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Lanrence G.Chaset來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家電力公司的高級經理辦公室,問對方:“你覺得儲能怎么樣?”
對方拿起一部先進的智能手機幾秒鐘,然后回答說:“推廣起來還是太貴了。”
然而,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今年9月29日,時任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的施瓦辛格簽署了一項新法案,即眾議院法案(AB)AB 2514,旨在擴大儲能的影響力,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12月8日,在CBIEVENTS主辦的儲能2010可再生能源發電、儲能系統和智能電網行業發展論壇上,可持續能源期貨創始人Lanrence G.Chaset向中國企業代表介紹了加州儲能市場的未來。
Lanrence在舞臺上不斷動員,非美國企業也應該進入加州的儲能市場,“就像SUNTECH(STP.NYSE)在加州非常活躍一樣。”
遺憾的是,對于中國的許多企業來說,目前要分享這樣的盛宴并不容易。
事實上,盡管國內關注和從事儲能行業的企業很多,但大多處于蓄勢待發的階段。“他們仍在考慮是否投資以及投資的風險。大多數企業沒有商業化產品。有限公司實德南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能源環保部總經理陳偉表示。
這種保守做法的背景是,中國市場上沒有一個大規模儲能的商業運營項目,僅有的四個示范項目也并非全部順利。由于沒有政策補貼的激勵,電網企業、發電企業和新能源設備制造商不愿充當儲能設備付費的“大頭”。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以至于企業家們悲觀地認為,中國的儲能市場可能還需要3-5年才能形成。
因此,由于儲能的限制,人們普遍認為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并不落后于其他國家,否則將成為一個偽命題。
儲能的經濟分析
內部收益率介于0.5%至5.3%之間。
幾乎沒有人能否認儲能的重要性。
國電集團北京國電龍源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部門經理劉克偉分析,到2020年,中國裝機容量將達到1500GW,風電將占10%,即150GW。根據風電裝機容量的15%,配套儲能裝置的功率約為22.5GW。“如果儲能裝置的單位千瓦成本為4000元,10年后的市場規模約為900億元,而且還不包括抽水蓄能。”
Vantage Point Venture Partners合伙人馮力通過比較有儲能設備和沒有儲能設備的50MW風電場的內部收益率(IRR)變化,研究了儲能設備回報率。
在他的案例1研究中,50MW風電場的風機成本設定為4300元/kw,其他成本為4000元/kw。折舊期為5年,年運行時間為2000小時,上網電價為0.54元/kwh。風電場投資的貸款比例為70%,貸款利息為7%,還款期為15年。
然后,當棄風率為20%時,該風電場的實際內部收益率僅為0.5%。“也就是說,電網消納能力不足導致的棄風大大降低了風電場的產量。”馮莉解釋道。
在另一個有儲能設備的案例2中,馮力將廢棄風的再利用率設定為100%,配備55兆瓦時的儲能容量,每天一次充放電循環,使用壽命為5-15年。其他條件與第一種情況相同。
由于儲能成本和使用壽命是決定利用儲能降低排風率投資回報率的兩個重要因素,馮力得出以下結論:當儲能設備的使用壽命為5年,儲能設備成本分別為800、1000、1500和2000元/kWh時,內部收益率為7.4%、-0.5%,分別為-12.5%和-19.7%;
當使用壽命為10年,設備成本為1000元/kWh、1500元/kWh和2500元/kWh時,內部收益率分別為14.7%、5.3%、-0.3%和-4.1%。當使用壽命為15年,設備成本分別為2000元、2500元、3000元和3500元/kWh時,內部收益率分別為5.3%、2.2%、-0.2%和-2%。
儲能對內部收益率的貢獻率是顯而易見的,但馮力仍然認為“目前儲能設備的高成本限制了其在可再生能源儲能中的大規模應用。”
在儲能設備的經濟分析中,劉克偉采用了容量電價和電價的不同收費模式。
根據容量價格模型,經濟的電池儲能技術需要滿足以下條件:循環次數為12319次,電池價格為2500元/kw,匹配價格為2600元/kw;運維成本為0.01元/kw、容量價格為500元/(kw×年),收益投資比為1;
根據電價,經濟型電池的計算結果如下:在100%放電深度的前提下,使用壽命內每千瓦售電量為34493千瓦時,循環效率為70%,電池價格為4200元/千瓦,配套價格為3000元/千瓦;運維成本為0.008元/千瓦,售電價格為0.62元/kWh,購電價格為0.23元/kkWh。
這些數據得出的結論是,如果安裝10%的儲能設備可以回收10%廢棄風電的80%,那么可接受的儲能成本在30年內為7556元,在15年內為5318元。
中國儲能尷尬
目前,沒有儲能計劃,也沒有集中管理部門。
事實上,儲能設備價格高的問題并不局限于中國。
根據Lanrence G.Chaset的說法,加州在電能存儲方面的價值主張是,預計成本在100萬至400萬美元/裝機兆瓦之間。但由于美國的天然氣不是很貴,保守派仍然選擇使用天然氣而不是電力來存儲能源。
據了解,幾年前,南加州準備啟動一個500兆瓦的抽水蓄能項目,資金成本約為7.5億美元,即150萬美元/裝機兆瓦。
項目成功后,它將能夠24小時提供服務,并帶來巨大的額外收入。Lanrence G.Chaset認為,即使在抽水和發電過程中損失了20%的效率,該項目仍然具有成本效益。
但令他遺憾的是,該項目當時并不是很成功,因為反對者認為電能存儲的成本仍然高于傳統能源。
然而,現在的情況不同了。2514號法案通過后,要求加州公用事業委員會于2012年3月1日啟動該程序,并為委員會管轄的所有負荷服務企業(LSE)設定目標,以確保儲能系統可行且具有成本效益。
在中國,目前沒有儲能計劃,甚至沒有一個集中的管理部門。近期備受風電相關企業關注的《風電并網技術標準》并未對儲能提出任何要求。
作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美國A123 Systems Inc每年生產數百萬納米磷酸鐵鋰電池,其客戶市場主要在美國、智利和歐洲。
大中華區電網解決方案銷售總監易立軍表示,雖然A123已經進入中國,但它現在所做的只是與同行一起培育市場,還不知道中國市場何時能夠全面開放。
相比之下,美國對風電并網有更嚴格的要求,這就是為什么兩個市場的儲能發展截然不同的原因。“彝族軍隊分析。
所謂“嚴格”,是指美國的電網有預測機制,發電商在預測自己的發電量后,如果誤差太大,就會被電網罰款。
此外,“美國的電網公司、配電公司和輸電公司都是獨立的運營商,激烈的競爭也使每家公司更加重視儲能。”Yi army補充道。
風能存儲充電模式被卡住。
許多儲能公司希望電網公司能為此買單。
為了在未來發展可再生能源,我們必須重視儲能的使用。龍源電力(00916.HK)集團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謝長軍表示。
然而,作為一家發電企業,龍源電力顯然沒有動力為儲能設備買單。儲能的未來肯定是一個政策問題,需要國家的支持,因為儲能參與風電監管會降低發電企業的經濟性。”謝先生透露。
他說,目前,電網體制改革對電網的要求仍然希望他們能夠承擔起調峰的責任,整個調峰的平衡應該由電網來解決。“電網目前也承認這個賬,否則他們未來對電網的發展會越來越小。”
謝長軍并不是唯一一個有這種想法的人。許多儲能裝置……
崛起者也希望電網公司買單,但他們也很清楚,這需要一個前提:國家將對其進行補貼。
盡管無法預測國家的相關政策,但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科技服務中心發展部主任、總工程師尹松認為,到2050年,中國的電力裝機容量將達到30億千瓦,其中新能源將達到6億千瓦,因此對能量存儲的需求是可預見的,并且至少5%的能量存儲設備是可能的。
對于未來儲能的充電模式,劉克偉的回答是:根據供電側和電網側的區別,比如發電企業向電網企業租賃儲能設備,電網企業為提供儲能設備的企業付費,或者電網企業自行配備。
具體而言,一是誰受益誰付費,首先理順風電價格,用于支付提供儲能設備的企業;第二,政府對儲能設備企業提供補貼;
三、實行有條件接收發電政策。在購買風電時,電網應考慮風力發電預測技術。如果誤差超過允許范圍,則不進行采購,或者根據不同的誤差范圍采用不同的采購價格。誤差小的價格高,誤差大的價格低。第四,幾個主要發電集團可以使用自己的常規能源來優化發電結構。
形成一個市場需要三年時間?
長期目標成本低至100美元/千瓦時。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胡學浩表示,幾種主要儲能技術的使用壽命如下:鉛酸電池的循環壽命約為500~1000次,鋰電池約為2000~3000次,鈉硫電池約為3000~5000次,液流電池超過10000次。
這顯然與劉克偉的計算相去甚遠。對此,上海電力(600021.SH)公司高級工程師張宇認為,從長遠來看,儲能設備的壽命應該達到5000次,效率應該高達80%,成本低至100美元/千瓦時,能量密度應該是傳統電池的兩倍。
“這個發展目標,在眾目睽睽之下,國內企業無論是哪種技術,仍然無法實現。一家儲能設備制造商評論說,這項技術需要三年的時間才能成熟。但他仍然肯定了張宇的預測,“從長遠來看,有必要有這樣的水平才能贏得市場的青睞。”。"
事實上,NGK已經可以滿足這樣的要求。
截至2010年,NGK已完成約390兆瓦的鈉硫電池商業儲能項目,也是全球商業儲能領域最具實際運營經驗的公司。
NGK經理Hiroyuki Abe告訴筆者,其鈉硫電池的能量密度是傳統電池的三倍,但體積僅為傳統電池的1/3。它可以在智能電網中連續工作15年,循環壽命約為4500次。
目前,我們的產能為150兆瓦。從去年開始,我們一直在擴大產能,未來有可能在中國建設部分產能。安倍廣之說。(編輯/李嬌)
今年7月,Lanrence G.Chaset來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家電力公司的高級經理辦公室,問對方:“你覺得儲能怎么樣?”
對方拿起一部先進的智能手機幾秒鐘,然后回答說:“推廣起來還是太貴了。”
然而,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今年9月29日,時任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的施瓦辛格簽署了一項新法案,即眾議院法案(AB)AB 2514,旨在擴大儲能的影響力,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12月8日,在CBIEVENTS主辦的儲能2010可再生能源發電、儲能系統和智能電網行業發展論壇上,可持續能源期貨創始人Lanrence G.Chaset向中國企業代表介紹了加州儲能市場的未來。
Lanrence在舞臺上不斷動員,非美國企業也應該進入加州的儲能市場,“就像SUNTECH(STP.NYSE)在加州非常活躍一樣。”
遺憾的是,對于中國的許多企業來說,目前要分享這樣的盛宴并不容易。
事實上,盡管國內關注和從事儲能行業的企業很多,但大多處于蓄勢待發的階段。“他們仍在考慮是否投資以及投資的風險。大多數企業沒有商業化產品。有限公司實德南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能源環保部總經理陳偉表示。
這種保守做法的背景是,中國市場上沒有一個大規模儲能的商業運營項目,僅有的四個示范項目也并非全部順利。由于沒有政策補貼的激勵,電網企業、發電企業和新能源設備制造商不愿充當儲能設備付費的“大頭”。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以至于企業家們悲觀地認為,中國的儲能市場可能還需要3-5年才能形成。
因此,由于能量存儲的限制……
,人們普遍認為,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并不落后于其他國家,否則將成為一個偽命題。
儲能的經濟分析
內部收益率介于0.5%至5.3%之間。
幾乎沒有人能否認儲能的重要性。
國電集團北京國電龍源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部門經理劉克偉分析,到2020年,中國裝機容量將達到1500GW,風電將占10%,即150GW。根據風電裝機容量的15%,配套儲能裝置的功率約為22.5GW。“如果儲能裝置的單位千瓦成本為4000元,10年后的市場規模約為900億元,而且還不包括抽水蓄能。”
Vantage Point Venture Partners合伙人馮力通過比較有儲能設備和沒有儲能設備的50MW風電場的內部收益率(IRR)變化,研究了儲能設備回報率。
在他的案例1研究中,50MW風電場的風機成本設定為4300元/kw,其他成本為4000元/kw。折舊期為5年,年運行時間為2000小時,上網電價為0.54元/kwh。風電場投資的貸款比例為70%,貸款利息為7%,還款期為15年。
然后,當棄風率為20%時,該風電場的實際內部收益率僅為0.5%。“也就是說,電網消納能力不足導致的棄風大大降低了風電場的產量。”馮莉解釋道。
在另一個有儲能設備的案例2中,馮力將廢棄風的再利用率設定為100%,配備55兆瓦時的儲能容量,每天一次充放電循環,使用壽命為5-15年。其他條件與第一種情況相同。
由于儲能成本和使用壽命是決定利用儲能降低排風率投資回報率的兩個重要因素,馮力得出以下結論:當儲能設備的使用壽命為5年,儲能設備成本分別為800、1000、1500和2000元/kWh時,內部收益率為7.4%、-0.5%,分別為-12.5%和-19.7%;
當使用壽命為10年,設備成本為1000元/kWh、1500元/kWh和2500元/kWh時,內部收益率分別為14.7%、5.3%、-0.3%和-4.1%。當使用壽命為15年,設備成本分別為2000元、2500元、3000元和3500元/kWh時,內部收益率分別為5.3%、2.2%、-0.2%和-2%。
儲能對內部收益率的貢獻率是顯而易見的,但馮力仍然認為“目前儲能設備的高成本限制了其在可再生能源儲能中的大規模應用。”
在儲能設備的經濟分析中,劉克偉采用了容量電價和電價的不同收費模式。
根據容量價格模型,經濟的電池儲能技術需要滿足以下條件:循環次數為12319次,電池價格為2500元/kw,匹配價格為2600元/kw;運維成本為0.01元/kw、容量價格為500元/(kw×年),收益投資比為1;
根據電價,經濟型電池的計算結果如下:在100%放電深度的前提下,使用壽命內每千瓦售電量為34493千瓦時,循環效率為70%,電池價格為4200元/千瓦,配套價格為3000元/千瓦;運維成本為0.008元/千瓦,售電價格為0.62元/kWh,購電價格為0.23元/kkWh。
這些數據得出的結論是,如果安裝10%的儲能設備可以回收10%廢棄風電的80%,那么可接受的儲能成本在30年內為7556元,在15年內為5318元。
中國儲能尷尬
目前,沒有儲能計劃,也沒有集中管理部門。
事實上,儲能設備價格高的問題并不局限于中國。
根據Lanrence G.Chaset的說法,加州在電能存儲方面的價值主張是,預計成本在100萬至400萬美元/裝機兆瓦之間。但由于美國的天然氣不是很貴,保守派仍然選擇使用天然氣而不是電力來存儲能源。
據了解,幾年前,南加州準備啟動一個500兆瓦的抽水蓄能項目,資金成本約為7.5億美元,即150萬美元/裝機兆瓦。
項目成功后,它將能夠24小時提供服務,并帶來巨大的額外收入。Lanrence G.Chaset認為,即使在抽水和發電過程中損失了20%的效率,該項目仍然具有成本效益。
但令他遺憾的是,該項目當時并不是很成功,因為反對者認為電能存儲的成本仍然高于傳統能源。
然而,現在的情況不同了。2514號法案通過后,要求加州公用事業委員會于2012年3月1日啟動該程序,并為委員會管轄的所有負荷服務企業(LSE)設定目標,以確保儲能系統可行且具有成本效益。
在中國,目前沒有儲能計劃,甚至沒有一個集中的管理部門。近期備受風電相關企業關注的《風電并網技術標準》并未對儲能提出任何要求。
作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美國A123 Systems Inc每年生產數百萬納米磷酸鐵鋰電池,其客戶市場主要在美國、智利和歐洲。
大中華區電網解決方案銷售總監易立軍表示,雖然A123已經進入中國,但它現在所做的只是與同行一起培育市場,還不知道中國市場何時能夠全面開放。
相比之下,美國對風電并網有更嚴格的要求,這就是為什么兩個市場的儲能發展截然不同的原因。“彝族軍隊分析。
所謂“嚴格”,是指美國的電網有預測機制,發電商在預測自己的發電量后,如果誤差太大,就會被電網罰款。
此外,“美國的電網公司、配電公司和輸電公司都是獨立的運營商,激烈的競爭也使每家公司更加重視儲能。”Yi army補充道。
風能存儲充電模式被卡住。
許多儲能公司希望電網公司能為此買單。
為了在未來發展可再生能源,我們必須重視儲能的使用。龍源電力(00916.HK)集團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謝長軍表示。
然而,作為一家發電企業,龍源電力顯然沒有動力為儲能設備買單。儲能的未來肯定是一個政策問題,需要國家的支持,因為儲能參與風電監管會降低發電企業的經濟性。”謝先生透露。
他說,目前,電網體制改革對電網的要求仍然希望他們能夠承擔起調峰的責任,整個調峰的平衡應該由電網來解決。“電網目前也承認這個賬,否則他們未來對電網的發展會越來越小。”
謝長軍并不是唯一一個有這種想法的人。許多儲能裝置……
崛起者也希望電網公司買單,但他們也很清楚,這需要一個前提:國家將對其進行補貼。
盡管無法預測國家的相關政策,但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科技服務中心發展部主任、總工程師尹松認為,到2050年,中國的電力裝機容量將達到30億千瓦,其中新能源將達到6億千瓦,因此對能量存儲的需求是可預見的,并且至少5%的能量存儲設備是可能的。
對于未來儲能的充電模式,劉克偉的回答是:根據供電側和電網側的區別,比如發電企業向電網企業租賃儲能設備,電網企業為提供儲能設備的企業付費,或者電網企業自行配備。
具體而言,一是誰受益誰付費,首先理順風電價格,用于支付提供儲能設備的企業;第二,政府對儲能設備企業提供補貼;三、實行有條件接收發電政策。在購買風電時,電網應考慮風力發電預測技術。如果誤差超過允許范圍,則不進行采購,或者根據不同的誤差范圍采用不同的采購價格。誤差小的價格高,誤差大的價格低。第四,幾個主要發電集團可以使用自己的常規能源來優化發電結構。
形成一個市場需要三年時間?
長期目標成本低至100美元/千瓦時。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胡學浩表示,幾種主要儲能技術的使用壽命如下:鉛酸電池的循環壽命約為500~1000次,鋰電池約為2000~3000次,鈉硫電池約為3000~5000次,液流電池超過10000次。
這顯然與劉克偉的計算相去甚遠。對此,上海電力(600021.SH)公司高級工程師張宇認為,從長遠來看,儲能設備的壽命應該達到5000次,效率應該高達80%,成本低至100美元/千瓦時,能量密度應該是傳統電池的兩倍。
“這個發展目標,在眾目睽睽之下,國內企業無論是哪種技術,仍然無法實現。一家儲能設備制造商評論說,這項技術需要三年的時間才能成熟。但他仍然肯定了張宇的預測,“從長遠來看,有必要有這樣的水平才能贏得市場的青睞。”。"
事實上,NGK已經可以滿足這樣的要求。
截至2010年,NGK已完成約390兆瓦的鈉硫電池商業儲能項目,也是全球商業儲能領域最具實際運營經驗的公司。
NGK經理Hiroyuki Abe告訴筆者,其鈉硫電池的能量密度是傳統電池的三倍,但體積僅為傳統電池的1/3。它可以在智能電網中連續工作15年,循環壽命約為4500次。
目前,我們的產能為150兆瓦。從去年開始,我們一直在擴大產能,未來有可能在中國建設部分產能。安倍廣之說。(編輯/李嬌)
為倡導綠色消費,引導市民使用環保節能的電動汽車,今年安吉縣供電局試點建設4臺電動汽車充電樁,目前已經建成使用。
1900/1/1 0:00:00電池供電的汽車有兩個技術難點:馬力偏小、續航較短。不過最近德國柏林開出了一輛改裝版奧迪A2汽車從慕尼黑開到了首都柏林。總里程605公里,中途沒充電,創下了電動汽車行駛的世界紀錄。
1900/1/1 0:00:00鋰源聯合清華大學,已成功開發儲能電池產品,并將進軍美國儲能市場。鋰源動力集團與美國Ionex鋰電儲能系統有限公司合作在美國建立儲能系統中美合資公司,正式進入美國市場。
1900/1/1 0:00:00汽車零部件廠商正加速”駛入”大陸市場,為進一步鞏固廠商進入大陸的車廠供應鏈,當局還將積極促成大陸企業赴臺投資車廠。
1900/1/1 0:00:00大眾汽車集團近日宣布,該公司計劃2014年到2018年之間在中國生產國產電動汽車并銷售1萬輛。
1900/1/1 0:00:0012月28日,河南商丘供電公司完成了14座充電樁的安裝、調試工作并順利通電,至此,商丘首批電動汽車充電樁全部建成,可以投入使用。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