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熱的背景下,各家車企紛紛加快布局速度。作為一家有代工背景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廣汽新能源自7月成立以來,一直受到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不過,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隨著雙積分落地的可能性以及未來燃油車的禁售,目前的燃油車公司未來不可避免地會轉型為新能源車公司,而廣汽集團將單獨成立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這讓人有些不解。對此,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表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一個是吃,一個是發展。沒有傳統汽車的發展,企業的生存問題無法解決,但面對未來行業的變化趨勢,企業必須通過新能源汽車尋求發展。廣汽新能源公司總經理顧惠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新能源汽車與以往的傳統燃油汽車共享生產資源,實際上會導致成本上升。因為“新能源汽車原本顛覆了傳統燃油汽車。”此外,記者了解到,未來廣汽新能源將獨立申請生產資質,但不會尋求上市。顧惠男表示,新公司的成立“是為了獨立和更好的發展”。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獨立的新能源公司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售市場。2016年,新能源汽車產銷超過50萬輛,累計推廣超過100萬輛,占全球50%。但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傳統燃油車領域自主品牌的領軍者,廣汽在自主新能源方面的步伐并不算太快。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廣汽乘用車新能源汽車產銷總量為296輛,市場份額低于同陣營品牌。去年,北汽、奇瑞等公司成立了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的獨立子公司。其中,北汽新能源今年還完成了總額111.18億元的B輪融資。顧惠南認為,現有的量產純電動汽車大多基于傳統的燃油車平臺,這些汽車往往為了搭載動力電池而犧牲乘客的舒適度。這也是廣州汽車集團選擇成立一家獨立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的重要原因。顧惠南表示:“未來要打造的新能源汽車專屬平臺,不能與傳統燃油汽車共享生產線,更不用說共享生產線會導致汽車成本增加。”同時,在銷售渠道方面,“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汽車是天生的敵人,是相互替代的。“顧惠南表示,獨立后的新能源產品不會在同一家4S店銷售。廣汽新能源公司作為廣州汽車集團實施新能源戰略的重要載體,旨在推動廣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從廣汽內部奧莫比爾集團,新成立的新能源汽車公司更多是為了應對未來行業的變化,更多是為了布局和探索。在他看來,不僅是廣汽,自主品牌汽車公司成立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在傳統燃油車限售后也將面臨新的轉型。盡管一些車企已經設立了新能源子公司,但顧惠男表示,廣汽新能源的獨立性與其他主機廠或新車制造商不同。盡管公司也將開展獨立申請新能源資質、接受外部融資和開展員工持股等“標準行動”,但不會尋求獨立上市。“廣汽集團是一家a+H股的上市公司,兩地證監會規定一個集團的兩家上市公司不能在同一行業競爭,所以廣汽新能源公司不會獨立上市。”顧惠南告訴記者,“未來,公司員工的持股比例將在10%左右,但我們成立一家獨立公司不是為了IPO,而是為了更好地造車。”雅閣……
g記者了解到,在廣州車展上,廣汽新能源主要帶來了GA3PHEV、GS4 PHEV和純電動GE3三款重磅車型。該公司表示,未來每年將至少推出兩款純電動汽車,以不斷豐富其產品線。在顧慧楠看來,新能源汽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陷入傳統燃油汽車的“慘烈”競爭格局。他表示,新能源車企現在要做的不是在市場上競爭,而是在新的平臺上努力打造最好的產品和車型。“中國汽車年產銷量接近3000萬輛,而新能源汽車不到100萬輛。這是一個藍海市場。”記者注意到,近日,普華永道艾略特管理咨詢公司發布了第六年推出的《2017數字汽車報告》。普華永道埃利奧特預測,到2025年左右,由于充電設施充足,電動汽車將迅速發展,價格將達到臨界點。2025年至2030年間,純電動汽車的成本將低于內燃機車。這樣的預測顯然也對車企進一步降低新能源汽車成本提出了要求。具體到廣汽新能源,顧惠男表示,對于2018年推出的新能源汽車來說,實現400公里的續航里程是底線。到2019年,續航里程為500公里至600公里的新車將非常普遍。通過解決快速充電和續航里程的問題,消費者的購車意愿將大大提高。此外,他提到,成本的下降來自于技術的進步。作為一家汽車工廠,仍有必要控制電池成本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這是最終決定一家新能源車企能走多遠的問題。”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熱的背景下,各家車企紛紛加快布局速度。作為一家有代工背景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廣汽新能源自7月成立以來,一直受到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不過,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隨著雙積分落地的可能性以及未來燃油車的禁售,目前的燃油車公司未來不可避免地會轉型為新能源車公司,而廣汽集團將單獨成立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這讓人有些不解。對此,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表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一個是吃,一個是發展。沒有傳統汽車的發展,企業的生存問題無法解決,但面對未來行業的變化趨勢,企業必須通過新能源汽車尋求發展。廣汽新能源公司總經理顧惠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新能源汽車與以往的傳統燃油汽車共享生產資源,實際上會導致成本上升。因為“新能源汽車原本顛覆了傳統燃油汽車。”此外,記者了解到,未來廣汽新能源將獨立申請生產資質,但不會尋求上市。顧惠男表示,新公司的成立“是為了獨立和更好的發展”。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獨立的新能源公司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售市場。2016年,新能源汽車產銷超過50萬輛,累計推廣超過100萬輛,占全球50%。但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傳統燃油車領域自主品牌的領軍者,廣汽在自主新能源方面的步伐并不算太快。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廣汽乘用車新能源汽車產銷總量為296輛,市場份額低于同陣營品牌。去年,北汽、奇瑞等公司成立了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的獨立子公司。其中,北汽新能源今年還完成了總額111.18億元的B輪融資。顧惠南認為,現有的量產純電動汽車大多基于傳統的燃油車平臺,這些汽車往往為了搭載動力電池而犧牲乘客的舒適度。這也是廣州汽車集團選擇成立一家獨立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的重要原因。顧惠男說:“獨家獨家……
未來新能源汽車無法與傳統燃油汽車共享生產線,更不用說共享生產線會導致汽車成本增加。“同時,在銷售渠道方面,”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汽車是天生的敵人,是相互替代的。“顧惠南表示,獨立后的新能源產品不會在同一家4S店銷售。廣汽新能源公司作為廣州汽車集團實施新能源戰略的重要載體,旨在推動廣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從廣汽內部奧莫比爾集團,新成立的新能源汽車公司更多是為了應對未來行業的變化,更多是為了布局和探索。在他看來,不僅是廣汽,自主品牌汽車公司成立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在傳統燃油車限售后也將面臨新的轉型。盡管一些車企已經設立了新能源子公司,但顧惠男表示,廣汽新能源的獨立性與其他主機廠或新車制造商不同。盡管公司也將開展獨立申請新能源資質、接受外部融資和開展員工持股等“標準行動”,但不會尋求獨立上市。“廣汽集團是一家a+H股的上市公司,兩地證監會規定一個集團的兩家上市公司不能在同一行業競爭,所以廣汽新能源公司不會獨立上市。”顧惠南告訴記者,“未來公司員工持股比例在10%左右,但我們成立獨立公司不是為了IPO,而是為了更好地造車。”據記者了解,在廣州車展上,廣汽新能源主要帶來了GA3PHEV、GS4 PHEV和純電動GE3三款重磅車型。該公司表示,未來每年將至少推出兩款純電動汽車,以不斷豐富其產品線。在顧慧楠看來,新能源汽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陷入傳統燃油汽車的“慘烈”競爭格局。他表示,新能源車企現在要做的不是在市場上競爭,而是在新的平臺上努力打造最好的產品和車型。“中國汽車年產銷量接近3000萬輛,而新能源汽車不到100萬輛。這是一個藍海市場。”記者注意到,近日,普華永道艾略特管理咨詢公司發布了第六年推出的《2017數字汽車報告》。普華永道埃利奧特預測,到2025年左右,由于充電設施充足,電動汽車將迅速發展,價格將達到臨界點。2025年至2030年間,純電動汽車的成本將低于內燃機車。這樣的預測顯然也對車企進一步降低新能源汽車成本提出了要求。具體到廣汽新能源,顧惠男表示,對于2018年推出的新能源汽車來說,實現400公里的續航里程是底線。到2019年,續航里程為500公里至600公里的新車將非常普遍。通過解決快速充電和續航里程的問題,消費者的購車意愿將大大提高。此外,他提到,成本的下降來自于技術的進步。作為一家汽車工廠,仍有必要控制電池成本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這是一個最終決定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能走多遠的問題。”
據外媒報道,能源儲備聯合研究中心(JointCenterforEnergyStorageResearch,JCESR)能源部團隊內的科研人員發現了一款導電性最快的鎂離子固態導體,
1900/1/1 0:00:001、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審批恢復?三家企業回應未獲通知公示12月1日,有媒體報道三家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項目獲得批復,上述信息來源于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核監管平臺官網的公示,
1900/1/1 0:00:00江特電機11月30日晚間披露,全資子公司德國尉爾電機及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認購Tawana股份款項已經全部支付,增發股份已經全部完成交割。本次交易完成后,德國尉爾成為Tawana單一第一大股東。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據大眾高層管理人員在德國及洛杉磯車展表示,大眾集團旗下尚未充分利用的查塔努加(Chattanooga)工廠是該集團即將推出的電動汽車產品線主要的候選工廠。
1900/1/1 0:00:00新浪汽車原文配圖通用汽車周四公布了自動駕駛汽車的愿景,并告訴投資者,該公司計劃2019年在多個密集的城市環境中推出全自動駕駛出租車,這將對谷歌的Waymo等競爭對手構成挑戰。
1900/1/1 0:00:0012月1日,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汽車”)、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汽車”)在湖北武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