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新能源汽車,也許包括純電動或混合動力在內的各種技術都是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腦海中。
“但我不懂技術,所以我不妨從經濟學的角度考慮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流通辦公室主任王青告訴筆者。
王青于2003年7月加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師從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目前,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乘用車市場分析、新能源汽車以及物流和供應鏈管理。
早在1992年,發展新能源汽車就被列入“八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經歷了四個五年計劃,但到目前為止,這個全新的行業仍然處于混亂狀態,“彎道超車”的論調已經逐漸從專家和企業家的口中消失。
在經歷了“十一五”期間的概念炒作之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又回到了平靜期。隨著2009年啟動的“十城千車”工作接近尾聲,這個全新的行業也開始了新一輪的反思。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的問題可以概括為供需問題。而最根本的問題是系統問題。王青表示,如果制度環境不好,即使有好的技術,也不會有好的市場。
新能源汽車本應作為新材料、電池和電機電控的平臺進行開發,但受到現有體系的限制,這也導致整個行業缺乏創新。
王青認為,現在是重新認識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的時候了。“新能源汽車不應該只定位在汽車產品上,因為它是一種戰略產品。”
這個制度使許多企業成長起來。
《21世紀商業導報》(以下簡稱《21世紀》):您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目前面臨哪些問題?
王青: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供給和需求。從供應角度來看,第一個問題是生產環節的延伸,主要表現為依賴傳統汽車制造商開發新能源汽車;第二個問題是,創新支持政策仍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從創新的角度來看,國家仍然注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支持,而對企業的支持不足,因此企業沒有成為創新的主角;第三個問題是缺乏具有國家推廣水平的詳細戰略;第四個問題體現在營銷體系網絡和渠道上。目前,傳統的燃油營銷渠道分銷體系在管理新能源汽車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從需求角度來看,第一個問題是稅收,而現行制度側重于購買而非使用,從而削弱了電動汽車的比較優勢;
第二個問題是,消費政策必須有變化的空間,主要是補貼。
21世紀:供需之間的核心問題是什么?
王青:除了技術問題,從經濟學研究者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制度問題。如果有一個好的系統,就必須有好的技術。如果制度環境不好,即使有好的技術,也不會有好的市場。如果按照這個邏輯,很多企業就不會成長起來,俗稱“小老樹”。它的意思是,如果一個市場的技術更新得很快,而它自己做得不好,它很快就會過時。相反,如果在“窗口期”有良好的制度保障,特別是在融資、人才吸引和市場推廣方面,一個小企業就能成長為“大樹”。
配套資源配置方向錯誤。
21世紀: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八五”時期,但到目前為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進展甚微。你覺得這個問題怎么樣?
王青:這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技術研發與市場之間是否存在脫節。實驗室的奇跡是無限的,但我們需要考慮這些奇跡是否與市場的需求脫節;
第二,即使一項技術可以商業化,我們也需要看看它的商業化過程是否在市場上面臨許多障礙。
當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商業化時,每個地方都存在地方保護主義,一家公司的產品很難進入當地以外的市場。這在國外是非法的,但在中國是非常合理的。
21世紀:因此,新能源汽車也面臨著先天不足和后天不平衡的問題。與國外相比,具體差距在哪里?
王青:這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創新環境、創新體制政策,以及融資、創投、上市等創新應用環節的環節配套資源。
在產業化方面,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遇到了市場問題。中國沒有統一的市場,因此很難在狹窄的市場中發展出一家具有獨特創新能力的企業。
而且,目前中國在科技創新,特別是汽車創新方面的資源,90%投資于個別機構和學院,只有10%得到企業的支持。其中,對企業的支持偏向于整車企業。整車企業可以獲得70%左右的資源,而以專業動力電池為主的企業只能獲得30%的資源,這與國外的情況正好相反。在國外,零部件公司可以獲得70%的資源,而汽車公司只能獲得30%的資源。事實上,這種分布與電動汽車的產業結構非常一致。
重構新能源汽車定位
21世紀:您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應該如何重新理解其戰略?
王青:新能源汽車不應該只定位在汽車產品本身,因為它是一個戰略產品,對未來的能源和環境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此外,它對未來的技術也很有指導意義,可以促進控制系統等更高層次技術的研發、獨特資源和新材料的利用。
在這一點上,我們需要將新能源汽車視為一個平臺,這與iPhone作為一個平臺驅動各種軟件開發的邏輯是一樣的。如果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能夠推動到這個高度,從投資、投資模式、市場促進和消費結構升級等方面來看,這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業。
但是,如果我們按照這個思路,它的管理機構就會相應地改變,它肯定會受到一個委員會的監督,使各個部委和地方無法解決的問題集中在這個機構中進行安排。這實際上是一種改進的方法,而不是一種改革的方法。然而,這些變化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些過渡措施,如批準準入和投資。
然而,這樣的變化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有必要設立一些過渡措施,例如準入和投資的審批,即將審批權下放給地方政府。但這不會解決問題,可能會加劇生產過剩,但對市場來說是一種改善。在這一步驟之后,下一步是將地方電力重新投入市場。談到新能源汽車,也許包括純電動或混合動力在內的各種技術都是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腦海中。
“但我不懂技術,所以我不妨從經濟學的角度考慮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流通辦公室主任王青告訴筆者。
王青于2003年7月加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師從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目前,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乘用車市場分析、新能源汽車以及物流和供應鏈管理。
早在1992年,發展新能源汽車就被列入“八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經歷了四個五年計劃,但到目前為止,這個全新的行業仍然處于混亂狀態,“彎道超車”的論調已經逐漸從專家和企業家的口中消失。
經過“十一五”期間的概念炒作,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es已經回到了平靜的時期。隨著2009年啟動的“十城千車”工作接近尾聲,這個全新的行業也開始了新一輪的反思。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的問題可以概括為供需問題。而最根本的問題是系統問題。王青表示,如果制度環境不好,即使有好的技術,也不會有好的市場。
新能源汽車本應作為新材料、電池和電機電控的平臺進行開發,但受到現有體系的限制,這也導致整個行業缺乏創新。
王青認為,現在是重新認識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的時候了。“新能源汽車不應該只定位在汽車產品上,因為它是一種戰略產品。”
這個制度使許多企業成長起來。
《21世紀商業導報》(以下簡稱《21世紀》):您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目前面臨哪些問題?
王青: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供給和需求。從供應角度來看,第一個問題是生產環節的延伸,主要表現為依賴傳統汽車制造商開發新能源汽車;第二個問題是,創新支持政策仍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從創新的角度來看,國家仍然注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支持,而對企業的支持不足,因此企業沒有成為創新的主角;第三個問題是缺乏具有國家推廣水平的詳細戰略;第四個問題體現在營銷體系網絡和渠道上。目前,傳統的燃油營銷渠道分銷體系在管理新能源汽車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從需求角度來看,第一個問題是稅收,而現行制度側重于購買而非使用,從而削弱了電動汽車的比較優勢;第二個問題是,消費政策必須有變化的空間,主要是補貼。
21世紀:供需之間的核心問題是什么?
王青:除了技術問題,從經濟學研究者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制度問題。如果有一個好的系統,就必須有好的技術。如果制度環境不好,即使有好的技術,也不會有好的市場。如果按照這個邏輯,很多企業就不會成長起來,俗稱“小老樹”。它的意思是,如果一個市場的技術更新得很快,而它自己做得不好,它很快就會過時。相反,如果在“窗口期”有良好的制度保障,特別是在融資、人才吸引和市場推廣方面,一個小企業就能成長為“大樹”。
配套資源配置方向錯誤。
21世紀: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八五”時期,但到目前為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進展甚微。你覺得這個問題怎么樣?
王青:這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技術研發與市場之間是否存在脫節。實驗室的奇跡是無限的,但我們需要考慮這些奇跡是否與市場的需求脫節;
第二,即使一項技術可以商業化,我們也需要看看它的商業化過程是否在市場上面臨許多障礙。
當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商業化時,每個地方都存在地方保護主義,一家公司的產品很難進入當地以外的市場。這在國外是非法的,但在中國是非常合理的。
21世紀:因此,新能源汽車也面臨著先天不足和后天不平衡的問題。與國外相比,具體差距在哪里?
王青:這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創新環境、創新體制政策,以及融資、創投、上市等創新應用環節的環節配套資源。
在產業化方面,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遇到了市場問題。中國沒有統一的市場,因此很難在狹窄的市場中發展出一家具有獨特創新能力的企業。
而且,目前中國在科技創新,特別是汽車創新方面的資源,90%投資于個別機構和學院,只有10%得到企業的支持。其中,對企業的支持偏向于整車企業。整車企業可以獲得70%左右的資源,而以專業動力電池為主的企業只能獲得30%的資源,這與國外的情況正好相反。在國外,零部件公司可以獲得70%的資源,而汽車公司只能獲得30%的資源。事實上,這種分布與電動汽車的產業結構非常一致。
重構新能源汽車定位
21世紀:您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應該如何重新理解其戰略?
王青:新能源汽車不應該只定位在汽車產品本身,因為它是一個戰略產品,對未來的能源和環境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此外,它對未來的技術也很有指導意義,可以促進控制系統等更高層次技術的研發、獨特資源和新材料的利用。
在這一點上,我們需要將新能源汽車視為一個平臺,這與iPhone作為一個平臺驅動各種軟件開發的邏輯是一樣的。如果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能夠推動到這個高度,從投資、投資模式、市場促進和消費結構升級等方面來看,這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業。
但是,如果我們按照這個思路,它的管理機構就會相應地改變,它肯定會受到一個委員會的監督,使各個部委和地方無法解決的問題集中在這個機構中進行安排。這實際上是一種改進的方法,而不是一種改革的方法。然而,這些變化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些過渡措施,如批準準入和投資。
然而,這樣的變化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有必要設立一些過渡措施,例如準入和投資的審批,即將審批權下放給地方政府。但這不會解決問題,可能會加劇生產過剩,但對市場來說是一種改善。在這一步驟之后,下一步是將地方電力重新投入市場。
標簽:世紀
山西、上海甲醇汽車試點實施方案正式通過工信部專家組審查,這標志著中國國家層面的甲醇汽車試點項目正式開始實施。
1900/1/1 0:00:002012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2012于2013年1月11日海南博鰲圓滿落下帷幕,第一電動研究院在此次大會上集中發布了四份聚焦消費主題的新能源汽車年度系列調研報告。
1900/1/1 0:00:00誠邀貴單位參加中國專業面向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國際盛會EVECHINA2013組委會聯系方式:聯系人:1354455529718819419011鄭兆財(先生)
1900/1/1 0:00:00電動汽車充電站存在是擁有電動汽車的環保司機一個大的便利。近日,美國ParkNOW以及SemaConnect兩家公司合作推出一項新的服務,電動機車司機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的幫助享受更快的充電服務。
1900/1/1 0:00:00持續了數日、籠罩在我國中東部地區的霧霾天氣雖然已經有所緩解,但仍舊遲遲揮之不去。
1900/1/1 0:00:00歐盟輪值主席國西班牙首相薩帕特羅日前說,作為未來經濟發展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歐盟將出臺計劃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的研發和使用。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