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8年的博弈,《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和退貨責任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于近日正式出臺。為確保相關措施在今年10月1日順利實施,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開始頻繁“預熱”。
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官網1月23日發布的消息,國家質量監督檢查檢疫總局近日召集長城汽車等近20家汽車企業,奇瑞汽車、吉利汽車、比亞迪、中國重汽等,就汽車召回和三包新規實施情況舉行座談會,聽取企業意見。
昨天,參加前述座談會的一家汽車公司新聞總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規定》10月正式實施后,雖然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有利,但也將給所屬汽車公司帶來30%至40%的成本增長。
有利于企業規范發展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副局長劉平平在座談會上表示,實施缺陷車召回和汽車三包規定,有利于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以及促進企業規范發展,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中投咨詢高級研究員高伯軒認為,新規的一大亮點是明確了生產者和銷售者的義務,并對汽車三包的責任和糾紛做出了更詳細的規定。其中一個最突出的特點是“保修期”和“三包有效期”的區別,明確保修期不低于3年或行駛里程為6萬公里,三包有效期限不低于2年或行駛公里為5萬公里。
2012年汽車市場,由于市場競爭激烈,部分4S店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人工成本上漲。新法規的出臺可能會對這一現象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新規定的另一個亮點是
如果累計維修次數超過5次,則可以進行更換。根據新的三包規定,在三包有效期內,產品質量問題累計修復時間超過35天,或者同一產品質量問題累積修復時間超過5次,消費者可以憑三包憑證和購買發票由銷售者更換。
汽車公司擔心成本上升
上述參加座談會的汽車公司新聞負責人告訴記者,新《規定》的實施可以為汽車行業的長遠發展帶來好處,有助于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加強產品追溯管理。
據了解,截至目前,長城汽車、江淮汽車、鄭州宇通等車企已經建立了涵蓋來料信息管理、車輛物流信息管理、客戶檔案信息管理等各個方面的數據庫、信息統計系統和追溯系統,以確保召回活動的準確追溯,并為10月1日實施新的《三包》做準備。
然而,新聞總監也表示,由于該規定的一些不明確之處,10月1日之后的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阻力,這可能會給相關企業帶來顯著的成本增加。以他自己的汽車公司為例,據說這可能會帶來30%到40%的成本增長。
以嚴重安全性能失效為例,什么構成嚴重安全性能故障以及由誰來定義等一系列問題需要澄清。“新聞總監直言不諱地表示,為了對汽車產品故障問題做出公平合理的定義,相關部門應該帶頭……
建立專門的專家評審庫,有義務通過第三方方式為消費者進行產品質量鑒定并頒發權威的鑒定證書,同時協調制造商、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或采取誰舉證誰付費的形式。
除了專門為汽車企業舉辦座談會外,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還透露,為了給新規“預熱”,將對召回規定和三包規定的執行情況進行專項培訓,同時加大執法力度,為新法規奠定基礎。
難以提供證據,難以識別,有待解決
高伯軒認為,在新的三包相關規定中,主要困難是“舉證難”和“鑒定難”。汽車售出后,產權、使用權、保管權都掌握在消費者手中。汽車發生故障后,消費者和制造商對汽車故障的理解會有顯著差異。同時,來自第三方的高水平專業檢測機構相對較少,這一新規定的出臺并不能完全有效地解決之前的所有問題。對于制造商和消費者來說,證據和評估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領域。
他表示,備受關注的汽車三包新規從出臺到實施有近10個月的緩沖期。如此長的緩沖期有利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新條例的討論和修訂,形成建設性意見;另一方面,它也為利益相關者提供了充足的準備時間。同時,在此期間可以出臺配套措施,以改善新規定的不足。
目前,有人質疑,新規在一些細節上仍有瑕疵,比如退車流程、消費者退車后的損失由誰負責等。此外,新規定對違規者的處罰相對較輕,提高罰款金額將是保護生產者、銷售者和車主的有效途徑之一。特別是當消費者因故障需要退換車時,如何計算以及誰負責消費者在此期間產生的車輛購置稅、車船稅、保險和其他費用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高伯軒告訴記者。
隨著中國汽車進入微增長時代,中國自主品牌汽車正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
1900/1/1 0:00:00近年來,SUV銷量突飛猛進無疑是中國汽車市場的一道風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SUV銷量突破200萬輛,同比增長255,其中北京SUV消費熱度仍然延續。
1900/1/1 0:00:001月24日,豐田汽車和寶馬集團簽訂約束性協議,以深化雙方的合作關系。按照協議,兩家公司將在燃料電池、跑車、輕量化技術和鋰空氣電池等四個領域展開合作。
1900/1/1 0:00:002012年,吉利汽車全年累計實現銷售483萬輛,同比增長15,累計銷量排名位居全國轎車企業第七,位居自主品牌第一位。
1900/1/1 0:00:00綜合外電報道,天合汽車集團日前宣布,其將斥資1500萬英鎊對英國桑德蘭工廠進行擴建。
1900/1/1 0:00:001月5日,江淮汽車投資近30億元的乘用車第三工廠竣工,作為江淮第三工廠的首款產品,瑞風S5也在同日下線。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