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報道,隨著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聯合發布新能源汽車補貼措施,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也紛紛行動起來。近日,《北京市新能源乘用車示范應用生產企業及產品審核備案管理細則》公布,但該細則一出就引發質疑。
由于即將出臺的《北京市新能源乘用車示范應用生產企業和產品目錄》中沒有混合動力汽車,北京的新政策只補貼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而北京當地汽車制造商北汽只銷售電動汽車。在這一政策下,外國車企的混合動力產品很難進入北京,因此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是否面臨所謂的“本土保護”在業內引起了爭議。面對質疑,該行業有什么要說的?政府應如何回應?
國務院將可享受財政補貼的新能源汽車分為三類: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被北京拒絕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被稱為混合動力汽車,因為它們配備了為電池充電的發動機,可以用作純電動汽車。電動驅動的巡航里程約為50公里。電池耗盡后,它們將使用內燃機動力運行,并及時為電池充電。國內擁有混合動力汽車產品的汽車公司包括比亞迪、江淮、奇瑞、長安和上汽榮威,合資企業包括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和一汽豐田。比亞迪銷售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云飛表示:
李云飛:我們的產品和北京一樣已經上市很多年了,一直沒有真正的進展,因為北京的細則和目錄還沒有出來,否則我們將無法進入當地的銷售,但據我們所知,當地企業的產品已經可以在品牌上大量銷售了。
北京的措施確實在業內引起了很大爭議,北京也迅速回應了“地方保護”的問題。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陳桂儒公開表示,北京從未說過會拒絕發展混合動力汽車。補貼環節中沒有提到混合動力的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近年來北京新能源汽車的示范運營主要是純電動汽車。第二,從節能環保的角度來看,純電動汽車比混合動力汽車更有效,而環保是北京拒絕補貼混合動力汽車的主要原因。據媒體報道,北京有關部門發現,一些消費者在駕駛某品牌混合動力汽車時,用汽油的時間比用電的時間多,這讓他們對混合動力汽車的真實油耗產生了懷疑。對于北京方面的回應,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再次在遠處喊道:
董揚:據說純電動對空氣的影響更大,所以我會推這個。如果北京有數以萬計的汽車和純電動插頭,充電設施的壓力就會很小。我會提醒你,如果你這樣做,你必須解決充電的問題。我希望他們能照顧好自己。
盡管許多車企質疑北京的政策是“地方保護”,但比亞迪、長安、江淮、東風日產啟辰和上汽仍在積極準備自己的純電動汽車提交材料,試圖擠進北京市場。據了解,今年北京市第一階段汽車搖號共有1701人申請新能源汽車指標,已超過第一階段1666個單項指標的限額,中簽率約98%。653家單位申請示范新能源乘用車配置指標應用,中標率約54%。從這個角度來看,北京市場仍然盈利,但比亞迪銷售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云飛表示,他已經習慣了,上海也拒絕了外國汽車公司。
李云飛:在上海,他們出版了一批目錄,第一批是上海本地企業的產品,然后是第二批……
h過了一段時間才推出。第二批基本上選擇了一些我們認為與他們上海本地產品沒有直接競爭的產品。
除上海外,許多相關試點城市在推廣新能源汽車品牌時會制定一些差異化條款,例如優先購買當地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在沈陽,對于出租車,目前被比較的品牌包括在遼寧省建廠的華晨、奇瑞等公司的產品,以及在遼寧省設廠的五洲龍、黃海等公司的商品。天津、河南等地也優先采購納入地方政府采購范圍的電動汽車。中國汽車協會秘書長董揚對這一現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董揚:我覺得我們必須要明白,電動汽車的發展階段還不是三五年后大規模工業化的階段。現在,我們正在世界各地探索材料、技術和運營模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以為我們會拿著這個“大金娃娃”,但我們仍然沒有足夠經常地觸摸它。
近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在公告中明確提出了打破新能源汽車地方保護的要求。城市或地區不得設置或變相設置障礙,限制購買外國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對已實施的應盡快整改,強調在示范城市或地區推廣應用的汽車中外國品牌數量不得低于30%。政府應該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做些什么?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早些時候這樣表示:
苗圩:新能源汽車和電動汽車對我們來說可能是一個機會。坦率地說,由于思維的慣性、技術路徑的依賴和現有資產的拖累,我們的傳統企業很難被激勵。當然,客觀上,我們也有一些限制因素,但政府并不是什么都不做。政府只是想創造一個鼓勵競爭的環境,并利用競爭不斷推動企業的技術進步。我們也在討論是否可以讓一兩匹黑馬進來,調動企業的活力,攪動這池水。據中國之聲報道,隨著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聯合發布新能源汽車補貼措施,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也紛紛行動起來。近日,《北京市新能源乘用車示范應用生產企業及產品審核備案管理細則》公布,但該細則一出就引發質疑。
由于即將出臺的《北京市新能源乘用車示范應用生產企業和產品目錄》中沒有混合動力汽車,北京的新政策只補貼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而北京當地汽車制造商北汽只銷售電動汽車。在這一政策下,外國車企的混合動力產品很難進入北京,因此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是否面臨所謂的“本土保護”在業內引起了爭議。面對質疑,該行業有什么要說的?政府應如何回應?
國務院將可享受財政補貼的新能源汽車分為三類: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被北京拒絕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被稱為混合動力汽車,因為它們配備了為電池充電的發動機,可以用作純電動汽車。電動驅動的巡航里程約為50公里。電池耗盡后,它們將使用內燃機動力運行,并及時為電池充電。國內擁有混合動力汽車產品的汽車公司包括比亞迪、江淮、奇瑞、長安和上汽榮威,合資企業包括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和一汽豐田。比亞迪銷售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云飛表示:
李云飛:我們的產品已經……
與北京一樣,市場多年來一直沒有真正的進展,因為北京的細則和目錄還沒有出來,否則我們將無法進入當地銷售,但據我們所知,當地企業的產品已經可以在品牌上大量銷售。
北京的措施確實在業內引起了很大爭議,北京也迅速回應了“地方保護”的問題。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陳桂儒公開表示,北京從未說過會拒絕發展混合動力汽車。補貼環節中沒有提到混合動力的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近年來北京新能源汽車的示范運營主要是純電動汽車。第二,從節能環保的角度來看,純電動汽車比混合動力汽車更有效,而環保是北京拒絕補貼混合動力汽車的主要原因。據媒體報道,北京有關部門發現,一些消費者在駕駛某品牌混合動力汽車時,用汽油的時間比用電的時間多,這讓他們對混合動力汽車的真實油耗產生了懷疑。對于北京方面的回應,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再次在遠處喊道:
董揚:據說純電動對空氣的影響更大,所以我會推這個。如果北京有數以萬計的汽車和純電動插頭,充電設施的壓力就會很小。我會提醒你,如果你這樣做,你必須解決充電的問題。我希望他們能照顧好自己。
盡管許多車企質疑北京的政策是“地方保護”,但比亞迪、長安、江淮、東風日產啟辰和上汽仍在積極準備自己的純電動汽車提交材料,試圖擠進北京市場。據了解,今年北京市第一階段汽車搖號共有1701人申請新能源汽車指標,已超過第一階段1666個單項指標的限額,中簽率約98%。653家單位申請示范新能源乘用車配置指標應用,中標率約54%。從這個角度來看,北京市場仍然盈利,但比亞迪銷售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云飛表示,他已經習慣了,上海也拒絕了外國汽車公司。
李云飛:在上海,他們公布了一批目錄,第一批是上海本地企業的產品,過了一段時間,第二批又推出了。第二批基本上選擇了一些我們認為與他們上海本地產品沒有直接競爭的產品。
除上海外,許多相關試點城市在推廣新能源汽車品牌時會制定一些差異化條款,例如優先購買當地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在沈陽,對于出租車,目前被比較的品牌包括在遼寧省建廠的華晨、奇瑞等公司的產品,以及在遼寧省設廠的五洲龍、黃海等公司的商品。天津、河南等地也優先采購納入地方政府采購范圍的電動汽車。中國汽車協會秘書長董揚對這一現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董揚:我覺得我們必須要明白,電動汽車的發展階段還不是三五年后大規模工業化的階段。現在,我們正在世界各地探索材料、技術和運營模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以為我們會拿著這個“大金娃娃”,但我們仍然沒有足夠經常地觸摸它。
近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在公告中明確提出了打破新能源汽車地方保護的要求。城市或地區不得設置或變相設置障礙,限制購買外國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對已實施的應盡快整改,強調在示范城市或地區推廣應用的汽車中外國品牌數量不得低于30%。政府應該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做些什么?苗圩部長……
工業和信息化部早些時候發表了這樣的聲明:
苗圩:新能源汽車和電動汽車對我們來說可能是一個機會。坦率地說,由于思維的慣性、技術路徑的依賴和現有資產的拖累,我們的傳統企業很難被激勵。當然,客觀上,我們也有一些限制因素,但政府并不是什么都不做。政府只是想創造一個鼓勵競爭的環境,并利用競爭不斷推動企業的技術進步。我們也在討論是否可以讓一兩匹黑馬進來,調動企業的活力,攪動這池水。
荷蘭今年1月電動汽車市場大滑坡,銷量不足1000輛,去年12月的銷量曾高達9309輛,市場占有率當時突破歷史記錄至238。
1900/1/1 0:00:00美國知名調研公司”JD
1900/1/1 0:00:00曾有超過五家中國公司搶奪收購美國電動車企業菲斯科一案,揭開謎底。
1900/1/1 0:00:00電動汽車目前已經成為愛車人士的新寵,在該領域獨領風騷的特斯拉更是俘獲了不少人的芳心,其中就包括小米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
1900/1/1 0:00:0015日,萬向集團出價1492億美元拍下菲斯科。原本計劃一天完成的拍賣,萬向的競拍團隊經過了長達三天的19輪競拍后才艱難獲勝。
1900/1/1 0:00:00在售后服務市場,”假貨泛濫”正在困擾著消費者和配件廠家。”我們今年的工作重點是要打假。”日前,飛利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售后市場業務經理程鵬對作者說。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