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固態電池風口,誰在吹牛,誰是真牛?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銷售額為0,市值超過1000億元,這不是神話,而是一家美國固態電池企業Quantum Scape創造的奇跡。

      這家企業在2020年11月借殼上市,登陸美國紐交所,股價最高時,市值一度超過3000億元,被股民稱為電池領域的一支妖股。

      QS為何如此受資本追捧?固態電池的時代來了嗎?產業化真實進展究竟如何?

    ■ 資本狂歡的背后

      鋰電池是打開電動車時代大門的鑰匙。

      自2008年鋰電池應用于新能源汽車以來,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已經由最初的100Wh/kg提高到250Wh/kg。當前技術體系下,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無法一直提升,能量密度和安全是博弈的兩端。

      這兩年,頻發的電動車起火事故正敲響警鐘,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正在迫近極限。行業普遍認為,300Wh/kg的能量密度將是液態電解質鋰電池的天花板。

      而固態電池正是打破限制,讓電池能量密度、安全性更上一層樓的關鍵。QS高市值的背后,是市場對下一代動力電池技術的期待。

      這家成立于2010年的初創公司,得到了大眾集團、上汽集團、大陸集團和比爾·蓋茨等優質資本的支持,被認為是最接近量產的固態電池創新企業。

      固態電池核心技術難點在于電解質。

      電解質是鋰離子傳輸的重要媒介,對電池性能至關重要。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固態電池按電解質的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聚合物、硫化物和氧化物。基于不同技術體系的固態電解質材料,各具優勢和挑戰。

      其中,氧化物材料的柔韌性比較差,界面接觸較差,會導致界面阻抗增加;聚合物則存在著導電率過低的問題,比現在液態電解質的導電率低4-5個數量級;硫化物固態電池則面臨電解質對空氣敏感、制造條件苛刻、原材料昂貴、規模化生產技術不成熟等問題。

      QS聲稱,他們已經解決了電解質難題。2015年左右,QS發現了一種可以規避上述種種弊端的材料,并花費5年時間來研究如何有效生產這種材料。按照QS的表述,這種材料已經被生產出來,從根本上解決了阻礙固態電池商業化的基礎科學難題。

      目前,QS以擔心被競爭對手竊取為由,拒絕詳細透露其固態電解質材料。

      盡管如此,電池專家、前特斯拉聯合創始人J.B. Straubel給予了QS極高的評價:“Quantum Scape有機會重新定義電池行業。”

      然而,想重新定義電池行業不止QS一家。在這場角逐中,傳統電池巨頭、車企、初創電池企業都牟足了勁。

      行業普遍分析,2025年將是固態電池真正落地的關鍵時間點。從公開透露信息來看,有三家企業表態最為強勢,除了QS以外,另外兩家分別為輝能科技和豐田汽車。

    ■ 搶灘2025

      爭奪最早落地時間點,QS將量產時間定在2024年,并表示將與大眾集團成立合資企業生產固態電池,并為其電動車供應電池。

      今年1月,QS公司在社交媒體上披露,其固態電池產品能量密度超過1000Wh/L,完成近1100次的循環測試,仍可保持80%以上的容量。

      “我們是第一個解決固態問題的人,沒有其他固態系統可以接近這個”,QS創始人Jagdeep Singh在一次對話中自信的表示。

      輝能科技正在直面挑戰這份自信。這是一家來自中國的創新公司,稱其技術要領先QS七年。

      不同于QS對電解質技術的保守,輝能科技透露,其選擇的技術路線是氧化物體系,正極和負極則同QS一樣,分別采用三元材料和金屬鋰。

      輝能科技表示,其原型電池已經制造出來,質量能量密度達到383Wh/kg,體積能量密度為1025Wh/L,循環測試可以做到500次。

      關于量產計劃,輝能科技也與QS相近,預定在2023年進行試產,2024年量產。與輝能科技公開合作的企業有4家,一汽、天際、蔚來以及愛馳。

      從兩家企業公布的信息來看,產品性能、量產時間都非常接近。輝能科技叫板QS是噱頭還是實力?還有待觀察。目前,能明顯看出輝能科技領先的部分,是其生產線的建設進程。

      輝能科技已經確定在浙江杭州的青山湖科技城選址建廠,該項目計劃總投資380億元,累計產能7GWh,預計今年6月前完成1GWh的產線建設。

      按照輝能科技的說法,其本身技術準備和驗證已經問題不大,后續主要解決產線建設以及供應鏈體系成熟的問題。

      固態電池的量產需要經歷實驗室-小試-中試-量產等環節。輝能科技認為,其他企業多數處于小試、中試階段,而其本身已經走到規模量產階段。

      同時,這家狂傲的企業判斷,豐田汽車在固態電池領域的布局要遠快于QS等其他企業,但也與之有四年的差距。

      豐田是業內公認在固態電池領域最有實力的玩家之一。追溯其布局時間來看,豐田最早提出相關動態是在2008年,與固態電池初創企業Ilika展開合作。

      2014年,豐田宣布其正在進行固態電池開發工作,并擁有最多的技術專利。2017年,豐田宣布與松下攜手,表示雙方將在固態電池研發方面進行長期且深入的合作。

      圍繞動力電池領域的合作,豐田與松下還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Prime Planet Energy&Solutions Inc.,前后者持股比例為51:49。這家合資公司在2020年4月份開始運營,現在有大約5100名員工。

      豐田采用的是硫化物技術路線,原本計劃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展示固態電池研發成果。受疫情影響,不得不將計劃推遲到2021年。

      盡管沒有透露具體數據,豐田表示,已經按照計劃成功制造出固態電池的樣品,且安裝到概念車上,希望成為全球首家量產搭載固態電池汽車的廠商,計劃于2021年推出原型車,2025年左右開始量產。

    ■ 改良技術競賽

      從三家領跑的企業來看,普遍將固態電池量產時間設定在2025年左右。而那些即將在2021年、2022年量產的說法從何而來?

      2021年1月,蔚來汽車在NIO Day上宣布,將在2022年發布一款單體能量密度達360Wh/kg的固態電池包產品。

      一石激起千層浪,炸出了幾家國內專注固態電池的初創企業,包括輝能科技、清陶能源、衛藍新能源等。查閱資料來看,這些企業都有近期量產固態電池的計劃。

      一位電池專家向《車市物語》透露,實際上,這幾家聲稱量產邊緣的企業均未達到全固態電池的水平。目前聲稱即將量產的企業,多數是傳統技術路線的改良,或為固液混合的產品。

      以輝能科技為例,其聲稱全固態鋰金屬電池,但電解質仍非100%的固態,而是90%的準固態。

      另外兩家初創企業的發展來看,清陶能源和衛藍新能源均在2016年成立,前者由清華大學團隊組建,后者依托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技術路線上也均采用氧化物固態電解質。

      清陶能源先后獲得北汽、上汽、廣汽等車企投資,并與合眾新能源達成合作,共同推進固態電池的研發與應用,雙方對新款哪吒U進行了近兩年的聯合研發和測試。

    『哪吒U』

      2018年,清陶能源建成國內首條固態電池產線,主要投用于特種電源、高端數碼等領域。2019年7月,清陶能源年產10GWh固態鋰電池項目簽約在江西省宜春市。

      衛藍新能源則在北京房山與江蘇溧陽擁有兩大生產基地。溧陽工廠計劃生產無人機電池,產能設計2億瓦時,生產可5C連續放電的270Wh/kg混合固液電池。

      在動力電池領域,衛藍新能源完成了300Wh/kg以上高鎳三元正極的混合固態電池設計開發,循環壽命達到1200次以上。根據整車廠導入周期18-24個月考慮,這家公司表示,固態電池產品預計在2022年量產。

      不同于初創企業的孤注一擲,在競爭格局中,保持領先位置傳統電池巨頭們做好了兩手準備。一邊布局固態電池,一邊繼續挖掘液態電池的改良空間。

      傳統電池企業在不斷改善電池的封裝工藝,例如,比亞迪的刀片電池、蜂巢能源的疊片電池,寧德時代的CTC技術,以及特斯拉的4680無極耳電池。

      同時,也針對正負極材料進行改良,例如,摻硅補鋰,超高鎳電池等。所謂摻硅補鋰,就是通過提高負極中硅的含量,同時增加鋰的含量,以彌補因硅含量提升而導致的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鋰損耗的提高,進而提升電池性能。

      超高鎳電池則是進一步提高正極材料中鎳的含量,目前的高鎳電池是指NCM 811體系,后續還可能會出現鎳鈷錳比例為9:0.5:0.5的新一代電池。

      總體來看,在全固態電池真正到來之前,動力電池市場還將有一場圍繞改良技術展開的革命。

    寫在最后:

      在液態鋰電池時代,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中日韓等地的幾家電池巨頭手里,這些企業已經建立牢固的技術及資源壁壘,后來者幾乎沒有入局機會。

      固態電池時代的到來則打開了一個新通道,國內外創業公司都頻頻涌現。與此同時,也為車企重新掌握電池技術主動權帶來機會。

      一方面,豐田、特斯拉等企業在積極布局電池技術,另一方面,Quantum Scape、Solid Power、輝能科技、清陶能源、衛藍新能源等專注固態電池的初創企業開始嶄露頭角。

      初創企業快速發力,集中固態電池技術單點突破,但這些企業背后往往都有車企的身影。例如,大眾與QS、豐田與松下、寶馬與Solid Power等。

      相比之下,在釋放的固態電池技術的進展中,松下、寧德時代、比亞迪、三星、LG、SKI等頭部企業的聲音反而較弱,但這些企業在固態電池領域的布局也同樣不可忽視。

      巨頭們沒有過早釋放信息或許有兩方面考慮:一方面,這些企業瞄準的是全固態電池,技術成熟度還不夠,另一方面,作為電池領域的守擂者,這些企業也沒有那么快掀開底牌的必要。

      不論如何,從“液態”轉向“固態”,每一步都十分艱難。

      除了要解決基礎科學難題,固態電池量產還面臨著生產工藝、產品一致性保障,規模化成本可控以及供應鏈配套成熟的問題。

      全固態電池到來仍需5-10年,在此之前,動力電池還要經歷一個技術改良的過渡階段。

    標簽:哪吒汽車哪吒U 2023款 哪吒U-Ⅱ 401km 行業版 2023款 哪吒U-Ⅱ 401km 尊享版 2023款 哪吒U-Ⅱ 501km 行業版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固特異/洛克希德·馬丁共同研發月球車

    阿克隆俄亥俄州53年前的今天搭載著固特異裝備的阿波羅11號成功登陸月球。為了更好地延續“登月探索“的傳統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宣布將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共同研發月球車為其提供輪胎產品

    1900/1/1 0:00:00
    固態鋰電池企業輝能投資80億美元建廠

    日前固態鋰電池研發制造商輝能科技考慮投資80億美元建廠生產電動汽車新一代電池目前正在評估法國、德國、荷蘭、波蘭、英國等國家的90個廠址該公司發言人稱最終決定將在明年年初做出。輝能科技海外擴廠計劃分三期總共投資80億美元建造海外第一座固態電池超級工廠

    1900/1/1 0:00:00
    固態激光雷達 一徑科技與NVIDIA合作

    日前車規級MEMS激光雷達解決方案提供商一徑科技宣布加入NVIDIAJetson生態系統推進自動駕駛的落地。NVIDIAJetson是面向邊緣計算的人工智能平臺擁有領先的AI芯片硬件以及成熟完善的軟件工具鏈適用于自主機器和其他嵌入式應用程序

    1900/1/1 0:00:00
    固態電池大熱 寶馬攜電池公司共同研發

    據外媒報道寶馬公司宣布將攜手電池技術公司SolidPower共同研發全新的固態電池。寶馬公司希望全新的固態電池可以將電動汽車性能提升到全新的水平。不過寶馬并未透露將在哪些車型中使用這種電池同時關于此次合作財政方面的細節也沒有披露

    1900/1/1 0:00:00
    固定式雙天窗 布加迪Chiron增選裝項目

    布加迪官方日前宣布旗下Chiron跑車現已提供雙天窗作為選裝配置該配置被稱為“SkyView”由兩塊分別布置在駕駛員和副駕駛乘客頭頂上的固定式玻璃板組成。據悉布加迪將在8月18日開幕的2018圓石灘車展上正式展示配備SkyView天窗的Chiron實車

    1900/1/1 0:00:00
    鼓勵用新能源車 廣東公示智能駕駛細則

    12月3日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對《廣東省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實施細則進行公示公示時間從12月3日至12月14日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亚洲欧美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