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單干吃肉,抱團喝湯?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今天的中國汽車工業,在燃油車時代無數次嘗試收費,最終都未能撼動國外汽車品牌的根基。然而,在轉向新能源后,中國汽車可能會在新一輪汽車工業革命中引領全球汽車工業的發展。

    新能源汽車的背后,是汽車形態、汽車品類、汽車生態等一系列格局的改變。不僅是中國的汽車品牌,中國的零部件和供應鏈企業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有人說,所有行業的進步,背后都是供應鏈的重塑。

    尤其是在汽車工業的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方面,以電起家的中國汽車工業,相當于一個全新的開始。傳統汽車企業雖然在電動化方面發力較早,但在智能化方面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因此,電氣化和智能化的公司已經開始凸顯其重要性。

    Aouita, Weilai, AITO, Ford, Chang 'an

    這種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在燃油車領域,車企以發動機、底盤、變速箱為核心成為其獨有的品牌優勢。在新能源領域,如知己汽車、奧伊塔、AITO,以及最新的遠航汽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多方合作的結果。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都采用聯合模式,相當一部分品牌希望在電控系統、智能駕駛艙、自動駕駛這“新三大件”上走向自研之路,將核心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未來的競爭形勢會越來越復雜。

    連橫是一種趨勢嗎?

    新能源時代,如果要追溯連橫最有影響力的時候,應該是大眾和福特的結盟。大眾將加入福特的Argo AI自動駕駛項目;福特推出了基于大眾MEB平臺的電動汽車;福特將為雙方合作伙伴開發和制造中型皮卡和商用車。

    可見,聯盟的本質是取長補短,降低自身研發周期和成本,攜手合作,實現共贏。但作為全球大型汽車集團,集團之間的合作無疑會涉及更長更深的板塊和業務。因此,兩家公司的合作尚未形成有效的協同效應。

    Aouita, Weilai, AITO, Ford, Chang 'an

    像這種車企合作,包括國內前幾年的長安蔚來和廣汽蔚來,傳統車企都希望新的車企快速成長。然而,卻以蔚來的退出而告終。相反,汽車廠商與細分領域巨頭的合作開展順利,跨界合作更具想象空間。

    2020年,由SAIC、張江高科、阿里集團共同打造的全新汽車品牌——致集汽車誕生。一個是中國汽車行業的巨頭,一個是當地政府在科技領域的強大力量,另一個是中國的軟件和金融巨頭。擁有資金和技術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基石。

    面對這樣的實力儲備,智基的信心越來越足。智造汽車聯席CEO劉濤在今年3月接受采訪時表示:“我覺得決定花40萬買燃油車的用戶很無奈,說多了也是悲劇。”如果是傳統車企,肯定不敢這么說話。

    這類似于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所說的“我不明白人們還會買燃油車”。當然,不管成績如何,每個人都希望有這個自信。比如,在告別蔚來之后,長安汽車迅速聯合華為和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紅極一時的奧伊塔。

    Aouita, Weilai, AITO, Ford, Chang 'an

    奧伊塔科技董事長譚本洪用“三個天花板”自豪地總結了奧伊塔首款機型奧伊塔11的優秀。其中,由長安汽車牽頭的Aouita完成了產品定義和頂層設計,華為提供了智能駕駛艙、自動駕駛和電驅動系統硬件,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電池技術。

    乍看之下,奧伊塔會用中國最強的三支力量打造最好的SEV產品。毫無疑問,無論是對于汽車行業還是消費者,華為都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新生力量。最能證明其成就的案例是從賽萊斯特到AITO的轉型,這讓華為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重要角色。

    在華為的加持下,AITO 8月份交付10045輛,首次單月交付突破萬輛,同時創下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單月交付超過萬輛的紀錄。但是,并不是每個車企都能攀上華為的高枝,最終還是會有車企決定選擇另一個合作伙伴。

    在今年的成都車展上,由大運集團與博世(中國)、華為、阿里斑馬共同打造的元航汽車亮相。其中,博世提供一體化智能底盤集成技術,華為提供整車控制器和熱管理系統,阿里斑馬智能駕駛艙技術支持,是另一個全新的聯合汽車品牌。

    Aouita, Weilai, AITO, Ford, Chang 'an

    其實跨界合作不僅僅是在汽車品牌領域。威派+墨豪之星+高通聯合出擊,爭奪市級導航輔助駕駛頭把交椅。可以預見,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早期的新汽車品牌形成一定影響力后,后來者必須想辦法縮短差距,強強聯合是最快的一招。

    全站自研的長期主義

    但是,像華為這樣強大力量的出現,也對汽車行業造成了不小的震動。SAIC董事長陳紅引起了廣泛的討論。目前,大多數傳統車企和新車企更喜歡“全棧自研”而不是……交出他們的靈魂。

    本質上,華為不親自造車,就是供應商。然而,中國汽車行業一直面臨著供應鏈瓶頸的風險,在與供應商談判時沒有議價能力。參考比亞迪今年的業績,擁有強大的閉環是公司的目標。

    Aouita, Weilai, AITO, Ford, Chang 'an

    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全站自研”?易卡通科技CEO沈曾說,“車企的全棧自研其實是有定義和邊界的。”無論是智能駕駛艙還是自動駕駛,從軟件到硬件,汽車廠商都做不到面面俱到,也做不到核心模塊的自研自產。

    比如現在很多車企還在用高通、英偉達、QNX、AUTOSAR的芯片,也就是說現在車企的全棧自研其實就是定義了系統,系統定義了整套的用戶體驗和界面。那么,車企中有自主研發的公司嗎?對,就是特斯拉。

    特斯拉的整個感知,ADAS軟件,芯片的NPU和NN,包括數據閉環和訓練,包括云道場,它的全棧自研是其他所有汽車廠商所謂全棧自研的幾何級。相當于小米和蘋果在手機行業的區別,只不過小米有更深層次的整合能力。

    整合能力弱的甚至會被合作伙伴吐槽。最近,華為的余承東公開表示:“鴻蒙系統駕駛艙是世界上最好的駕駛艙,沒有之一。一些汽車制造商使用了我們的模塊和我們的鴻蒙系統系統,但交互式人機界面和UI使用了他們自己的解決方案。我體驗過之后,就是垃圾。”

    Aouita, Weilai, AITO, Ford, Chang 'an

    姑且不去評判鴻蒙系統駕駛艙是否真的有他說的那么好,但是從這段話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車企在追求“中國含量”的時候被合作伙伴罵,足以說明這樣的車企終究沒有核心競爭力,即使抱團也無法在中國市場立足。

    另一方面,還有利潤分配的問題。與華為深度綁定的賽萊斯特上半年營業收入124.16億元,同比增長68.14%。凈虧損17.17億元,同比增長258.97%。而華為呢?“按照30萬元的成交價加上車貸和保險收入,賣一輛車能賺近3萬元。這個毛利水平相當于賣了60部華為手機。”

    事實上,大量的汽車制造商愿意引入華為的產品,以提高其產品的競爭力。但也有廠商透露,接觸后發現華為過于強勢,收費偏高,導致成本增加,難以保證產品被市場接受。

    Aouita, Weilai, AITO, Ford, Chang 'an

    當然,我們也必須正視一個事實,在“軟件定義汽車,芯片定義軟件”的時代,以“韋小立”為首的汽車廠商也在致力于芯片的自研。雖然這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路,但為了確保領先地位,這些汽車企業不得不堅決走下去。

    “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為汽車產品帶來了變革,也為軟件公司和芯片制造公司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根技術’的缺失會促使行業同仁加大在汽車操作系統、自動駕駛算法等領域的協同創新。”

    從短期來看,無論是“韋小立”、AITO還是奧伊塔,從市場表現來看,都將有助于中國新能源品牌的發展。但從長遠來看,在全新的賽車賽道上,是強強聯合優勢明顯還是全棧自研技術更好,很難判斷。今天的中國汽車工業,在燃油車時代無數次嘗試收費,最終都未能撼動國外汽車品牌的根基。然而,在轉向新能源后,中國汽車可能會引領全球汽車工業在……汽車工業的新一輪革命。

    新能源汽車的背后,是汽車形態、汽車品類、汽車生態等一系列格局的改變。不僅是中國的汽車品牌,中國的零部件和供應鏈企業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有人說,所有行業的進步,背后都是供應鏈的重塑。

    尤其是在汽車工業的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方面,以電起家的中國汽車工業,相當于一個全新的開始。傳統汽車企業雖然在電動化方面發力較早,但在智能化方面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因此,電氣化和智能化的公司已經開始凸顯其重要性。

    Aouita, Weilai, AITO, Ford, Chang 'an

    這種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在燃油車領域,車企以發動機、底盤、變速箱為核心成為其獨有的品牌優勢。在新能源領域,如知己汽車、奧伊塔、AITO,以及最新的遠航汽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多方合作的結果。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都采用聯合模式,相當一部分品牌希望在電控系統、智能駕駛艙、自動駕駛這“新三大件”上走向自研之路,將核心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未來的競爭形勢會越來越復雜。

    連橫是一種趨勢嗎?

    新能源時代,如果要追溯連橫最有影響力的時候,應該是大眾和福特的結盟。大眾將加入福特的Argo AI自動駕駛項目;福特推出了基于大眾MEB平臺的電動汽車;福特將為雙方合作伙伴開發和制造中型皮卡和商用車。

    可見,聯盟的本質是取長補短,降低自身研發周期和成本,攜手合作,實現共贏。但作為全球大型汽車集團,集團之間的合作無疑會涉及更長更深的板塊和業務。因此,兩家公司的合作尚未形成有效的協同效應。

    Aouita, Weilai, AITO, Ford, Chang 'an

    像這種車企合作,包括國內前幾年的長安蔚來和廣汽蔚來,傳統車企都希望新的車企快速成長。然而,卻以蔚來的退出而告終。相反,汽車廠商與細分領域巨頭的合作開展順利,跨界合作更具想象空間。

    2020年,由SAIC、張江高科、阿里集團共同打造的全新汽車品牌——致集汽車誕生。一個是中國汽車行業的巨頭,一個是當地政府在科技領域的強大力量,另一個是中國的軟件和金融巨頭。擁有資金和技術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基石。

    面對這樣的實力儲備,智基的信心越來越足。智造汽車聯席CEO劉濤在今年3月接受采訪時表示:“我覺得決定花40萬買燃油車的用戶很無奈,說多了也是悲劇。”如果是傳統車企,肯定不敢這么說話。

    這類似于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所說的“我不明白人們還會買燃油車”。當然,不管成績如何,每個人都希望有這個自信。比如,在告別蔚來之后,長安汽車迅速聯合華為和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紅極一時的奧伊塔。

    Aouita, Weilai, AITO, Ford, Chang 'an

    奧伊塔科技董事長譚本洪用“三個天花板”自豪地總結了奧伊塔首款機型奧伊塔11的優秀。其中,由長安汽車牽頭的Aouita完成了產品定義和頂層設計,華為提供了智能駕駛艙、自動駕駛和電驅動系統硬件,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電池技術。

    乍看之下,奧伊塔會用中國最強的三支力量打造最好的SEV產品。毫無疑問,無論是對于汽車行業還是消費者,華為都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新生力量。最能證明其成就的案例是從賽萊斯特到AITO的轉型,這讓華為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重要角色。

    在華為的加持下,AITO 8月份交付10045輛,首次單月交付突破萬輛,同時創下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單月交付超過萬輛的紀錄。但是,并不是每個車企都能攀上華為的高枝,最終還是會有車企決定選擇另一個合作伙伴。

    在今年的成都車展上,由大運集團與博世(中國)、華為、阿里斑馬共同打造的元航汽車亮相。其中,博世提供一體化智能底盤集成技術,華為提供整車控制器和熱管理系統,阿里斑馬智能駕駛艙技術支持,是另一個全新的聯合汽車品牌。

    Aouita, Weilai, AITO, Ford, Chang 'an

    其實跨界合作不僅僅是在汽車品牌領域。威派+墨豪之星+高通聯合出擊,爭奪市級導航輔助駕駛頭把交椅。可以預見,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早期的新汽車品牌形成一定影響力后,后來者必須想辦法縮短差距,強強聯合是最快的一招。

    全站自研的長期主義

    但是,像華為這樣強大力量的出現,也對汽車行業造成了不小的震動。SAIC董事長陳紅引起了廣泛的討論。目前,大多數傳統車企和新車企更喜歡“全棧自研”而不是……交出他們的靈魂。

    本質上,華為不親自造車,就是供應商。然而,中國汽車行業一直面臨著供應鏈瓶頸的風險,在與供應商談判時沒有議價能力。參考比亞迪今年的業績,擁有強大的閉環是公司的目標。

    Aouita, Weilai, AITO, Ford, Chang 'an

    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全站自研”?易卡通科技CEO沈曾說,“車企的全棧自研其實是有定義和邊界的。”無論是智能駕駛艙還是自動駕駛,從軟件到硬件,汽車廠商都做不到面面俱到,也做不到核心模塊的自研自產。

    比如現在很多車企還在用高通、英偉達、QNX、AUTOSAR的芯片,也就是說現在車企的全棧自研其實就是定義了系統,系統定義了整套的用戶體驗和界面。那么,車企中有自主研發的公司嗎?對,就是特斯拉。

    特斯拉的整個感知,ADAS軟件,芯片的NPU和NN,包括數據閉環和訓練,包括云道場,它的全棧自研是其他所有汽車廠商所謂全棧自研的幾何級。相當于小米和蘋果在手機行業的區別,只不過小米有更深層次的整合能力。

    整合能力弱的甚至會被合作伙伴吐槽。最近,華為的余承東公開表示:“鴻蒙系統駕駛艙是世界上最好的駕駛艙,沒有之一。一些汽車制造商使用了我們的模塊和我們的鴻蒙系統系統,但交互式人機界面和UI使用了他們自己的解決方案。我體驗過之后,就是垃圾。”

    Aouita, Weilai, AITO, Ford, Chang 'an

    姑且不去評判鴻蒙系統駕駛艙是否真的有他說的那么好,但是從這段話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車企在追求“中國含量”的時候被合作伙伴罵,足以說明這樣的車企終究沒有核心競爭力,即使抱團也無法在中國市場立足。

    另一方面,還有利潤分配的問題。與華為深度綁定的賽萊斯特上半年營業收入124.16億元,同比增長68.14%。凈虧損17.17億元,同比增長258.97%。而華為呢?“按照30萬元的成交價加上車貸和保險收入,賣一輛車能賺近3萬元。這個毛利水平相當于賣了60部華為手機。”

    事實上,大量的汽車制造商愿意引入華為的產品,以提高其產品的競爭力。但也有廠商透露,接觸后發現華為過于強勢,收費偏高,導致成本增加,難以保證產品被市場接受。

    Aouita, Weilai, AITO, Ford, Chang 'an

    當然,我們也必須正視一個事實,在“軟件定義汽車,芯片定義軟件”的時代,以“韋小立”為首的汽車廠商也在致力于芯片的自研。雖然這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路,但為了確保領先地位,這些汽車企業不得不堅決走下去。

    “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為汽車產品帶來了變革,也為軟件公司和芯片制造公司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根技術’的缺失會促使行業同仁加大在汽車操作系統、自動駕駛算法等領域的協同創新。”

    從短期來看,無論是“韋小立”、AITO還是奧伊塔,從市場表現來看,都將有助于中國新能源品牌的發展。但從長遠來看,在全新的賽車賽道上,是強強聯合優勢明顯還是全棧自研技術更好,很難判斷。

    標簽:阿維塔蔚來AITO福特長安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隱瞞虛假宣傳?理想ONE又遭投訴

    近日,我們關注到了不少理想ONE參數詢價的投訴信息,據黑貓投訴平臺官網顯示,有用戶發起了集體投訴,稱“理想汽車存在銷售問題”,目前集體投訴量達901條。

    1900/1/1 0:00:00
    日產高管:仍在分析美國電動汽車補貼新法律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日本汽車制造商日產的首席可持續發展官JojiTagawa在9月2日表示,該公司仍在分析美國的一項新法律,該法律規定,只有在北美裝配的電動汽車才可以享受該國的稅收抵免優惠。

    1900/1/1 0:00:00
    日本電產總裁因業績不佳辭職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電機制造商日本電產在9月2日表示,其總裁已經遞交辭呈,該公司將在2024年春季在公司內部選擇下一任總裁。

    1900/1/1 0:00:00
    【國際快訊】蘋果汽車受歡迎度超特斯拉;大眾公布保時捷IPO計劃;英國8月新車銷量增1.2%

    7月全球電動車電池裝機量:寧德時代霸榜,比亞迪再奪第二9月5日,韓國市場研究機構SNEResearch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7月,全球電動車電池裝機量達39

    1900/1/1 0:00:00
    沃爾沃8月銷量公布:同比增長30.9%

    日前,沃爾沃公布了8月份在國內市場的銷量成績,數據顯示,沃爾沃8月份的銷量為17134輛,同比增長309。

    1900/1/1 0:00:00
    敲鐘之前,零跑需要高交付量的支撐

    不出意外,繼蔚來、小鵬、理想之后,零跑將成為第四家赴港股“敲鐘”的新勢力造車。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亚洲欧美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