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補貼退坡差價由誰承擔?車企與電池廠價格拉鋸戰難解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今年以來,補貼大幅下降,“降成本”成為新能源車企的重要課題。在此背景下,汽車制造商對電池供應商提出了降低30%以上電池價格的要求。

    據了解,汽車制造商和電池工廠就電池價格進行了談判,但雙方可接受的目標價格之間的差異太大,雙方的談判陷入了僵局。汽車制造商認為,補貼退坡造成的大部分差價應由動力電池企業承擔,而電池工廠則認為承擔大部分成本壓力是不公平的。

    業內專家認為,補貼退坡是新能源汽車行業走向市場化的必然階段。2017年是補貼退坡的第一年,未來的成本壓力將更大。而且,未來補貼將完全下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面臨更多挑戰,包括與外國品牌、合資品牌和傳統燃油車的激烈競爭。

    因此,業內專家認為,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應通過技術研發創新、深度合作等措施,共同渡過成本難關。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爭奪未來汽車市場的話語權。

    雙方的談判陷入僵局。

    2017年,補貼金額比去年下降了40%,公交車的最高補貼率達到60%。補貼退市造成的價差在20000-44000元,甚至數十萬元。終端供應商對價格變化特別敏感。顯然,這部分差價由終端供應商承擔是不現實的。但是,如果補貼退坡造成的差價全部由車企承擔,車企將面臨巨大的虧損風險。

    對此,主機廠認為,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占汽車成本的30%~50%,動力電池公司仍有很大的降價空間。因此,補貼退坡造成的價差大部分應由動力電池企業承擔,電池企業應降價30%以上。

    其中,多家車企認為,當前新能源汽車生產成本普遍較高,車企凈利潤不高。如果車企長期承擔這部分差價,將面臨更嚴重的財務問題,甚至生死攸關的問題。

    湖北省汽車協會副秘書長雷紅軍也表達了動力電池企業降價20%的觀點,這是必然的趨勢。他認為,“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已經明確,財政補貼的核心對象是動力電池,據有關部門統計,2016年近80%的動力電池企業實現了利潤增長。其中,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的企業達到近50家。這說明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制定是有科學依據的,動力電池也有降價空間。"

    相反,動力電池公司認為,由電池工廠承擔補貼和斜坡造成的大部分成本是不公平的。一方面,自2016年底以來,電池原材料大幅上漲,導致動力電池制造成本直接上漲近5%-8%。另一方面,汽車制造商的降價需求相對較強,動力電池企業面臨“上擠下擠”的發展困境。

    其中,中信國安蒙古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所長劉正堯表示,現階段,電池公司面臨著巨大的成本降低壓力,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很難降價30%。同時,他認為,要實現“提質降價”的雙重標準并不容易。“簡單地考慮reduce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g成本,忽視質量和安全。"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電池公司高管透露,“由于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電池公司現階段最多只能降價10%,否則將面臨虧損。”

    事實上,在2016年底補貼政策出臺之前,汽車制造商就已經開始與電池公司進行談判,降低20%成本的要求已經成為汽車制造商的集體訴求。2017年,補貼車輛推出,OEM要求降價30%以上。經過幾輪討論,由于雙方可接受的目標價格存在巨大差異,雙方談判陷入僵局。

    降價需求

    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車企高管透露,“一些電池公司愿意降價,但他們對車企提出了要求,比如‘保證25%的利潤’和保證數量。”

    “我們也很無奈。電池公司要求車企承諾數量,但誰來承諾車企的數量?”上述車企高管補充稱,在經歷目錄審核等一系列政策調整后,2017年一季度主要主機廠的產銷情況不容樂觀。

    降價直接導致利潤率下降。許多電池公司認為,在電池總需求不增加的情況下,降價無異于白白犧牲利潤,但銷量不能發生明顯變化。與此同時,補貼政策從預分配改為清算后,電池企業的資金壓力已經很大。為此,一些電池公司對車企提出了“銷量有保障”、“利潤有保障”等要求。

    總體來看,由于目錄的重新審查和補貼的大幅下降,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總銷量出現負增長。2017年是補貼退坡的第一年,未來幾年將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如果汽車制造商和電池工廠仍處于僵持狀態,2017年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將受到很大影響,甚至影響后續發展。

    此外,新的補貼政策還要求單位在購買新能源汽車時行駛3萬公里才能獲得補貼,并對能源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車企將更加謹慎地選擇電池供應商,并與更強大的電池制造商達成深入的合作關系。

    因此,業內專家認為,2020年之前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時期,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應通過技術研發、深度合作等措施共同渡過成本難關。對于車企來說,對于車企而言,除了整個產業鏈的推動和供應商成本的降低,更多的是通過技術進步來降低成本;

    對于動力電池企業來說,從技術研發入手,提高產品合格率,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今年以來,補貼大幅下降,“降成本”成為新能源車企的重要課題。在此背景下,汽車制造商對電池供應商提出了降低30%以上電池價格的要求。

    據了解,汽車制造商和電池工廠就電池價格進行了談判,但雙方可接受的目標價格之間的差異太大,雙方的談判陷入了僵局。汽車制造商認為,補貼退坡造成的大部分差價應由動力電池企業承擔,而電池工廠則認為承擔大部分成本壓力是不公平的。

    業內專家認為,補貼退坡是新能源汽車行業走向市場化的必然階段。2017年是補貼退坡的第一年,未來的成本壓力將更大。而且,未來補貼將完全下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面臨更多挑戰,包括與外國品牌、合資品牌和傳統燃油車的激烈競爭。

    因此,業內專家認為,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應通過技術研發創新、深度合作等措施,共同渡過成本難關。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爭奪未來汽車市場的話語權。

    雙方的談判陷入僵局。

    2017年,補貼金額比去年下降了40%,公交車的最高補貼率達到60%。補貼退市造成的價差在20000-44000元,甚至數十萬元。終端供應商對價格變化特別敏感。顯然,這部分差價由終端供應商承擔是不現實的。但是,如果補貼退坡造成的差價全部由車企承擔,車企將面臨巨大的虧損風險。

    對此,主機廠認為,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占汽車成本的30%~50%,動力電池公司仍有很大的降價空間。因此,補貼退坡造成的價差大部分應由動力電池企業承擔,電池企業應降價30%以上。

    其中,多家車企認為,當前新能源汽車生產成本普遍較高,車企凈利潤不高。如果車企長期承擔這部分差價,將面臨更嚴重的財務問題,甚至生死攸關的問題。

    湖北省汽車協會副秘書長雷紅軍也表達了動力電池企業降價20%的觀點,這是必然的趨勢。他認為,“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已經明確,財政補貼的核心對象是動力電池,據有關部門統計,2016年近80%的動力電池企業實現了利潤增長。其中,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的企業達到近50家。這說明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制定是有科學依據的,動力電池也有降價空間。"

    相反,動力電池公司認為,由電池工廠承擔補貼和斜坡造成的大部分成本是不公平的。一方面,自2016年底以來,電池原材料大幅上漲,導致動力電池制造成本直接上漲近5%-8%。另一方面,汽車制造商的降價需求相對較強,動力電池企業面臨“上擠下擠”的發展困境。

    其中,中信國安蒙古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所長劉正堯表示,現階段,電池公司面臨著巨大的成本降低壓力,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很難降價30%。在現場……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認為要實現“提質降價”的雙重標準并不容易。“僅僅考慮降低成本而忽視質量和安全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電池公司高管透露,“由于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電池公司現階段最多只能降價10%,否則將面臨虧損。”

    事實上,在2016年底補貼政策出臺之前,汽車制造商就已經開始與電池公司進行談判,降低20%成本的要求已經成為汽車制造商的集體訴求。2017年,補貼車輛推出,OEM要求降價30%以上。經過幾輪討論,由于雙方可接受的目標價格存在巨大差異,雙方談判陷入僵局。

    降價需求

    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車企高管透露,“一些電池公司愿意降價,但他們對車企提出了要求,比如‘保證25%的利潤’和保證數量。”

    “我們也很無奈。電池公司要求車企承諾數量,但誰來承諾車企的數量?”上述車企高管補充稱,在經歷目錄審核等一系列政策調整后,2017年一季度主要主機廠的產銷情況不容樂觀。

    降價直接導致利潤率下降。許多電池公司認為,在電池總需求不增加的情況下,降價無異于白白犧牲利潤,但銷量不能發生明顯變化。與此同時,補貼政策從預分配改為清算后,電池企業的資金壓力已經很大。為此,一些電池公司對車企提出了“銷量有保障”、“利潤有保障”等要求。

    總體來看,由于目錄的重新審查和補貼的大幅下降,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總銷量出現負增長。2017年是補貼退坡的第一年,未來幾年將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如果汽車制造商和電池工廠仍處于僵持狀態,2017年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將受到很大影響,甚至影響后續發展。

    此外,新的補貼政策還要求單位在購買新能源汽車時行駛3萬公里才能獲得補貼,并對能源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車企將更加謹慎地選擇電池供應商,并與更強大的電池制造商達成深入的合作關系。

    因此,業內專家認為,2020年之前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時期,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應通過技術研發、深度合作等措施共同渡過成本難關。對于車企來說,對于車企而言,除了整個產業鏈的推動和供應商成本的降低,更多的是通過技術進步來降低成本;對于動力電池企業來說,從技術研發入手,提高產品合格率,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

    標簽: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長安CS15 EV亮相上海車展,續航達300公里

    4月19日至28日,第十七屆上海國際車展將于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華麗開幕。作為國家品牌計劃行業領跑者,長安汽車將攜旗下20多輛爆款車型共赴這場汽車界盛宴。

    1900/1/1 0:00:00
    2474款新能源車申報補貼,長沙公示2016年推薦申報中央補貼車輛情況

    近日,長沙市經信委公示,2016年長沙市推薦申報中央新能源汽車補貼資金車輛情況,本次共有2474款車型申報,其中,純電動乘用車2370輛,純電動客車52輛,純電動特種車52輛。

    1900/1/1 0:00:00
    75家鋰電企業逾八成一季度凈利增長,堅瑞沃能暴增1600倍

    受國家政策推動因素的影響,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結構性產能過剩令動力鋰電池上市公司去年實現利潤大增。

    1900/1/1 0:00:00
    汽車銷售管理辦法7月起施行,打破4S店單一模式

    近日,商務部部長鐘山簽署了2017年第1號令,發布了《汽車銷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將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1900/1/1 0:00:00
    特斯拉電動汽車戰線擴大,馬斯克宣布今秋發布卡車

    當地時間本周四,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Musk通過個人Twitter賬號相繼宣布,今年9月特斯拉將發布半掛式卡車,將在18到24個月內發布皮卡。

    1900/1/1 0:00:00
    得益于新能源車電機業務高速增長,藍海華騰2016年凈利增119%

    4月13日晚間,深圳市藍海華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海華騰”)發布年報表示,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78億元,同比增長1187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亚洲欧美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