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們從海外媒體獲悉,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公布了對韓國LG和SK兩家動力電池制造商的法院裁決。據悉,公告稱,SK電池業務,包括電動汽車電池的進口、生產和銷售,將被禁止在美國市場銷售十年。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允許福特汽車的電動F-150購買其動力電池四年,而大眾的ID系列和其他車型將延長兩年。官員們表示,這兩家汽車公司有足夠的時間來尋找新的動力電池供應商。這樣,LG電池在美國的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然而,SK Innovation也向美國政府喊話,SK Innovation發表聲明:“由于ITC的決定,SK Innovation將立即與福特和大眾進行討論。我們非常關注這一決定對我們在格魯吉亞的電動汽車電池項目的未來商業和運營影響。該項目完成后,預計將雇用2600人。ITC的裁決可能會對拜登總統在氣候變化和汽車電氣化方面的政策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我特別希望新政府能認真對待這一裁決。兩大動力電池巨頭的訴訟大戰可以追溯到2019年。LG化學在其電池部門分拆前向ITC提起訴訟,指控SK創新公司雇傭了一批LG化學的前員工,并竊取商業機密。隨后,兩家公司掀起專利大戰,互相指責對方侵犯了各自在韓國和美國的鋰離子電池專利。
ITC的裁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國政府新能源政策的進展。但根據SK的創新應對策略,ITC在2013年針對蘋果iPhone 4、iPhone 3GS等侵犯三星專利權的產品發布的進口和銷售禁令將在很大程度上得以重現。當時,美國當局和政府拒絕了這項禁令。如果兩家公司在60天的審查期內達成協議,ITC的裁決也可能被推翻,SK innovation將不會受到十年禁令的影響。同時,經過這樣的動力電池大戰,動力電池行業會更加重視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日前,我們從海外媒體獲悉,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公布了對韓國LG和SK兩家動力電池制造商的法院裁決。據悉,公告稱,SK電池業務,包括電動汽車電池的進口、生產和銷售,將被禁止在美國市場銷售十年。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允許福特汽車的電動F-150購買其動力電池四年,而大眾的ID系列和其他車型將延長兩年。官員們表示,這兩家汽車公司有足夠的時間來尋找新的動力電池供應商。這樣,LG電池在美國的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然而,SK Innovation也向美國政府喊話,SK Innovation發表聲明:“由于ITC的決定,SK Innovation將立即與福特和大眾進行討論。我們非常關注這一決定對我們在格魯吉亞的電動汽車電池項目的未來商業和運營影響。該項目完成后,預計將雇用2600人。ITC的裁決可能會對拜登總統在氣候變化和汽車電氣化方面的政策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我特別希望新政府能認真對待這一裁決。兩大動力電池巨頭的訴訟大戰可以追溯到2019年。LG化學在其電池部門分拆前向ITC提起訴訟,指控SK創新公司雇傭了一批LG化學的前員工,并竊取商業機密。隨后,兩家公司掀起專利大戰,互相指責對方侵犯了各自在韓國和美國的鋰離子電池專利。
< img alt = "Volkswagen,Ford "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219……568681/3.jpg"/>
ITC的裁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國政府新能源政策的進展。但根據SK的創新應對策略,ITC在2013年針對蘋果iPhone 4、iPhone 3GS等侵犯三星專利權的產品發布的進口和銷售禁令將在很大程度上得以重現。當時,美國當局和政府拒絕了這項禁令。如果兩家公司在60天的審查期內達成協議,ITC的裁決也可能被推翻,SK innovation將不會受到十年禁令的影響。同時,經過這樣的動力電池大戰,動力電池行業會更加重視知識產權的重要性。
2月3日,廣汽集團發布了2021年1月產銷快報。
1900/1/1 0:00:002021年2月4日,合肥市人民政府與蔚來簽署深化合作的框架協議,雙方商定共同規劃建設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區,打造具備完整產業鏈的世界級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集群。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德國交通部數據顯示,德國2021年1月份新車注冊量同比下降31至169754輛,僅有特斯拉和沃爾沃汽車的注冊量實現增長,本田、三菱、DS和雪鐵龍跌幅慘烈。
1900/1/1 0:00:002月3日,比亞迪股份發布公告稱,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20178輛,同比增長18288。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9871輛,同比增長18306。
1900/1/1 0:00:00查查公布的信息顯示,2月2日,杭州綠色慧聯汽車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杭州綠色慧聯)成立,注冊資本1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楊東,經營范圍包含機動車修理和維護;汽車拖車、求援、清障服務;
1900/1/1 0:00:00自特斯拉2019年在華實現國產后,銷量就飛速增長,即便接連被曝出質量問題、減配問題,但依然受到國內消費者的青睞。但近日有公開數據顯示,特斯拉剛進入2021年就銷量就遭遇重創。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