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汽車的爭著“天上飛”,搞飛機的卻要“地下造車”。
過去,一批中外汽車和旅行制造商開始吹捧飛行汽車,旨在為它們裝上翅膀,實現它們的“飛行”。
有意思的是,汽車市場還沒等“天上的夢”真正實現,航空公司就先宣布要“地下”造車。
近日,網上流傳一張均瑤集團的截圖,顯示吉祥航空母公司均瑤集團將進軍造車市場,并將汽車品牌命名為吉祥汽車,為消費者提供極致的電動智能汽車產品。
航空公司攪局車市能鬧多大?
早期布局
縱觀國內造車市場,并不缺乏造車動力。2022年,造車市場競爭將進入白熱化階段。
在外界看來,主營業務為民營航空的均瑤集團此時造跨界車已經來不及了。
其實進軍車市并不是為了趕風口,均瑤集團早有布局。
均瑤集團對汽車市場的布局比市場想象的要早很多。早在1998年,均瑤集團就拍下了溫州近百輛出租車的永久營業執照,至此,它步入了出行領域。
2015年,宣布成立上海駿耀汽車貿易有限公司。這家公司主要以高端汽車進出口業務為主,經營范圍包括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技術開發與運營、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的銷售與運營等等。
上海駿耀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專注于汽車的R&D、運營和銷售,在汽車市場的積累無疑將有助于這一造車計劃。
此外,入股杜云汽車顯示了均瑤集團造車的更大決心。
杜云汽車成立于2015年,是中國最早的新能源力量之一。作為“國家隊”球員,杜云汽車背后站著福建省政府,在造車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
在“威小李”等眾多傳統車企紙上談兵的階段,杜云汽車早早就貫穿了“R&D、交付、售后”的流程,最早實現了量產上市。
2017年,杜云汽車首款車型純電動SUV π1量產,不到三個月就實現了2400輛的銷量。之后乘勝追擊,推出π3,當年完成交付9300輛。
交貨時間和交貨量明顯領先于同期市場上的其他新玩家。
然而,輝煌并沒有持續多久。最近,杜云汽車陷入資金鏈斷裂的危機,甚至在市場上負債17億。
2022年7月,均瑤集團宣布成為杜云汽車的大股東。通過入股杜云汽車,均瑤集團不僅挽救了杜云汽車的生產,也正式在汽車制造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
在均瑤集團的幫助下,杜云汽車開始恢復生產。7月26日,復產后的第一款新機型π1 LITE下線。
此前,均瑤集團對汽車市場的布局主要集中在汽車生產經營方面。此次推出吉祥汽車品牌,開始研發智能化產品。
造車有這么誘人嗎?
2022年,造車依然火熱。
一方面,造車市場仍有有利的發展空間。
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新能源汽車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1-7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突破300萬輛,銷量增速明顯。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
在技術的迭代下,中國汽車工業步入智能化的門檻,傳統汽車逐漸向以新能源汽車為載體的智能移動終端轉型。
在政策的扶持和技術的迭代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新的面貌。“威小李”等新勢力品牌的熱銷品牌,比亞迪等傳統車企的頭部企業……長安、廣汽相繼推出新能源品牌,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大勢所趨。
另一方面,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轉換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在市場上,新能源汽車往往更受歡迎,但純電動技術還不成熟,充電樁等基礎設施還不完善。新能源汽車市場想象空間巨大。
因此,各公司紛紛進入市場制造汽車。
造車新勢力“韋小立”在造車市場一路領先,傳統主機廠的新品牌緊隨其后,小米、DJI等領域的“明星公司”紛紛過馬路,造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但是這篇文章不好走,在競爭激烈的造車市場馬太效應更明顯。
所謂馬太效應,就是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現象。
造車新勢力韋小立在市場上的地位依然不可動搖,并以更大的資源優勢和更強的技術優勢不斷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可以說在市場上一路向上。
相比這些企業,其他造車勢力進入市場的結果就沒那么樂觀了。過去幾年,包括拜騰、未來、綠馳、奇點、游俠在內的一波造車勢力都倒在了智能電動車的浪潮之下。
市場繼續優勝劣汰,剩下的企業都在加緊趕工。以蔚來、小鵬、理想等汽車品牌為首的行業競爭更加激烈。
后來者還有機會嗎?
造車不是小事。作為后來者,均瑤集團可能面臨比預期更大的挑戰。
均瑤集團成立于1991年,形成了航空運輸、金融服務、現代消費、教育服務、科技創新五大業務板塊。旗下擁有吉祥航空、愛建集團、大東方、均瑤健康四家a股上市公司。
從均瑤集團本身來看,擁有雄厚的資金和資源,但從業務板塊來看,均瑤集團在造車方面無疑是個外行。
另外,造車對企業來說是一個終極考驗。
就一輛汽車而言,幾萬個零部件是不可或缺的,而汽車的生產對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成本控制、量產能力、品控能力都有著極端的要求。此外,汽車安全問題、產品體驗等等都需要企業逐一考慮。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現在不僅僅是一個量的競爭。如何提高質量成為造車企業的生存之道,市場上有很多強有力的競爭者。“威小李”樹立了口碑,市場以10萬輛的年銷量接近生死線。
在造車這個資金和技術密集型領域,雖然均瑤集團布局了一些智能汽車相關的企業,但真正造新車還遠遠不夠。
汽車品牌的建立是均瑤集團造車的第一步,更多相關信息并未向市場披露。下一步如何走,還有待觀察。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微信官方賬號:雷鋒網)
雷鋒的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見轉載說明。搞汽車的爭著“天上飛”,搞飛機的卻要“地下造車”。
過去,一批中外汽車和旅行制造商開始吹捧飛行汽車,旨在為它們裝上翅膀,實現它們的“飛行”。
有意思的是,汽車市場還沒等“天上的夢”真正實現,航空公司就先宣布要“地下”造車。
近日,網上流傳一張均瑤集團的截圖,顯示吉祥航空母公司均瑤集團將進軍造車市場,并將汽車品牌命名為吉祥汽車,為消費者提供極致的電動智能汽車產品。
航空公司攪局車市能鬧多大?
早期布局
縱觀國內造車市場,并不缺乏造車動力。2022年,造車市場競爭將進入白熱化階段。
從外面……主營業務為民營航空的均瑤集團de world,此時造跨界車已經來不及了。
其實進軍車市并不是為了趕風口,均瑤集團早有布局。
均瑤集團對汽車市場的布局比市場想象的要早很多。早在1998年,均瑤集團就拍下了溫州近百輛出租車的永久營業執照,至此,它步入了出行領域。
2015年,宣布成立上海駿耀汽車貿易有限公司。這家公司主要以高端汽車進出口業務為主,經營范圍包括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技術開發與運營、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的銷售與運營等等。
上海駿耀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專注于汽車的R&D、運營和銷售,在汽車市場的積累無疑將有助于這一造車計劃。
此外,入股杜云汽車顯示了均瑤集團造車的更大決心。
杜云汽車成立于2015年,是中國最早的新能源力量之一。作為“國家隊”球員,杜云汽車背后站著福建省政府,在造車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
在“威小李”等眾多傳統車企紙上談兵的階段,杜云汽車早早就貫穿了“R&D、交付、售后”的流程,最早實現了量產上市。
2017年,杜云汽車首款車型純電動SUV π1量產,不到三個月就實現了2400輛的銷量。之后乘勝追擊,推出π3,當年完成交付9300輛。
交貨時間和交貨量明顯領先于同期市場上的其他新玩家。
然而,輝煌并沒有持續多久。最近,杜云汽車陷入資金鏈斷裂的危機,甚至在市場上負債17億。
2022年7月,均瑤集團宣布成為杜云汽車的大股東。通過入股杜云汽車,均瑤集團不僅挽救了杜云汽車的生產,也正式在汽車制造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
在均瑤集團的幫助下,杜云汽車開始恢復生產。7月26日,復產后的第一款新機型π1 LITE下線。
此前,均瑤集團對汽車市場的布局主要集中在汽車生產經營方面。此次推出吉祥汽車品牌,開始研發智能化產品。
造車有這么誘人嗎?
2022年,造車依然火熱。
一方面,造車市場仍有有利的發展空間。
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新能源汽車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1-7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突破300萬輛,銷量增速明顯。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
在技術的迭代下,中國汽車工業步入智能化的門檻,傳統汽車逐漸向以新能源汽車為載體的智能移動終端轉型。
在政策的扶持和技術的迭代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新的面貌。“威小李”等新勢力品牌的熱銷品牌,比亞迪、長安、廣汽等傳統車企頭部企業紛紛推出旗下新能源品牌,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大勢所趨。
另一方面,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轉換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在市場上,新能源汽車往往更受歡迎,但純電動技術還不成熟,充電樁等基礎設施還不完善。新能源汽車市場想象空間巨大。
因此,各公司紛紛進入市場制造汽車。
造車新勢力“韋小立”在造車市場一路領先,傳統主機廠的新品牌緊隨其后,小米、DJI等領域的“明星公司”紛紛過馬路,造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但是這篇文章不好走,在競爭激烈的造車市場馬太效應更明顯。
所謂馬太效應,就是強者恒強的現象……蒙古包和弱者更弱。
造車新勢力韋小立在市場上的地位依然不可動搖,并以更大的資源優勢和更強的技術優勢不斷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可以說在市場上一路向上。
相比這些企業,其他造車勢力進入市場的結果就沒那么樂觀了。過去幾年,包括拜騰、未來、綠馳、奇點、游俠在內的一波造車勢力都倒在了智能電動車的浪潮之下。
市場繼續優勝劣汰,剩下的企業都在加緊趕工。以蔚來、小鵬、理想等汽車品牌為首的行業競爭更加激烈。
后來者還有機會嗎?
造車不是小事。作為后來者,均瑤集團可能面臨比預期更大的挑戰。
均瑤集團成立于1991年,形成了航空運輸、金融服務、現代消費、教育服務、科技創新五大業務板塊。旗下擁有吉祥航空、愛建集團、大東方、均瑤健康四家a股上市公司。
從均瑤集團本身來看,擁有雄厚的資金和資源,但從業務板塊來看,均瑤集團在造車方面無疑是個外行。
另外,造車對企業來說是一個終極考驗。
就一輛汽車而言,幾萬個零部件是不可或缺的,而汽車的生產對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成本控制、量產能力、品控能力都有著極端的要求。此外,汽車安全問題、產品體驗等等都需要企業逐一考慮。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現在不僅僅是一個量的競爭。如何提高質量成為造車企業的生存之道,市場上有很多強有力的競爭者。“威小李”樹立了口碑,市場以10萬輛的年銷量接近生死線。
在造車這個資金和技術密集型領域,雖然均瑤集團布局了一些智能汽車相關的企業,但真正造新車還遠遠不夠。
汽車品牌的建立是均瑤集團造車的第一步,更多相關信息并未向市場披露。下一步如何走,還有待觀察。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微信官方賬號:雷鋒網)
雷鋒的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見轉載說明。
寧德時代近日發布公告,正式宣布將在匈牙利建設其歐洲第二座工廠,為歐洲的汽車制造商生產電芯及模組產品。
1900/1/1 0:00:00為加快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和智能交通創新發展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迭代升級規范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運營活動,8月22日,
1900/1/1 0:00:008月22日,哈弗品牌發布新能源戰略,表示將向新能源轉型,聚焦混動(HEV)和插電混動(PHEV)細分市場。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納威司達(Navistar)發布InternationalS13集成動力系統,以加強其在可持續移動出行領域的影響力。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StrasseWheels發布一種全新輕量化車輪設計。
1900/1/1 0:00:00分享8月26日,在剛剛開幕的第二十五屆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上,哈弗品牌以“全新哈弗馭電未來”為主題參展,哈弗H6超級混動DHT、哈弗HDOG領銜的新能源家族齊聚一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