對比,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生命周期相對于家電行業的成熟期和過渡期滯后10-15年左右。
因此,不僅家電企業,更多的汽車從業者都渴望復制中國家電尤其是白色家電的成功路線。
新一輪家電“造車”正在興起,劍指頭部零部件供應商。
“今天”總會過去,如何延續輝煌是眾多站在巔峰的家電巨頭不得不探討的關鍵話題。
今年年初,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顯示,中國家電市場在連續兩年下滑后,于2021年出現復蘇,零售規模達到8811億元,同比增長5.7%,整體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但是,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國內商品房銷售持續負增長、人口增速放緩所推動的拐點并不晚。
越來越多的家電龍頭致力于拓展新業務,布局新賽道,從白電到黑電,從智能手機到平板電腦,再到汽車,以求找到企業的第二條增長曲線。
事實上,早在90年代末、本世紀初,美的、奧克斯、春蘭、新飛、格林柯爾等家電企業就掀起了第一輪跨界造車熱潮,此后二十多年從未徹底消散,雖然大多以失敗告終。
不過,相比格力、創維對整車制造的執著,更多的家電巨頭將目光投向了汽車零部件業務。
以美的為例。“我們十年前就開始了EPS轉向電機的研發,五年前就開始了汽車電動空調壓縮機的研發。到2018年,凌薇汽車零部件公司正式成立。”陳錦濤博士進一步表示,R134a電動壓縮機作為全球首款量產的800V、12000rpm高速電動壓縮機,已在小鵬G9上下線。
凌薇R134a電動壓縮機;圖片來源:凌薇
按照美的的目標,其切入汽車領域的目標之一就是通過自身的核心底層技術優勢,延伸新能源汽車制造的薄弱環節,從而填補中國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上的短板。“最終將進入全球一半主流新能源汽車客戶的供應鏈體系。”
海信在去年3月實現控股日本三電后,首次公布了其在汽車電子領域的車路協同、智能座艙、車載熱管理三大布局。
圖片來源:海信
“海信的定位很明確,就是服務主機廠,做一流的智能汽車關鍵零部件和解決方案供應商。”海信汽車電子研究所副所長劉公開表示。
針對智能電動汽車賽道,從組件到集成系統快速迭代。
2019年,在與一家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交流時,他曾表示,中國沒有領導者,無論是整車制造商還是零部件行業。
顯然,過去幾年,在汽車“新四化”的趨勢下,百年汽車產業正在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產業鏈和價值鏈重構,電動化、智能化供應鏈逐漸成為汽車產業的主導供應鏈,中國本土零部件企業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
圍繞家電巨頭的跨界“造車”,更多關注的是汽車熱管理,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熱管理賽道,如上文提到的海信、美的,以及通過與馬瑞利合資、收購杜南環境進入市場的李海、格力。
究其原因,陳金濤博士解釋說,相對于傳統燃油汽車,電動汽車對熱管理的要求更高,而熱管理恰恰是家電企業的強項。家用電器中一些復雜的熱管理部件是傳統燃油汽車所沒有的,而電動汽車則需要。所以家電企業在電動車零部件布局上有天然的技術優勢。
聚焦賽道,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8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首次激增60萬輛,市場份額28%,創歷史新高。據多位行業專家預測,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普及率有望提前達到50%,這將進一步推動包括汽車空調、壓縮機在內的熱管理系統相關市場的快速增長。
根據國信證券的測算,受益于電動汽車普及率的提升,國內電動壓縮機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約62億元增長至2025年的180億元。單個熱管理系統價值約6000元,對應的內部銷售水平將從2021年的186億元增長到2025年的540億元。
從技術角度來看,電動化的轉型給了家電巨頭進入汽車行業的捷徑,但似乎沒有人愿意止步于此。
仍以美的為例,依托美的工業技術,積累了5500多項機電共性專利技術。凌薇汽車已布局電驅動系統、熱管理系統、底盤執行系統三大產品線,共包括CO轉子汽車電動壓縮機、帶輔助/自動駕駛的EPS電機、主驅動電機等五大產品。目前已經基本測試完畢,將陸續量產。
“我們目前的計劃是每年向市場推出1-2款新產品。總的思路和方向是從零部件到元器件再到系統,這就是‘333’戰略。”陳錦濤博士透露,從2018年成立到去年5月,凌薇大部分經驗都花在做核心部件上,去年逐步升級到部件。未來三年,美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將重點布局系統級解決方案。
李海也是如此。作為行業前三的世界級空調壓縮機供應商,海信擁有b……尋求產業發展和轉型的突破。自2000年起,進入電動空調壓縮機和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鑄造領域,并于2021年初與馬瑞利在空調和壓縮機領域開展合作。一年后,李海科創中心汽車熱管理及關鍵零部件R&D中心(以下簡稱李海科創中心)和李海瑞麗全球R&D中心(中國)正式開業。
李海科技創新中心汽車熱管理及關鍵零部件R&D中心&;馬海利瑞麗環球R&D中心(中國)開業典禮;圖片來源:李海
至此,李海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擁有新能源汽車熱泵空調系統完整解決方案的企業,實現了李海從白色家電到汽車零部件、從核心零部件到系統集成、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布局的三大轉型戰略。
汽車工業的變革仍在加速,新的供應鏈體系正在迅速形成。而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看來,在新的供應鏈體系中,過去脫離汽車行業視野的企業,很可能成為未來汽車行業的領導者。
近年來,隨著房地產增速放緩,汽車成為國民經濟的新支柱,越來越多來自其他領域的巨頭跨界而來,如房地產開發商、互聯網公司、消費電子等。來自家電的新一輪“龍卷風”能否真正補齊中國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上的短板,幫助中國實現汽車強國夢,還有待時間的檢驗。美的牽手比亞迪,海信綁定蔚來,海爾與SAIC、吉利達成合作...隨著家電巨頭在汽車領域布局的不斷深入,家電企業新一輪跨界“造車”熱潮正在到來。
事實上,在表面合作信息的不斷釋放下,越來越多的本土家電企業高調出席汽車相關高峰論壇,公開宣稱“要補齊中國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上的短板。”看似雄心勃勃,似乎更是必然。
在他們看來,作為大型制造業,復制中國家電業的成功路徑,將是中國汽車工業做強的最佳捷徑。
今天的家電行業就是明天的汽車行業。
縱觀中國工業發展史,中國的家電行業和汽車零部件行業都是在80年代左右起步的,但由于用戶規模和產品屬性的差異,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涌現出一大批家電企業,產品數量和品種迅速增加。經過幾十年的混戰,中國在2010年基本確立了工業霸主的地位。
日本非政府組織富士經濟公布的市場調查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占全球家電市場總產量的85.3%,中國銷售市場占比超過23.4%,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以美的、格力、海爾為主體的頭部品牌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行業格局自此基本確立。
對此,凌薇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金濤博士認為:第一,中國家電行業介入嚴重,從技術創新、營銷等多個角度推動產業提升;第二,中國有非常完整的家電產業鏈;第三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中國家電業的關鍵核心零部件完全自主可控。
另一方面,在中國汽車工業的歷史上,本土零部件企業是通過農機、軍工裝備和整車企業的分離而萌發的,但以發動機等關鍵零部件為主的傳統供應鏈基本上是由歐美日企業主導的。同時,合資企業建立的供應鏈高度封閉,核心技術來自海外。
起步晚、技術空心化、人才儲備不足等一系列發展困境,導致本土零部件企業以小而全、小而散的游擊隊形式存在,成為制約我國汽車產業大而不強的痛點。
根據多家研究機構的對比,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生命周期相對于家電行業的成熟期和過渡期滯后10-15年左右。
因此,不僅家電企業,更多的汽車從業者都渴望復制中國家電尤其是白色家電的成功路線。
新一輪家電“造車”正在興起,劍指頭部零部件供應商。
“今天”總會過去,如何延續輝煌是眾多站在巔峰的家電巨頭不得不探討的關鍵話題。
今年年初,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顯示,中國家電市場在連續兩年下滑后,于2021年出現復蘇,零售規模達到8811億元,同比增長5.7%,整體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但是,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國內商品房銷售持續負增長、人口增速放緩所推動的拐點并不晚。
越來越多的家電龍頭致力于拓展新業務,布局新賽道,從白電到黑電,從智能手機到平板電腦,再到汽車,以求找到企業的第二條增長曲線。
事實上,早在90年代末、本世紀初,美的、奧克斯、春蘭、新飛、格林柯爾等家電企業就掀起了第一輪跨界造車熱潮,此后二十多年從未徹底消散,雖然大多以失敗告終。
不過,相比格力、創維對整車制造的執著,更多的家電巨頭將目光投向了汽車零部件業務。
以美的為例。“我們十年前就開始了EPS轉向電機的研發,五年前就開始了汽車電動空調壓縮機的研發。到2018年,凌薇汽車零部件公司正式成立。”陳錦濤博士進一步表示,R134a電動壓縮機作為全球首款量產的800V、12000rpm高速電動壓縮機,已在小鵬G9上下線。
凌薇R134a電動壓縮機;圖片來源:凌薇
按照美的的目標,其切入汽車領域的目標之一就是通過自身的核心底層技術優勢,延伸新能源汽車制造的薄弱環節,從而填補中國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上的短板。“最終將進入全球一半主流新能源汽車客戶的供應鏈體系。”
海信在去年3月實現控股日本三電后,首次公布了其在汽車電子領域的車路協同、智能座艙、車載熱管理三大布局。
圖片來源:海信
“海信的定位很明確,就是服務主機廠,做一流的智能汽車關鍵零部件和解決方案供應商。”海信汽車電子研究所副所長劉公開表示。
針對智能電動汽車賽道,從組件到集成系統快速迭代。
2019年,在與一家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交流時,他曾表示,中國沒有領導者,無論是整車制造商還是零部件行業。
顯然,過去幾年,在汽車“新四化”的趨勢下,百年汽車產業正在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產業鏈和價值鏈重構,電動化、智能化供應鏈逐漸成為汽車產業的主導供應鏈,中國本土零部件企業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
圍繞家電巨頭的跨界“造車”,更多關注的是汽車熱管理,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熱管理賽道,如上文提到的海信、美的,以及通過與馬瑞利合資、收購杜南環境進入市場的李海、格力。
究其原因,陳金濤博士解釋說,相對于傳統燃油汽車,電動汽車對熱管理的要求更高,而熱管理恰恰是家電企業的強項。家用電器中一些復雜的熱管理部件是傳統燃油汽車所沒有的,而電動汽車則需要。所以家電企業在電動車零部件布局上有天然的技術優勢。
聚焦賽道,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8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首次激增60萬輛,市場份額28%,創歷史新高。據多位行業專家預測,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普及率有望提前達到50%,這將進一步推動包括汽車空調、壓縮機在內的熱管理系統相關市場的快速增長。
根據國信證券的測算,受益于電動汽車普及率的提升,國內電動壓縮機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約62億元增長至2025年的180億元。單個熱管理系統價值約6000元,對應的內部銷售水平將從2021年的186億元增長到2025年的540億元。
從技術角度來看,電動化的轉型給了家電巨頭進入汽車行業的捷徑,但似乎沒有人愿意止步于此。
仍以美的為例,依托美的工業技術,積累了5500多項機電共性專利技術。凌薇汽車已布局電驅動系統、熱管理系統、底盤執行系統三大產品線,共包括CO轉子汽車電動壓縮機、帶輔助/自動駕駛的EPS電機、主驅動電機等五大產品。目前已經基本測試完畢,將陸續量產。
“我們目前的計劃是每年向市場推出1-2款新產品。總的思路和方向是從零部件到元器件再到系統,這就是‘333’戰略。”陳錦濤博士透露,從2018年成立到去年5月,凌薇大部分經驗都花在做核心部件上,去年逐步升級到部件。未來三年,美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將重點布局系統級解決方案。
李海也是如此。作為行業前三的世界級空調壓縮機供應商,海信擁有b……尋求產業發展和轉型的突破。自2000年起,進入電動空調壓縮機和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鑄造領域,并于2021年初與馬瑞利在空調和壓縮機領域開展合作。一年后,李海科創中心汽車熱管理及關鍵零部件R&D中心(以下簡稱李海科創中心)和李海瑞麗全球R&D中心(中國)正式開業。
李海科技創新中心汽車熱管理及關鍵零部件R&D中心&;馬海利瑞麗環球R&D中心(中國)開業典禮;圖片來源:李海
至此,李海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擁有新能源汽車熱泵空調系統完整解決方案的企業,實現了李海從白色家電到汽車零部件、從核心零部件到系統集成、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布局的三大轉型戰略。
汽車工業的變革仍在加速,新的供應鏈體系正在迅速形成。而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看來,在新的供應鏈體系中,過去脫離汽車行業視野的企業,很可能成為未來汽車行業的領導者。
近年來,隨著房地產增速放緩,汽車成為國民經濟的新支柱,越來越多來自其他領域的巨頭跨界而來,如房地產開發商、互聯網公司、消費電子等。來自家電的新一輪“龍卷風”能否真正補齊中國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上的短板,幫助中國實現汽車強國夢,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分享五款車型,3588萬起,紅旗HQ9從外觀到內飾均有出色表現紅旗推出MPV似乎是順其自然的事。在這個小眾細分賽道突然卷起來后,紅旗終于也躬身入局。
1900/1/1 0:00:00近年來,汽車產業除了原材量價格上漲之外,聽到最多的就是“缺芯”,一顆小小的芯片身價甚至翻了上百倍,即便如此仍然是“一芯難求”,這也導致全球各大車企都曾因為缺少芯片進而選擇減產甚至停產。
1900/1/1 0:00:00分享廣汽傳祺GS4一直都是品牌銷量擔當,但是競品實力同樣不容小覷,所以廣汽傳祺推出了GS4PLUS一同征戰。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9月19日,沃爾沃卡車(VolvoTrucks)在德國漢諾威國際交通運輸博覽會(IAATransportation)推出全新純電動后橋,可助力實現更長的續航里程。
1900/1/1 0:00:002021年9月16日,緯湃科技VitescoTechnologies正式從大陸集團完成拆分并掛牌上市。這是汽車行業變革大潮中,供應鏈企業尋求轉型突破的又一壯舉。
1900/1/1 0:00:00如果把與推特之間進行的這場收購比作一場戀愛,那馬斯克的表現宛如是個渣男。原因無非是他即會PUA,也太善變,又讓猜不透。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