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理想這朵「奇葩」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我創辦了兩家上市公司,一家市值700億,一家市值2000億。”自我介紹完后,李微笑著接受現場的掌聲。在最新一期的《七帕說》中,李CEO李想化身夢想導師,以親身經歷告訴職場新人:當身邊的人不喜歡我、否定我、認可我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辦?答案成就了他辯論的金句“我們不能做別人的評判,我們應該做自己的選擇題”。2021年,在邁過4萬輛的交付里程碑后,自稱靠“學電腦”發跡的李想一改往常的低調。難得一見的他,跳出了舒適區,在馬東的“忽悠”下,獻上了自己的首檔綜藝,“挑戰自己從未做過的事”。在節目播出的同一天,李交出了第一個完整交割年度的財務報告。這家曾經被貼上“小氣”、“非主流技術”標簽的新勢力車企,打出了“第一季度盈利”的成績單,也將各種選擇所遭受的質疑和壓力擺到了臺前。2月25日,李發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和2020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財報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Li ONE理想交付14,464輛,環比增長67.0%,季度交付量再創新高。2020年交付量為32624輛。

    LI, Li ONE, Beijing, BMW, BYD

    數據來源:李財報營收方面,2020年第四季度理想總營收為人民幣41.5億元,較上一季度的人民幣25.1億元增長65.2%。得益于李ONE的持續交付,2020年總營收為94.6億元,公司全年毛利率為16.4%。除了不斷攀升的銷售數據,更讓市場興奮的是,李2020年第四季度凈利潤為1.075億元,2020年第三季度凈虧損為1.069億元,是首次實現季度凈利潤為正的理想狀態。這意味著李成為首只實現季度盈利的新生力量。李首席財務官李鐵透露,第四季度凈利潤轉正主要是由于投資短期理財產品產生的收益。他預計,隨著產量的增加、BOM成本的降低、制造成本的降低,2021年毛利將達到19%-20%。此外,2020年凈虧損1.517億元,較2019年虧損24.4億元下降93.8%。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李的現金儲備為298.7億元。當前發展勢頭雖好,但遠未放松。三年后,僅靠一款新車贏天下,風險很大。如今,理想明顯加快了產品創新的步伐。第三季度也明確表示不推出純電動車理想,將發布純電動車。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李寧總裁沈亞男表示,李寧的首款純電動汽車計劃于2023年上線。李想表示,從2022年開始,理想將保持每年至少發布兩款新車的節奏,產品將覆蓋15-50萬元的完整區間。他指出,Ideal之所以加快純電動汽車的研發,是因為超快充電的法規和技術正在走向相對成熟的階段。未來,除了全國公共超快充電設施,李還將建設超快充電設施,讓用戶只需10-15分鐘就能最終實現80%的充電體驗。李想在財報中表示,接下來將加快二代平臺和高壓BEV平臺的開發。目前,李正在改造常州工廠,以適應將于2022年投放市場的全新全尺寸SUV(X01)的生產。另一方面,政策的變化也觸動了李的調整策略。根據《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2023年1月1日起,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含增程式)“不再發放專項牌照配額”。這使得只有一款增程車型的理想首當其沖。但是,沈亞男在一次會議上說……l認為2020年上海在李整體交付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該政策的影響相對較小。目前國內沒有牌照限制的城市,到2022年將達到累計投放的55%。“我們將繼續加強BEV(純電動)平臺和BEV車型的研發。”此外,他認為這一政策的實施將刺激更多人在2023年前選擇購買EV、PHEV和EREV車型,“因此我們可能會在2022年看到銷量的增長”。為了配合新車規劃,原本中庸的理想開始加速銷售網絡的擴張。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理想在全國41個城市擁有52家零售店,理想最新計劃是今年覆蓋100個城市,開設200家零售店。這個在李想看來比較激進的數字,也被證明是為2022年的新模式做準備。

    LI, Li ONE, Beijing, BMW, BYD

    李零售店信息來源:李一款新車的到來,讓很多車主和準車主興奮不已。不少理想車主表示,隨著其他新車的不斷創新,很多用戶都在期待理想的新車型。“很多人都在看,只靠一輛車打天下真的有點弱。”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里,因為選擇了“非主流”的擴展程序技術路線,圍繞理想的質疑并沒有完全消除。但在充電基礎設施不足、公共充電網絡覆蓋不足等多重問題都沒有解決的用車環境下,能夠解決續航焦慮的加長方案確實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李的一位投資者認為,當初押注定增方案的原因是“因為李想閉環解決問題。這種設計非常符合中國市場的現狀,成本更加可控,并贏得了可觀的毛利”。事實證明,即使在對增程式電動車并不“友好”的一線城市,李ONE也憑借實力分了一杯羹。比如北京市場,由于插電式混動車型不屬于新能源車范疇,需要使用燃油車指標購買該車型。過去幾年,很多插電式混動車型都很難進入。但是李在北京有很多粉絲。根據強制保險的保額數據,2020年,李一共有27961個人,其中北京排名第二。在北京保額共計3760輛的插電式和混合動力汽車個人用戶中,李ONE交付2428輛,占比64.6%。財報發布前夕,李想用一封充滿野心和抱負的內部信一石激起千層浪。2月22日,李想發內部信稱,李2025年的戰略目標是在中國智能電動車市場占據20%的市場份額,位居中國市場第一;到2030年,將占據全球25%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一。同時,李想確認未來十年李將采取增程和純電兩條并行路線,規劃第二代增程“X”平臺,以及純電“鯨魚”平臺和“鯊魚”平臺。李想解釋說,兩種不同的純電動平臺,為用戶提供了空間更大、性能更強的兩種選擇。在他看來,在過去的五年里,李經歷了一個從0到1的階段。和大多數初創企業一樣,在資源和資金相對匱乏的情況下,最終實現了生存和造血能力這兩個基本的核心目標。而接下來的五年,正是李從1到10的高速發展階段。其中,象征性的挑戰是成為中國智能電動車市場的頭部企業,拿到全球市場頭部企業競爭的入場券。李想預測,2025年中國智能電動車銷量將超過800萬輛,獲得2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成為頭部企業的必要條件。根據上述市場份額,2025年李的銷量需要達到160萬輛。在過去的2020年,李銷售了32,624輛汽車。這意味著,如果市場份額要從不足3%提高到20%,李將在5年內實現年銷售額50倍以上的增長。不可否認,在2020年,當股價和銷量都是的時候,曾經飽受質疑的李,歷盡艱辛,用銷量為自己贏得了地位和掌聲。2021年2月18日,李累計交付量突破4萬輛。自2019年12月4日在李ONE正式開始交付以來,李僅用14.5個月就完成了首批4萬輛的交付,創下了新車生產企業最快交付紀錄。不僅如此,李ONE還連續幾個月蟬聯全尺寸新能源SUV榜首。如果僅僅從產品角度來說,作為一款30萬級別的中大型SUV,李ONE已經是一款爆款車型了。

    LI, Li ONE, Beijing, BMW, BYD

    來源:李只是一匹又一匹有潛力的“黑馬”,這樣一個數量級的增長目標,你很難不害怕。畢竟放眼整個汽車行業,還沒有一家汽車企業在中國做到20%的市場份額。面對新造車者的步步緊逼,傳統車企也越來越急迫。大眾集團將2025年至2023年100萬輛電動汽車的產銷提前;寶馬計劃在2023年推出25款電動汽車。到2030年,寶馬新能源汽車全球銷量將超過700萬輛。沿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軌跡,無論是手機廠商的混戰,還是iPhone和Android的對決,人們總能看到當年智能手機的影子。功能機的終結和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也成為智能電動車行業最相似的參照物。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前五大品牌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達到96.5%,這給了李想更多的想象空間。他解釋說,2030年,智能電動車的市場競爭將類似于手機。只有獲得全球25%以上的市場份額,才有機會成為全球智能電動車行業的頭部企業。這成了他下一輪比賽的入場券。“擁有足夠的人才、技術和資本儲備,參與2030年更加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但在國內汽車領域,無論是新能源汽車企業還是傳統汽車企業,都沒有一家企業的市場份額超過20%。所以李想此言一出,立刻引發了各種質疑。中汽協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同比增長10.9%,達到136.7萬輛。其中,以智能為賣點的特斯拉Model 3和以性價比取勝的五菱洪光MINI EV分別以13.75萬輛和11.28萬輛的銷量獲得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和亞軍的稱號。這兩款車型成為近一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兩大中堅力量,幾乎一站式的銷售業績。即便如此,他們的市場份額也沒有超過10%。銷量排名前兩位的車企比亞迪和上汽通用五菱(僅計算新能源車),市場份額分別為13.1%和12.1%,也遠未達到20%。2030年,智能電動車之戰,勝負難料。2019年,在李想眼里,當時的智能汽車只是“以多普達686為標志的智能手機開啟的時代”。如今,勒緊褲腰帶從產品研發到交付上市跨越了生死線,資金充足的李正在大步邁向智能化。李鐵透露,2021年理想的研發支出至少要增加到30億元。未來三年,研發支出預計達到每年60億元人民幣(10億美元)。其中,預計一半以上的費用將用于自動駕駛相關的研發。事實上,2020年,隨著IPO成功,首款車型銷量攀升,李開始大規模擴張,挖人,加大自研力度,團隊規模甚至超過了專注于“智能技術自研”的Xpeng Motors。2020年9月,李引入原偉世通首席架構師擔任CTO,負責Li OS的電子電氣架構、智能駕駛艙、自動駕駛、平臺開發、實時操作系統等。加入該公司后,王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將招聘一大批業內頂尖人才。在他當時的計劃中,自動駕駛團隊要達到200人的規模。在此之前,李的自動駕駛團隊不到50人。為了彌補不足,理想也在盡可能全速前進。一位理想的員工向未來汽車日報(ID: auto-time)透露,目前自動駕駛團隊已經超過300人。王鍇說,到今年年底,這個團隊將擴大到600多人。不久前,李還宣布將在上海成立擁有全新車型完整R&D能力的中心,招聘對象超過2000人。王鍇表示,人員的快速擴張得益于2022年新一代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計算機系統和理想汽車操作系統的發布。在李想看來,傳統燃油車近幾十年的競爭格局是相對友好的,即使是市場份額很小的品牌,也可以憑借其獨特的定位和產品特色在細分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這更像是足球聯賽,而不是杯賽和淘汰賽。"不同于燃油車的“溫柔”,不……天,智能電動車的最終比拼變成了數據和芯片的比拼,賽制也演變成了世界杯。“每個品牌都會面臨小組賽和淘汰賽。”“我創辦了兩家上市公司,一家市值700億,一家市值2000億。”自我介紹完后,李微笑著接受現場的掌聲。在最新一期的《七帕說》中,李CEO李想化身夢想導師,以親身經歷告訴職場新人:當身邊的人不喜歡我、否定我、認可我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辦?答案成就了他辯論的金句“我們不能做別人的評判,我們應該做自己的選擇題”。2021年,在邁過4萬輛的交付里程碑后,自稱靠“學電腦”發跡的李想一改往常的低調。難得一見的他,跳出了舒適區,在馬東的“忽悠”下,獻上了自己的首檔綜藝,“挑戰自己從未做過的事”。在節目播出的同一天,李交出了第一個完整交割年度的財務報告。這家曾經被貼上“小氣”、“非主流技術”標簽的新勢力車企,打出了“第一季度盈利”的成績單,也將各種選擇所遭受的質疑和壓力擺到了臺前。2月25日,李發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和2020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財報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Li ONE理想交付14,464輛,環比增長67.0%,季度交付量再創新高。2020年交付量為32624輛。

    LI, Li ONE, Beijing, BMW, BYD

    數據來源:李財報營收方面,2020年第四季度理想總營收為人民幣41.5億元,較上一季度的人民幣25.1億元增長65.2%。得益于李ONE的持續交付,2020年總營收為94.6億元,公司全年毛利率為16.4%。除了不斷攀升的銷售數據,更讓市場興奮的是,李2020年第四季度凈利潤為1.075億元,2020年第三季度凈虧損為1.069億元,是首次實現季度凈利潤為正的理想狀態。這意味著李成為首只實現季度盈利的新生力量。李首席財務官李鐵透露,第四季度凈利潤轉正主要是由于投資短期理財產品產生的收益。他預計,隨著產量的增加、BOM成本的降低、制造成本的降低,2021年毛利將達到19%-20%。此外,2020年凈虧損1.517億元,較2019年虧損24.4億元下降93.8%。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李的現金儲備為298.7億元。當前發展勢頭雖好,但遠未放松。三年后,僅靠一款新車贏天下,風險很大。如今,理想明顯加快了產品創新的步伐。第三季度也明確表示不推出純電動車理想,將發布純電動車。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李寧總裁沈亞男表示,李寧的首款純電動汽車計劃于2023年上線。李想表示,從2022年開始,理想將保持每年至少發布兩款新車的節奏,產品將覆蓋15-50萬元的完整區間。他指出,Ideal之所以加快純電動汽車的研發,是因為超快充電的法規和技術正在走向相對成熟的階段。未來,除了全國公共超快充電設施,李還將建設超快充電設施,讓用戶只需10-15分鐘就能最終實現80%的充電體驗。李想在財報中表示,接下來將加快二代平臺和高壓BEV平臺的開發。目前,李正在改造常州工廠,以適應將于2022年投放市場的全新全尺寸SUV(X01)的生產。另一方面,政策的變化也觸動了李的調整策略。根據《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實施辦法》,從1月1日起,…23、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含增程式)“不再發放專項牌照配額”。這使得只有一款增程車型的理想首當其沖。不過,沈亞男在電話會議中表示,上海在2020年李整體交付量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因此該政策的影響相對較小。目前國內沒有牌照限制的城市,到2022年將達到累計投放的55%。“我們將繼續加強BEV(純電動)平臺和BEV車型的研發。”此外,他認為這一政策的實施將刺激更多人在2023年前選擇購買EV、PHEV和EREV車型,“因此我們可能會在2022年看到銷量的增長”。為了配合新車規劃,原本中庸的理想開始加速銷售網絡的擴張。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理想在全國41個城市擁有52家零售店,理想最新計劃是今年覆蓋100個城市,開設200家零售店。這個在李想看來比較激進的數字,也被證明是為2022年的新模式做準備。

    LI, Li ONE, Beijing, BMW, BYD

    李零售店信息來源:李一款新車的到來,讓很多車主和準車主興奮不已。不少理想車主表示,隨著其他新車的不斷創新,很多用戶都在期待理想的新車型。“很多人都在看,只靠一輛車打天下真的有點弱。”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里,因為選擇了“非主流”的擴展程序技術路線,圍繞理想的質疑并沒有完全消除。但在充電基礎設施不足、公共充電網絡覆蓋不足等多重問題都沒有解決的用車環境下,能夠解決續航焦慮的加長方案確實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李的一位投資者認為,當初押注定增方案的原因是“因為李想閉環解決問題。這種設計非常符合中國市場的現狀,成本更加可控,并贏得了可觀的毛利”。事實證明,即使在對增程式電動車并不“友好”的一線城市,李ONE也憑借實力分了一杯羹。比如北京市場,由于插電式混動車型不屬于新能源車范疇,需要使用燃油車指標購買該車型。過去幾年,很多插電式混動車型都很難進入。但是李一個人在北京有很多粉絲。根據強制保險的保額數據,2020年,李一共有27961個人,其中北京排名第二。在北京保額共計3760輛的插電式和混合動力汽車個人用戶中,李ONE交付2428輛,占比64.6%。財報發布前夕,李想用一封充滿野心和抱負的內部信一石激起千層浪。2月22日,李想發內部信稱,李2025年的戰略目標是在中國智能電動車市場占據20%的市場份額,位居中國市場第一;到2030年,將占據全球25%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一。同時,李想確認未來十年李將采取增程和純電兩條并行路線,規劃第二代增程“X”平臺,以及純電“鯨魚”平臺和“鯊魚”平臺。李想解釋說,兩種不同的純電動平臺,為用戶提供了空間更大、性能更強的兩種選擇。在他看來,在過去的五年里,李經歷了一個從0到1的階段。和大多數初創企業一樣,在資源和資金相對匱乏的情況下,最終實現了生存和造血能力這兩個基本的核心目標。而接下來的五年,正是李從1到10的高速發展階段。其中,象征性的挑戰是成為中國智能電動車市場的頭部企業,拿到全球市場頭部企業競爭的入場券。李想預測,2025年中國智能電動車銷量將超過800萬輛,獲得2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成為頭部企業的必要條件。根據上述市場份額,2025年李的銷量需要達到160萬輛。在過去的2020年,李銷售了32,624輛汽車。這意味著,如果市場份額要從不足3%提高到20%,李將在5年內實現年銷售額50倍以上的增長。不可否認,在2020年,當股價和銷量都是的時候,曾經飽受質疑的李,歷盡艱辛,用銷量為自己贏得了地位和掌聲。2021年2月18日,李累計交付量突破4萬輛。自2019年12月4日在李ONE正式開始交付以來,李僅用14.5個月就完成了首批4萬輛的交付,創下了新車生產企業最快交付紀錄。不僅如此,李ONE還連續幾個月蟬聯全尺寸新能源SUV榜首。如果僅僅從產品角度來說,作為一款30萬級別的中大型SUV,李ONE已經是一款爆款車型了。

    LI, Li ONE, Beijing, BMW, BYD

    來源:李只是一匹又一匹有潛力的“黑馬”,這樣一個數量級的增長目標,你很難不害怕。畢竟放眼整個汽車行業,還沒有一家汽車企業在中國做到20%的市場份額。面對新造車者的步步緊逼,傳統車企也越來越急迫。大眾集團將2025年至2023年100萬輛電動汽車的產銷提前;寶馬計劃在2023年推出25款電動汽車。到2030年,寶馬新能源汽車全球銷量將超過700萬輛。沿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軌跡,無論是手機廠商的混戰,還是iPhone和Android的對決,人們總能看到當年智能手機的影子。功能機的終結和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也成為智能電動車行業最相似的參照物。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前五大品牌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達到96.5%,這給了李想更多的想象空間。他解釋說,2030年,智能電動車的市場競爭將類似于手機。只有獲得全球25%以上的市場份額,才有機會成為全球智能電動車行業的頭部企業。這成了他下一輪比賽的入場券。“擁有足夠的人才、技術和資本儲備,參與2030年更加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但在國內汽車領域,無論是新能源汽車企業還是傳統汽車企業,都沒有一家企業的市場份額超過20%。所以李想此言一出,立刻引發了各種質疑。中汽協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同比增長10.9%,達到136.7萬輛。其中,以智能為賣點的特斯拉Model 3和以性價比取勝的五菱洪光MINI EV分別以13.75萬輛和11.28萬輛的銷量獲得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和亞軍的稱號。這兩款車型成為近一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兩大中堅力量,幾乎一站式的銷售業績。即便如此,他們的市場份額也沒有超過10%。銷量排名前兩位的車企比亞迪和上汽通用五菱(僅計算新能源車),市場份額分別為13.1%和12.1%,也遠未達到20%。2030年,智能電動車之戰,勝負難料。2019年,在李想眼里,當時的智能汽車只是“以多普達686為標志的智能手機開啟的時代”。如今,勒緊褲腰帶從產品研發到交付上市跨越了生死線,資金充足的李正在大步邁向智能化。李鐵透露,2021年理想的研發支出至少要增加到30億元。未來三年,研發支出預計達到每年60億元人民幣(10億美元)。其中,預計一半以上的費用將用于自動駕駛相關的研發。事實上,2020年,隨著IPO成功,首款車型銷量攀升,李開始大規模擴張,挖人,加大自研力度,團隊規模甚至超過了專注于“智能技術自研”的Xpeng Motors。2020年9月,李引入原偉世通首席架構師擔任CTO,負責Li OS的電子電氣架構、智能駕駛艙、自動駕駛、平臺開發、實時操作系統等。加入該公司后,王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將招聘一大批業內頂尖人才。在他當時的計劃中,自動駕駛團隊要達到200人的規模。在此之前,李的自動駕駛團隊不到50人。為了彌補不足,理想也在盡可能全速前進。一位理想的員工向未來汽車日報(ID: auto-time)透露,目前自動駕駛團隊已經超過300人。王鍇說,到今年年底,這個團隊將擴大到600多人。不久前,李還宣布將在上海成立擁有全新車型完整R&D能力的中心,招聘對象超過2000人。王鍇表示,人員的快速擴張得益于2022年新一代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計算機系統和理想汽車操作系統的發布。在李想看來,傳統燃油車近幾十年的競爭格局是相對友好的,即使是市場份額很小的品牌,也可以憑借其獨特的定位和產品特色在細分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這更像是足球聯賽,而不是杯賽和淘汰賽。"不同于燃油車的“溫柔”,不……天,智能電動車的最終比拼變成了數據和芯片的比拼,賽制也演變成了世界杯。“每個品牌都會面臨小組賽和淘汰賽。”

    LI, Li ONE, Beijing, BMW, BYD

    來源:李的判斷幾乎成了業界共識。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曾表示:未來汽車的迭代將和智能手機一樣,無論是軟件、硬件還是服務。因此,大數據AI和用戶服務的概念將成為推動汽車未來迭代的核心力量,而不是工程建模或硬件。這也讓經歷了多輪淘汰的造車新戰場再次掀起波瀾。2021年,各大科技巨頭密集傳出下次造車的消息。從蘋果、華為、小米等手機及供應鏈企業到富士康,再到百度、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更多有實力的人正以不同的模式進入造車領域。在李想看來,任何科技企業進入智能汽車領域,從市場調研、立項、組建團隊、正式研發到實驗、制造、交付市場。“如果理性看待,做一個產品,尤其是第一個產品,至少需要三年時間。”他認為三年的研發時間和至少一年的市場驗證幾乎是造車的必經之路。回顧過去幾年造車新勢力的發展,前幾十家造車企業大多不幸夭折。“快速出車的都不是競爭對手,而是耐心造車,都推出了好產品。”李想說,“我們非常推崇和歡迎科技企業進入這個行業,但是從時間上來說,對我們和幾個新生力量來說更有優勢。在科技企業剛剛進入戰場的時候,從0到1,包括理想在內的幾股新生力量已經進入了從1到10的快速成長階段。”他指出,到2024年,李將進入第二個產品周期,實現15-50萬元的完整產品覆蓋,產品和技術將日趨成熟。在用戶銷量和規模上,李將實現一年幾十萬輛的銷量和品牌積累。其次,將有數以千計的服務網點為用戶提供全面的服務。同時,理想的工廠和供應鏈也將為公司突破百萬輛的銷量提供堅實的后盾。但是,就像李想在觀察了四五年,瞄準了某個時間點之后,決定進入造車領域一樣,現在他對李有了不一樣的判斷。在這個充滿豪言壯語的五年十年計劃中,除了雄心壯志,還有緊迫感和焦慮。在李想的判斷中,“雖然傳統汽車產業發展了一百多年,戰局未定,但智能電動車在2030年將勝負分明。”

    LI, Li ONE, Beijing, BMW, BYD

    來源:李的判斷幾乎成了業界共識。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曾表示:未來汽車的迭代將和智能手機一樣,無論是軟件、硬件還是服務。因此,大數據AI和用戶服務的概念將成為推動汽車未來迭代的核心力量,而不是工程建模或硬件。這也讓經歷了多輪淘汰的造車新戰場再次掀起波瀾。2021年,各大科技巨頭密集傳出下次造車的消息。從蘋果、華為、小米等手機及供應鏈企業到富士康,再到百度、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更多有實力的人正以不同的模式進入造車領域。在李想看來,任何科技企業進入智能汽車領域,從市場調研、立項、組建團隊、正式研發到實驗、制造、交付市場。“如果理性看待,做一個產品,尤其是第一個產品,至少需要三年時間。”他認為三年的研發時間和至少一年的市場驗證幾乎是造車的必經之路。回顧過去造車新勢力的發展……w年,前幾十家造車企業大多不幸夭折。“快速出車的都不是競爭對手,而是耐心造車,都推出了好產品。”李想說,“我們非常推崇和歡迎科技企業進入這個行業,但是從時間上來說,對我們和幾個新生力量來說更有優勢。在科技企業剛剛進入戰場的時候,從0到1,包括理想在內的幾股新生力量已經進入了從1到10的快速成長階段。”他指出,到2024年,李將進入第二個產品周期,實現15-50萬元的完整產品覆蓋,產品和技術將日趨成熟。在用戶銷量和規模上,李將實現一年幾十萬輛的銷量和品牌積累。其次,將有數以千計的服務網點為用戶提供全面的服務。同時,理想的工廠和供應鏈也將為公司突破百萬輛的銷量提供堅實的后盾。但是,就像李想在觀察了四五年,瞄準了某個時間點之后,決定進入造車領域一樣,現在他對李有了不一樣的判斷。在這個充滿豪言壯語的五年十年計劃中,除了雄心壯志,還有緊迫感和焦慮。在李想的判斷中,“雖然傳統汽車產業發展了一百多年,戰局未定,但智能電動車在2030年將勝負分明。”

    標簽:理想汽車理想ONE北京寶馬比亞迪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官宣!沃爾沃汽車到2030年將完全電動化

    3月2日,沃爾沃汽車承諾要在快速增長的高端電動車市場成為一名領導者,計劃到2030年轉型為一家純電動車公司。屆時,該公司將僅銷售純電動車,在全球范圍內淘汰所有搭載內燃機的汽車,包括混動車。

    1900/1/1 0:00:00
    小鵬汽車2月交付2,223輛,1-2月累計交付量同比增長577%

    3月2日,小鵬汽車發布2021年2月交付成績。

    1900/1/1 0:00:00
    奧迪CFO升任大眾CFO 下月生效

    蓋世汽車訊3月1日,大眾宣布,現任奧迪CFOArnoAntlitz將升任大眾集團CFO,成為大眾管理委員會成員,負責財務工作,2021年4月1日起生效。

    1900/1/1 0:00:00
    通用將發布低價版雪佛蘭Bolt 電動汽車計劃逐漸成型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通用計劃在2035年時成為一家只生產電動汽車的公司,如今他們已經開始了這個轉變,該公司將在今年夏天發布兩款雪佛蘭Bolt車型,并且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價格為11

    1900/1/1 0:00:00
    瞄向燃料電池 沃爾沃集團與戴姆勒聯手

    去年4月份,沃爾沃集團與戴姆勒卡車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將組建新的合資公司。

    1900/1/1 0:00:00
    高合HiPhi X量產 華人運通聯手中科創達共創H-SOA新智能操作系統

    近日,華人運通與中科創達(300496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亚洲欧美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