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海分會落下帷幕,5G成為絕對的主角。英特爾、華為、愛立信和運營商相繼披露了5G的部署過程。2019年,基于5G芯片的商用終端將問世,包括英特爾的全互聯PC和華為的5G手機。
預商業化的推進與今年6月3GPP正式制定的5G全球統一標準(Release 15)密不可分。據英特爾院士、英特爾無線技術與標準首席技術專家吳庚介紹,“5G的第一階段已經基本完成。這個行業從第16版開始就專注于物聯網,并從新的應用和新的行業合作中進一步推動5G。所以現在,對整個行業來說,這不僅是一個值得慶祝的里程碑,也是下一步的開始。”根據標準發布時間表,Release 15主要針對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和URLLC(超高可靠性和低延遲通信)的應用需求。第16版計劃于2019年9月完成,將支持eMBB、URLLC和mMTC(大規模物聯網)等各種場景。吳庚向《21世紀商業先驅報》記者進一步解釋道:“目前的標準可以覆蓋基本要求,如數據速率,并且已經滿足了低延遲的初始要求,但Release 16是為了進一步推廣超高可靠性和低延遲。例如,對于工業應用,其對可靠性的定義是可靠性和可用性,而3GPP現在基本上是由空中接口的錯誤率來定義的因此,一些行業仍在討論中。“目前,英特爾已經開始布局Release 16,它也面臨著挑戰。對于英特爾來說,事實上,它在移動領域已經面臨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困難。盡管它一直在尋求更大的突破,但它在PC領域的行業地位仍然不一樣。英特爾在移動方面的撤退,最大的背景是其PC all的全面撤退比如微軟在移動端的失敗。如果說PC時代屬于微軟+英特爾,那么移動時代就是谷歌安卓+高通,至少到目前為止是這樣。在失去了整個4G時代之后,英特爾迫切需要5G來獲得新的市場空間。一場新的重大技術變革需要漫長的工業化過程才能呈現出最終的產品形態。即使5G真正商業化,也就是說,終端用戶使用5G手機至少需要1-2年的時間。但事實上,為了實現5G的終端產品,前期的技術準備工作是非常龐大和復雜的。目前,5G標準已經完全確定,5G基帶芯片是競爭的焦點之一,是5G產業產品化的堡壘。希望在5G領域取得突破的英特爾已經推出了自己的5G基帶芯片。另一方面,在終端產品化方面,英特爾仍然希望在C端市場再次重整旗鼓,并急切地推出一款完全互聯的PC,讓電腦也可以像手機一樣在移動中上網,而不需要依賴固定的wifi。讓我們先看看高通和英特爾正在競爭發布的5G基帶芯片。Strategy Analytics手機組件技術研究服務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2017年基帶芯片市場份額跟蹤:英特爾、海思和三星大規模集成電路出貨量的兩位數增長》顯示,高通占據了53%的市場份額,贏得了該細分市場的一半,而英特爾盡管增長強勁,但仍僅排名第六。英特爾對這項業務的野心顯然不是這樣的,所以它很早就在5G領域布局了。2017年11月,英特爾發布了支持5G新空中接口(5G NR)的XMM 8000系列多模商用調制解調器,首款5G基帶型號被指定為XMM 8060。同年,高通公司宣布成功實現基于移動終端5G調制解調器芯片組的5G數據連接。英特爾聲稱,XMM 8000系列比高通公司的5G調制解調器更先進,因為它不僅支持28GHz毫米波頻段,還支持6GHz及以下頻段。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同時支持毫米波和亞6GHz無線的5G調制解調器。5G頻段主要分為兩個技術方向,即Sub-6GHz和毫米波。低于6GHz的基礎設施將繼續使用2.5-2.7GHz,并增加3.3-3.8GHz和4.4-5GHz,這意味著使用6GHz以下的帶寬資源。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
logy在中國采用了Sub-6GHz方案。去年11月,工信部正式宣布規劃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頻段作為5G系統的工作頻段,其中3300-3400MHz頻段原則上用于室內。包括華為在內的制造商將全力支持該計劃。事實上,就5G而言,Sub-6Hz技術已經相對成熟,英特爾支持Sub-6GHz的芯片顯然正在考慮支持中國市場。關于商用芯片的量產,英特爾中國區通信技術政策與標準主管鄒寧表示,告訴《21世紀商業先驅報》:“我們在制定標準的時候很早就開始了技術實驗。特別是在中國,我們已經參與了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技術測試。最近,我們和華為也完成了基于NSA全協議棧的互連實驗。這些技術實驗都是為了為我們真正的商業產品做準備。我們目前該芯片已經在加緊研發中,預計將于2019年年中提供基于我們5G芯片的商用終端設備。“下半年的任務是“艱巨的”。除了根據Release 15繼續進行實驗外,英特爾還在探索下一步的技術發展趨勢和場景。目前,在5G的三大應用場景中(eMBB、URLLC、mMTC),eMBB基本完成,相應的智能手機終端即將開始升級。然而,在超高可靠性和低延遲通信、物聯網等方面,許多場景需求并沒有完全覆蓋。在吳庚看來,5G的第二階段基本上是實現5G在各個行業的應用,特別是支持工業4.0和生活各個方面的具體應用。例如,自動駕駛汽車、智能家居、制造業、虛擬現實、在線醫療等等。他告訴記者:“以人為本的網絡支持已經做得差不多了,現在主要對物聯網的支持可以進一步加強。此外,我們還應該在發布16時與業界一起研究,這是關于52.6GHz以上頻譜的利用,因為在第一階段,我們實際上專注于6GHz以下和52.6GHz以下。”物聯網的發展,英特爾將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將設備連接到互聯網,包括NB-IoT和Cat M1。在第二階段,連接互聯網的終端不斷提高智能化和計算能力,從而進一步普及并實現量化;
第三階段,面對海量終端,人工管理是不現實的,需要人工智能、5G等技術來處理大數據和協調管理。因此,可以看出,5G需要產業積累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吳庚說:“目前,NB-IoT的速度相對較低,覆蓋范圍較廣,因此它基本上滿足了大規模連接的場景,其終端往往較低端。它的優點是更符合運營商當前的商業模式。換句話說,我可以通過幾個基站提供大規模覆蓋。但NB-IoT和Cat M1都是一個起點,5G對ole物聯網終端也是起點。下一步,隨著高頻和高端應用的引入,如更智能的終端,其對通信的要求也將增加,其網絡將逐步向更高密度的網絡演進。此時,對空中接口的需求是需要解決的5G NR(新空中接口)。“這意味著,要實現5G對物聯網的支持,需要網絡組成的演變。因為隨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引入,網絡不僅具有通信功能,還需要收集大量數據,還需要具有計算和存儲能力。因此,吳庚反復強調:“從5G到6G、7G和8G,實際上,網絡是通信、計算、存儲和控制之間的進一步升級和集成。”在網絡演進過程中,切片是伴隨5G的關鍵技術,可以通過水平切片和垂直切片支持不同的應用場景。吳庚解釋道:“切片技術基本上是虛擬化技術,而虛擬化技術已經是一種相對成熟的技術。垂直切片是指運營商將網絡垂直切成幾塊,分別對應一個應用程序,而水平切片更多的是使邊緣云和終端能夠一起通信和計算,這相當于int通信和計算的集成。“例如,智能眼鏡的增強現實功能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但眼鏡本身體積小,計算能力弱,所以我們通過眼鏡看到的東西不會存儲在終端中。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它們背后的網絡存儲、計算、通信等能力。而這種切片技術可以更好地構建使得終端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其自身的硬件級別。他還指出,5NR是一種可以切片的空中接口。“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它的前向兼容性。在以前的設計中,空中接口是后兼容或不兼容的。預兼容是添加新的空中接口切片,以實現未來未知的應用場景,并且整個空中接口仍然相互兼容。網絡切片實際上已經實現下一步,我們將增加橫向切片,以整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和通信。“吳庚說,隨著應用程序的發展,網絡引入了更多的數據,英特爾也在考慮沒有必要在互聯網之外添加新的網絡形式。數據中心、移動終端和超密集的小型社區的網絡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隨著邊緣云的水平切換,今天的基站是固定的,未來的基站將電子商務手機。此外,當網絡變得更小時,我們今天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設計小型基站是下一個研究課題。(編輯:張偉賢,如果您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聯系:zhangwx@21jingji.com)返回21 ST經濟主頁>>;
幾天前,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海分會落下帷幕,5G成為絕對的主角。英特爾、華為、愛立信和運營商相繼披露了5G的部署過程。2019年,基于5G芯片的商用終端將問世,包括英特爾的全互聯PC和華為的5G手機。
預商業化的推進與今年6月3GPP正式制定的5G全球統一標準(Release 15)密不可分。據英特爾院士、英特爾無線技術與標準首席技術專家吳庚介紹,“5G的第一階段已經基本完成。這個行業從第16版開始就專注于物聯網,并從新的應用和新的行業合作中進一步推動5G。所以現在,對整個行業來說,這不僅是一個值得慶祝的里程碑,也是下一步的開始。”根據標準發布時間表,Release 15主要針對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和URLLC(超高可靠性和低延遲通信)的應用需求。第16版計劃于2019年9月完成,將支持eMBB、URLLC和mMTC(大規模物聯網)等各種場景。吳庚向《21世紀商業先驅報》記者進一步解釋道:“目前的標準可以覆蓋基本要求,如數據速率,并且已經滿足了低延遲的初始要求,但Release 16是為了進一步推廣超高可靠性和低延遲。例如,對于工業應用,其對可靠性的定義是可靠性和可用性,而3GPP現在基本上是由空中接口的錯誤率來定義的因此,一些行業仍在討論中。“目前,英特爾已經開始布局Release 16,它也面臨著挑戰。對于英特爾來說,事實上,它在移動領域已經面臨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困難。盡管它一直在尋求更大的突破,但它在PC領域的行業地位仍然不一樣。英特爾在移動方面的撤退,最大的背景是其PC all的全面撤退比如微軟在移動端的失敗。如果說PC時代屬于微軟+英特爾,那么移動時代就是谷歌安卓+高通,至少到目前為止是這樣。在失去了整個4G時代之后,英特爾迫切需要5G來獲得新的市場空間。一場新的重大技術變革需要漫長的工業化過程才能呈現出最終的產品形態。即使5G真正商業化,也就是說,終端用戶使用5G手機至少需要1-2年的時間。但事實上,為了實現5G的終端產品,前期的技術準備工作是非常龐大和復雜的。目前,5G標準已經完全確定,5G基帶芯片是競爭的焦點之一,是5G產業產品化的堡壘。希望在5G領域取得突破的英特爾已經推出了自己的5G基帶芯片。另一方面,在終端產品化方面,英特爾仍然希望在C端市場再次重整旗鼓,并急切地推出一款完全互聯的PC,讓電腦也可以像手機一樣在移動中上網,而不需要依賴固定的wifi。讓我們先看看高通和英特爾正在競爭發布的5G基帶芯片。Strategy Analytics手機組件技術研究服務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2017年基帶芯片市場份額跟蹤:英特爾、海思和三星大規模集成電路出貨量的兩位數增長》顯示,高通占據了53%的市場份額,贏得了該細分市場的一半,而英特爾盡管增長強勁,但仍僅排名第六。英特爾對這項業務的野心顯然不是這樣的,所以它很早就在5G領域布局了。2017年11月,英特爾發布了支持5G新空中接口(5G NR)的XMM 8000系列多模商用調制解調器,首款5G基帶型號被指定為XMM 8060。同年,高通公司宣布成功實現基于移動終端5G調制解調器芯片組的5G數據連接。英特爾聲稱,XMM 8000系列比高通公司的5G調制解調器更先進,因為它不僅支持28GHz毫米波頻段,還支持6GHz及以下頻段。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同時支持毫米波和亞6GHz無線的5G調制解調器。5G頻段主要分為兩個技術方向,即Sub-6GHz和毫米波。低于6GHz的基礎設施將繼續使用2.5-2.7GHz,并增加3.3-3.8GHz和4.4-5GHz,這意味著使用6GHz以下的帶寬資源。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
ology在中國采用了Sub-6GHz方案。去年11月,工信部正式宣布規劃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頻段作為5G系統的工作頻段,其中3300-3400MHz頻段原則上用于室內。包括華為在內的制造商將全力支持該計劃。事實上,就5G而言,Sub-6Hz技術已經相對成熟,英特爾支持Sub-6GHz的芯片顯然正在考慮支持中國市場。關于商用芯片的量產,英特爾中國區通信技術政策與標準主管鄒寧表示,告訴《21世紀商業先驅報》:“我們在制定標準的時候很早就開始了技術實驗。特別是在中國,我們已經參與了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技術測試。最近,我們和華為也完成了基于NSA全協議棧的互連實驗。這些技術實驗都是為了為我們真正的商業產品做準備。我們目前該芯片已經在加緊研發中,預計將于2019年年中提供基于我們5G芯片的商用終端設備。“下半年的任務是“艱巨的”。除了根據Release 15繼續進行實驗外,英特爾還在探索下一步的技術發展趨勢和場景。目前,在5G的三大應用場景中(eMBB、URLLC、mMTC),eMBB基本完成,相應的智能手機終端即將開始升級。然而,在超高可靠性和低延遲通信、物聯網等方面,許多場景需求并沒有完全覆蓋。在吳庚看來,5G的第二階段基本上是實現5G在各個行業的應用,特別是支持工業4.0和生活各個方面的具體應用。例如,自動駕駛汽車、智能家居、制造業、虛擬現實、在線醫療等等。他告訴記者:“以人為本的網絡支持已經做得差不多了,現在主要對物聯網的支持可以進一步加強。此外,我們還應該在發布16時與業界一起研究,這是關于52.6GHz以上頻譜的利用,因為在第一階段,我們實際上專注于6GHz以下和52.6GHz以下。”物聯網的發展,英特爾將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將設備連接到互聯網,包括NB-IoT和Cat M1。在第二階段,連接互聯網的終端不斷提高智能化和計算能力,從而進一步普及并實現量化;
第三階段,面對海量終端,人工管理是不現實的,需要人工智能、5G等技術來處理大數據和協調管理。因此,可以看出,5G需要產業積累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吳庚說:“目前,NB-IoT的速度相對較低,覆蓋范圍較廣,因此它基本上滿足了大規模連接的場景,其終端往往較低端。它的優點是更符合運營商當前的商業模式。換句話說,我可以通過幾個基站提供大規模覆蓋。但NB-IoT和Cat M1都是一個起點,5G對ole物聯網終端也是起點。下一步,隨著高頻和高端應用的引入,如更智能的終端,其對通信的要求也將增加,其網絡將逐步向更高密度的網絡演進。此時,對空中接口的需求是需要解決的5G NR(新空中接口)。“這意味著,要實現5G對物聯網的支持,需要網絡組成的演變。因為隨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引入,網絡不僅具有通信功能,還需要收集大量數據,還需要具有計算和存儲能力。因此,吳庚反復強調:“從5G到6G、7G和8G,實際上,網絡是通信、計算、存儲和控制之間的進一步升級和集成。”在網絡演進過程中,切片是伴隨5G的關鍵技術,可以通過水平切片和垂直切片支持不同的應用場景。吳庚解釋道:“切片技術基本上是虛擬化技術,而虛擬化技術已經是一種相對成熟的技術。垂直切片是指運營商將網絡垂直切成幾塊,分別對應一個應用程序,而水平切片更多的是使邊緣云和終端能夠一起通信和計算,這相當于int通信和計算的集成。“例如,智能眼鏡的增強現實功能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但眼鏡本身體積小,計算能力弱,所以我們通過眼鏡看到的東西不會存儲在終端中。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它們背后的網絡存儲、計算、通信等能力。而這種切片技術可以更好地構建使得終端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其自身的硬件級別。他還指出,5NR是一種可以切片的空中接口。“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它的前向兼容性。在以前的設計中,空中接口是后兼容或不兼容的。預兼容是添加新的空中接口切片,以實現未來未知的應用場景,并且整個空中接口仍然相互兼容。網絡切片實際上已經實現下一步,我們將增加橫向切片,以整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和通信。“吳庚說,隨著應用程序的發展,網絡引入了更多的數據,英特爾也在考慮沒有必要在互聯網之外添加新的網絡形式。數據中心、移動終端和超密集的小型社區的網絡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隨著邊緣云的水平切換,今天的基站是固定的,未來的基站將電子商務手機。此外,當網絡變得更小時,我們今天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設計小型基站是下一個研究課題。(編輯:張偉賢,如果您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聯系:zhangwx@21jingji.com)返回21 ST經濟主頁>>;
標簽:世紀
如果看了自己代言的二手車平臺近來的宣傳,孫紅雷、黃渤、王寶強、小李子可能都會懵的一比:我們我們明明代言的是二手車電商,怎么變成了新零售?是的,二手車的戰火正從融資、廣告的戰場燒到了新零售,
1900/1/1 0:00:00英國最大汽車制造商捷豹路虎公司警告,“硬脫歐”可能對這家企業造成每年12億英鎊的關稅負擔,留在英國屆時將無利可圖。
1900/1/1 0:00:00近日,交通運輸部出臺關于《自動駕駛封閉場地建設技術指南(暫行)》的通知。
1900/1/1 0:00:00全球無人駕駛商業化進程正在加快。
1900/1/1 0:00:007月4日,大眾集團計劃明年開始在德國城市提供純電動汽車的共享服務,將與寶馬以及戴姆勒即將合并的DriveNow、Car2Go車輛共享項目展開競爭。
1900/1/1 0:00:00站在滿是燃油車的街頭,你可能很難想象,3到5年后,這個燃油車的黃金時代將成為歷史。摩根大通最新預測稱,在勢不可擋的汽車電動化浪潮中,未來3到5年,中國將輕松維持其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制造商的主導地位。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