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國內外汽車行業有哪些大事?
AFS:芯片短缺將持續到2023年年中。
AutoForecast Solutions(以下簡稱AFS)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4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車市場減產約315.61萬輛。AFS預測,到今年年底,全球汽車市場的累計減少量將攀升至399.51萬輛。
據AFS最新統計,上周,由于芯片短缺對汽車生產的持續影響,全球汽車制造商減產約3.29萬輛。其中,首當其沖的不再是北美和歐洲,而是南美,損失約1.66萬輛;其次是亞洲其他地區,減少約9300輛;北美減產6100輛;歐洲減產1000輛汽車。
蓋世點評:芯片交付周期在縮短,但結構性缺芯難以解決,疊加美國芯片法案等不利因素。要想真正解決中國汽車工業核心不足的問題,大概需要增加中國的“核心”制造。
苗偉:操作系統的缺失遠比內核的缺失更致命,未來三年將是關鍵窗口期。
“車企這幾年深刻意識到了芯片短缺的制約,但大部分企業并沒有意識到操作系統的缺失將是一個致命的問題。”9月6日,中國人民協商會議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偉在第四屆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全球創新大會上表示。
苗偉指出,提到手機行業的發展,“在功能產品向智能產品轉化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操作系統,芯片再強,汽車再好,都將是沙灘上的高樓。不解決‘缺芯少魂’的問題,走不快也走不遠。”
他呼吁有能力的汽車公司建立自己的汽車操作系統。“如果要增強緊迫感,我寧愿花三年時間,通過三年的努力,打造一個自主可控、開源最好是免費的操作系統,在中國市場形成一個產業發展生態”。
蓋世點評:中國電動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去年也公開呼吁過同樣的觀點,但很明顯智能汽車行業的發展窗口已經迅速收窄,這個短板并沒有得到高度重視。
上海:2025年L2和L3新車將占70%以上。
近日,上海發布《上海市加快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其中提出,到2025年,上海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力爭達到5000億元,具備L2和L3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占新車產量的70%以上,具備L4及以上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在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實現商用。
與此同時,上海還明確,到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核心裝備初步自給,大規模、多場景、高品位、多車型應用初具規模,智慧道路基礎設施覆蓋重點區域,基本建成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管理體系。
蓋世點評:到2025年,上海將初步建成國內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體系。
廣東2025年目標:建成2-3個產值1000億元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園。
近日,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廣東省汽車零部件產業“強鏈工程”實施方案(開放版)》,其中提到2025年發展目標:汽車產量超過430萬輛,汽車制造業收入超過1.25萬億元;零部件制造業收入超過5900億元,“整零比”達到1:0.9。
圖片來源: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廣東省將進一步完善汽車產業配套體系,建設2-3個產值超1000億元的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園區,培育1家營業收入超500億元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3-5家超100億元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100家以上省級“專精創新型”汽車零部件企業,當年汽車規格國產芯片總應用比例系數達到20%。
蓋世點評:只有打造強大的產業鏈,中國的汽車強國夢才能真正實現。
愛安獨立,沖刺科技創新板新能源第一股。
9月6日,廣汽阿亞恩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創立大會暨第一次股東會成功召開,“廣汽阿亞恩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廣汽阿亞恩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股改成功后,愛安已獲得發行上市資格。
蓋世點評:在近期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資本大戲中,新能源汽車“國家隊”已經逐漸走向前臺。
總投資70億元的長城新能源及智能化項目落戶江蘇常熟。
9月7日,長城與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常熟經開區”)管委會就智能駕駛艙、氫燃料電池、智能網聯等一系列核心零部件項目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包括:諾布爾汽車系統有限公司常熟智能駕駛艙項目、威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氫燃料電池基地項目、長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智能網聯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70億元。
諾博汽車系統有限公司與常熟經濟開發區簽約;圖片來源:長城汽車
長城對常熟影響很大。本周國內外汽車行業有哪些大事?
AFS:芯片短缺將持續到2023年年中。
AutoForecast Solutions(以下簡稱AFS)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4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車市場減產約315.61萬輛。AFS預測,到今年年底,全球汽車市場的累計減少量將攀升至399.51萬輛。
據AFS最新統計,上周,由于芯片短缺對汽車生產的持續影響,全球汽車制造商減產約3.29萬輛。其中,首當其沖的不再是北美和歐洲,而是南美,損失約1.66萬輛;其次是亞洲其他地區,減少約9300輛;北美減產6100輛;歐洲減產1000輛汽車。
蓋世點評:芯片交付周期在縮短,但結構性缺芯難以解決,疊加美國芯片法案等不利因素。要想真正解決中國汽車工業核心不足的問題,大概需要增加中國的“核心”制造。
苗偉:操作系統的缺失遠比內核的缺失更致命,未來三年將是關鍵窗口期。
“車企這幾年深刻意識到了芯片短缺的制約,但大部分企業并沒有意識到操作系統的缺失將是一個致命的問題。”9月6日,中國人民協商會議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偉在第四屆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全球創新大會上表示。
苗偉指出,提到手機行業的發展,“在功能產品向智能產品轉化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操作系統,芯片再強,汽車再好,都將是沙灘上的高樓。不解決‘缺芯少魂’的問題,走不快也走不遠。”
他呼吁有能力的汽車公司建立自己的汽車操作系統。“如果要增強緊迫感,我寧愿花三年時間,通過三年的努力,打造一個自主可控、開源最好是免費的操作系統,在中國市場形成一個產業發展生態”。
蓋世點評:中國電動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去年也公開呼吁過同樣的觀點,但很明顯智能汽車行業的發展窗口已經迅速收窄,這個短板并沒有得到高度重視。
上海:2025年L2和L3新車將占70%以上。
近日,上海發布《上海市加快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其中提出,到2025年,上海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力爭達到5000億元,具備L2和L3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占新車產量的70%以上,具備L4及以上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在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實現商用。
與此同時,上海還明確,到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核心裝備初步自給,大規模、多場景、高品位、多車型應用初具規模,智慧道路基礎設施覆蓋重點區域,基本建成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管理體系。
蓋世點評:到2025年,上海將初步建成國內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體系。
廣東2025年目標:建成2-3個產值1000億元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園。
近日,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廣東省汽車零部件產業“強鏈工程”實施方案(開放版)》,其中提到2025年發展目標:汽車產量超過430萬輛,汽車制造業收入超過1.25萬億元;零部件制造業收入超過5900億元,“整零比”達到1:0.9。
圖片來源: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廣東省將進一步完善汽車產業配套體系,建設2-3個產值超1000億元的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園區,培育1家營業收入超500億元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3-5家超100億元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100家以上省級“專精創新型”汽車零部件企業,當年汽車規格國產芯片總應用比例系數達到20%。
蓋世點評:只有打造強大的產業鏈,中國的汽車強國夢才能真正實現。
愛安獨立,沖刺科技創新板新能源第一股。
9月6日,廣汽阿亞恩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創立大會暨第一次股東會成功召開,“廣汽阿亞恩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廣汽阿亞恩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股改成功后,愛安已獲得發行上市資格。
蓋世點評:在近期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資本大戲中,新能源汽車“國家隊”已經逐漸走向前臺。
總投資70億元的長城新能源及智能化項目落戶江蘇常熟。
9月7日,長城與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常熟經開區”)管委會就智能駕駛艙、氫燃料電池、智能網聯等一系列核心零部件項目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包括:諾布爾汽車系統有限公司常熟智能駕駛艙項目、威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氫燃料電池基地項目、長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智能網聯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70億元。
諾博汽車系統有限公司與常熟經濟開發區簽約;圖片來源:長城汽車
長城對常熟影響很大。
1MGMULAN將在9月13日正式上市9月4日晚,上汽乘用車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名爵品牌旗下全新緊湊型純電動車型MGMULAN將于9月13日正式上市。
1900/1/1 0:00:00特斯拉公司副總裁陶琳在接受時表示,目前上海超級工廠產業鏈本土化率已達到95,在上海、蘇州、寧波、南通等長三角地區組建起“4小時朋友圈”,形成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全生態鏈,
1900/1/1 0:00:0012886萬元起,AITO推出首款純電車型問界M5EV作為AITO品牌推出的首款純電車型,問界M5EV全系共提供六款車身顏色、四款內飾顏色,全國建議零售價為標準版28
1900/1/1 0:00:00日前,寶馬集團宣布將從2025年起率先在“新世代”車型中使用圓柱電芯。全新的電芯技術與基于全新架構的純電車型完美匹配,不僅大幅提升能量密度、續航能力和充電速度,并在電芯制造中減少碳足跡和資源消耗。
1900/1/1 0:00:00近日,極氪發布了“關于ZEEKR001參數詢價交付情況的說明”,其中提到,因車型熱銷,自即日起下定的訂單預計將于2023年開啟交付。
1900/1/1 0:00:009月8日,梅賽德斯奔馳商務車(MercedesBenzVans)宣布與電動汽車制造商Rivian簽署諒解備忘錄,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未來將合作生產電動商務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