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1-7月,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載容量134.3GWh,累計同比增長110.6%。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動力電池行業進入快車道,也為眾多二線電池企業帶來了更大的成長和突破空間。
近日,動力電池企業衛玠動力發布“湛杰25000”戰略,即“2025年實現100GWh/h動力電池產能,實現交付產品零缺陷”。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關口電負載能力增長超過155%。隨著訂單的逐漸增多,2021年下半年以來,關口電力在原有天津、鹽城、嘉興基地的基礎上,迅速啟動了長興、滁州、武漢基地建設。
“現在動力電池行業正處于從1.0階段向2.0階段邁進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動力電池企業的核心之戰將是運營能力之戰。如何保持高效的生產運營管理,如何保證可靠的產品質量,如何保持穩定的大規模交付能力,是現階段的制勝之道。”復星全球合伙人、Gateway Power董事長王力普說。
復星全球合伙人、Gateway Power董事長王力普
動力電池行業正在走向2.0時代,賽道競爭正在升級。
在王力普看來,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1.0階段(2010 ~ 2015年),商業可行性驗證期。現階段技術滿足使用要求,成本奠定推廣基礎,行業有發展潛力。但因為是新生事物,一些不良影響也同時存在,比如資本追逐導致的產能畸形生態,一些非車標品質的口碑,技術的快速迭代。
2.0階段(2021~2025年),動力電池行業開始從商業可行性驗證轉向規模化工業產品,推動電動汽車規模化發展。
現階段,動力電池企業不再一枝獨秀,而是百花齊放。一方面,新能源汽車進入爆發期;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企業急于降低成本,維持供應鏈穩定,因此積極推出“二供”和“三供”。在此背景下,一些原本隱藏在主角光環下的企業開始走上舞臺,擴大產能,尋求突破。
比如衛玠電力經過13年的積累,近兩年快速發力,客戶量也快速增長。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連續布局建設了三個產業基地。與此同時,裝機量也有所增長,訂單持續增加。現有產能不足,還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我相信這也是衛玠不斷布局新生產基地的主要原因。
但在此期間,行業軌道會升級,優勝劣汰會加強。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統計,1-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共有45家動力電池企業實現整車裝車,比去年同期減少8家。
此外,產能的大規模擴張也成為這一時期的一大現象。“產能的瘋狂擴張必然面臨產能過剩和技術變革的風險,但在激烈的競爭和成本壓力面前,這確實是唯一的選擇。然而,對于企業來說,謹慎有效的容量規劃至關重要。”王力普說。
3.0階段(2026-2035年),動力電池將回歸商品制造,驅動全球能源轉型。“這期間行業已經成熟,誕生了百億巨頭,利潤也回歸正常。”王力普說。
綜合來看,如果把1.0階段比作春秋時期,那么2.0階段將是戰國時期,屆時行業賽道將升級,霸權盛行。對于已經有品牌、技術、產能積累的二線動力電池企業來說,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賽道充滿冰與火,“運營能力”將是企業的核心之爭。
如今,新能源汽車發展如火如荼,動力電池行業也蓬勃發展。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冰山”已經出現,比如原材料價格上漲,質量問題頻發,產能供給不足。這些仍然是頭部動力電池企業頭疼的問題。目前處于位置爭奪戰的二線動力電池將如何應對?作為其中的代表之一,Gateway Power將如何運營和發展?
首先在產能方面,近兩年“電池荒”現象影響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電力CEO陸看來,這一現象背后的核心問題并不是電池產能不足,而是產能利用率和優質產能供給的問題。
據了解,目前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不足50%,老產能面臨淘汰。此外,盡管企業擴張頻繁,總宣傳容量超過4000GWh,但目前實際在建的不到25%。
陳力指出,衛玠動力在發展初期沒有過度擴大產能,使公司今天沒有無效或低效的老產能負擔,從而更高效、更快速地響應市場對電池產品迭代升級的新需求。他強調,目前,衛玠電力的產能利用率已達95%。
電力首席執行官李
上述2025年100GWh的規劃產能,也是基于目前企業的業務拓展和新能源市場,經過深思熟慮的布局。據了解,衛玠電力目前擁有天津、鹽城、嘉興、長興、滁州和武漢六大生產基地。其中,天津基地、鹽城基地一期已投產;4GWh二期將于2022年第三季度投產;長興基地于2021年10月開工建設。該項目建成后將具備18GWh的年產能,預計2023年初投入使用。滁州基地規劃產能為20GWh,項目計劃于2023年底前投入使用。不久前剛簽約的武漢基地,規劃產能30GWh;據介紹,近期將有30GWh的新基地。據此,對衛玠電力實現100GWh發電能力進行了詳細規劃。
盈利方面,去年以來,原材料漲價成為新能源車企和動力電池企業的一大痛點。公開數據顯示,今年碳酸鋰價格一度飆升至51.5萬元/噸,一年多時間漲幅超過10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徐海東表示,這導致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動力電池企業成本居高不下,成本上升加劇了不盈利企業的虧損。
面對行業利潤的短期壓力,衛玠電力在制造過程中通過精益生產提高運營效率。據介紹,目前企業自動化率達到80%,單位電力人工成本下降256%,單位產值能耗下降16.3%。到2025年,衛玠電力的目標是追求更高的效率,制造成本降低50%,人員效率提高40%,單位能耗降低30%。
產品質量方面,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頻發。數據顯示,僅2022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熱失控就達600多起。關系到生命安全,成為懸在動力電池企業頭上的利劍。
對此,衛玠動力根據動力電池高比能量、高安全性、長壽命、寬溫度范圍、快速充電的核心要求,不斷提升電池產品性能。以新推出的“海綿系統”為例,它不同于傳統的液冷板。“海綿系統”采用全浸入式熱管理方案,導熱系數提升75%,全系統電芯溫差小于3℃,安全滿足TP 0膨脹,體積分組率達到70%,綜合成本下降10%。“海綿系統”的外箱/車架采用剛性與柔性相結合的雙重設計,在保證結構剛性和強度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電池電芯在整車發生極限碰撞時不被侵入,真正做到了主被動保護的兼容。
在產品布局上,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新能源汽車企業競爭的加劇,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也在多元化,“多條腿走路”成為目前動力電池企業的重要布局。對此,衛玠動力在保持軟包裝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了產品線,推出了一系列方形產品。
軟包電池產品對應兩大系列產品:標準模塊和定制模塊。其中,標準模塊包括VDA355/390和MEB590;定制模塊有積木電池、HEV模塊/48V模塊系列。硬殼電池產品涵蓋極上系列和極側系列。為新能源汽車應用各種新型電池產品,如BEV/PHEV/REEV/HEV。
總體來看,以衛玠動力為代表的動力電池企業的“野心”正在逐步釋放。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整個動力電池行業可能會迎來新的格局。最新數據顯示,1-7月,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載容量134.3GWh,累計同比增長110.6%。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動力電池行業進入快車道,也為眾多二線電池企業帶來了更大的成長和突破空間。
近日,動力電池企業衛玠動力發布“湛杰25000”戰略,即“2025年實現100GWh/h動力電池產能,實現交付產品零缺陷”。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關口電負載能力增長超過155%。隨著訂單的逐漸增多,2021年下半年以來,關口電力在原有天津、鹽城、嘉興基地的基礎上,迅速啟動了長興、滁州、武漢基地建設。
“現在動力電池行業正處于從1.0階段向2.0階段邁進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動力電池企業的核心之戰將是運營能力之戰。如何保持高效的生產運營管理,如何保證可靠的產品質量,如何保持穩定的大規模交付能力,是現階段的制勝之道。”復星全球合伙人、Gateway Power董事長王力普說。
復星全球合伙人、Gateway Power董事長王力普
動力電池行業正在走向2.0時代,賽道競爭正在升級。
在王力普看來,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1.0階段(2010 ~ 2015年),商業可行性驗證期。現階段技術滿足使用要求,成本奠定推廣基礎,行業有發展潛力。但因為是新生事物,一些不良影響也同時存在,比如資本追逐導致的產能畸形生態,一些非車標品質的口碑,技術的快速迭代。
2.0階段(2021~2025年),動力電池行業開始從商業可行性驗證轉向規模化工業產品,推動電動汽車規模化發展。
現階段,動力電池企業不再一枝獨秀,而是百花齊放。一方面,新能源汽車進入爆發期;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企業急于降低成本,維持供應鏈穩定,因此積極推出“二供”和“三供”。在此背景下,一些原本隱藏在主角光環下的企業開始走上舞臺,擴大產能,尋求突破。
比如衛玠電力經過13年的積累,近兩年快速發力,客戶量也快速增長。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連續布局建設了三個產業基地。與此同時,裝機量也有所增長,訂單持續增加。現有產能不足,還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我相信這也是衛玠不斷布局新生產基地的主要原因。
但在此期間,行業軌道會升級,優勝劣汰會加強。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統計,1-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共有45家動力電池企業實現整車裝車,比去年同期減少8家。
此外,產能的大規模擴張也成為這一時期的一大現象。“產能的瘋狂擴張必然面臨產能過剩和技術變革的風險,但在激烈的競爭和成本壓力面前,這確實是唯一的選擇。然而,對于企業來說,謹慎有效的容量規劃至關重要。”王力普說。
3.0階段(2026-2035年),動力電池將回歸商品制造,驅動全球能源轉型。“這期間行業已經成熟,誕生了百億巨頭,利潤也回歸正常。”王力普說。
綜合來看,如果把1.0階段比作春秋時期,那么2.0階段將是戰國時期,屆時行業賽道將升級,霸權盛行。對于已經有品牌、技術、產能積累的二線動力電池企業來說,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賽道充滿冰與火,“運營能力”將是企業的核心之爭。
如今,新能源汽車發展如火如荼,動力電池行業也蓬勃發展。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冰山”已經出現,比如原材料價格上漲,質量問題頻發,產能供給不足。這些仍然是頭部動力電池企業頭疼的問題。目前處于位置爭奪戰的二線動力電池將如何應對?作為其中的代表之一,Gateway Power將如何運營和發展?
首先在產能方面,近兩年“電池荒”現象影響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電力CEO陸看來,這一現象背后的核心問題并不是電池產能不足,而是產能利用率和優質產能供給的問題。
據了解,目前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不足50%,老產能面臨淘汰。此外,盡管企業擴張頻繁,總宣傳容量超過4000GWh,但目前實際在建的不到25%。
陳力指出,衛玠動力在發展初期沒有過度擴大產能,使公司今天沒有無效或低效的老產能負擔,從而更高效、更快速地響應市場對電池產品迭代升級的新需求。他強調,目前,衛玠電力的產能利用率已達95%。
電力首席執行官李
上述2025年100GWh的規劃產能,也是基于目前企業的業務拓展和新能源市場,經過深思熟慮的布局。據了解,衛玠電力目前擁有天津、鹽城、嘉興、長興、滁州和武漢六大生產基地。其中,天津基地、鹽城基地一期已投產;4GWh二期將于2022年第三季度投產;長興基地于2021年10月開工建設。該項目建成后將具備18GWh的年產能,預計2023年初投入使用。滁州基地規劃產能為20GWh,項目計劃于2023年底前投入使用。不久前剛簽約的武漢基地,規劃產能30GWh;據介紹,近期將有30GWh的新基地。據此,對衛玠電力實現100GWh發電能力進行了詳細規劃。
盈利方面,去年以來,原材料漲價成為新能源車企和動力電池企業的一大痛點。公開數據顯示,今年碳酸鋰價格一度飆升至51.5萬元/噸,一年多時間漲幅超過10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徐海東表示,這導致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動力電池企業成本居高不下,成本上升加劇了不盈利企業的虧損。
面對行業利潤的短期壓力,衛玠電力在制造過程中通過精益生產提高運營效率。據介紹,目前企業自動化率達到80%,單位電力人工成本下降256%,單位產值能耗下降16.3%。到2025年,衛玠電力的目標是追求更高的效率,制造成本降低50%,人員效率提高40%,單位能耗降低30%。
產品質量方面,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頻發。數據顯示,僅2022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熱失控就達600多起。關系到生命安全,成為懸在動力電池企業頭上的利劍。
對此,衛玠動力根據動力電池高比能量、高安全性、長壽命、寬溫度范圍、快速充電的核心要求,不斷提升電池產品性能。以新推出的“海綿系統”為例,它不同于傳統的液冷板。“海綿系統”采用全浸入式熱管理方案,導熱系數提升75%,全系統電芯溫差小于3℃,安全滿足TP 0膨脹,體積分組率達到70%,綜合成本下降10%。“海綿系統”的外箱/車架采用剛性與柔性相結合的雙重設計,在保證結構剛性和強度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電池電芯在整車發生極限碰撞時不被侵入,真正做到了主被動保護的兼容。
在產品布局上,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新能源汽車企業競爭的加劇,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也在多元化,“多條腿走路”成為目前動力電池企業的重要布局。對此,衛玠動力在保持軟包裝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了產品線,推出了一系列方形產品。
軟包電池產品對應兩大系列產品:標準模塊和定制模塊。其中,標準模塊包括VDA355/390和MEB590;定制模塊有積木電池、HEV模塊/48V模塊系列。硬殼電池產品涵蓋極上系列和極側系列。為新能源汽車應用各種新型電池產品,如BEV/PHEV/REEV/HEV。
總體來看,以衛玠動力為代表的動力電池企業的“野心”正在逐步釋放。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整個動力電池行業可能會迎來新的格局。
標簽:漢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在遭遇了數據造假丑聞之后,豐田旗下的卡車和客車部門日野汽車將暫停部分中型和重型卡車的生產,停產將至少持續一年。
1900/1/1 0:00:008月30日,天齊鋰業披露了2022年上半年年度報表,據財報顯示,公司在報告期內創收14296億元,同比增長5080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328億元,同比增長11937
1900/1/1 0:00:002022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于9月2日至9月4日在天津經開區舉辦。
1900/1/1 0:00:00近日,網上曝光了一張哈弗汽車2022下半年的新車規劃圖,除了已經上市的哈弗酷狗、哈弗H6HEV等車型之外,還將會有哈弗H6PHEV以及兩款全新車型亮相。
1900/1/1 0:00:00近日據相關消息人事透露,小米大概率不會收購北汽的工廠,并且無意采用代工的模式生產,而是會自建工廠。
1900/1/1 0:00:001、新款奔馳E級長軸距上市,比老款貴2千元新增手機無線充電9月4日,我們從官方了解到,2023款北京奔馳E級長軸距正式上市,新車推出12款配置車型,售價區間為44015560萬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