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技術的興起將改變整個汽車行業,適應新的競爭環境的企業將迎來巨大的商機。汽車制造商和相關行業需要采取行動來爭取汽車互聯用戶。
近日,麥肯錫管理咨詢公司發布了《2015年汽車互聯與自動駕駛技術咨詢報告》。麥肯錫在亞洲、歐洲和北美發起了一項針對普通消費者和汽車公司高管的調查,旨在評估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技術對未來汽車行業的影響,并為主要發動機制造商提供應對策略。
報告指出,能夠適應新的競爭環境的汽車制造商將迎來巨大的商機,汽車企業和相關行業需要在兩個關鍵領域采取行動:“端到端的整體數字化和努力提高客戶認可度”。本文分為三個部分,報告中的要點安排如下。
▲ 說明:
2015年7月和8月,麥肯錫調查人員采訪了3184名最近購車的客戶(其中德國1123人,美國1051人,中國1010人)。咨詢內容包括:購車優惠;對數據服務的興趣;對隱私行為的擔憂以及對自動駕駛的看法。總體而言,不同地區的調查結果顯示出相似的趨勢,但中國消費者比德國人和美國人更熱衷于并期望汽車具有互聯互通和自動駕駛的功能。
同時,研究人員還調查了91名汽車及相關行業的管理人員(包括20名代工、零部件供應商和其他汽車相關領域的高管),以評估數字化、汽車互聯、軟件開發和自動駕駛的成熟度。調查結果顯示,這些高管的觀點與麥肯錫報告中的觀點高度一致。
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技術將對未來汽車行業產生決定性影響。
在過去的十年里,全球汽車行業的發展特點是現有技術的不斷改進,商業模式不變,經濟衰退和行業整合對汽車行業的影響很小。上一次令人興奮的創新要追溯到幾十年前豐田的“精益生產”。因為汽車的研發、生產和分銷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對后來者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高的門檻。在過去的十年里,在世界汽車制造商收入排名的前十名中,只有上汽集團在中國上市。
相比之下,麥肯錫預測,未來10至20年,四大趨勢(電動化、互聯互通、自動駕駛、汽車共享/多元化騎行)的融合將極大地影響消費者的騎行體驗。
90%的汽車高管認為,由于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公司的商業模式將發生變化;
80%的汽車高管預計,由于數字化和互聯互通,他們的業務將受到新同行的挑戰。
此外,報告指出: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將產生大量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機會。消費者對購買與駕駛相關的應用程序(如在線導航和自動泊車)表現出很高的意愿,但他們對購買電子郵件和音樂流媒體等非駕駛服務不太感興趣。
麥肯錫認為,汽車行業面臨的巨大變革機遇將使主機廠單一的競爭格局演變為汽車生態系統的競爭。
首先,在特定的生態系統中,主要汽車制造商使用相同的軟件平臺來集成駕駛員的數據(如位置和路況),并提供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為第三方開發更多服務;
其次,在保持汽車品牌差異化的前提下,大規模為消費者提供新的功能和服務。
(3) 最后,汽車制造商需要促進組織內的端到端數字化能力,并增強其軟件開發能力,以滿足新的市場需求(例如,實現更快的產品更新周期)。
適應新的競爭環境的企業將迎來巨大的商機。
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的趨勢將導致汽車商業模式更加多元化和碎片化。在新的競爭環境下,汽車制造商、一流供應商和新進入者需要謹慎選擇將精力集中在哪里,麥肯錫對此進行了詳細分析。
① 消費者對汽車互聯功能的需求正在穩步增長,支付意愿也在逐步上升。
從2014年和2015年的消費者調查對比來看,有一種趨勢是汽車互聯的功能越來越突出,消費者對汽車互聯的需求也在高速增長。在過去的一年里,愿意積極更換汽車品牌以更好地利用汽車互聯功能的消費者比例幾乎翻了一番,從2014年的20%上升到2015年的37%。其中,中國消費者特別熱衷于互聯汽車,60%的受訪者愿意更換汽車品牌以提高汽車互聯互通水平。與此同時,全球范圍內愿意為汽車互聯服務付費的消費者的認可率已從2014年的21%提高到2015年的32%。
然而,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對汽車互聯功能有著不同的反應。與中國60%的消費者相比,只有20%的德國消費者會如此重視網絡功能。考慮到用戶年齡、所在城市人口規模以及汽車品牌偏好的不同維度,每個人對汽車互聯功能的看法也不盡相同。為了盡快受益于這一發展趨勢,抓住新的盈利機會,汽車相關行業的參與者有必要深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期望。
② 個人隱私不會成為聯網汽車發展的障礙。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客戶似乎比通常想象的更清楚個人數據的用途,更愿意分享他們的數據。88%的消費者知道應用程序會公開訪問移動設備的一些數據,并與第三方共享。超過三分之二的消費者會授權一些應用程序訪問個人數據,以換取軟件的所有功能。
麥肯錫的研究人員表示,用戶最有可能授權與導航和旅行等駕駛功能相關的應用程序使用他們的個人數據。消費者之所以愿意分享這些數據,是因為消費者意識到這些數據將有助于提高軟件性能和增強服務體驗;另一方面,消費者不太傾向于授權與駕駛無關的互聯網應用程序訪問個人數據,并且這些應用程序的總體識別率得分最低。
總的來說,對數據隱私的擔憂似乎并不是聯網汽車發展的主要障礙。76%的消費者愿意讓原始設備制造商在一定條件下使用他們的車輛數據,以提高軟件應用功能的便利性;55%的消費者允許汽車制造商在沒有任何正式保證的情況下收集他們的個人數據;
此外,21%的消費者會確保數據不會在未經他們同意的情況下出售給第三方,然后向制造商開放。
當然,消費者對個人數據的擔憂也存在地區差異。中國消費者最愿意分享他們的數據,而德國消費者則更為謹慎。有趣的是,在德國和其他地方,用戶將更愿意與智能手機軟件供應商共享個人數據。在中國,情況正好相反;在美國,消費者對原始設備制造商和智能手機軟件制造商的信任度分布均勻。盡管客戶公開分享他們的駕駛數據,但隱私對客戶和監管機構來說同樣重要,汽車制造商應該繼續認真對待這個問題,并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
③ 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技術將為汽車行業帶來有前景的新商業模式。
隨著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傳統汽車將有機會擁抱新功能、新服務和新商業模式,這也為所有主機廠提供了巨大的增長潛力。報告稱,85%的受訪主要車企高管同意這一說法,但尚未建立明確的盈利商業模式。需要指出的是,新的商業模式將吸引行業內的新力量。為了贏得客戶,內容/服務提供商、端到端移動汽車服務提供商、基礎設施提供商和保險公司都將加入傳統汽車制造商的競爭對手。
麥肯錫認為,2025年全球汽車行業將出現以下四種可能的商業模式,這些新興模式將在各個方面擴大競爭領域。
▲ 說明:
1.客戶群體:司機/乘客、政府/市政部門、維修保養/售后服務。
2.產品/服務和技術類型:互聯硬件(內置信息娛樂系統和ADAS等的傳感器/執行器);實時服務(導航系統上的動態地圖,提供實時交通、天氣、道路信息等);數據集成和分析(基于實時車輛數據的遠程預防性診斷和維護);拼車/多元化拼車服務(如拼車或拼車服務)。
3.商業理念:增加汽車銷量(例如,汽車制造商生產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新車);服務利潤(提供信息和娛樂內容等);
利用數據獲利(根據個人駕駛方式為保險服務定價,或在出售汽車后提供發動機升級服務)。
4.盈利模式:免費供應、銷售/授權、訂閱付費、使用付費、動態需求定價。
汽車制造商需要在兩個關鍵領域“搶占”客戶。
當消費者逐漸傾向于購買具有聯網功能的汽車時,迎合消費者的互聯需求將很快成為各制造商商業模式的中心任務。然而,在大多數車企意識到改革重要性的同時,仍有許多主機廠沒有采取足夠的實際行動。此外,結構轉型是OEM在兩個領域(端到端數字化和努力提高客戶認可度)取得成功的關鍵。
① ①原始設備制造商的端到端數字化是建立未來商業模式的必要條件。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汽車公司需要有正確的自我定位,才能贏得愿意為汽車互聯功能付費的客戶。其次,汽車制造商應該采取一套整體規劃來確定其未來的業務需求,特別注重內部數字化,建立數字化的端到端用戶體驗。這就要求OEM擁有強大的軟件開發能力,將其融入汽車生態系統,并與最終客戶建立密切的關系。
例如,特斯拉、谷歌和蘋果可以開發自己的大部分核心軟件,但汽車制造商不是IT公司,因此這部分工作通常是外包的,因此收購軟件公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例如,大陸集團收購了Elektrobit,博世收購了ProSyst。這些零部件供應商行動迅速,值得原始設備制造商學習。
當然,快速開發軟件應用程序的能力對于未來車企在互聯和自動駕駛時代建立新的商業模式也非常重要。這不僅可以確保用戶購買的舊機型不會過時,而且對增加用戶的粘性和信任度有很大好處。一般情況下,一個汽車模型的生命周期為5~7年。然而,如果使用OTA遠程升級為用戶頻繁更新系統固件并保持新功能的推送,OEM可以在新產品到來之前與用戶建立深厚的服務紐帶。
② 進一步建立客戶接受度是為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鋪平道路的關鍵。
麥肯錫的研究結果表明,消費者對聯網汽車的網絡安全和無人駕駛技術仍有很大疑慮。
2015年發生的幾起“黑客入侵汽車”事件表明,網絡安全是所有汽車制造商最關心的問題。今年7月,兩名“白帽黑客”入侵吉普切諾基的“UCONNECT”信息娛樂系統,遠程控制車輛的變速器、制動和轉向。最后,克萊斯勒美國公司召回了140萬輛涉案車輛,以修復相關的安全漏洞。當然,類似的案例層出不窮,一旦有惡意“黑客”侵入并控制汽車,不僅可能對車內乘客的安全造成巨大傷害,還會給代工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這些入侵表明,隨著汽車互聯的發展,OEM有必要提高汽車產品的網絡安全功能。然而,必須承認,沒有一個100%安全的系統能夠有效、快速地處理發現的安全漏洞。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技術的興起將改變整個汽車行業,適應新的競爭環境的企業將迎來巨大的商機。汽車制造商和相關行業需要采取行動來爭取汽車互聯用戶。
近日,麥肯錫管理咨詢公司發布了《2015年汽車互聯與自動駕駛技術咨詢報告》。麥肯錫在亞洲、歐洲和北美發起了一項針對普通消費者和汽車公司高管的調查,旨在評估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技術對未來汽車行業的影響,并為主要發動機制造商提供應對策略。
報告指出,能夠適應新的競爭環境的汽車制造商將迎來巨大的商機,汽車企業和相關行業需要在兩個關鍵領域采取行動:“端到端的整體數字化和努力提高客戶認可度……
”。本文分為三個部分,報告中的要點安排如下。
▲ 說明:
2015年7月和8月,麥肯錫調查人員采訪了3184名最近購車的客戶(其中德國1123人,美國1051人,中國1010人)。咨詢內容包括:購車優惠;對數據服務的興趣;對隱私行為的擔憂以及對自動駕駛的看法。總體而言,不同地區的調查結果顯示出相似的趨勢,但中國消費者比德國人和美國人更熱衷于并期望汽車具有互聯互通和自動駕駛的功能。
同時,研究人員還調查了91名汽車及相關行業的管理人員(包括20名代工、零部件供應商和其他汽車相關領域的高管),以評估數字化、汽車互聯、軟件開發和自動駕駛的成熟度。調查結果顯示,這些高管的觀點與麥肯錫報告中的觀點高度一致。
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技術將對未來汽車行業產生決定性影響。
在過去的十年里,全球汽車行業的發展特點是現有技術的不斷改進,商業模式不變,經濟衰退和行業整合對汽車行業的影響很小。上一次令人興奮的創新要追溯到幾十年前豐田的“精益生產”。因為汽車的研發、生產和分銷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對后來者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高的門檻。在過去的十年里,在世界汽車制造商收入排名的前十名中,只有上汽集團在中國上市。
相比之下,麥肯錫預測,未來10至20年,四大趨勢(電動化、互聯互通、自動駕駛、汽車共享/多元化騎行)的融合將極大地影響消費者的騎行體驗。
90%的汽車高管認為,由于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公司的商業模式將發生變化;
80%的汽車高管預計,由于數字化和互聯互通,他們的業務將受到新同行的挑戰。
此外,報告指出: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將產生大量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機會。消費者對購買與駕駛相關的應用程序(如在線導航和自動泊車)表現出很高的意愿,但他們對購買電子郵件和音樂流媒體等非駕駛服務不太感興趣。
麥肯錫認為,汽車行業面臨的巨大變革機遇將使主機廠單一的競爭格局演變為汽車生態系統的競爭。
首先,在特定的生態系統中,主要汽車制造商使用相同的軟件平臺來集成駕駛員的數據(如位置和路況),并提供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為第三方開發更多服務;
其次,在保持汽車品牌差異化的前提下,大規模為消費者提供新的功能和服務。
(3) 最后,汽車制造商需要促進組織內的端到端數字化能力,并增強其軟件開發能力,以滿足新的市場需求(例如,實現更快的產品更新周期)。
適應新的競爭環境的企業將迎來巨大的商機。
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的趨勢將導致汽車商業模式更加多元化和碎片化。在新的競爭環境下,汽車制造商、一流供應商和新進入者需要謹慎選擇將精力集中在哪里,麥肯錫對此進行了詳細分析。
① 消費者對汽車互聯功能的需求正在穩步增長,支付意愿也在逐步上升。
從2014年和2015年的消費者調查對比來看,有一種趨勢是汽車互聯的功能越來越突出,消費者對汽車互聯的需求也在高速增長。在過去的一年里,愿意積極更換汽車品牌以更好地利用汽車互聯功能的消費者比例幾乎翻了一番,從2014年的20%上升到2015年的37%。其中,中國消費者特別熱衷于互聯汽車,60%的受訪者愿意更換汽車品牌以提高汽車互聯互通水平。與此同時,全球范圍內愿意為汽車互聯服務付費的消費者的認可率已從2014年的21%提高到2015年的32%。
然而,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對汽車互聯功能有著不同的反應。與中國60%的消費者相比,只有20%的德國消費者會如此重視網絡功能。考慮到用戶年齡、所在城市人口規模以及汽車品牌偏好的不同維度,每個人對汽車互聯功能的看法也不盡相同。為了盡快受益于這一發展趨勢,抓住新的盈利機會,汽車相關行業的參與者有必要深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期望。
② 個人隱私不會成為聯網汽車發展的障礙。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客戶似乎比通常想象的更清楚個人數據的用途,更愿意分享他們的數據。88%的消費者知道應用程序會公開訪問移動設備的一些數據,并與第三方共享。超過三分之二的消費者會授權一些應用程序訪問個人數據,以換取軟件的所有功能。
麥肯錫的研究人員表示,用戶最有可能授權與導航和旅行等駕駛功能相關的應用程序使用他們的個人數據。消費者之所以愿意分享這些數據,是因為消費者意識到這些數據將有助于提高軟件性能和增強服務體驗;另一方面,消費者不太傾向于授權與駕駛無關的互聯網應用程序訪問個人數據,并且這些應用程序的總體識別率得分最低。
總的來說,對數據隱私的擔憂似乎并不是聯網汽車發展的主要障礙。76%的消費者愿意讓原始設備制造商在一定條件下使用他們的車輛數據,以提高軟件應用功能的便利性;55%的消費者允許汽車制造商在沒有任何正式保證的情況下收集他們的個人數據;
此外,21%的消費者會確保數據不會在未經他們同意的情況下出售給第三方,然后向制造商開放。
當然,消費者對個人數據的擔憂也存在地區差異。中國消費者最愿意分享他們的數據,而德國消費者則更為謹慎。有趣的是,在德國和其他地方,用戶將更愿意與智能手機軟件供應商共享個人數據。在中國,情況正好相反;在美國,消費者對原始設備制造商和智能手機軟件制造商的信任度分布均勻。盡管客戶公開分享他們的駕駛數據,但隱私對客戶和監管機構來說同樣重要,汽車制造商應該繼續認真對待這個問題,并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
③ 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技術將為汽車行業帶來有前景的新商業模式。
隨著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傳統汽車將有機會擁抱新功能、新服務和新商業模式,這也為所有主機廠提供了巨大的增長潛力。報告稱,85%的受訪主要車企高管同意這一說法,但尚未建立明確的盈利商業模式。需要指出的是,新的商業模式將吸引行業內的新力量。為了贏得客戶,內容/服務提供商、端到端移動汽車服務提供商、基礎設施提供商和保險公司都將加入傳統汽車制造商的競爭對手。
麥肯錫認為,2025年全球汽車行業將出現以下四種可能的商業模式,這些新興模式將在各個方面擴大競爭領域。
▲ 說明:
1.客戶群體:司機/乘客、政府/市政部門、維修保養/售后服務。
2.產品/服務和技術類型:互聯硬件(內置信息娛樂系統和ADAS等的傳感器/執行器);實時服務(導航系統上的動態地圖,提供實時交通、天氣、道路信息等);數據集成和分析(基于實時車輛數據的遠程預防性診斷和維護);拼車/多元化拼車服務(如拼車或拼車服務)。
3.商業理念:增加汽車銷量(例如,汽車制造商生產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新車);服務利潤(提供信息和娛樂內容等);
利用數據獲利(根據個人駕駛方式為保險服務定價,或在出售汽車后提供發動機升級服務)。
4.盈利模式:免費供應、銷售/授權、訂閱付費、使用付費、動態需求定價。
汽車制造商需要在兩個關鍵領域“搶占”客戶。
當消費者逐漸傾向于購買具有聯網功能的汽車時,迎合消費者的互聯需求將很快成為各制造商商業模式的中心任務。然而,在大多數車企意識到改革重要性的同時,仍有許多主機廠沒有采取足夠的實際行動。此外,結構轉型是OEM在兩個領域(端到端數字化和努力提高客戶認可度)取得成功的關鍵。
① ①原始設備制造商的端到端數字化是建立未來商業模式的必要條件。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汽車公司需要有正確的自我定位,才能贏得愿意為汽車互聯功能付費的客戶。其次,汽車制造商應該采取一套整體規劃來確定其未來的業務需求,特別注重內部數字化,建立數字化的端到端用戶體驗。這就要求OEM擁有強大的軟件開發能力,將其融入汽車生態系統,并與最終客戶建立密切的關系。
例如,特斯拉、谷歌和蘋果可以開發自己的大部分核心軟件,但汽車制造商不是IT公司,因此這部分工作通常是外包的,因此收購軟件公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例如,大陸集團收購了Elektrobit,博世收購了ProSyst。這些零部件供應商行動迅速,值得原始設備制造商學習。
當然,快速開發軟件應用程序的能力對于未來車企在互聯和自動駕駛時代建立新的商業模式也非常重要。這不僅可以確保用戶購買的舊機型不會過時,而且對增加用戶的粘性和信任度有很大好處。一般情況下,一個汽車模型的生命周期為5~7年。然而,如果使用OTA遠程升級為用戶頻繁更新系統固件并保持新功能的推送,OEM可以在新產品到來之前與用戶建立深厚的服務紐帶。
② 進一步建立客戶接受度是為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鋪平道路的關鍵。
麥肯錫的研究結果表明,消費者對聯網汽車的網絡安全和無人駕駛技術仍有很大疑慮。
2015年發生的幾起“黑客入侵汽車”事件表明,網絡安全是所有汽車制造商最關心的問題。今年7月,兩名“白帽黑客”入侵吉普切諾基的“UCONNECT”信息娛樂系統,遠程控制車輛的變速器、制動和轉向。最后,克萊斯勒美國公司召回了140萬輛涉案車輛,以修復相關的安全漏洞。當然,類似的案例層出不窮,一旦有惡意“黑客”侵入并控制汽車,不僅可能對車內乘客的安全造成巨大傷害,還會給代工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這些入侵表明,隨著汽車互聯的發展,OEM有必要提高汽車產品的網絡安全功能。然而,必須承認,沒有一個100%安全的系統能夠有效、快速地處理發現的安全漏洞。眾泰云100基于眾泰Z100。新車造型緊湊,前臉網狀物的大嘴設計別具一格。兩側的大燈采用了熏黑處理,整個一體化設計的前保險杠上還鑲嵌了圓形霧燈。尾部設計方面,中泰運100的尾部設計相當令人滿意,多邊形尾燈樣式并不復雜,底部保險杠樣式飽滿。在車身尺寸方面,眾泰云100的長寬高分別為3559/1620/1476mm,軸距為2360mm。
在動力系統方面,眾泰云100配備了一臺交流異步電機,最大輸出為24馬力(18千瓦),峰值扭矩為120牛米。在傳動系統方面,該電機與一個1速兩級減速器相匹配。
根據官方信息,眾泰云100的最高速度為85公里/小時,充滿電時的最大巡航里程為150公里至300公里。當新車使用220伏交流電壓充電時,電池需要6-8個小時才能充滿電。如果用380V高壓快速充電,它可以充滿電……
一小時內電池電量為0%。懸架系統方面,新車采用了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和后縱臂帶穩定桿的非獨立懸架。
奇瑞eQ
奇瑞eQ電動汽車于11月5日在上海正式上市。這輛新車有兩種型號,即舒適型和豪華型。奇瑞新能源給出了兩種不同的產品定價。安徽省消費者可享受安徽省1萬元電動汽車補貼,補貼后價格區間為5.98萬-6.48萬元。其他城市的消費者,奇瑞會給消費者一些企業補貼,補貼后的價格為6.98-7.48萬元。
奇瑞eQ的動力系統由底盤上的三元鋰電池組、固定齒輪比變速箱和最高功率為42kw的永磁同步電機組成。與磷酸鐵鋰電池相比,三元鋰電池的重量和能量密度要高得多。目前,流行的特斯拉MODEL S使用三元鋰電池。在傳統汽車油箱蓋的位置,是奇瑞eQ的充電接口。這款容量為22.4千瓦時的三元鋰電池,用220伏家用電充滿電大約需要8-10個小時。充滿電時的巡航里程接近200公里,最高速度達到105公里/小時。
上汽榮威E50
8
榮威E50是上汽集團在純電動汽車平臺的基礎上,自主掌握三電核心技術開發的純電動汽車。外觀方面,榮威E50純電動汽車采用了雙門四座設計,基本延續了早前榮威E1概念車的設計,與雪佛蘭spark非常相似。大燈采用黑色底殼的運動風格,內部集成了LED日間行車燈,保險杠格柵的兩個角落與前霧燈相連。
該車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百公里加速時間為14.6秒,電池總能量為18千瓦時。它有兩種充電模式:快速充電和慢速充電。充電一次后,榮威E50在城市工況下的續航里程超過120公里。榮威E50從0到50公里加速時間僅為5.6秒,從50到80公里加速時間為4.6秒,最高時速為130公里。
賽克榮威550PHEV
9
上汽榮威550 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于2013年在廣州車展上正式上市。新車有兩種車型可供選擇,售價分別為24.88萬元和25.98萬元。外觀方面,新車與重新設計的榮威550保持了高度一致,內飾也采用了與重新設計榮威550相同的設計。新車搭載1.5VCT發動機,采用自主研發的全新混合動力系統(包括動力電池系統、動力電子箱和電驅動變速箱),可在純電動、并聯和串聯混合動力驅動模式之間切換。
榮威550 PHEV混合動力車的綜合最大輸出功率為80kW(109PS),匹配AT自動變速箱,百公里綜合油耗達到驚人的2.3升,而城市和郊區條件下的油耗同樣驚人,分別為1.3升和3.0升。眾泰云100基于眾泰Z100。新車造型緊湊,前臉網狀物的大嘴設計別具一格。兩側的大燈采用了熏黑處理,整個一體化設計的前保險杠上還鑲嵌了圓形霧燈。尾部設計方面,中泰運100的尾部設計相當令人滿意,多邊形尾燈樣式并不復雜,底部保險杠樣式飽滿。在車身尺寸方面,眾泰云100的長寬高分別為3559/1620/1476mm,軸距為2360mm。
在動力系統方面,眾泰云100配備了一臺交流異步電機,最大輸出為24馬力(18千瓦),峰值扭矩為120牛米。在傳動系統方面,該電機與一個1速兩級減速器相匹配。
根據官方信息,眾泰云100的最高速度為85公里/小時,充滿電時的最大巡航里程為150公里至300公里。當新車使用220伏交流電壓充電時,電池需要6-8個小時才能充滿電。如果用380V高壓快速充電,可以在一小時內充滿80%的電池。至于……
懸浮系統,新車采用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和帶穩定桿的后縱臂非獨立懸架。
奇瑞eQ
奇瑞eQ電動汽車于11月5日在上海正式上市。這輛新車有兩種型號,即舒適型和豪華型。奇瑞新能源給出了兩種不同的產品定價。安徽省消費者可享受安徽省1萬元電動汽車補貼,補貼后價格區間為5.98萬-6.48萬元。其他城市的消費者,奇瑞會給消費者一些企業補貼,補貼后的價格為6.98-7.48萬元。
奇瑞eQ的動力系統由底盤上的三元鋰電池組、固定齒輪比變速箱和最高功率為42kw的永磁同步電機組成。與磷酸鐵鋰電池相比,三元鋰電池的重量和能量密度要高得多。目前,流行的特斯拉MODEL S使用三元鋰電池。在傳統汽車油箱蓋的位置,是奇瑞eQ的充電接口。這款容量為22.4千瓦時的三元鋰電池,用220伏家用電充滿電大約需要8-10個小時。充滿電時的巡航里程接近200公里,最高速度達到105公里/小時。
上汽榮威E50
8
榮威E50是上汽集團在純電動汽車平臺的基礎上,自主掌握三電核心技術開發的純電動汽車。外觀方面,榮威E50純電動汽車采用了雙門四座設計,基本延續了早前榮威E1概念車的設計,與雪佛蘭spark非常相似。大燈采用黑色底殼的運動風格,內部集成了LED日間行車燈,保險杠格柵的兩個角落與前霧燈相連。
該車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百公里加速時間為14.6秒,電池總能量為18千瓦時。它有兩種充電模式:快速充電和慢速充電。充電一次后,榮威E50在城市工況下的續航里程超過120公里。榮威E50從0到50公里加速時間僅為5.6秒,從50到80公里加速時間為4.6秒,最高時速為130公里。
賽克榮威550PHEV
9
上汽榮威550 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于2013年在廣州車展上正式上市。新車有兩種車型可供選擇,售價分別為24.88萬元和25.98萬元。外觀方面,新車與重新設計的榮威550保持了高度一致,內飾也采用了與重新設計榮威550相同的設計。新車搭載1.5VCT發動機,采用自主研發的全新混合動力系統(包括動力電池系統、動力電子箱和電驅動變速箱),可在純電動、并聯和串聯混合動力驅動模式之間切換。
榮威550 PHEV混合動力車的綜合最大輸出功率為80kW(109PS),匹配AT自動變速箱,百公里綜合油耗達到驚人的2.3升,而城市和郊區條件下的油耗同樣驚人,分別為1.3升和3.0升。
2015年11月4日,車訊互聯在北京舉辦了“車訊實驗室商用車拆解結果發布會”,多家主流媒體蒞臨現場,就主流商用車的安全性問題展開了探討,并對此次上汽大通V80與福特經典全順的拆解結果給予了肯定。
1900/1/1 0:00:00位于南海新區的山東德瑞博新能源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一期項目的機器人正式在沖壓、焊裝等生產工藝上投入使用,使得一期項目年產量大大提高,可達到15萬輛。
1900/1/1 0:00:00近日,北京市電動汽車不搖號了。對比上海來說,上海市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一直優于北京市,其中最大的優惠政策就是上海對新能源汽車牌照免費發放。而且在上海市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也可以獲得新能源汽車牌照。
1900/1/1 0:00:001
1900/1/1 0:00:00方興未艾的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又多了一位實力強勁的攪局者。
1900/1/1 0:00:00據山東省汽車行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9月山東生產微型電動車27772輛,19月累計生產2247萬輛,同比增長5382。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