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在資本市場上的每一步都吸引了很多人的欽佩和狂歡。然而,它在資本和動力電池領域的巨無霸夢想仍然喜憂參半。距離招股書提交僅24天,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破了此前上市公司開會時間的紀錄。5月29日,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招股說明書和創業板IPO公告,并于5月30日啟動網上認購。招股書顯示,每股發行價為25.14元,發行股份數量約為2.17億股。預計募集資金總額為54.6億元。盡管這一數字與招股書此前披露的募資相比為131.2億元,但已經縮水超過50%,但仍刷新了創業板成立以來的最高紀錄。5月30日晚間,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由于初始有效認購倍數為3201倍,高于150倍,發行人和聯席主承銷商決定啟動回撥機制,將本次發行的60%股份從網下回撥至網上。回調后,網下最終發行股數為2172萬股,占總發行量的10%;最終網上發行數量為1.96億股,占總發行量的90%。回調后,本次網上定價發行的中簽率為0.093736%,認購倍數為1067倍。上海證券研究所給出的盈利預測是,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的每股盈利更合理20-25倍,對應的估值區間為29.00-36.25元。此前,頭頂“獨角獸”光環的工業富聯已經完成認購,無錫醫藥科技(132.870、3.17%和2.44%)登陸A股市場,讓業界目瞪口呆,同樣擁有“獨角獸“稱號的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陸創業板,也引起了業界的高度期待。5月31日消息,鑒于新股中簽率與新股網上發行認購上限正相關,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望成為創業板中簽率最高的新股。“以無錫醫藥科技收獲的16個漲停板為基礎,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中益簽約中獲利近10萬元。”這一點從市場的熱烈反應中可見一斑。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受歡迎源于其近年來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快速發展。2017年,其動力電池銷量位居世界第一,超過松下和比亞迪(50.910,-0.24,-0.47%),客戶包括寶馬、大眾、吉利、東風和宇通。2015-2017年,新客戶數量分別為96家、58家和119家,新客戶貢獻的收入分別達到17.9億元、6.5億元和18億元。然而,企業客戶的集中度正在下降。根據上海證券研究所的數據,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從2015年的82.62%下降到2017年的51.90%。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7.03億元、148.79億元和199.9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87.26%;
凈利潤分別為9.51億元、30.89億元和42.8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12.39%。2015-2017年,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年凈利潤增長率大幅下降。2015年,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凈利率同比增長高達1609.94%。2016年,這一數字變成了206.43%,2017年,這個數字變成了35.98%。從外界來看,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市場上的訂單在過去幾年里一直在不斷增加或減少,但最終上市時,募資規模卻大幅減少,這確實有些出乎意料。中信建投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兼保薦人代表郭瑩瑩表示,“本次募集資金規模是根據發行股份數量和預期發行價格確定的,符合監管部門的規定。”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表示,回應稱,該公司的募資減少并未影響該項目的實施。“我們還通過各種融資渠道籌集資金,包括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以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這是有關部門對動力電池行業發展釋放的幾個信號。”,中關村(5.970,-0.02,-0.33%)新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百家電池委員會主席在接受經濟觀察網采訪時表示,第一個信號是警惕產能擴張的風險。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這筆資金將用于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湖西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
以及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動力及儲能電池研發項目。顯然,降低成本、標準化產品、提高性價比都離不開產能擴張。近年來,擴張已成為所有電池企業的既定行動。然而,如果我們只是針對當前市場的供應短缺,積極擴張,仍然存在一些風險。“相關部門對募集資金額度的審批應該縮小范圍,不要抱著限制產能過度擴張的想法,希望能集中精力提高競爭力。”于清蛟表示,近期電池企業在產能擴張方面的投入確實很高,中國證監會也希望控制這方面的步伐,不要盲目效仿。此外,結合審計中利潤率下降導致的估值變化,以及對未來利潤的擔憂,減少募集資金也是考慮因素之一。余清教表示,即使是“獨角獸”企業,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也很難避免電池行業面臨的“兩頭擠壓”的市場困境。2017年,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銷售凈利潤率為20.97%,2016年為19.61%,2015年為16.67%。在規模效應下,其利潤率逐年提高。然而,其非凈利潤的同比增長率也一直在下降。2017年,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非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為-14.74%,2016年為216.61%,2015年達到了驚人的6619.47%。就上游而言,政府對汽車制造商的補貼正在逐漸下降,這對行業影響很大。此外,打擊欺詐性賠償要求新能源汽車在申請補貼前運營3萬公里,汽車制造商的付款周期延長,這也導致電池行業應收賬款增加。在上游,各種原材料的價格一直在上漲。自去年以來,上游鈷能源的高價格使鈷能源企業的利潤飆升。在上下游的夾擊下,電池公司的利潤大幅縮水。根據2017年上市公司年報,中航鋰電池所轄四川成飛集成(20.800,0.26,1.27%)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成飛集成”,002190.SZ)和合肥國軒高新(16.010,-0.16)。002074.SZ)和廣東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獅科技(9.610,-1.07,-10.02%),002684.SZ)凈利潤為負。“電池公司是一個夾心層。一方面,原材料價格上漲,另一方面,汽車公司不得不大幅削減成本,最終都落在了電池公司身上。”此前,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Shenzhen Waterma Battery Co.,Ltd.)的一位高管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這就是電池公司面臨的問題。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調整,2017年國內動力電池價格普遍下降;
與此同時,上游的原材料價格迅速上漲。這種雙重壓力,電池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與此同時,動力電池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在加劇。去年,比亞迪宣布其動力電池業務獨立。獨立后,比亞迪電池明顯加大了市場開拓力度。近日,比亞迪集團負責人王傳福會見了長城、北汽等車企負責人,業內認為這很可能是為了推動自己的電池業務。4月動力電池銷量顯示,比亞迪電池以1.32Gwh的裝機容量超越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次成為行業領導者。另一個潛在風險是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尚不明確。如果顛覆性材料和技術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出現,現任領導人將面臨更大的挑戰。隨著技術的發展,燃料電池、硫鋰空氣電池等技術路線的能量密度和性價比都超過了三元鋰電池,而作為目前市場主流的三元鋰蓄電池也面臨著被替代的風險。在業績擴張和產業發展前景的雙重推動下,動力電池公司近期紛紛登陸資本市場。例如,中國電神借st嘉陵,北汽新能源借SST前鋒(52.690,0.00,0.00%)。僅從個人IPO來看,目前只有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仍有三五家公司在排隊。“總的來說,在產能擴張的背景下,各大企業資金緊張。”業內人士建議,不扎堆IPO的單板橋,而是通過包括資產并購在內的借殼并購上市,是一種很好的融資發展方式。“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對中國電池行業提高國際競爭力、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具有重要意義。”于清教說。他認為,目前我們與日本松下、韓國LG化學和三星SDI動力電池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國家在不同層面給予支持,希望未來在技術、出口量和市場份額方面與日本和韓國電池公司競爭。最近,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在資本市場上的每一步都吸引了很多人的欽佩和狂歡。然而,它在資本和動力電池領域的巨無霸夢想仍然喜憂參半。距離招股書提交僅24天,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破了此前上市公司開會時間的紀錄。5月29日,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招股說明書和創業板IPO公告,并于5月30日啟動網上認購。招股書顯示,每股發行價為25.14元,發行股份數量約為2.17億股。預計募集資金總額為54.6億元。盡管這一數字與招股書此前披露的募資相比為131.2億元,但已經縮水超過50%,但仍刷新了創業板成立以來的最高紀錄。5月30日晚間,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由于初始有效認購倍數為3201倍,高于150倍,發行人和聯席主承銷商決定啟動回撥機制,將本次發行的60%股份從網下回撥至網上。回調后,網下最終發行股數為2172萬股,占總發行量的10%;
最終網上發行數量為1.96億股,占總發行量的90%。回調后,本次網上定價發行的中簽率為0.093736%,認購倍數為1067倍。上海證券研究所給出的盈利預測是,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的每股盈利更合理20-25倍,對應的估值區間為29.00-36.25元。此前,頭頂“獨角獸”光環的工業富聯已經完成認購,無錫醫藥科技(132.870、3.17%和2.44%)登陸A股市場,讓業界目瞪口呆,同樣擁有“獨角獸“稱號的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陸創業板,也引起了業界的高度期待。5月31日消息,鑒于新股中簽率與新股網上發行認購上限正相關,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望成為創業板中簽率最高的新股。“以無錫醫藥科技收獲的16個漲停板為基礎,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中益簽約中獲利近10萬元。”這一點從市場的熱烈反應中可見一斑。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受歡迎源于其近年來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快速發展。2017年,其動力電池銷量位居世界第一,超過松下和比亞迪(50.910,-0.24,-0.47%),客戶包括寶馬、大眾、吉利、東風和宇通。2015-2017年,新客戶數量分別為96家、58家和119家,新客戶貢獻的收入分別達到17.9億元、6.5億元和18億元。然而,企業客戶的集中度正在下降。根據上海證券研究所的數據,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從2015年的82.62%下降到2017年的51.90%。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7.03億元、148.79億元和199.9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87.26%;凈利潤分別為9.51億元、30.89億元和42.8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12.39%。2015-2017年,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年凈利潤增長率大幅下降。2015年,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凈利率同比增長高達1609.94%。2016年,這一數字變成了206.43%,2017年,這個數字變成了35.98%。從外界來看,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市場上的訂單在過去幾年里一直在不斷增加或減少,但最終上市時,募資規模卻大幅減少,這確實有些出乎意料。中信建投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兼保薦人代表郭瑩瑩表示,“本次募集資金規模是根據發行股份數量和預期發行價格確定的,符合監管部門的規定。”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表示,回應稱,該公司的募資減少并未影響該項目的實施。“我們還通過各種融資渠道籌集資金,包括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以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這是有關部門對動力電池行業發展釋放的幾個信號。”,中關村(5.970,-0.02,-0.33%)新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百家電池委員會主席在接受經濟觀察網采訪時表示,第一個信號是警惕產能擴張的風險。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這筆資金將用于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湖西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
以及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動力及儲能電池研發項目。顯然,降低成本、標準化產品、提高性價比都離不開產能擴張。近年來,擴張已成為所有電池企業的既定行動。然而,如果我們只是針對當前市場的供應短缺,積極擴張,仍然存在一些風險。“相關部門對募集資金額度的審批應該縮小范圍,不要抱著限制產能過度擴張的想法,希望能集中精力提高競爭力。”于清蛟表示,近期電池企業在產能擴張方面的投入確實很高,中國證監會也希望控制這方面的步伐,不要盲目效仿。此外,結合審計中利潤率下降導致的估值變化,以及對未來利潤的擔憂,減少募集資金也是考慮因素之一。余清教表示,即使是“獨角獸”企業,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也很難避免電池行業面臨的“兩頭擠壓”的市場困境。2017年,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銷售凈利潤率為20.97%,2016年為19.61%,2015年為16.67%。在規模效應下,其利潤率逐年提高。然而,其非凈利潤的同比增長率也一直在下降。2017年,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非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為-14.74%,2016年為216.61%,2015年達到了驚人的6619.47%。就上游而言,政府對汽車制造商的補貼正在逐漸下降,這對行業影響很大。此外,打擊欺詐性賠償要求新能源汽車在申請補貼前運營3萬公里,汽車制造商的付款周期延長,這也導致電池行業應收賬款增加。在上游,各種原材料的價格一直在上漲。自去年以來,上游鈷能源的高價格使鈷能源企業的利潤飆升。在上下游的夾擊下,電池公司的利潤大幅縮水。根據2017年上市公司年報,中航鋰電池所轄四川成飛集成(20.800,0.26,1.27%)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成飛集成”,002190.SZ)和合肥國軒高新(16.010,-0.16)。002074.SZ)和廣東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獅科技(9.610,-1.07,-10.02%),002684.SZ)凈利潤為負。“電池公司是一個夾心層。一方面,原材料價格上漲,另一方面,汽車公司不得不大幅削減成本,最終都落在了電池公司身上。”此前,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Shenzhen Waterma Battery Co.,Ltd.)的一位高管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這就是電池公司面臨的問題。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調整,2017年國內動力電池價格普遍下降;
與此同時,上游的原材料價格迅速上漲。這種雙重壓力,電池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與此同時,動力電池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在加劇。去年,比亞迪宣布其動力電池業務獨立。獨立后,比亞迪電池明顯加大了市場開拓力度。近日,比亞迪集團負責人王傳福會見了長城、北汽等車企負責人,業內認為這很可能是為了推動自己的電池業務。4月動力電池銷量顯示,比亞迪電池以1.32Gwh的裝機容量超越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次成為行業領導者。另一個潛在風險是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尚不明確。如果顛覆性材料和技術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出現,現任領導人將面臨更大的挑戰。隨著技術的發展,燃料電池、硫鋰空氣電池等技術路線的能量密度和性價比都超過了三元鋰電池,而作為目前市場主流的三元鋰蓄電池也面臨著被替代的風險。在業績擴張和產業發展前景的雙重推動下,動力電池公司近期紛紛登陸資本市場。例如,中國電神借st嘉陵,北汽新能源借SST前鋒(52.690,0.00,0.00%)。僅從個人IPO來看,目前只有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仍有三五家公司在排隊。“總的來說,在產能擴張的背景下,各大企業資金緊張。”業內人士建議,不扎堆IPO的單板橋,而是通過包括資產并購在內的借殼并購上市,是一種很好的融資發展方式。“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對中國電池行業提高國際競爭力、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具有重要意義。”于清教說。他認為,目前我們與日本松下、韓國LG化學和三星SDI動力電池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國家在不同層面給予支持,希望未來在技術、出口量和市場份額方面與日本和韓國電池公司競爭。
6月1日晚間,滬市上市公司成都前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SST前鋒,600733)發布公告稱,證監會已經核準公司向北京汽車集團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北汽新能源汽車公司100股權)。
1900/1/1 0:00:00新造車勢力紛紛進入量產交付期。
1900/1/1 0:00:00寧德時代發行定價2514元股5月30日,寧德時代登陸創業板發行,公開發行價格為每股2514元,股數約為217億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10,預計募集資金5462億元。
1900/1/1 0:00:006月4日,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發布《關于確認廂式運輸車整改結果的通知》。通知表示,按照《關于調整廂式運輸車規范性要求的通知》要求,裝備中心近期開展了廂式運輸車整改審查工作。
1900/1/1 0:00:007月起,對仍在違規銷售電動車的商戶,工商部門將依法嚴厲查處。
1900/1/1 0:00:00截至2018年4月,中國動力電池總產能200GWh,較2016年底增加110GWh,20162017年是國內動力電池建設熱潮。2015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出現搶裝潮,一度出現動力電池產能不足現象。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