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汽車行業最具影響力的詞是“新能源”。今年,新能源汽車可以說是全面開花,從政府部門到地方車企、地方政府,真的是火遍了全中國。
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政策扶持。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制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1-2020年)》已基本完成。未來,國家將投入大量資金支持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領域。
事實上,9月公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草案已經讓行業難以激情澎湃。政府計劃投資約1000億元人民幣,以換取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宏偉藍圖和全球最大的市場規模,這讓業界議論紛紛。
在規劃草案中,純電動汽車已成為中國汽車產業轉型的主要戰略方向。最受關注的一點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和市場規模將達到全球第一,新能源車保有量將達到500萬輛;
以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為代表的節能汽車銷量已達到世界第一,年產銷量超過1500萬輛。為了在未來十年成為世界新能源汽車的領導者,中央政府將投資1000多億元支持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開發和推廣。這個大蛋糕讓包括許多外國汽車公司在內的所有汽車公司都垂涎三尺。
支持政策也向消費者終端傾斜。今年6月,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了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汽車最高補貼6萬元。今年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也從13個擴大到20個,下一步將擴大到25個。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也出臺了相關配套政策,出臺了各種財政補貼、優惠政策、產業基地和產業聯盟,以爭奪項目落戶。
這項政策背后政府的堅定支持為新能源汽車的大火澆了一勺油。從大型車企上海汽車、長安汽車、一汽集團,到自主品牌比亞迪、奇瑞、吉利,新能源汽車紛紛上市,電動汽車最初由比亞迪主導,現在幾十家車企互不愿意。更轟動的是由16家中央企業于8月18日成立的“中央企業電動汽車產業聯盟”,該聯盟被稱為提高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整體技術水平的“國家隊”。
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在沸騰,被視為基礎設施瓶頸的充電站建設今年也有所動作。今年年初,中國石化宣布將以北京為突破口,進軍充電站,而中海油和中國莆田聯合成立莆田海油新能源電力有限公司,經營電動汽車能源供應網絡。國家電網公司計劃在2011年至2015年期間建設4000個電動汽車充電站。
這一年,數千輛中國新能源汽車完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示范應用,包括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等新能源汽車,成為進博會一道流動的風景線。11月初在深圳舉行的世界電動汽車大會(EVS25)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熱潮最直觀的體現,共有312家企業、280輛汽車參展,創歷史最大規模。
有人用“千里迢迢”來形容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速度。
然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虛火”也在同時興起。最讓業內人士詬病的是,一些企業敢于在沒有研發能力和核心技術的情況下推出新能源汽車項目,從國外購買關鍵零部件并拼出幾輛車,有些甚至以電動汽車項目為幌子,誘各級政府獲得各種資金支持。
與此同時,熱生產和冷消費的情況仍在繼續。盡管國家出臺了消費支持政策,但面對新能源汽車,消費者仍然格外冷靜。在一些試點城市,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已高達10萬元,這仍然是一片圍觀,很少有人買單。因此,盡管行業的大方向已經確定,但從之前的政府采購來看,引導消費模式還需要一段時間,到機構和團體購買和推廣新能源汽車,再到消費者購買真金白銀。
2010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起源。
(編輯/李燕郊)2010年,中國汽車行業最具影響力的詞是“新能源”。今年,新能源汽車可以說是全面開花,從政府部門到地方車企、地方政府,真的是火遍了全中國。
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政策扶持。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制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1-2020年)》……
hnology已經基本完成。未來,國家將投入大量資金支持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領域。
事實上,9月公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草案已經讓行業難以激情澎湃。政府計劃投資約1000億元人民幣,以換取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宏偉藍圖和全球最大的市場規模,這讓業界議論紛紛。
在規劃草案中,純電動汽車已成為中國汽車產業轉型的主要戰略方向。最受關注的一點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和市場規模將達到全球第一,新能源車保有量將達到500萬輛;
以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為代表的節能汽車銷量已達到世界第一,年產銷量超過1500萬輛。為了在未來十年成為世界新能源汽車的領導者,中央政府將投資1000多億元支持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開發和推廣。這個大蛋糕讓包括許多外國汽車公司在內的所有汽車公司都垂涎三尺。
支持政策也向消費者終端傾斜。今年6月,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了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汽車最高補貼6萬元。今年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也從13個擴大到20個,下一步將擴大到25個。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也出臺了相關配套政策,出臺了各種財政補貼、優惠政策、產業基地和產業聯盟,以爭奪項目落戶。
這項政策背后政府的堅定支持為新能源汽車的大火澆了一勺油。從大型車企上海汽車、長安汽車、一汽集團,到自主品牌比亞迪、奇瑞、吉利,新能源汽車紛紛上市,電動汽車最初由比亞迪主導,現在幾十家車企互不愿意。更轟動的是由16家中央企業于8月18日成立的“中央企業電動汽車產業聯盟”,該聯盟被稱為提高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整體技術水平的“國家隊”。
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在沸騰,被視為基礎設施瓶頸的充電站建設今年也有所動作。今年年初,中國石化宣布將以北京為突破口,進軍充電站,而中海油和中國莆田聯合成立莆田海油新能源電力有限公司,經營電動汽車能源供應網絡。國家電網公司計劃在2011年至2015年期間建設4000個電動汽車充電站。
這一年,數千輛中國新能源汽車完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示范應用,包括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等新能源汽車,成為進博會一道流動的風景線。11月初在深圳舉行的世界電動汽車大會(EVS25)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熱潮最直觀的體現,共有312家企業、280輛汽車參展,創歷史最大規模。
有人用“千里迢迢”來形容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速度。
然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虛火”也在同時興起。最讓業內人士詬病的是,一些企業敢于在沒有研發能力和核心技術的情況下推出新能源汽車項目,從國外購買關鍵零部件并拼出幾輛車,有些甚至以電動汽車項目為幌子,誘各級政府獲得各種資金支持。
與此同時,熱生產和冷消費的情況仍在繼續。盡管國家出臺了消費支持政策,但面對新能源汽車,消費者仍然格外冷靜。在一些試點城市,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已高達10萬元,這仍然是一片圍觀,很少有人買單。因此,盡管行業的大方向已經確定,但從之前的政府采購來看,引導消費模式還需要一段時間,到機構和團體購買和推廣新能源汽車,再到消費者購買真金白銀。
2010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起源。
(編輯/李燕郊)
為了盡快研發出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我國首個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的首個分支機構大洋電驅動實驗室近日在廣東中山設立。
1900/1/1 0:00:00日前,巢湖首批十臺電動汽車充電樁全部順利竣工、送電。昨日,作者從市供電公司了解到,為做好明年的充電設施工作,巢湖供電公司已開始規劃濱湖旅游觀光大道電動旅游車充電站。
1900/1/1 0:00:00電動汽車熱潮席卷而來,自行車企業也按捺不住了。在今年上海世博會上,新日牌純電動場館車被人們熟知。
1900/1/1 0:00:00近日江蘇省發改委下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的通知》,公布第二批30家省特色產業基地,徐州獲批成為江蘇省電動專用車特色產業基地。
1900/1/1 0:00:0012月14日上午,廈門市科技局副局長孔曙光在接聽市長專線時透露,本月初,廈門正式投放4輛新一代新能源客車用于公交運營,下月第二批33輛新能源公交車也將投入運營。
1900/1/1 0:00:00美國加利福尼亞州California政府將聯合其他的政府機構、公用事業單位和汽車制造商們組建電動車充電網絡,預計到2020年該充電網絡能支持100萬輛電動車使用。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