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終于下定決心。2021年2月19日,從多個渠道獲悉,小米已經決定造車,并將其視為戰略決策。但具體的形式和路徑還沒有確定,可能還存在變數。有知情人士透露,小米造車可能由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牽頭。由此,小米的股票也一路飆升,一度飆升至11.81%。小米公關迅速發布公告稱,“等等看,還沒有。”。這種回應并沒有否定相關問題,反而讓人浮想聯翩。
更有意思的是,小米CEO雷軍在2015年聲明,造車是一個值得的機遇,也是時代的挑戰。小米三五年內不會造車,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精力。而2021年恰好是五年期,或許第一款面向年輕人的小米汽車真的要誕生了。小米?造車?小米作為國內優秀的互聯網公司,一直被業界認為是最有可能造車的互聯網新勢力。小米要造車的傳聞也傳了好幾年了。但每一次,都有很多用戶選擇相信小米能給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價格屠夫”的精神。2020年12月底,網飛小米將與比亞迪聯合推出一款新車。但該消息很快被小米公關辟謠稱小米沒有造車計劃,比亞迪也聲明此信息為謠言。但也有人發現了小米在窺探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證據”。早在2013年,雷軍兩次拜訪馬斯克,對新能源汽車表現出不小的興趣。2015年蔚來獲得的首批投資中,有一筆來自雷軍,2019年11月,小米集團也在肖鵬汽車的C輪融資名單中。
同年,雷軍聲明“小米集團與多家汽車公司進行了深度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希望通過投資加深雙方在新能源汽車和LOT領域的進一步合作。”。”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2020年,我們可以看到小米頻頻與多家車企“同屏”:小米10旗艦紀念版和奔馳開啟影像探索之旅,與AMG F1車隊聯合推出米家電動滑板車Pro 2,小米手機可以成為肖鵬和比亞迪的車鑰匙,小米手表也支持蔚來相關車型的智能控制,等等。”。
此外,根據國家專利局披露的信息,小米科技申請的2000多項專利中,約有10項與汽車相關,主要包括恒速巡航、能量補充、車輛操控、導航、輔助駕駛、駕駛安全、停車信息預測等。這一切都把小米造車的趨勢推上了一個臺階。此前,國家已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總銷量的20%,力爭到2030年實現“碳峰值”,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也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在政策的持續助力下,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未來幾年,甚至未來十年的風口。作為一個說過“站在風口上,連豬都能飛”的雷軍,自然不想錯過這個超級風口。總體來看,新能源汽車無疑是未來發展的主要出路之一,也契合了小米“萬物互聯”的理念。一旦小米正式宣布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這些前期布局將成為小米最實際的“敲門磚”。小米造車?用力!小米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來強化品牌效應。它的很多產品閉著眼睛也能以同樣的價格買到,但這僅限于手機和一些小產品。汽車的復雜程度遠高于手機、電視等傳統電子產品。雖然如今的新能源汽車被稱為“移動智能電子設備”,但并不意味著做智能設備就能做好。如果有那么簡單,小米就不會花那么多時間去策劃和學習了。更重要的是,造車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需要領導全身心投入。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雷軍不可能放下小米手機業務跑汽車。當然,小米手機也離不開雷軍的號召力。所以小米如果真的要造車,極有可能和一些傳統車企合作試水。如果僅僅依靠小米自己的力量,很容易在這條原本就不平坦的道路上磕磕絆絆。
另外,小米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全球采購組裝降低生產成本,然后以高性價比取勝。小米正是依靠這種模式才有了今天龐大的生態鏈和優秀的產品。對于預算有限但想要更好體驗的用戶來說,小米確實是首選。但是,對于汽車市場來說,小米的一套方法可能會失敗。造車遠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并不是說買齊了零部件就能造出好車。一輛車的本質還是它的行駛質量,傳統車企在安全性、調校、測試等方面還是有一些優勢的。畢竟汽車公司幾十年的積累不是吹出來的,是每個工程師沒日沒夜總結出來的。因此,相比手機行業的供應鏈整合方式,汽車行業的技術壁壘更高。事實上,很多跨界造車公司已經轉危為安,最典型的例子無疑是戴森,他建立了近600人的研發團隊,成功造車。不幸的是,由于制造成本高,該公司無法從銷售汽車中獲利。經過三年的研發,戴森宣布終止造車計劃。作為對比,特斯拉為什么能在短時間內成為新能源汽車的領導者?除了其多年積累的AI駕駛技術,耗資500億打造的超級工廠是很多互聯網公司都不具備的條件。各種企業跨界進入汽車行業的成敗案例,對小米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借鑒。小米要想打造一款屬于年輕人的,價格不貴,體驗好的新能源汽車,面臨的挑戰無疑是巨大的。如果小米想通過高性價比的方式贏得市場的青睞,SAIC五菱、吉利遠景、比亞迪F3等質優價廉的車型將成為小米進入市場的有力競爭者。畢竟小米在這個節骨眼上是否要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外人”造車是趨勢。除了小米,最近關于“外人”進入汽車行業的消息也層出不窮。一是蘋果與韓國現代汽車達成合作,計劃在2024年左右推出蘋果汽車;后來,百度與吉利控股集團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將作為整車廠商進入汽車市場。隨著參賽者數量的增加,這條原本寬敞的賽道只會變得更加擁擠,這意味著留給后者的時間會更少。
對于供應鏈來說,一場顛覆性的變革也即將發生。未來,新能源汽車上的每一個配件都將是電子化、智能化、數字化的。未來幾年,大量消費電子供應商將涌入汽車行業,不僅是富士康、BOE、英偉達等傳統供應商,未來還會有更多在消費電子領域有所成就的公司沖進汽車供應鏈,企圖分一杯羹。小米這個在手機行業成功突圍的“黑馬”,要想真正造出完全自制的汽車,進軍汽車行業,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屆時汽車行業會發生怎樣的顛覆,小米能否再次后來居上,成為汽車行業的價格屠夫?一切都需要交給時間。
特斯拉的專利取代了傳統的雙刮水器刮水器設計,而是采用了一種一體式刮水器系統,該系統使用電磁線性致動器將擋風玻璃上的雨水或濕氣完全清除。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日前,特斯拉美國官網對Model3及ModelY參數詢價進行了價格調整。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據外媒報道,知情人士透露,蘋果正與多家自動駕駛汽車激光雷達傳感器供應商進行談判,以為其第一款乘用車提供關鍵硬件。
1900/1/1 0:00:00遼寧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19日發布消息稱,特斯拉汽車信息服務大連有限公司日前在大連高新區注冊成立,注冊資本金100萬美元,標志著首家特斯拉技術服務公司正式落戶遼寧大連。
1900/1/1 0:00:002月18日,美國市場研究公司JDPower發布了2021年度汽車可靠性研究(VehicleDependabilityStudy,VDS)。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2月19日,日本三大汽車制造商的發言人紛紛表示,由于北美冬季暴風雪導致墨西哥天然氣短缺,三家公司將暫停在墨西哥的部分業務。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