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利用無線電來發現目標并確定其空間位置。因此,雷達是一種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雷達發射電磁波照射目標并接收其回波,從而獲得目標到電磁波發射點的距離、距離變化率、方位角和高度等信息。無人駕駛主要依靠車內帶有計算機系統的智能駕駛儀來實現無人駕駛。對于無人駕駛來說,最關鍵的技術難點是汽車如何了解現實中復雜的交通狀況,因此必須使用雷達設備。毫米波雷達具有較強的穿透力,激光雷達具有較高的精度。我們應該如何選擇?
從目前各家公司的路試照片來看,機械多波束激光雷達是主流方案。
激光雷達與毫米波雷達的區別
首先,什么是激光雷達?簡單地說,激光雷達主要通過發射激光束來探測周圍環境。車載激光雷達通常使用多個激光發射器和接收器來建立三維點云圖像,從而達到實時感知環境的目的。
激光雷達的優勢在于其探測范圍更廣,探測精度更高。然而,激光雷達的缺點也很明顯:在雨雪霧等極端天氣下性能不佳;收集的數據量太大;非常昂貴。
激光雷達應用制造商包括百度、谷歌、福特、奧迪、寶馬等。
從技術上講,目前傳統的激光雷達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而固態激光雷達和混合固態激光雷達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目前企業在自動駕駛汽車中使用的激光雷達大多是機械激光雷達。就整個激光雷達行業而言,高精度車載激光雷達產品的制造商主要集中在國外,如美國的Velodyne和Quanegy以及德國的IBEO。近年來,國內也出現了一些專注于車載激光雷達的企業,以及一些從其他領域轉型的激光雷達企業。由于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前景廣闊,他們致力于車載激光雷達產品的研發,目前成果顯著。
所謂毫米波雷達是指工作頻帶在毫米波段的雷達。測距原理與一般雷達相同,即發射無線電波(雷達波),然后接收回波,并根據發射和接收之間的時間差測量目標的位置數據。毫米波雷達是指這種無線電波的頻率是毫米波段。
毫米波雷達從上個世紀開始應用于高端汽車,其技術相對成熟。毫米波的波長介于厘米波和光波之間,因此毫米波具有微波制導和光電制導的優點,其導引頭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空間分辨率高的特點。此外,毫米波導引頭具有較強的穿透霧、煙霧和灰塵的能力,這與激光雷達相比是一大優勢。
毫米波雷達的缺點也是非常直觀的。探測距離直接受到頻帶損耗的限制(如果你想探測很遠,就必須使用高頻雷達),而且你無法感知行人,也無法準確地對周圍的所有障礙物進行建模。
毫米波礦山應用制造商典型代表特斯拉。
在Autopilot 2.0的硬件中,除了8個攝像頭和12個新的超聲波傳感器外,一個前向探測雷達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經過研究,特斯拉上使用的探測雷達是毫米波雷達,而不是其他主流無人研發中使用的激光水雷。
根據目前的主流分類,汽車毫米波雷達的頻率主要包括77GHz和24GHz,其中前者波長較短,探測距離較長,因此多用于前方車輛探測;
后者通常用于車輛周圍的檢測,例如盲點檢測。此外,其他頻段也有一些毫米波雷達,例如日本的60GHz和省的79GHz。
從整個毫米波雷達行業的發展來看,無論是系統還是設備的核心技術仍掌握在外國企業手中,如系統領域的博世、大陸集團和德爾福,設備領域的飛思卡爾、英飛凌和stmicroelectronics。然而,近年來,中國出現了一些毫米波雷達相關公司,這加速了該行業的發展。一些專家認為,毫米波雷達比相機的激烈競爭更具創新性,具有更大的潛在市場空間和更多的機會。
特別是在77GHz,它有望成為未來毫米波雷達的主流。在中國,加快國產77GHZ毫米波雷達芯片的開發并盡快將其應用于汽車將是中國汽車毫米波雷達行業的一個機遇。據悉,北京出行易到研發的77GHz毫米波雷達已成功搭載在北汽無人駕駛汽車上。
固態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的組合是最好的。
目前,在無人駕駛領域,用于感知周圍環境的主流傳感器有三種: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和視覺傳感器。作為視覺傳感器的載體,攝像頭已經成為無人駕駛汽車的核心硬件之一,而參與的雷達設備制造商和企業則有不同的偏好。
近日,有外媒報道稱,美國商人TetraVue完成了一項1000萬美元的籌款計劃。鴻海是主要投資者之一。TetraVue的3D激光雷達技術專注于自動駕駛汽車領域。
TetraVue主要開發3D Flash LIDAR傳感技術的應用,結合固態傳感器,應用于自動駕駛領域,可以在實際駕駛環境中提供高分辨率的3D圖像顯示,提高自動駕駛的操作體驗,未來可能取代現有的機械傳感器。
除了上面提到的百度和谷歌,福特、奧迪等傳統汽車制造商也選擇了激光雷達。值得注意的是,傳統汽車制造商選擇的激光雷達類型是混合固態激光雷達。
與傳統的360度機械旋轉激光雷達相比,固態激光雷達采用了基于電子元件的數據讀寫方案,去除了機械旋轉元件。這樣,它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到200美元左右,減少的體積可以在保證性能的同時融入傳統汽車的外觀。
那么混合固態雷達是什么樣的呢?雖然我們從外觀上看不到傳統激光雷達的旋轉機制,但它仍然有一些機械旋轉部件,用于360全視角。只是這套機械旋轉部件非常緊湊,隱藏在機身內部。因此,為了將其與固態激光雷達區分開來,將其命名為混合固態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初創公司Velodyne和德國Ibeo激光雷達公司都有相關的混合固態激光雷達產品。目前,Velodyne開發的混合固態激光雷達的價格仍高達7999美元,但福特聲稱量產后的價格將控制在500美元左右。
Velodyne聲稱,它有希望將原價數萬美元的激光雷達成本降低到50美元以下。
然而,固態激光雷達仍然無法解決其在極端氣候下無法顯示性能的缺點。因此,將毫米波雷達與之相結合,將大大提高無人駕駛汽車的檢測性能。順便說一句,它可以擺脫傳統的激光雷達像家庭水桶一樣站在車頂上,影響外觀。
標簽
因此,傳統激光雷達產品很難在短期內擺脫高成本的制約,使價格優勢更明顯的固態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不僅在性能上互補,而且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2016年,Velodyne公司總裁Mike Jellen表示,在大規模生產的情況下(訂單超過100萬),Velodyne's激光雷達的價格可以降至500美元。不久之后,公司……
any表示,它已經成功設計了一種新型固態技術激光雷達,可以應用于自動駕駛汽車。在提供高質量、可靠的3D成像的同時,產品量產后單價可以降至50美元以下。這可能為無人駕駛開發提供更多選擇。雷達利用無線電來發現目標并確定其空間位置。因此,雷達是一種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雷達發射電磁波照射目標并接收其回波,從而獲得目標到電磁波發射點的距離、距離變化率、方位角和高度等信息。無人駕駛主要依靠車內帶有計算機系統的智能駕駛儀來實現無人駕駛。對于無人駕駛來說,最關鍵的技術難點是汽車如何了解現實中復雜的交通狀況,因此必須使用雷達設備。毫米波雷達具有較強的穿透力,激光雷達具有較高的精度。我們應該如何選擇?
從目前各家公司的路試照片來看,機械多波束激光雷達是主流方案。
激光雷達與毫米波雷達的區別
首先,什么是激光雷達?簡單地說,激光雷達主要通過發射激光束來探測周圍環境。車載激光雷達通常使用多個激光發射器和接收器來建立三維點云圖像,從而達到實時感知環境的目的。
激光雷達的優勢在于其探測范圍更廣,探測精度更高。然而,激光雷達的缺點也很明顯:在雨雪霧等極端天氣下性能不佳;收集的數據量太大;非常昂貴。
激光雷達應用制造商包括百度、谷歌、福特、奧迪、寶馬等。
從技術上講,目前傳統的激光雷達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而固態激光雷達和混合固態激光雷達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目前企業在自動駕駛汽車中使用的激光雷達大多是機械激光雷達。就整個激光雷達行業而言,高精度車載激光雷達產品的制造商主要集中在國外,如美國的Velodyne和Quanegy以及德國的IBEO。近年來,國內也出現了一些專注于車載激光雷達的企業,以及一些從其他領域轉型的激光雷達企業。由于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前景廣闊,他們致力于車載激光雷達產品的研發,目前成果顯著。
所謂毫米波雷達是指工作頻帶在毫米波段的雷達。測距原理與一般雷達相同,即發射無線電波(雷達波),然后接收回波,并根據發射和接收之間的時間差測量目標的位置數據。毫米波雷達是指這種無線電波的頻率是毫米波段。
毫米波雷達從上個世紀開始應用于高端汽車,其技術相對成熟。毫米波的波長介于厘米波和光波之間,因此毫米波具有微波制導和光電制導的優點,其導引頭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空間分辨率高的特點。此外,毫米波導引頭具有較強的穿透霧、煙霧和灰塵的能力,這與激光雷達相比是一大優勢。
毫米波雷達的缺點也是非常直觀的。探測距離直接受到頻帶損耗的限制(如果你想探測很遠,就必須使用高頻雷達),而且你無法感知行人,也無法準確地對周圍的所有障礙物進行建模。
毫米波礦山應用制造商典型代表特斯拉。
在Autopilot 2.0的硬件中,除了8個攝像頭和12個新的超聲波傳感器外,一個前向探測雷達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經過研究,特斯拉上使用的探測雷達是毫米波雷達,而不是其他主流無人研發中使用的激光水雷。
根據目前的主流分類,汽車毫米波雷達的頻率主要包括77GHz和24GHz,其中前者波長較短,探測距離較長,因此多用于前方車輛探測;
后者通常用于車輛周圍的檢測,例如盲點檢測。此外,其他頻段也有一些毫米波雷達,例如日本的60GHz和省的79GHz。
從整個毫米波雷達行業的發展來看,無論是系統還是設備的核心技術仍掌握在外國企業手中,如系統領域的博世、大陸集團和德爾福,設備領域的飛思卡爾、英飛凌和stmicroelectronics。然而,近年來,中國出現了一些毫米波雷達相關公司,這加速了該行業的發展。一些專家認為,毫米波雷達比相機的激烈競爭更具創新性,具有更大的潛在市場空間和更多的機會。
特別是在77GHz,它有望成為未來毫米波雷達的主流。在中國,加快國產77GHZ毫米波雷達芯片的開發并盡快將其應用于汽車將是中國汽車毫米波雷達行業的一個機遇。據悉,北京出行易到研發的77GHz毫米波雷達已成功搭載在北汽無人駕駛汽車上。
固態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的組合是最好的。
目前,在無人駕駛領域,用于感知周圍環境的主流傳感器有三種: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和視覺傳感器。作為視覺傳感器的載體,攝像頭已經成為無人駕駛汽車的核心硬件之一,而參與的雷達設備制造商和企業則有不同的偏好。
近日,有外媒報道稱,美國商人TetraVue完成了一項1000萬美元的籌款計劃。鴻海是主要投資者之一。TetraVue的3D激光雷達技術專注于自動駕駛汽車領域。
TetraVue主要開發3D Flash LIDAR傳感技術的應用,結合固態傳感器,應用于自動駕駛領域,可以在實際駕駛環境中提供高分辨率的3D圖像顯示,提高自動駕駛的操作體驗,未來可能取代現有的機械傳感器。
除了上面提到的百度和谷歌,福特、奧迪等傳統汽車制造商也選擇了激光雷達。值得注意的是,傳統汽車制造商選擇的激光雷達類型是混合固態激光雷達。
與傳統的360度機械旋轉激光雷達相比,固態激光雷達采用了基于電子元件的數據讀寫方案,去除了機械旋轉元件。這樣,它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到200美元左右,減少的體積可以在保證性能的同時融入傳統汽車的外觀。
那么混合固態雷達是什么樣的呢?雖然我們從外觀上看不到傳統激光雷達的旋轉機制,但它仍然有一些機械旋轉部件,用于360全視角。只是這套機械旋轉部件非常緊湊,隱藏在機身內部。因此,為了將其與固態激光雷達區分開來,將其命名為混合固態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初創公司Velodyne和德國Ibeo激光雷達公司都有相關的混合固態激光雷達產品。目前,Velodyne開發的混合固態激光雷達的價格仍高達7999美元,但福特聲稱量產后的價格將控制在500美元左右。
Velodyne聲稱,它有希望將原價數萬美元的激光雷達成本降低到50美元以下。
然而,固態激光雷達仍然無法解決其在極端氣候下無法顯示性能的缺點。因此,將毫米波雷達與之相結合,將大大提高無人駕駛汽車的檢測性能。順便說一句,它可以擺脫傳統的激光雷達像家庭水桶一樣站在車頂上,影響外觀。
標簽
因此,傳統激光雷達產品很難在短期內擺脫高成本的制約,使價格優勢更明顯的固態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不僅在性能上互補,而且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2016年,Velodyne公司總裁Mike Jellen表示,在大規模生產的情況下(訂單超過100萬),Velodyne's激光雷達的價格可以降至500美元。不久之后,公司……
any表示,它已經成功設計了一種新型固態技術激光雷達,可以應用于自動駕駛汽車。在提供高質量、可靠的3D成像的同時,產品量產后單價可以降至50美元以下。這可能為無人駕駛開發提供更多選擇。
據英國汽車新聞網站Autocar報道,挪威政府希望通過采用“污染者付費”的稅收政策,激勵民眾購買低排放和零排放汽車,逐步淘汰汽油和柴油汽車,到2025年停止銷售汽油和柴油新車。
1900/1/1 0:00:002017年2月27日,巴塞羅那QualcommIncorporatedNASDAQ:QCOM子公司QualcommTechnologies,Inc
1900/1/1 0:00:00特斯拉Tesla正在亞洲進行一場產品定價的創新實驗,即在售價當中包含保險與維修費用,目前特斯拉會與保險公司合作,但也不排除由特斯拉自己提供汽車保險,而一價式的模式未來將適用于全球市場。
1900/1/1 0:00:00近日,華為和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DeutschesZentrumfrLuftundRaumfahrt于德國慕尼黑進行了基于5G網絡的自動駕駛測試。
1900/1/1 0:00:002月28日由珠海當地企業珠海驛聯新能源汽車運營服務有限公司運營的新能源純電動汽車共享項目“怡行”啟動首批試點投入20輛共享新能源電動汽車珠海市民可在7個停車點取車。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三星曾向韓國總統樸槿惠的閨蜜崔順實提供獻金,丑聞遭曝光后,三星集團最高決策制定機構未來戰略室FutureStrategyOffice浮出水面。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