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晶圓加工、制造工藝等標準芯片制造環節,以及自主可控開源、開放操作系統等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9月23日,上海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祖思杰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
上海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祖思杰;圖片來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他認為,“如果不解決這些關鍵問題,我們就不會在新的軌道上走得快或遠。”
祖思杰表示,多年來,在國家政策、企業創新和用戶認可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汽車產業已經站在電動智能網聯的新賽道上,正在加速追趕國際傳統汽車巨頭。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8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首次躍升60萬輛,市場份額28%,創歷史新高。
根據部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1000萬輛。其中,乘用車市場滲透率已超過1/4,國產自主品牌再度崛起,成為支撐市場發展的第一支柱力量。
但從上游應用來看,動力電池、原材料、芯片、操作系統、燃料電池、光電材料仍然制約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
其中,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里,碳酸鋰價格暴漲10倍,汽車廠等價值鏈中下游企業成本壓力巨大。與此同時,核心和靈魂的缺失仍然困擾著中國汽車企業在智能網聯方面的向上突破。
祖思杰進一步指出,燃料電池的關鍵材料如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碳紙等仍大量進口,不利于燃料電池汽車的成本降低和產業化推廣,也是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基于此,他建議:
一是要推動充換電等基礎設施標準不斷完善。希望行業主管部門能夠盡快明確車電分離的管理細則和快充快換等技術標準,在保證安全、鼓勵提速的同時,避免不同規格充電設施的重復建設和充換電接口的不兼容,為用戶補充能量提供更多便利。
二是要加強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的針對性引導。站在電動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新階段,針對啞鈴形的市場格局,更精準地出臺相關產業政策,通過更有力、更有效的頂層設計,引導我國電動智能網聯汽車更加均衡的發展。
第三,要協調上游更好地利用關鍵短缺資源。比如通過對鋰、鈷等重要資源的宏觀調控,將更多的鋰資源釋放到汽車領域,以緩解當前的資源短缺和價格飛漲。
作為國內頭部整車企業,SAIC正在不斷探索新型電動智能網聯賽道的發展模式,不斷提升新型賽道的產業鏈水平,不斷鞏固全球競爭力。
在產品布局方面,啟動了“5G+L4”智能重卡、樂享路Robotaxi、智機汽車、樊菲汽車四大戰略創新項目,助力SAIC自主品牌發展。
技術研發方面,將統籌SAIC自主創新資源,啟動SAIC七大技術基地,包括涵蓋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技術的三大整車技術基地,涵蓋動力總成、動力電池、電驅動系統、軟件架構的四大關鍵系統基地。
在合作模式上,堅持打造開放和諧的生態,與新老朋友攜手共進,共謀產業發展。
關注電氣化:
與陶青建立聯合實驗室,專注于1000公里以上長續航固態電池的量產應用,攜手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三電核心競爭力;
與青山工業戰略合作,進一步完善材料在新能源上游的布局;與中石化、中石油、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開展車電分離的換電業務。
在智能網絡方面:
與上海微技術產業研究院合作,共同發起設立數十億規模的汽車芯片國產專項基金,建立汽車芯片工程中心,共同推動中國汽車規格核心加速落地;
與地平線共同打造高性能中國芯、智能駕駛計算平臺;
與OPPO共同打造生態域,完美融合手機與車機,帶給消費者更便捷、更智能、多終端互動的生活體驗。
同時,繼續深化與國外合作伙伴的合作,推出全新的奧迪Q5、大眾ID家族、凱迪拉克等電動智能網聯產品。“我們在晶圓加工、制造工藝等標準芯片制造環節,以及自主可控開源、開放操作系統等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9月23日,上海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祖思杰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
上海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祖思杰;圖片來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他認為,“如果不解決這些關鍵問題,我們就不會在新的軌道上走得快或遠。”
祖思杰表示,多年來,在國家政策、企業創新和用戶認可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汽車產業已經站在電動智能網聯的新賽道上,正在加速追趕國際傳統汽車巨頭。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8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首次躍升60萬輛,市場份額28%,創歷史新高。
根據部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1000萬輛。其中,乘用車市場滲透率已超過1/4,國產自主品牌再度崛起,成為支撐市場發展的第一支柱力量。
但從上游應用來看,動力電池、原材料、芯片、操作系統、燃料電池、光電材料仍然制約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
其中,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里,碳酸鋰價格暴漲10倍,汽車廠等價值鏈中下游企業成本壓力巨大。與此同時,核心和靈魂的缺失仍然困擾著中國汽車企業在智能網聯方面的向上突破。
祖思杰進一步指出,燃料電池的關鍵材料如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碳紙等仍大量進口,不利于燃料電池汽車的成本降低和產業化推廣,也是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基于此,他建議:
一是要推動充換電等基礎設施標準不斷完善。希望行業主管部門能夠盡快明確車電分離的管理細則和快充快換等技術標準,在保證安全、鼓勵提速的同時,避免不同規格充電設施的重復建設和充換電接口的不兼容,為用戶補充能量提供更多便利。
二是要加強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的針對性引導。站在電動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新階段,針對啞鈴形的市場格局,更精準地出臺相關產業政策,通過更有力、更有效的頂層設計,引導我國電動智能網聯汽車更加均衡的發展。
第三,要協調上游更好地利用關鍵短缺資源。比如通過對鋰、鈷等重要資源的宏觀調控,將更多的鋰資源釋放到汽車領域,以緩解當前的資源短缺和價格飛漲。
作為國內頭部整車企業,SAIC正在不斷探索新型電動智能網聯賽道的發展模式,不斷提升新型賽道的產業鏈水平,不斷鞏固全球競爭力。
在產品布局方面,啟動了“5G+L4”智能重卡、樂享路Robotaxi、智機汽車、樊菲汽車四大戰略創新項目,助力SAIC自主品牌發展。
技術研發方面,將統籌SAIC自主創新資源,啟動SAIC七大技術基地,包括涵蓋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技術的三大整車技術基地,涵蓋動力總成、動力電池、電驅動系統、軟件架構的四大關鍵系統基地。
在合作模式上,堅持打造開放和諧的生態,與新老朋友攜手共進,共謀產業發展。
關注電氣化:
與陶青建立聯合實驗室,專注于1000公里以上長續航固態電池的量產應用,攜手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三電核心競爭力;
與青山工業戰略合作,進一步完善材料在新能源上游的布局;與中石化、中石油、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開展車電分離的換電業務。
在智能網絡方面:
與上海微技術產業研究院合作,共同發起設立數十億規模的汽車芯片國產專項基金,建立汽車芯片工程中心,共同推動中國汽車規格核心加速落地;
與地平線共同打造高性能中國芯、智能駕駛計算平臺;
與OPPO共同打造生態域,完美融合手機與車機,帶給消費者更便捷、更智能、多終端互動的生活體驗。
同時,繼續深化與國外合作伙伴的合作,推出全新的奧迪Q5、大眾ID家族、凱迪拉克等電動智能網聯產品。
“目前芯片短缺致是半導體業和汽車企業供需失衡造成的,博世每個月基本缺少30萬個控制器。”9月23日,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高層論壇上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如是透露。
1900/1/1 0:00:00分享環塔冠軍版具備強大的硬派越野基因,擁有前、后橋鎖分時四驅分動器形成的專業級“三把鎖”,結合37接近角、31離去角、23縱向通過角以及非承載式車身的結構,
1900/1/1 0:00:009月21日,曹操出行與吉利汽車創新研究院智能駕駛中心、小馬智行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將以打造智能駕駛開放商業化運營平臺為目標,圍繞曹操出行運營車輛,
1900/1/1 0:00:00直播背景電動汽車已成為全球趨勢。作為電動汽車的動力輸出重要部件,國家結合實際工況對電動汽車的電驅系統安全性能提出了動態涉水的要求,而動態涉水的要求則與以往靜態涉水差別很大。
1900/1/1 0:00:00分享9月18日,欣旺達東風宜昌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正式簽約。
1900/1/1 0:00:00近年來,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這場汽車革命還在進行中,我們仍面臨許多挑戰和問題。在此背景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高層論壇2022于9月23日在武漢經濟開發區舉辦。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