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東風集團業務調整奏效了嗎?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東風集團(全稱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東風汽車母公司)發布2022年中期業績,營收下滑36.74%,歸母凈利潤下滑35.8%。超30%的跌幅似乎暗示著東風汽車集團近兩年的業務調整再次受挫。

    在眾多車企中,東風集團應該是人事和業務調整最頻繁的公司之一。它會在差不多兩三年內進行一波“大”調整,目的很明確——提振銷量,提高盈利能力。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從2020年3月至今,與東風集團相關的大事記有近30件。

    從近兩年的銷售業績來看,集團業務整體效果有待提升。

    Dongfeng, Nissan, Qichen, Warrior, Kia

    圖片來源:東風汽車

    兩年半內近30件大事記

    距離上一波人事變動不到兩年,東風集團在2020年掀起新一輪調整。這波調整從人事變動擴大到股權轉讓、品牌年輕化、創立新品牌、剝離不良資產等。,影響神龍汽車、東風日產、東風乘用車等核心業務,以及東風雷諾、東風大岳起亞等邊緣品牌。

    Dongfeng, Nissan, Qichen, Warrior, Kia

    人事變動仍占據調整重點。如你所見,工作變動最頻繁的高管之一是陳豪。這個土生土長的“東風人”,2020年4月剛剛升任東風有限公司副總裁,繼續擔任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也管理啟辰的工作。同年9月、12月連續升職,現為東風汽車副總經理、黨委常委。高于次年7月成為的接班人,而是主管領導。

    一般來說,頻繁的人事變動會影響相關公司或品牌的團隊穩定性和決策的一致性,容易陷入業績下滑-人事變動-業務調整的惡性循環。

    陳豪調任時,東風有限新一輪業務調整剛剛進行半年多。2020年12月底,東風股份將7個事業部整合為5個事業部。東風啟辰和東風英菲尼迪被納入東風日產管理體系,分別為東風日產第二大品牌和獨立業務總部。東風零部件和設備被整合到東風零部件集團。

    當時,在陳豪的領導下,東風啟辰、東風零部件和東風裝備業務的整合比較順利。東風英菲尼迪納入東風日產管理體系的決定,直到今年1月才完成。5月確定東風日產銷售總經理辛宇兼任英國菲尼迪業務總部負責人。

    Dongfeng, Nissan, Qichen, Warrior, Kia

    圖片來源:東風汽車

    相比較而言,神龍汽車的人事變動和業務調整似乎從未停止。直到2020年迎來新任總經理陳彬,其旗下兩大品牌東風標致和東風雪鐵龍的負責人也換成了中國區經理。凡爾賽發布后,市場表現好轉,神龍汽車內部結構暫時穩定。目前,2020年發布的“元+”(元計劃升級版)復興計劃正在實施中。

    同時,自主乘用車板塊也進行了調整。2020年3月,丁接替張祖同出任東風乘用車總經理。或許是東風沈峰的銷售業績有所提升,目前的組織架構并沒有明顯改變。

    與神龍的業務不同,東風雷諾和東風大岳起亞可以歸為“不良資產”。因此,東風集團對兩大業務進行了處置或整合,并收購股權將東風雷諾變為全資子公司,退出東風大岳起亞。

    大……東風汽車的規模調整持續了兩年多。在業內人士看來,幾乎所有結構和業務調整頻繁的板塊都面臨著銷售業績的窘境(要么下跌,要么遭遇增長“天花板”)。只有東風本田等少數板塊銷售業績強勁,組織架構長期穩定。

    整體改善效果有待商榷。

    從東風集團近五年的銷售趨勢來看,整體調整效果似乎微不足道。

    產銷快報顯示,近五年東風集團銷量呈下降趨勢。由于乘用車和商用車業務的下滑,東風集團2018年后年銷量跌破300萬輛。東風集團一直想重回300萬輛以上的年銷量。今年設定的目標是347.1萬輛,但截至7月,完成率僅為40%。

    Dongfeng, Nissan, Qichen, Warrior, Kia

    其中,東風日產近幾年市場表現疲軟應該是最大的影響因素之一。東風日產2019年銷量為115.9萬輛,但啟辰納入管理體系后(從2021年開始),銷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到2021年減少了近9萬輛。目前東風日產降幅進一步擴大,前7個月累計銷量55.34萬輛,同比下降8.99%。

    有業內人士表示,東風日產近幾年的市場表現不如本田和豐田,與技術優勢逐漸下降、主力車型銷量疲軟、新產品表現不理想有關。例如,琦君因其三缸發動機而受到一些消費者的抵制,東風日產也很久沒有發布琦君的銷售數據。

    同時,整體商用車市場持續低迷,也影響了東風商用車板塊的市場表現。2020年后,東風商用車板塊開始由增轉降,今年1-7月累計同比跌幅擴大至48.11%。對此,東風集團解釋稱,商用車市場受物流行業產能過剩、油價上漲等重大因素影響,需求持續低迷。

    與年銷量持續下滑不同的是,東風集團的營收和凈利潤都處于波動狀態。2021年,東風集團凈收入增長,收入1130.08億元,同比增長4.2%;歸母凈利潤113.9億元,同比增長5.8%。東風集團董事長朱延峰解釋,“集團通過搶占市場、內部挖潛、降本增效、加強協調等措施,全年整體經營保持高質量發展,實現了收入利潤雙增長、資產負債率和有息負債雙下降的良好態勢。”

    Dongfeng, Nissan, Qichen, Warrior, Kia

    圖片來源:東風汽車

    根據報告期內的財務報告分析,這主要是由于乘用車業務的高增長。東風集團乘用車業務2021年銷售收入325.48億元,同比增長約92.1%,抵消了商用車業務的下滑。

    但2022年半年報的基本面“并不好看”。東風集團報告期內營收443.09億元,同比下降36.74%;歸母凈利潤為55.2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86.13億元下降35.8%。商用車業務大幅下滑是“罪魁禍首”,同期商用車業務半年營收下降超六成。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觀點認為“(東風集團)一直在調整,但沒有看到特別明顯的效果”。但也有不同觀點認為,東風集團的業務調整是有效的,但由于規模較大,旗下各業務板塊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使得業務調整的部分效果被淹沒。

    需要加快地方變革。

    有業內人士分析,“在乘用車業務上,神龍、風神這樣的人表現不錯。”

    神龍汽車的復興計劃從2021年開始生效,年銷量重回10萬+,實現了翻番。今年神龍汽車銷量進一步回暖,1-8月累計銷量約7.64萬輛,同比增長43%。只是離17萬輛的年銷量目標有點遠。

    Dongfeng, Nissan, Qichen, Warrior, Kia

    圖片來源:神龍汽車

    自主乘用車領域也實現了增長。今年1-7月,自主乘用車共銷售新車22.68萬輛,同比增長59.8%,遠高于市場。此外,新能源汽車業務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約12.86萬輛,同比增長1.9倍。

    但神龍汽車總銷量占集團比重較低,對集團的幫助暫時有限。甚至因為還處于業務調整期,可能還需要集團繼續“輸血”。

    比如神龍汽車,距離自定的“年銷量15萬輛”盈虧平衡線還有一段距離。2021年剛剛獲得兩大股東的增資援助,這種援助將持續到2037年(母公司PSA承諾每年提供上億元用于東風標致和東風雪鐵龍的品牌形象建設和渠道開拓)。

    Dongfeng, Nissan, Qichen, Warrior, Kia

    圖片來源:東風汽車

    被東風集團寄予厚望的高端智能電動品牌藍兔,從2021年6月成立到今年6月,累計虧損14.4億元,月均虧損上億元,也說明其要真正做到“自主經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或許是考慮到投資大、周期長以及準備獨立上市,藍兔于8月初開始對外融資。

    從藍兔的市場表現來看,盈利轉正并非遙遙無期。今年前8個月,藍兔的交付量剛剛突破10000輛,之后交付的系列月銷量已經突破7000輛,更不用說與理想、蔚來等競爭(月銷量經常突破10000輛)。顯然,藍兔應該很難在短時間內成為東風汽車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轉型的支柱。

    在混合動力市場,東風集團也失去了機會。比亞迪子公司東風沈峰今年7月推出了一款混合動力車型。雖然24小時訂單量突破1萬輛,但與比亞迪的市場表現(7月銷量突破16萬輛)相比差距較大。

    Dongfeng, Nissan, Qichen, Warrior, Kia

    圖片來源:東風汽車

    或許,可以期待一下勇士品牌?東風集團率先進入越野電動車市場。前幾天的成都車展上,發布了勇士品牌。第一款概念越野車M-Terrain是由軍車改裝而來。如果2023年量產車市場反饋良好,有很大概率獲得先鋒獎金。

    我不知道,是藍兔、回力還是其他品牌成為了東風汽車“東風崛起”計劃的主要推動者?即2025年實現三個“一百萬”目標,商用車、自主乘用車、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達到100萬輛,a……東風自主品牌規模進入行業前3。還是這個目標最終會調整?東風集團(全稱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東風汽車母公司)發布2022年中期業績,營收下滑36.74%,歸母凈利潤下滑35.8%。超30%的跌幅似乎暗示著東風汽車集團近兩年的業務調整再次受挫。

    在眾多車企中,東風集團應該是人事和業務調整最頻繁的公司之一。它會在差不多兩三年內進行一波“大”調整,目的很明確——提振銷量,提高盈利能力。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從2020年3月至今,與東風集團相關的大事記有近30件。

    從近兩年的銷售業績來看,集團業務整體效果有待提升。

    Dongfeng, Nissan, Qichen, Warrior, Kia

    圖片來源:東風汽車

    兩年半內近30件大事記

    距離上一波人事變動不到兩年,東風集團在2020年掀起新一輪調整。這波調整從人事變動擴大到股權轉讓、品牌年輕化、創立新品牌、剝離不良資產等。,影響神龍汽車、東風日產、東風乘用車等核心業務,以及東風雷諾、東風大岳起亞等邊緣品牌。

    Dongfeng, Nissan, Qichen, Warrior, Kia

    人事變動仍占據調整重點。如你所見,工作變動最頻繁的高管之一是陳豪。這個土生土長的“東風人”,2020年4月剛剛升任東風有限公司副總裁,繼續擔任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也管理啟辰的工作。同年9月、12月連續升職,現為東風汽車副總經理、黨委常委。高于次年7月成為的接班人,而是主管領導。

    一般來說,頻繁的人事變動會影響相關公司或品牌的團隊穩定性和決策的一致性,容易陷入業績下滑-人事變動-業務調整的惡性循環。

    陳豪調任時,東風有限新一輪業務調整剛剛進行半年多。2020年12月底,東風股份將7個事業部整合為5個事業部。東風啟辰和東風英菲尼迪被納入東風日產管理體系,分別為東風日產第二大品牌和獨立業務總部。東風零部件和設備被整合到東風零部件集團。

    當時,在陳豪的領導下,東風啟辰、東風零部件和東風裝備業務的整合比較順利。東風英菲尼迪納入東風日產管理體系的決定,直到今年1月才完成。5月確定東風日產銷售總經理辛宇兼任英國菲尼迪業務總部負責人。

    Dongfeng, Nissan, Qichen, Warrior, Kia

    圖片來源:東風汽車

    相比較而言,神龍汽車的人事變動和業務調整似乎從未停止。直到2020年迎來新任總經理陳彬,其旗下兩大品牌東風標致和東風雪鐵龍的負責人也換成了中國區經理。凡爾賽發布后,市場表現好轉,神龍汽車內部結構暫時穩定。目前,2020年發布的“元+”(元計劃升級版)復興計劃正在實施中。

    同時,自主乘用車板塊也進行了調整。2020年3月,丁接替張祖同出任東風乘用車總經理。或許是東風沈峰的銷售業績有所提升,目前的組織架構并沒有明顯改變。

    與神龍的業務不同,東風雷諾和東風大岳起亞可以歸為“不良資產”。因此,東風集團對兩大業務進行了處置或整合,并收購了……uity將東風雷諾轉為全資子公司,并退出東風大岳起亞。

    東風汽車的大規模調整持續了兩年多。在業內人士看來,幾乎所有結構和業務調整頻繁的板塊都面臨著銷售業績的窘境(要么下跌,要么遭遇增長“天花板”)。只有東風本田等少數板塊銷售業績強勁,組織架構長期穩定。

    整體改善效果有待商榷。

    從東風集團近五年的銷售趨勢來看,整體調整效果似乎微不足道。

    產銷快報顯示,近五年東風集團銷量呈下降趨勢。由于乘用車和商用車業務的下滑,東風集團2018年后年銷量跌破300萬輛。東風集團一直想重回300萬輛以上的年銷量。今年設定的目標是347.1萬輛,但截至7月,完成率僅為40%。

    Dongfeng, Nissan, Qichen, Warrior, Kia

    其中,東風日產近幾年市場表現疲軟應該是最大的影響因素之一。東風日產2019年銷量為115.9萬輛,但啟辰納入管理體系后(從2021年開始),銷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到2021年減少了近9萬輛。目前東風日產降幅進一步擴大,前7個月累計銷量55.34萬輛,同比下降8.99%。

    有業內人士表示,東風日產近幾年的市場表現不如本田和豐田,與技術優勢逐漸下降、主力車型銷量疲軟、新產品表現不理想有關。例如,琦君因其三缸發動機而受到一些消費者的抵制,東風日產也很久沒有發布琦君的銷售數據。

    同時,整體商用車市場持續低迷,也影響了東風商用車板塊的市場表現。2020年后,東風商用車板塊開始由增轉降,今年1-7月累計同比跌幅擴大至48.11%。對此,東風集團解釋稱,商用車市場受物流行業產能過剩、油價上漲等重大因素影響,需求持續低迷。

    與年銷量持續下滑不同的是,東風集團的營收和凈利潤都處于波動狀態。2021年,東風集團凈收入增長,收入1130.08億元,同比增長4.2%;歸母凈利潤113.9億元,同比增長5.8%。東風集團董事長朱延峰解釋,“集團通過搶占市場、內部挖潛、降本增效、加強協調等措施,全年整體經營保持高質量發展,實現了收入利潤雙增長、資產負債率和有息負債雙下降的良好態勢。”

    Dongfeng, Nissan, Qichen, Warrior, Kia

    圖片來源:東風汽車

    根據報告期內的財務報告分析,這主要是由于乘用車業務的高增長。東風集團乘用車業務2021年銷售收入325.48億元,同比增長約92.1%,抵消了商用車業務的下滑。

    但2022年半年報的基本面“并不好看”。東風集團報告期內營收443.09億元,同比下降36.74%;歸母凈利潤為55.2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86.13億元下降35.8%。商用車業務大幅下滑是“罪魁禍首”,同期商用車業務半年營收下降超六成。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觀點認為“(東風集團)一直在調整,但沒有看到特別明顯的效果”。但也有不同觀點認為,東風集團的業務調整是有效的,但由于規模較大,旗下各業務板塊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使得業務調整的部分效果被淹沒。

    需要加快地方變革。

    有業內人士分析,“在乘用車業務上,神龍、風神這樣的人表現不錯。”

    神龍汽車的復興計劃從2021年開始生效,年銷量重回10萬+,實現了翻番。今年神龍汽車銷量進一步回暖,1-8月累計銷量約7.64萬輛,同比增長43%。只是離17萬輛的年銷量目標有點遠。

    Dongfeng, Nissan, Qichen, Warrior, Kia

    圖片來源:神龍汽車

    自主乘用車領域也實現了增長。今年1-7月,自主乘用車共銷售新車22.68萬輛,同比增長59.8%,遠高于市場。此外,新能源汽車業務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約12.86萬輛,同比增長1.9倍。

    但神龍汽車總銷量占集團比重較低,對集團的幫助暫時有限。甚至因為還處于業務調整期,可能還需要集團繼續“輸血”。

    比如神龍汽車,距離自定的“年銷量15萬輛”盈虧平衡線還有一段距離。2021年剛剛獲得兩大股東的增資援助,這種援助將持續到2037年(母公司PSA承諾每年提供上億元用于東風標致和東風雪鐵龍的品牌形象建設和渠道開拓)。

    Dongfeng, Nissan, Qichen, Warrior, Kia

    圖片來源:東風汽車

    被東風集團寄予厚望的高端智能電動品牌藍兔,從2021年6月成立到今年6月,累計虧損14.4億元,月均虧損上億元,也說明其要真正做到“自主經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或許是考慮到投資大、周期長以及準備獨立上市,藍兔于8月初開始對外融資。

    從藍兔的市場表現來看,盈利轉正并非遙遙無期。今年前8個月,藍兔的交付量剛剛突破10000輛,之后交付的系列月銷量已經突破7000輛,更不用說與理想、蔚來等競爭(月銷量經常突破10000輛)。顯然,藍兔應該很難在短時間內成為東風汽車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轉型的支柱。

    在混合動力市場,東風集團也失去了機會。比亞迪子公司東風沈峰今年7月推出了一款混合動力車型。雖然24小時訂單量突破1萬輛,但與比亞迪的市場表現(7月銷量突破16萬輛)相比差距較大。

    Dongfeng, Nissan, Qichen, Warrior, Kia

    圖片來源:東風汽車

    或許,可以期待一下勇士品牌?東風集團率先進入越野電動車市場。前幾天的成都車展上,發布了勇士品牌。第一款概念越野車M-Terrain是由軍車改裝而來。如果2023年量產車市場反饋良好,有很大概率獲得先鋒獎金。

    我不知道,是藍兔、回力還是其他品牌成為了東風汽車“東風崛起”計劃的主要推動者?即2025年實現三個“一百萬”目標,商用車、自主乘用車、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達到100萬輛,a……東風自主品牌規模進入行業前3。還是這個目標最終會調整?

    標簽:東風日產啟辰猛士起亞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國內首個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區開放測試,安途首批50臺RoboTaxi開跑

    9月1日,WAIC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中國無人駕駛企業AutoX(安途)宣布推出上海第一個市中心城區RoboTaxi示范應用載人服務,并于當日正式投入對外公開運營。

    1900/1/1 0:00:00
    李想發布理想L8新消息:有6座和5座兩種座位布局

    近日,理想汽車CEO李想在微博上透露了L8車型的部分消息,新車將有6座和5座兩種座位布局,而且兩種版本都可選Pro或Max配置,原文如下:“6座和5座VIP都可以選擇Pro和Max,

    1900/1/1 0:00:00
    威馬亮相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無人駕駛+出行生態成焦點

    9月1日,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滬開幕。本次大會期間,金橋智能網聯測試示范區正式啟動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運營工作,成為全國首個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區開放道路測試區域。

    1900/1/1 0:00:00
    現代Nexo中國版有望年內引入,HTWO廣州工廠計劃年內投產

    近日,現代汽車透露消息稱,現代Nexo中國版將于2022年內引入中國市場。此外,現代首個海外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和銷售基地“HTWO廣州”,也將于今年年底竣工、投產。

    1900/1/1 0:00:00
    廣汽埃安8月銷量27,021輛,同比增長133%

    9月1日,廣汽埃安公布8月銷量數據。數據顯示,廣汽埃安8月銷售新車27021輛,同比增長133,18月累計銷量152305輛,同比增長134。

    1900/1/1 0:00:00
    日本呼吁投資240億美元提高電池競爭力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日本工業部在8月31日表示,該國需要來自公共和私營部門超過240億美元的投資,從而發展有競爭力的電池制造基地,用于電動汽車和能源存儲等領域。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亚洲欧美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