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德領導人再次會晤,汽車行業再次爆發,大眾集團旗下另一品牌宣布即將重返中國市場。7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德國柏林總理府簽署了一系列汽車領域經貿合作備忘錄,其中包括長期不在國內消費者視線范圍內的汽車品牌SEAT。
是大眾汽車的新合作伙伴江淮汽車贏得了大眾汽車的Seat品牌。據悉,該合同由奧迪汽車(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眾汽車(中國。內容包括未來三方成立研發中心,開發新技術和新車型,幫助深化中德經貿合作,加強大眾汽車(中國)在電動出行領域的領先地位。對于此前業界關注的SEAT品牌是否會回歸江淮的問題,雙方從未給出明確回應,甚至一度否認SEAT品牌回歸。然而,根據之前協議中提到的創建新品牌的描述,SEAT品牌最終會以何種形式回歸仍存在變數。一些資深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刊》,SEAT品牌不看好其回歸的原因之一是,它最初定位于小眾,與大眾品牌乘用車相似。因此,SEAT的回歸相當于一個全新品牌的推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將直接考驗江淮汽車運營一個新品牌的能力。7月9日,隨著SEAT的回歸,大眾汽車(中國)與江淮汽車和SEAT在柏林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大眾汽車(中國)將與江淮汽車和SEAT品牌(大眾子品牌)聯合成立研發中心,開發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電動汽車車型。同時,SEAT品牌也將于2020-2021年引入中國市場。對于此次合作,大眾汽車(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ochem Heizmann告訴《時代周刊》,新合作項目的啟動表明了大眾汽車對中國市場和客戶的承諾,以及成為電動出行領域領導者的決心。在大眾目前的三家合資企業中,最獨特的是第三家合資項目江淮大眾。輿論普遍認為,鑒于中國政府制定的雙點政策,這一合資項目只是大眾汽車采取的應對策略。例如,江淮大眾只專注于新能源市場,沒有使用最新的電動化平臺MEB,江淮大眾推出的首款產品也沒有大眾標志。到目前為止,江淮大眾在百度百科中沒有詞條說明,官網僅作為江淮官網的二級頁面存在。但根據此次合作的內容描述,SEAT將參股江淮大眾,這將通過江淮大眾增資或大眾(中國)將股權轉讓給SEAT來實現。2021前,大眾汽車(中國)、江淮汽車和SEAT計劃聯合建設一個新的研發中心,重點開發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的電動汽車模型、汽車網絡和自動駕駛技術;
同時,三方將共同開發具有競爭力的純電動汽車平臺。此舉可能意味著江淮大眾合資企業開始受到公眾關注。大眾中國內部人士告訴《時代周刊》,此次合作符合大眾集團的“路線圖E”電動汽車戰略。戰略規劃是,到2025年,大眾汽車集團的電動汽車年銷量將達到300萬輛。有分析指出,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增長最快的電動汽車市場,可以為大眾汽車發展電動汽車提供合適的溫床,SEAT可以借此機會重返中國市場。江淮汽車可以通過與大眾的合作,吸收一流的汽車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這是三方都需要的合作。江淮汽車能否獲勝,盡管有大眾合資項目的加持,但江淮汽車本身仍陷入困境。江淮汽車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銷量為510892輛,同比下降20.58%,其中商用車板塊同比增長4.61%。自進入2018年以來,江淮汽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提振銷量。包括高管降薪、內部組織結構調整、瑞風S系列降價促銷發放1億紅包、瑞風R3和瑞風S7超級版上市等,但2018年上半年的銷量仍然沒有改善。數據顯示,除了江淮汽車3-4月銷量出現短期回升外,其他月份的表現均不盡如人意。今年1-6月,累計銷量為99653輛,同比下降12%。銷量的持續下滑反映在產品的本質問題是江淮SUV產品難以支撐。曾經賣黑馬的瑞風S3,現在平均月銷量在4000臺左右。被寄予厚望的瑞風S在7月份只賣出了500-600臺。作為一個以SUV產品為銷售支撐的自主品牌,當SUV全面下滑時,正是危機來臨的時候。幸運的是,盡管江淮乘用車的整體銷量繼續呈下降趨勢,但其在轎車和MPV細分市場的銷量實際上正在呈現回暖趨勢。例如,今年上半年,其汽車累計銷量達到20562輛,同比增長38.96%;
MPV上半年累計銷量達到30731輛,同比增長11.54%。與此同時,隨著新能源補貼的退潮和調整,江淮的新能源業務也呈現下滑趨勢。其6月份的銷量僅為1859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對于未來SEAT項目的細節,江淮汽車集團和大眾汽車(中國)的內部人士均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雙方仍在進一步討論中,細節將在未來適當時候公布。事實上,SEAT品牌是由大眾汽車(中國)以進口的形式引入中國市場的,但由于其利基產品定位和高昂的價格,它悄悄地退出了中國市場。這一次,在沒有產品基礎的基礎上,選擇了國產產品,其品牌的剩余價值并不占優勢。有分析人士指出,可能是因為原項目遇冷,迫使江淮汽車深化與大眾汽車的合作。事實上,多引入一名投資者意味著江淮-大眾合資項目的利潤將減少,但江淮別無選擇。隨著中德領導人再次會晤,汽車行業再次爆發,大眾集團旗下另一品牌宣布即將重返中國市場。7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德國柏林總理府簽署了一系列汽車領域經貿合作備忘錄,其中包括長期不在國內消費者視線范圍內的汽車品牌SEAT。
是大眾汽車的新合作伙伴江淮汽車贏得了大眾汽車的Seat品牌。據悉,該合同由奧迪汽車(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眾汽車(中國。內容包括未來三方成立研發中心,開發新技術和新車型,幫助深化中德經貿合作,加強大眾汽車(中國)在電動出行領域的領先地位。對于此前業界關注的SEAT品牌是否會回歸江淮的問題,雙方從未給出明確回應,甚至一度否認SEAT品牌回歸。然而,根據之前協議中提到的創建新品牌的描述,SEAT品牌最終會以何種形式回歸仍存在變數。一些資深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刊》,SEAT品牌不看好其回歸的原因之一是,它最初定位于小眾,與大眾品牌乘用車相似。因此,SEAT的回歸相當于一個全新品牌的推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將直接考驗江淮汽車運營一個新品牌的能力。7月9日,隨著SEAT的回歸,大眾汽車(中國)與江淮汽車和SEAT在柏林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大眾汽車(中國)將與江淮汽車和SEAT品牌(大眾子品牌)聯合成立研發中心,開發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電動汽車車型。同時,SEAT品牌也將于2020-2021年引入中國市場。對于此次合作,大眾汽車(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ochem Heizmann告訴《時代周刊》,新合作項目的啟動表明了大眾汽車對中國市場和客戶的承諾,以及成為電動出行領域領導者的決心。在大眾目前的三家合資企業中,最獨特的是第三家合資項目江淮大眾。輿論普遍認為,鑒于中國政府制定的雙點政策,這一合資項目只是大眾汽車采取的應對策略。例如,江淮大眾只專注于新能源市場,沒有使用最新的電動化平臺MEB,江淮大眾推出的首款產品也沒有大眾標志。到目前為止,江淮大眾在百度百科中沒有詞條說明,官網僅作為江淮官網的二級頁面存在。然而,根據此次合作的內容描述,SEAT將參與江淮大眾,這將通過江淮大眾增資或大眾(中國)轉讓其equ來實現……
y到座椅。2021前,大眾汽車(中國)、江淮汽車和SEAT計劃聯合建設一個新的研發中心,重點開發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的電動汽車模型、汽車網絡和自動駕駛技術;同時,三方將共同開發具有競爭力的純電動汽車平臺。此舉可能意味著江淮大眾合資企業開始受到公眾關注。大眾中國內部人士告訴《時代周刊》,此次合作符合大眾集團的“路線圖E”電動汽車戰略。戰略規劃是,到2025年,大眾汽車集團的電動汽車年銷量將達到300萬輛。有分析指出,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增長最快的電動汽車市場,可以為大眾汽車發展電動汽車提供合適的溫床,SEAT可以借此機會重返中國市場。江淮汽車可以通過與大眾的合作,吸收一流的汽車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這是三方都需要的合作。江淮汽車能否獲勝,盡管有大眾合資項目的加持,但江淮汽車本身仍陷入困境。江淮汽車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銷量為510892輛,同比下降20.58%,其中商用車板塊同比增長4.61%。自進入2018年以來,江淮汽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提振銷量。包括高管降薪、內部組織結構調整、瑞風S系列降價促銷發放1億紅包、瑞風R3和瑞風S7超級版上市等,但2018年上半年的銷量仍然沒有改善。數據顯示,除了江淮汽車3-4月銷量出現短期回升外,其他月份的表現均不盡如人意。今年1-6月,累計銷量為99653輛,同比下降12%。銷量的持續下滑反映在產品的本質問題是江淮SUV產品難以支撐。曾經賣黑馬的瑞風S3,現在平均月銷量在4000臺左右。被寄予厚望的瑞風S在7月份只賣出了500-600臺。作為一個以SUV產品為銷售支撐的自主品牌,當SUV全面下滑時,正是危機來臨的時候。幸運的是,盡管江淮乘用車的整體銷量繼續呈下降趨勢,但其在轎車和MPV細分市場的銷量實際上正在呈現回暖趨勢。例如,今年上半年,其汽車累計銷量達到20562輛,同比增長38.96%;MPV上半年累計銷量達到30731輛,同比增長11.54%。與此同時,隨著新能源補貼的退潮和調整,江淮的新能源業務也呈現下滑趨勢。其6月份的銷量僅為1859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對于未來SEAT項目的細節,江淮汽車集團和大眾汽車(中國)的內部人士均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雙方仍在進一步討論中,細節將在未來適當時候公布。事實上,SEAT品牌是由大眾汽車(中國)以進口的形式引入中國市場的,但由于其利基產品定位和高昂的價格,它悄悄地退出了中國市場。這一次,在沒有產品基礎的基礎上,選擇了國產產品,其品牌的剩余價值并不占優勢。有分析人士指出,可能是因為原項目遇冷,迫使江淮汽車深化與大眾汽車的合作。事實上,多引入一名投資者意味著江淮-大眾合資項目的利潤將減少,但江淮別無選擇。
作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賽車節,古德伍德在賽車迷心中一直擁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日本松下公司宣布成功研發出新型動力電池,作為原材料的鈷含量將減半,將大幅節省制造成本,將在未來23年內在量產車中應用該技術,在應用前還需進行各種評估。
1900/1/1 0:00:002018年上半年,對于國內自動駕駛玩家來說可謂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國家終于給路測松綁了,允許自動駕駛汽車在指定公開道路測試,而“憂”則來源于Uber無人駕駛致命事故,
1900/1/1 0:00:00據彭博社報道,前蘋果華裔工程師張小浪(ZhangXiaolang)被控為一家中國初創企業竊取蘋果在自動駕駛汽車項目商業機密,但在加州圣何塞的一家聯邦法庭上他請求無罪。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在擁擠的都市中,找尋停車位通常是令許多車主頭疼的事情。如今,以色列的CityTransformer公司(CT)致力于解決該問題。該公司發明了一款折疊式底盤,可收納所有的汽車部件。
1900/1/1 0:00:00電動汽車先鋒、幾乎所有后來者誓要對標的對象,特斯拉,將在2021年失去全球霸主的地位。截胡的品牌是將在電動汽車領域崛起的奔馳。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