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炫的技術和高端的智能對未來的汽車有太多的想象空間。其中,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市場有多大?用戶接受的價格范圍是多少?自動駕駛最吸引消費者的地方是什么?如何確定事故責任?未來的汽車大數據會告訴你一切。
政策補貼對消費者的影響很小。
Lili,Nelson大中華區高級總監
“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和燃料電池四種類型。其中,油電混合動力認知比例高達98%,熟悉度達70%;
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的認知比例也在90%以上。氫燃料電池汽車在2016年僅生產了10輛汽車,其知名度較低。1月18日,尼爾森大中華區高級總監Lili在“未來汽車大數據報告”發布會上向大家報告最新研究數據時表示,“然而,國家政策在氫燃料電池汽車方向上的趨勢很高,這可能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新方向。"
研究人員在報告中提出了新能源汽車的定義。根據國家政策,新能源汽車是指使用新動力系統,完全或主要由新能源驅動的汽車,主要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本文使用的數據來自研究人員對新能源汽車的調查分析)。
“未來汽車大數據報告”覆蓋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和16個二線城市,選取近萬個優質樣本,對樣本用戶進行大數據分析。
“根據調查,87%的用戶認為他們可能會購買新能源汽車,其中56%是搖擺用戶。在用戶選擇上,節能環保、使用成本、政策傾斜、駕駛體驗等是購買新能源車的主要優勢。”Lily指出,安全問題實際上并沒有被許多消費者提及。經過近十年的驗證,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想法已經成熟,并產生了信任。
那么,隨著政策補貼的減少,消費者需求是否會出現波動?對此,Lily表示,“根據調查,整體數據從87%下降到76%,其中搖擺用戶從56%下降到48%。可以說不會有明顯變化。”
同時,她表示,超過34%的用戶愿意支付更高的價格購買新能源汽車,55%的用戶愿意以相同的價格購買。“接受新能源汽車更高價格的34%用戶中,有一半接受20%以內的漲幅。”
鳳凰網互聯網營銷與運營管理中心總經理郝偉
作為一名新能源車主,鳳凰網互聯網營銷與運營管理中心總經理郝偉指出,未來汽車的第一批購買者或嚴格意義上的用戶并不關心汽車的性能和車輪,而是關心他們買車后會得到什么樣的體驗。未來的營銷不再是簡單的廣告或表達品牌理念,而是為每位車主提供個性化服務。
64.6%的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持樂觀態度
除了新能源,智能汽車也是當前和未來的熱門話題。“在過去的一年里,智能汽車在網上的討論非常活躍,92%的用戶對智能汽車感興趣,這被認為是該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其中,65.3%的用戶對輔助駕駛技術印象良好,但也有人認為這是雞肋和使用頻率低。46.5%的用戶對導航有良好印象,但也有些用戶認為汽車導航比手機更慢、更不準確。"
為什么智能汽車能引起如此大的關注?Lily指出,首先,它更舒適,其次,駕駛更安全,而且它有很強的科技感,引領潮流。當然,也有一些用戶對此表示擔憂,主要包括新技術不成熟、易故障、售后維護費用昂貴、數據和隱私安全等。“有意思的是,當我們與消費者討論未來的汽車研發是傳統車企的優勢,還是互聯網造車強國的話題時,53%的用戶對傳統車企制造的智能汽車表示更信任。這主要是由于多年的技術沉淀、對汽車的理解更深、管理經驗豐富等原因。當然,互聯網車企在技術上有很強的優勢。"
當談到智能汽車時,它無疑會談論智能駕駛或自動駕駛。一般來說,自動駕駛可以分為五類:第一類包括由人控制的傳統汽車;第二類是帶有智能設備的汽車;第三類是兩輛或兩輛以上配備智能設備的汽車;
第四類基本可以實現無人駕駛,但人們可以在重要時刻進行干預;
第五類是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人們無法干預。
“我們發現,消費者普遍看好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發展,占64.6%。此外,80%的消費者認為目前他們能接受的是自動駕駛和人工駕駛可以相互切換,這是第四個層次。”Lily說。“也有用戶擔心安全性不足,對自動駕駛有顧慮。但普遍認為,未來五到十五年可能是自動駕駛發展的高峰期,將進入千家萬戶。也有專家表示,2025年自動駕駛將成為主要駕駛模式。”
于正,小信息全國營銷總經理
“自動駕駛實現后,可以將日常系統結合起來,即進行有效的信息分發。”小信息全國營銷總經理于正進一步延伸了自動駕駛技術。“自動駕駛和信息結合后,可能就沒有駕駛行業了,這是時代的連接變化。自動駕駛可以帶你去目的地喝一杯,自己開車完成真正的駕駛。”
汽車服務的未來方向是數字化、簡單化和智能化。
就未來的汽車出行而言,一些專家判斷,它可能傾向于公共化、智能化和共享化。
那么在公共交通方面,你更喜歡私家車還是公共交通?“我們發現,43%的消費者會在公共交通和私家車之間切換,尤其是在公共場景模式下。例如,通勤者會更喜歡公共交通,周末的短途旅行會更喜歡私家車。商務旅行可能對公共交通更具吸引力。“Lily指出,智能出行體現在更便捷的交通設施上,包括更智能的汽車產品。汽車共享正在被更多消費者接受,近一半的用戶已經開始接受汽車共享的概念。
Lily進一步解釋說,汽車共享包括時間共享、旅行套餐服務、P2P汽車租賃和汽車交換。對于分時租賃,可接受的價格為每小時20-60元,每天100-400元。
關于未來交通設施的需求。Lily指出,在十到二十年的時間里,消費者的需求集中在方便的互動和方便的充電上。包括自動充電系統,方便或隨時充電。“人們不滿足于家里的私人充電樁,而是希望它們在路上可以隨時充電。未來高速公路上可能會有自動駕駛車道和智能交通。除了充電站設施,他們希望路上有感應線圈設施,或者在路上埋有感應充電設施。”
“未來的汽車服務主要有三個方向:數字化、簡化和智能化,包括未來的汽車售后服務領域。例如,手機APP可以同步進行監控、在線預訂、現場服務等,這些都是自動化的。對個性化服務的需求也非常強烈。”Lily說,“面對服務需求的變化,4S店未來的發展模式也將發生變化,業務將向多元化、小型化轉變,從單一品牌授權經營向綜合品牌經營轉變。”
“或者更進一步,智能汽車將來能自我診斷和修復嗎?”Lily說,一些用戶有這樣的猜測。
朱衛華汽車聯網產品認證聯盟秘書長、中國汽車協會信息服務委員會副秘書長
關于售后或后市場,汽車聯網產品認證聯盟秘書長、中國汽車協會信息服務委員會副秘書長朱衛華有話要說。“很多車主抱怨地圖更新慢,本質上是因為大量汽車沒有聯網。過去幾年,我一直在推動北斗和4G在汽車上的應用。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每個人都會看到,中國將在汽車聯網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關于商業,人們可能非常合作……
最近對售后市場感到擔憂,但售后市場一直在虧損。“同時,朱衛華認為,4S店是世界上最好的業態。未來,如果你想在改革領域分一杯羹,就只能建立在共享售后的基礎上,即許多品牌使用相同的售后服務系統。并通過大數據分析,在故障發生前進行故障排除。
責任認定的過程可以分為兩個步驟。
在智能駕駛應用方便生活的同時,一些用戶有疑問:如何確定事故責任?Lily表示,有專家指出,如果是全自動駕駛制造商,就應該承擔主要責任;如果一方自動駕駛,另一方由人類駕駛員駕駛,我們應該權衡彼此的責任。因此,未來自動駕駛汽車制造商應該承擔主要責任。“我們也很高興地發現,一些制造商已經表示,他們將在未來承擔自動駕駛汽車的主要責任。”
焦景壽,北京東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作為一名律師,北京東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焦景壽更關注駕駛安全、數據安全和立法。“如何定義自動駕駛模式下的交通事故責任?這個問題一點也不復雜。首先,它有一定的概率,我相信隨著人工智能的應用,概率會更低。據統計,世界上平均每八分鐘就有一次交通事故。如果自動駕駛汽車未來重新普及,交通事故數量和傷亡人數都會減少,我相信這個行業會有很大的發展,國家政策肯定會有很大傾斜。"
“回到剛才的問題,交通法明確規定駕駛員應承擔責任。至于購買人工智能汽車或未來汽車,這是駕駛員和制造商之間的關系。然后,當時機成熟時,交通事故責任的認定過程將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交通明確事故雙方的責任,并出具交通事故認定書;在第二步中,責任方承擔責任后,將根據制造商的過錯或疏忽責任進行調查。”焦景壽指出,目前,一些制造商已經提出在自動駕駛模式下承擔事故責任,這是企業的責任,但如何從法律角度進行界定,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未來,汽車本身和汽車制造商將建立大數據存儲平臺或終端。如何保證這些信息安全?焦景壽建議,可以通過法律培訓提高企業的法律意識,企業應與員工簽訂保密協議,防止公民個人信息從企業內部泄露。酷炫的技術和高端的智能對未來的汽車有太多的想象空間。其中,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市場有多大?用戶接受的價格范圍是多少?自動駕駛最吸引消費者的地方是什么?如何確定事故責任?未來的汽車大數據會告訴你一切。
政策補貼對消費者的影響很小。
Lili,Nelson大中華區高級總監
“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和燃料電池四種類型。其中,油電混合動力認知比例高達98%,熟悉度達70%;
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的認知比例也在90%以上。氫燃料電池汽車在2016年僅生產了10輛汽車,其知名度較低。1月18日,尼爾森大中華區高級總監Lili在“未來汽車大數據報告”發布會上向大家報告最新研究數據時表示,“然而,國家政策在氫燃料電池汽車方向上的趨勢很高,這可能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新方向。"
研究人員在報告中提出了新能源汽車的定義。根據國家政策,新能源汽車是指使用新動力系統,完全或主要由新能源驅動的汽車,主要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本文使用的數據來自研究人員對新能源汽車的調查分析)。
“未來汽車大數據報告”覆蓋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和16個二線城市,選取近萬個優質樣本,對樣本用戶進行大數據分析。
“根據調查,87%的用戶認為他們可能會購買新能源汽車,其中56%是搖擺用戶。在用戶選擇上,節能環保、使用成本、政策傾斜、駕駛體驗等是購買新能源車的主要優勢。”Lily指出,安全問題實際上并沒有被許多消費者提及。經過近十年的驗證,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想法已經成熟,并產生了信任。
那么,隨著政策補貼的減少,消費者需求是否會出現波動?對此,Lily表示,“根據調查,整體數據從87%下降到76%,其中搖擺用戶從56%下降到48%。可以說不會有明顯變化。”
同時,她表示,超過34%的用戶愿意支付更高的價格購買新能源汽車,55%的用戶愿意以相同的價格購買。“接受新能源汽車更高價格的34%用戶中,有一半接受20%以內的漲幅。”
鳳凰網互聯網營銷與運營管理中心總經理郝偉
作為一名新能源車主,鳳凰網互聯網營銷與運營管理中心總經理郝偉指出,未來汽車的第一批購買者或嚴格意義上的用戶并不關心汽車的性能和車輪,而是關心他們買車后會得到什么樣的體驗。未來的營銷不再是簡單的廣告或表達品牌理念,而是為每位車主提供個性化服務。
64.6%的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持樂觀態度
除了新能源,智能汽車也是當前和未來的熱門話題。“在過去的一年里,智能汽車在網上的討論非常活躍,92%的用戶對智能汽車感興趣,這被認為是該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其中,65.3%的用戶對輔助駕駛技術印象良好,但也有人認為這是雞肋和使用頻率低。46.5%的用戶對導航有良好印象,但也有些用戶認為汽車導航比手機更慢、更不準確。"
為什么智能汽車能引起如此大的關注?Lily指出,首先,它更舒適,其次,駕駛更安全,而且它有很強的科技感,引領潮流。當然,也有一些用戶對此表示擔憂,主要包括新技術不成熟、易故障、售后維護費用昂貴、數據和隱私安全等。“有意思的是,當我們與消費者討論未來的汽車研發是傳統車企的優勢,還是互聯網造車強國的話題時,53%的用戶對傳統車企制造的智能汽車表示更信任。這主要是由于多年的技術沉淀、對汽車的理解更深、管理經驗豐富等原因。當然,互聯網車企在技術上有很強的優勢。"
當談到智能汽車時,它無疑會談論智能駕駛或自動駕駛。一般來說,自動駕駛可以分為五類:第一類包括由人控制的傳統汽車;第二類是帶有智能設備的汽車;第三類是兩輛或兩輛以上配備智能設備的汽車;
第四類基本可以實現無人駕駛,但人們可以在重要時刻進行干預;
第五類是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人們無法干預。
“我們發現,消費者普遍看好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發展,占64.6%。此外,80%的消費者認為目前他們能接受的是自動駕駛和人工駕駛可以相互切換,這是第四個層次。”Lily說。“也有用戶擔心安全性不足,對自動駕駛有顧慮。但普遍認為,未來五到十五年可能是自動駕駛發展的高峰期,將進入千家萬戶。也有專家表示,2025年自動駕駛將成為主要駕駛模式。”
于正,小信息全國營銷總經理
“自動駕駛實現后,可以將日常系統結合起來,即進行有效的信息分發。”小信息全國營銷總經理于正進一步延伸了自動駕駛技術。“自動駕駛和信息結合后,可能就沒有駕駛行業了,這是時代的連接變化。自動駕駛可以帶你去目的地喝一杯,自己開車完成真正的駕駛。”
汽車服務的未來方向是數字化、簡單化和智能化。
就未來的汽車出行而言,一些專家判斷,它可能傾向于公共化、智能化和共享化。
那么在公共交通方面,你更喜歡私家車還是公共交通?“我們發現,43%的消費者會在公共交通和私家車之間切換,尤其是在公共場景模式下。例如,通勤者會更喜歡公共交通,周末的短途旅行會更喜歡私家車。商務旅行可能對公共交通更具吸引力。“Lily指出,智能出行體現在更便捷的交通設施上,包括更智能的汽車產品。汽車共享正在被更多消費者接受,近一半的用戶已經開始接受汽車共享的概念。
Lily進一步解釋說,汽車共享包括時間共享、旅行套餐服務、P2P汽車租賃和汽車交換。對于分時租賃,可接受的價格為每小時20-60元,每天100-400元。
關于未來交通設施的需求。Lily指出,在十到二十年的時間里,消費者的需求集中在方便的互動和方便的充電上。包括自動充電系統,方便或隨時充電。“人們不滿足于家里的私人充電樁,而是希望它們在路上可以隨時充電。未來高速公路上可能會有自動駕駛車道和智能交通。除了充電站設施,他們希望路上有感應線圈設施,或者在路上埋有感應充電設施。”
“未來的汽車服務主要有三個方向:數字化、簡化和智能化,包括未來的汽車售后服務領域。例如,手機APP可以同步進行監控、在線預訂、現場服務等,這些都是自動化的。對個性化服務的需求也非常強烈。”Lily說,“面對服務需求的變化,4S店未來的發展模式也將發生變化,業務將向多元化、小型化轉變,從單一品牌授權經營向綜合品牌經營轉變。”
“或者更進一步,智能汽車將來能自我診斷和修復嗎?”Lily說,一些用戶有這樣的猜測。
朱衛華汽車聯網產品認證聯盟秘書長、中國汽車協會信息服務委員會副秘書長
關于售后或后市場,汽車聯網產品認證聯盟秘書長、中國汽車協會信息服務委員會副秘書長朱衛華有話要說。“很多車主抱怨地圖更新慢,本質上是因為大量汽車沒有聯網。過去幾年,我一直在推動北斗和4G在汽車上的應用。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每個人都會看到,中國將在汽車聯網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關于商業,人們可能非常合作……
最近對售后市場感到擔憂,但售后市場一直在虧損。“同時,朱衛華認為,4S店是世界上最好的業態。未來,如果你想在改革領域分一杯羹,就只能建立在共享售后的基礎上,即許多品牌使用相同的售后服務系統。并通過大數據分析,在故障發生前進行故障排除。
責任認定的過程可以分為兩個步驟。
在智能駕駛應用方便生活的同時,一些用戶有疑問:如何確定事故責任?Lily表示,有專家指出,如果是全自動駕駛制造商,就應該承擔主要責任;如果一方自動駕駛,另一方由人類駕駛員駕駛,我們應該權衡彼此的責任。因此,未來自動駕駛汽車制造商應該承擔主要責任。“我們也很高興地發現,一些制造商已經表示,他們將在未來承擔自動駕駛汽車的主要責任。”
焦景壽,北京東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作為一名律師,北京東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焦景壽更關注駕駛安全、數據安全和立法。“如何定義自動駕駛模式下的交通事故責任?這個問題一點也不復雜。首先,它有一定的概率,我相信隨著人工智能的應用,概率會更低。據統計,世界上平均每八分鐘就有一次交通事故。如果自動駕駛汽車未來重新普及,交通事故數量和傷亡人數都會減少,我相信這個行業會有很大的發展,國家政策肯定會有很大傾斜。"
“回到剛才的問題,交通法明確規定駕駛員應承擔責任。至于購買人工智能汽車或未來汽車,這是駕駛員和制造商之間的關系。然后,當時機成熟時,交通事故責任的認定過程將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交通明確事故雙方的責任,并出具交通事故認定書;在第二步中,責任方承擔責任后,將根據制造商的過錯或疏忽責任進行調查。”焦景壽指出,目前,一些制造商已經提出在自動駕駛模式下承擔事故責任,這是企業的責任,但如何從法律角度進行界定,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未來,汽車本身和汽車制造商將建立大數據存儲平臺或終端。如何保證這些信息安全?焦景壽建議,可以通過法律培訓提高企業的法律意識,企業應與員工簽訂保密協議,防止公民個人信息從企業內部泄露。
“我60多歲了,60年代有一次在上海街頭,正好有一輛奔馳汽車開過去,我的父親跟我說,你好好讀書以后就坐奔馳,小時候對汽車的印象就是那個奔馳的概念。
1900/1/1 0:00:002016藍瓴汽車盛典現場1月17日,“致敬標桿聚力共贏”2016藍瓴汽車盛典在北京華麗落幕。
1900/1/1 0:00:001月18日18時,“2016中國汽車年度盛典”如約而至。回看2016年,中國新車市場以獨步全球的2800萬輛銷量,讓美歐市場更加高攀不起。
1900/1/1 0:00:00近日,南昌市發布《南昌市2016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助方案》的通知,規定2016年市級財政補助標準與2016年江西省省級財政補助標準11配套。
1900/1/1 0:00:00創投圈?大事件汽車行業難道說“保利事件”有了結果?搶到這樣的獨家“大新聞”,年終獎肯定不用愁了抱歉這個大事件跟保利沒關系,
1900/1/1 0:00:001月17日,發改委發布《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規劃提出適度超前建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促進交通運輸“以電代油”。建設“四縱四橫”城際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網絡,新增超過800座城際快速充電站。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