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混動專利失效 豐田將被迫開放新能源技術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在混合動力汽車市場風塵仆仆的豐田終于感受到了這種不安的味道。

    10月14日,豐田宣布其混合動力汽車全球累計銷量超過700萬輛。自1997年8月第一輛普銳斯上市以來,豐田在17年內售出了705.3萬輛混合動力汽車。

    在過去的17年里,豐田在享受混合動力汽車帶來的豐厚紅利的同時,也設置了無數的技術壁壘,阻止其他汽車制造商進入。然而,這種技術壟斷即將被打破,因為豐田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注冊的一系列混合動力發明專利已經過了20年的專利期,而其他專利即將到期。

    豐田在中國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告訴作者:“因為發明專利有20年的期限,豐田在1997年注冊的行星齒輪機構的主要專利將在2017年到期。可以說,豐田混合動力技術最重要的部分是行星齒輪機構。一旦專利到期,其他人就可以很容易地進入這個領域。"

    Toyota, BMW, Volkswagen, BYD, Century

    豐田混合動力汽車

    無論是放棄紅利被動應對,還是升級技術啟動反制措施,還是敞開胸懷歡迎合作,在豐田面前,都有很多選擇。在中國,由于豐田壟斷的打破,孤立的混合動力能否復興?為了繞過豐田的核心專利,比亞迪、上汽等中國車企會因為專利開放而選擇技術重啟嗎?

    隨著行星齒輪的領先,豐田進入了專利失效的“高發期”。

    除了業界高度關注的“行星齒輪專利”,豐田還有幾項混合動力基礎專利于2013年到期,涉及控制系統和駕駛方法,未來幾年將是其專利失效的“高發期”。筆者就此事致電豐田中國,得到官方回復:“哪項專利已經過期或即將過期?這個問題無法回答。對于豐田的專利技術,我們將保持開放的態度,歡迎其他制造商與我們合作,但我們肯定不會免費提供技術。”

    根據作者的調查,豐田確實有一項“行星齒輪核心專利”將于2017年到期。專利名稱為“混合動力驅動系統,其中行星齒輪機構設置在電機/發電機定子線圈的徑向內側”。該專利解釋了如何利用內燃機和電機通過行星齒輪機構分配動力,屬于豐田THS串并聯混合動力系統的基礎專利。其美國專利號為US6155364,申請日為1997年2月18日。歐洲專利號為EP0791495,申請日期為1997年2月20日。2017年2月20日之后,該專利將在美國和歐洲失效。

    作者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上搜索了與豐田行星齒輪相關的專利,發現了13項專利,申請時間從2003年到2012年不等。2003年1月15日首次申請的“行星齒輪組”專利將于2023年到期。這也意味著,即使在豐田的國際專利到期后,中國汽車公司也不能在中國銷售混合動力汽車上的行星齒輪機構。

    豐田中國的一位相關人士告訴筆者,看似單一的混合動力技術實際上包羅萬象。豐田在中國申請了一個“專利集團”,每個技術專利甚至有多個輔助專利。“對于一個制造商來說,并不是所有的技術都必須申請專利。例如,其他人想買我的產品,但他們不能模仿,所以沒有必要申請專利。專利的好處是我會先開發,我會先申請,然后如果你開發類似的技術,你必須支付我一些費用。”

    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網站上,以“混合動力”為關鍵詞,可以找到335項豐田發明專利。豐田通過層層專利設置技術壁壘。一旦其他汽車公司采用類似的發明,他們必須向豐田支付技術許可費。

    早些時候,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日本公司已經向國際標準化組織宣布將日本混合動力標準轉化為國際標準,這也影響了我們。以豐田為代表的傳統混合動力汽車設計了幾個技術陷阱,我們決不能……

    他們"

    苗圩的話從側面表達了政府對混合動力技術的態度。正是因為以豐田為代表的日本車企過度保護自己的技術,并試圖將其轉化為國際標準,中國車企在開發混合動力汽車方面遇到了很大困難。稍有不慎就會觸及豐田的專利,遭受重大損失。

    豐田的態度已經從難以購買數千美元變成了低價。

    “目前,有兩家汽車公司的研發費用在全球領先,一家是豐田,另一家是大眾。豐田是最高的,每年投資約100億美元。”上述豐田在中國的高管表示,豐田對混合動力技術非常有信心。一些日本汽車公司拒絕尋求合作,稱“技術價格太高,你負擔不起”。

    他告訴筆者,大眾曾想購買豐田的混合動力技術,并將其裝備在大眾的車型上,這表明它可以支付20億日元的技術許可費。聽到價格后,豐田的一位高管回應道:“你還遠遠不了解這項技術的價值。”

    一位接近豐田的人士對筆者說:“豐田對技術的封鎖是一種非常小的做法,實際上阻礙了混合動力汽車的全面推廣。”之前,豐田把門關得很緊,沒有人能進去。現在,當它不得不打開門時,它開始低價銷售。這不是寶馬和馬自達的混合動力嗎?與寶馬合作后,寶馬的底盤技術和渦輪增壓技術將會到來,因為它知道專利到期后,這些技術的含金量會降低。"

    盡管豐田現在主動低調,并積極尋求與其他跨國車企合作,但到目前為止,它還沒有與任何中國車企合作開發混合動力技術。此前,豐田中國執行副總經理董長征曾表示,豐田向中國企業提供混合動力技術不是一項簡單的業務,而是合作的基礎。“我曾經遇到過一件尷尬的事情。我們在內部推薦技術。我的同事問中國哪家制造商想要,但他沒有得到回應。如果我們的制造商真的專注于研發,這不是一種簡單的商業關系,但我們會共同開發。這種需求對國產自主品牌來說并沒有那么強烈。”

    然而,一些中國汽車公司表示,他們不愿意與豐田合作,因為價格太高。長期以來,中國車企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規避豐田的技術專利,并自行開發相關技術。盡管大多數混合產品仍處于輕度混合和中度混合階段,但它們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據介紹,豐田采用的THS串并聯混合動力系統配備了兩臺電機、一臺發動機和一個行星齒輪機構。這項技術的美妙之處在于,并聯和串聯模式通過行星齒輪機構有效結合,電驅動和汽油燃料驅動的比例控制完全由能量控制單元計算和分配,以實現最佳的混合比。

    同樣采用串并聯系統的比亞迪F3DM,為了規避豐田在行星齒輪機構上設置的專利壁壘,性能不佳。后來,采用并行系統的秦在結構設計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必須說,豐田嚴格的專利管控,推動了國內一批車企的自主研發能力。

    在歐洲自我貶低的豐田在中國市場并沒有表現出更多的誠意。打著“歡迎合作”的旗號,卻沒有真誠的合作。這可能是因為其在中國的大部分專利仍在“保質期”內。

    豐田的現實選擇:繼續技術封鎖還是張開雙臂?

    豐田與混合動力相關的專利接連失敗,這對中國車企有好處嗎?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實表示:“豐田混合動力擁有龐大的專利群體,一兩項的失敗對其影響不大,因為它已經形成了一個技術體系。”

    鐘實認為,即使大多數豐田混合動力專利失敗,中國車企能否使用也不一定。“豐田的混合動力有自己的一套解決方案,結構復雜,成本相對較高。如果你使用它,第一,你不能徹底學習,第二,它是別人已經過期的東西。如果你再研究它有什么價值?它是更先進還是更低的cos……

    "

    對于自主品牌來說,盯著豐田的行星齒輪機構和相關的混合動力技術,最好向前看,打造自己的核心技術。然而,對于豐田來說,長期的技術封鎖策略也讓它在中國遭受了很大的痛苦。豐田很清楚這一點。

    “豐田關閉了技術的大門,中國關閉了市場的大門。”上述豐田在中國的高管無奈地說,“與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不同,混合動力汽車不依賴基礎設施的鋪設,汽油車可以用于混合動力汽車,所以豐田敢于搞技術封閉。但中國的特點是必須報告。如果你小,我就和你一起小。豐田的混合動力由于某種原因不被認可。”

    在他看來,豐田即將推出的燃料電池汽車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基礎設施。未來,當燃料電池汽車進入中國時,豐田不會設置任何技術門檻,肯定會放開技術,然后讓大家來基礎設施,讓大家都有蛋糕吃。

    豐田中國的一位相關人士告訴筆者,豐田即將投入使用的燃料電池汽車預計耗資700萬日元,在日本的正式上市時間應在11月中旬,而在美國和歐洲的上市時間將在2015年。至于進入中國的時間,豐田仍在討論中。

    “電動汽車是一種短距離的移動工具,而燃料電池汽車是點對點的遠程移動工具。在城市中,混合動力汽車是現階段最合適的。”他說,混合動力仍然是豐田在21世紀的核心環保技術。其設計結構、電子逆變器和電子控制技術都可以用于燃料電池汽車和電動汽車。這是一種具有多種可能性和可擴展性的技術。

    豐田混合動力零部件的國產化被視為豐田向中國開放技術的第一步。去年11月,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在江蘇常熟落成。2015年,搭載國產混合動力總成的車型將在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生產。今年7月,豐田在中國成立的鎳氫電池合資企業科力美正式獲得商務部批準,電池國內生產即將提上日程。不久前開業的豐田汽車(常熟)零部件有限公司將為國內混合動力汽車生產一種變速驅動橋。

    不難看出,作為燃料電池汽車和電動汽車的技術基礎,混合動力仍然是豐田在中國的王牌。一旦這項技術獲得中國批準,豐田的其他新能源產品將更容易推廣。然而,與政府首腦斡旋統一電動汽車充電標準并在中國實現技術合作的德國車企相比,豐田做得還不夠。阻礙豐田在中國發展的絕不是中國的新能源政策,而是其“與中國不同”的投機態度。在混合動力汽車市場風塵仆仆的豐田終于感受到了這種不安的味道。

    10月14日,豐田宣布其混合動力汽車全球累計銷量超過700萬輛。自1997年8月第一輛普銳斯上市以來,豐田在17年內售出了705.3萬輛混合動力汽車。

    在過去的17年里,豐田在享受混合動力汽車帶來的豐厚紅利的同時,也設置了無數的技術壁壘,阻止其他汽車制造商進入。然而,這種技術壟斷即將被打破,因為豐田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注冊的一系列混合動力發明專利已經過了20年的專利期,而其他專利即將到期。

    豐田在中國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告訴作者:“因為發明專利有20年的期限,豐田在1997年注冊的行星齒輪機構的主要專利將在2017年到期。可以說,豐田混合動力技術最重要的部分是行星齒輪機構。一旦專利到期,其他人就可以很容易地進入這個領域。"

    Toyota, BMW, Volkswagen, BYD, Century

    豐田混合動力汽車

    無論是放棄紅利被動應對,還是升級技術啟動反制措施,還是敞開胸懷歡迎合作,在豐田面前,都有很多選擇。在中國,孤立的混合動力能否因為東洋的破產而復興……

    壟斷?為了繞過豐田的核心專利,比亞迪、上汽等中國車企會因為專利開放而選擇技術重啟嗎?

    隨著行星齒輪的領先,豐田進入了專利失效的“高發期”。

    除了業界高度關注的“行星齒輪專利”,豐田還有幾項混合動力基礎專利于2013年到期,涉及控制系統和駕駛方法,未來幾年將是其專利失效的“高發期”。筆者就此事致電豐田中國,得到官方回復:“哪項專利已經過期或即將過期?這個問題無法回答。對于豐田的專利技術,我們將保持開放的態度,歡迎其他制造商與我們合作,但我們肯定不會免費提供技術。”

    根據作者的調查,豐田確實有一項“行星齒輪核心專利”將于2017年到期。專利名稱為“混合動力驅動系統,其中行星齒輪機構設置在電機/發電機定子線圈的徑向內側”。該專利解釋了如何利用內燃機和電機通過行星齒輪機構分配動力,屬于豐田THS串并聯混合動力系統的基礎專利。其美國專利號為US6155364,申請日為1997年2月18日。歐洲專利號為EP0791495,申請日期為1997年2月20日。2017年2月20日之后,該專利將在美國和歐洲失效。

    作者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上搜索了與豐田行星齒輪相關的專利,發現了13項專利,申請時間從2003年到2012年不等。2003年1月15日首次申請的“行星齒輪組”專利將于2023年到期。這也意味著,即使在豐田的國際專利到期后,中國汽車公司也不能在中國銷售混合動力汽車上的行星齒輪機構。

    豐田中國的一位相關人士告訴筆者,看似單一的混合動力技術實際上包羅萬象。豐田在中國申請了一個“專利集團”,每個技術專利甚至有多個輔助專利。“對于一個制造商來說,并不是所有的技術都必須申請專利。例如,其他人想買我的產品,但他們不能模仿,所以沒有必要申請專利。專利的好處是我會先開發,我會先申請,然后如果你開發類似的技術,你必須支付我一些費用。”

    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網站上,以“混合動力”為關鍵詞,可以找到335項豐田發明專利。豐田通過層層專利設置技術壁壘。一旦其他汽車公司采用類似的發明,他們必須向豐田支付技術許可費。

    早些時候,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日本公司已經向國際標準化組織宣布將日本混合動力標準轉化為國際標準,這也影響了我們。以豐田為代表的傳統混合動力汽車設計了幾個技術陷阱,我們決不能觸碰它們。”

    苗圩的話從側面表達了政府對混合動力技術的態度。正是因為以豐田為代表的日本車企過度保護自己的技術,并試圖將其轉化為國際標準,中國車企在開發混合動力汽車方面遇到了很大困難。稍有不慎就會觸及豐田的專利,遭受重大損失。

    豐田的態度已經從難以購買數千美元變成了低價。

    “目前,有兩家汽車公司的研發費用在全球領先,一家是豐田,另一家是大眾。豐田是最高的,每年投資約100億美元。”上述豐田在中國的高管表示,豐田對混合動力技術非常有信心。一些日本汽車公司拒絕尋求合作,稱“技術價格太高,你負擔不起”。

    他告訴筆者,大眾曾想購買豐田的混合動力技術,并將其裝備在大眾的車型上,這表明它可以支付20億日元的技術許可費。聽到價格后,豐田的一位高管回應道:“你還遠遠不了解這項技術的價值。”

    一位接近豐田的人士對筆者說:“豐田對技術的封鎖是一種很小的做法,實際上阻礙了混合動力汽車的全面推廣。”之前,豐田把門關得很緊,沒有人能進去。現在,當它不得不打開門時,它……

    以低價出售。這不是寶馬和馬自達的混合動力嗎?與寶馬合作后,寶馬的底盤技術和渦輪增壓技術將會到來,因為它知道專利到期后,這些技術的含金量會降低。"

    盡管豐田現在主動低調,并積極尋求與其他跨國車企合作,但到目前為止,它還沒有與任何中國車企合作開發混合動力技術。此前,豐田中國執行副總經理董長征曾表示,豐田向中國企業提供混合動力技術不是一項簡單的業務,而是合作的基礎。“我曾經遇到過一件尷尬的事情。我們在內部推薦技術。我的同事問中國哪家制造商想要,但他沒有得到回應。如果我們的制造商真的專注于研發,這不是一種簡單的商業關系,但我們會共同開發。這種需求對國產自主品牌來說并沒有那么強烈。”

    然而,一些中國汽車公司表示,他們不愿意與豐田合作,因為價格太高。長期以來,中國車企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規避豐田的技術專利,并自行開發相關技術。盡管大多數混合產品仍處于輕度混合和中度混合階段,但它們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據介紹,豐田采用的THS串并聯混合動力系統配備了兩臺電機、一臺發動機和一個行星齒輪機構。這項技術的美妙之處在于,并聯和串聯模式通過行星齒輪機構有效結合,電驅動和汽油燃料驅動的比例控制完全由能量控制單元計算和分配,以實現最佳的混合比。

    同樣采用串并聯系統的比亞迪F3DM,為了規避豐田在行星齒輪機構上設置的專利壁壘,性能不佳。后來,采用并行系統的秦在結構設計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必須說,豐田嚴格的專利管控,推動了國內一批車企的自主研發能力。

    在歐洲自我貶低的豐田在中國市場并沒有表現出更多的誠意。打著“歡迎合作”的旗號,卻沒有真誠的合作。這可能是因為其在中國的大部分專利仍在“保質期”內。

    豐田的現實選擇:繼續技術封鎖還是張開雙臂?

    豐田與混合動力相關的專利接連失敗,這對中國車企有好處嗎?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實表示:“豐田混合動力擁有龐大的專利群體,一兩項的失敗對其影響不大,因為它已經形成了一個技術體系。”

    鐘實認為,即使大多數豐田混合動力專利失敗,中國車企能否使用也不一定。“豐田的混合動力有自己的一套解決方案,結構復雜,成本相對較高。如果你使用它,第一,你不能徹底學習,第二,它是別人已經過期的東西。如果你再研究它有什么價值?它是更先進還是更低的成本?”

    對于自主品牌來說,盯著豐田的行星齒輪機構和相關的混合動力技術,最好向前看,打造自己的核心技術。然而,對于豐田來說,長期的技術封鎖策略也讓它在中國遭受了很大的痛苦。豐田很清楚這一點。

    “豐田關閉了技術的大門,中國關閉了市場的大門。”上述豐田在中國的高管無奈地說,“與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不同,混合動力汽車不依賴基礎設施的鋪設,汽油車可以用于混合動力汽車,所以豐田敢于搞技術封閉。但中國的特點是必須報告。如果你小,我就和你一起小。豐田的混合動力由于某種原因不被認可。”

    在他看來,豐田即將推出的燃料電池汽車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基礎設施。未來,當燃料電池汽車進入中國時,豐田不會設置任何技術門檻,肯定會放開技術,然后讓大家來基礎設施,讓大家都有蛋糕吃。

    豐田中國的一位相關人士告訴筆者,豐田即將投入使用的燃料電池汽車預計耗資700萬日元,在日本的正式上市時間應在11月中旬,而在美國和歐洲的上市時間將在2015年。至于進入中國的時間,豐田仍在討論中。

    “電動汽車……

    是一種短距離移動工具,而燃料電池汽車是點對點的遠距離移動工具。在城市中,混合動力汽車是現階段最合適的。“他說,混合動力仍然是豐田在21世紀的核心環保技術。其設計結構、電子逆變器和電子控制技術都可以用于燃料電池汽車和電動汽車。這是一項具有許多可能性和可擴展性的技術。

    豐田混合動力零部件的國產化被視為豐田向中國開放技術的第一步。去年11月,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在江蘇常熟落成。2015年,搭載國產混合動力總成的車型將在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生產。今年7月,豐田在中國成立的鎳氫電池合資企業科力美正式獲得商務部批準,電池國內生產即將提上日程。不久前開業的豐田汽車(常熟)零部件有限公司將為國內混合動力汽車生產一種變速驅動橋。

    不難看出,作為燃料電池汽車和電動汽車的技術基礎,混合動力仍然是豐田在中國的王牌。一旦這項技術獲得中國批準,豐田的其他新能源產品將更容易推廣。然而,與政府首腦斡旋統一電動汽車充電標準并在中國實現技術合作的德國車企相比,豐田做得還不夠。阻礙豐田在中國發展的絕不是中國的新能源政策,而是其“與中國不同”的投機態度。

    標簽:豐田寶馬大眾比亞迪世紀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山東將出臺小型電動車產品準入目錄 將貼獨特標示

    10月9日,山東省汽車行業協會公布了首批小型電動車準入企業名單,九家企業獲得準入。

    1900/1/1 0:00:00
    覆蓋多品種 福田近700輛新能源客車排產

    作者從福田汽車獲悉,近日福田汽車歐輝客車事業部為北京公交集團排產692輛新能源客車。本次生產車型涵蓋65米快充微循環、12米快充純電動、12米在線充電、18米在線充電、12米快換純電5個品種。

    1900/1/1 0:00:00
    科力遠新能源公司華南基地落戶佛山

    佛山市禪城區新產業10月13日再添兩支“生力軍”代表高端裝備制造的工業自動化應用中心、代表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科力遠華南總部項目。

    1900/1/1 0:00:00
    陳清泉談新能源汽車發展:以減排節能為節點三步走

    “再不發展新能源汽車,中國將會很危險。

    1900/1/1 0:00:00
    安徽省首個私人充電樁落戶合肥國軒苑小區

    想“牽”特斯拉回家?光有預算還不行,您得先計劃一下,怎么解決愛車的“口糧”。對于不少想購買電動汽車的市民來說,小區缺少專屬的充電樁,是個不小的難題。

    1900/1/1 0:00:00
    新能源汽車是大趨勢 四川將打造千億集群

    在15日的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大會上,與會專家就新能源汽車的現狀以及未來進行了探討。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亚洲欧美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