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豐田和日產發布了最新財季的“成績單”之后,本田的財報似乎來的有點晚。
2022財年第一季度(2022年4月-2023年3月)(4-6月),本田累計營收3.83萬億日元,同比增長6.9%,歸母凈利潤1492.19億日元,同比下降32.9%。

本田副社長竹內宏平(Hirohei Takeuchi)表示,由于半導體的短缺和Omicron病在上海造成的停工,本田汽車產量下降,中國和北美等市場影響較大。
在過去的4到6個月里,本田在全球共售出81.5萬輛新車,同比下降18.3%。相比之下,該公司累計銷售摩托車425萬輛,同比增長9.6%。可見,汽車業務仍是拖累整體業績的主要因素,奧米克隆疫情帶來的供應鏈挑戰給產能帶來了新的壓力。

得益于摩托車銷量顯著,過去三個月營業利潤率與去年同期持平。
財報發布后,本田CEO三步洪敏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的專訪。從攜手索尼打造跨界車,到電動化、碳中和的新時代,再到他試圖推動的自上而下的變革,交流的內容幾乎涵蓋了本田轉型的方方面面。我們為讀者編輯了洪敏的三次最新采訪。
主戰場,不僅僅是日本。
“我認為從燃油車到電動汽車,整個行業的變化不僅僅是從發動機到電池,還有移動出行的新價值。”Mihiro Sanbu對日本媒體表示,跨界造車會帶來最實用的新價值。只有與非汽車領域的公司合作,才能打破造車的“外殼”,誕生新的商業模式。
去年掌舵本田的三部光博比任何人都更急于打破這個固有的“外殼”。為了盡快適應新的產品生態,他主動向索尼拋出橄欖枝,并熱情地找到索尼的最高領導人吉田健一郎,建議兩家公司派出由年輕骨干組成的專門團隊。
2021年12月,三部洪敏接到一個電話。索尼負責人吉田健一郎告訴他,索尼已經確定參加次年年初的美國CES電子展。離職前,他決定確認與本田的合作關系,攜手進軍電動車市場。

從2021年底開始,決定建立更深入的合作關系。在3月份正式宣布攜手之前,本田和索尼已經進行了超過5次的深入討論。不到半年,塵埃落定。
“快”的背后是焦慮。
目前索尼和本田都有非常強烈的危機感。兩家公司在電動汽車業務的創新和推廣上都落后于競爭對手。在本田這邊,他們帶著三個洪敏的強烈個人意愿與索尼攜手——
本田高管曾悄悄向日本媒體透露,三部洪敏對公司電氣化進展緩慢“咬牙切齒”,并在公司股東大會上多次批評管理層敷衍塞責,這讓他一度懷疑“2040年停止銷售燃油車”的計劃難以實現。

2021年底,他親自督導成立了電氣化事業推進辦公室,直接向他匯報。后來由于對公司執行力不滿,從4月22日起將其升級為“事業發展本部”,與四輪事業本部、摩托車事業部升級為同一級別。
按照計劃,2025年是索尼和本田新車發布的時間節點,形式上只有不到三年的時間。
“我們試圖建立一個沒有舊約束、不妨礙所有可能的公司……創新的理念。既不是本田,也不是索尼。“三個洪敏提到了新成立的聯合新公司,而SonyHonda Mobility只是原來的名字。他透露,公司還在討論公司的新名稱,目前不排除中途更改公開名稱的可能。
“不是追趕特斯拉,而是從自己身上發現新的價值。”在三部洪敏看來,本田完全有可能贏得電氣化改造競賽,但日本政府的措施還是慢了半拍——
三部洪敏坦言,過去幾年,碳中和已經成為全球產業轉型的新常態,日本政府也多次表達了在汽車等核心產業推進碳中和的藍圖,但實際上并沒有具體的行動。
“然而,如果我們真的想在50年內實現碳中和,本田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不能再等了。”

三部洪敏自己算了一筆賬。很多國家的脫碳目標是2030年電動車銷量達到40%,2035年上升到80%。
這是什么意思?如果只有日本是主戰場,本田有足夠的信心順利轉型,但另一方面,日本的脫碳與世界差距也不小,敲打日本的新能源賽道未必能搶占全球競爭的制高點。
“不能躺在功勞簿上”
“我一直在幕后推動。”
在接受采訪時,三步洪敏透露,他成為本田新任首席執行官后的第一個決定是在2021賽季結束后宣布從F1退役。
這是他試圖向外界傳達的一個信號。無論是公司內部還是外部,都需要看到本田改變的決心。
目前,本田每年仍交付3000萬臺燃油汽車發動機。在三步洪敏看來,這是公司的負資產。“我感到很不舒服,尤其是在生產一線。一些工廠生產發動機,一些工廠生產變速器。機器轟鳴,生產線忙碌,但大家的商業模式并沒有改變。當然,工人的工作模式沒有改變。”

“浪潮來了,但很多員工不知道。”
三部洪敏告訴《日本經濟新聞》,本田最初是以發動機為主營業務的制造商,為汽車和摩托車提供動力產品,這在當時是一座金礦。
“我們每年銷售大約3000萬臺發動機產品。如果豐田以每年交付1000萬輛汽車為榮,我們就推出三倍的發動機產品,拍著胸脯說這是本田的驕傲。
最難的是不吃老錢。
“從員工的角度來看,我們在燃油車時代確實很成功,但今天,許多業務都在重復昨天的輝煌,而不是開拓新的視野。”隨著世界潮流的變化,員工對行業變化的認識也逐漸加深,但在三步洪敏看來,難點在于讓每一個員工都意識到流水的方向變了。

三步洪敏認為,電動汽車和燃油汽車在制造和銷售邏輯上是完全不同的——“零部件不一樣,采購和供應鏈管理就完全不一樣。因為零部件差異大,生產線的運作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銷售和商業模式也會完全不同。”
這也意味著從上游到下游,不同環節的員工角色完全不同。即使有高效的規則來維持目前的業務,也不適合電氣化時代。
“不改變,十年后公司就不存在了。”
三部洪敏將本田的現狀描述為“二次創業”。在他看來,這是本田自1948年成立以來最關鍵的過渡期。除非做出正確的選擇,否則十年后,公司將不復存在。為了生存,每一步都很重要,沒有太多試錯的機會。

"……創業從零開始。"
為了激勵員工,三部洪敏一直用“二次創業”來形容本田的轉型。“因為我想告訴所有員工,從現在開始,你需要從頭再來。大家現在都躺在前輩的功勞簿上,但大家都應該做出改變。”
“進取是最高的信念。”
三部洪敏反復強調,進取和創新是本田的風格,這是貫穿公司管理和經營的原則,不考慮利潤率和利潤回報。

“一切都可以改變,除了本田的理念。”
三部洪敏在接受采訪時坦言,即使有很多東西需要傳承和守護,但當它成為新時代的障礙時,就應該被本田杜絕。
“過去的成功經驗是我們這一代人創造的,而現在作為公司中流砥柱的年輕人不需要遵循這些經驗。恰逢時代變遷,一切都恰逢其時,所以從現在開始,希望大家都去創造,而不是墨守成規。在豐田和日產發布了最新財季的“成績單”之后,本田的財報似乎來的有點晚。
2022財年第一季度(2022年4月-2023年3月)(4-6月),本田累計營收3.83萬億日元,同比增長6.9%,歸母凈利潤1492.19億日元,同比下降32.9%。

本田副社長竹內宏平(Hirohei Takeuchi)表示,由于半導體的短缺和Omicron病在上海造成的停工,本田汽車產量下降,中國和北美等市場影響較大。
在過去的4到6個月里,本田在全球共售出81.5萬輛新車,同比下降18.3%。相比之下,該公司累計銷售摩托車425萬輛,同比增長9.6%。可見,汽車業務仍是拖累整體業績的主要因素,奧米克隆疫情帶來的供應鏈挑戰給產能帶來了新的壓力。

得益于摩托車銷量顯著,過去三個月營業利潤率與去年同期持平。
財報發布后,本田CEO三步洪敏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的專訪。從攜手索尼打造跨界車,到電動化、碳中和的新時代,再到他試圖推動的自上而下的變革,交流的內容幾乎涵蓋了本田轉型的方方面面。我們為讀者編輯了洪敏的三次最新采訪。
主戰場,不僅僅是日本。
“我認為從燃油車到電動汽車,整個行業的變化不僅僅是從發動機到電池,還有移動出行的新價值。”Mihiro Sanbu對日本媒體表示,跨界造車會帶來最實用的新價值。只有與非汽車領域的公司合作,才能打破造車的“外殼”,誕生新的商業模式。
去年掌舵本田的三部光博比任何人都更急于打破這個固有的“外殼”。為了盡快適應新的產品生態,他主動向索尼拋出橄欖枝,并熱情地找到索尼的最高領導人吉田健一郎,建議兩家公司派出由年輕骨干組成的專門團隊。
2021年12月,三部洪敏接到一個電話。索尼負責人吉田健一郎告訴他,索尼已經確定參加次年年初的美國CES電子展。離職前,他決定確認與本田的合作關系,攜手進軍電動車市場。

從2021年底開始,決定建立更深入的合作關系。在3月份正式宣布攜手之前,本田和索尼已經進行了超過5次的深入討論。不到半年,塵埃落定。
“快”的背后是焦慮。
目前索尼和本田都有非常強烈的危機感。兩家公司都是洛杉磯……在電動汽車業務的創新和推廣方面落后于競爭對手。在本田這邊,他們帶著三個洪敏的強烈個人意愿與索尼攜手——
本田高管曾悄悄向日本媒體透露,三部洪敏對公司電氣化進展緩慢“咬牙切齒”,并在公司股東大會上多次批評管理層敷衍塞責,這讓他一度懷疑“2040年停止銷售燃油車”的計劃難以實現。

2021年底,他親自督導成立了電氣化事業推進辦公室,直接向他匯報。后來由于對公司執行力不滿,從4月22日起將其升級為“事業發展本部”,與四輪事業本部、摩托車事業部升級為同一級別。
按照計劃,2025年是索尼和本田新車發布的時間節點,形式上只有不到三年的時間。
“我們試圖建立一家沒有舊約束、不阻礙所有創新可能性的公司。既不是本田,也不是索尼。”三洪敏提到了新成立的聯合新公司,SonyHonda Mobility只是原來的名字。他透露,公司還在討論公司的新名稱,目前不排除中途更改公開名稱的可能。
“不是追趕特斯拉,而是從自己身上發現新的價值。”在三部洪敏看來,本田完全有可能贏得電氣化改造競賽,但日本政府的措施還是慢了半拍——
三部洪敏坦言,過去幾年,碳中和已經成為全球產業轉型的新常態,日本政府也多次表達了在汽車等核心產業推進碳中和的藍圖,但實際上并沒有具體的行動。
“然而,如果我們真的想在50年內實現碳中和,本田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不能再等了。”

三部洪敏自己算了一筆賬。很多國家的脫碳目標是2030年電動車銷量達到40%,2035年上升到80%。
這是什么意思?如果只有日本是主戰場,本田有足夠的信心順利轉型,但另一方面,日本的脫碳與世界差距也不小,敲打日本的新能源賽道未必能搶占全球競爭的制高點。
“不能躺在功勞簿上”
“我一直在幕后推動。”
在接受采訪時,三步洪敏透露,他成為本田新任首席執行官后的第一個決定是在2021賽季結束后宣布從F1退役。
這是他試圖向外界傳達的一個信號。無論是公司內部還是外部,都需要看到本田改變的決心。
目前,本田每年仍交付3000萬臺燃油汽車發動機。在三步洪敏看來,這是公司的負資產。“我感到很不舒服,尤其是在生產一線。一些工廠生產發動機,一些工廠生產變速器。機器轟鳴,生產線忙碌,但大家的商業模式并沒有改變。當然,工人的工作模式沒有改變。”

“浪潮來了,但很多員工不知道。”
三部洪敏告訴《日本經濟新聞》,本田最初是以發動機為主營業務的制造商,為汽車和摩托車提供動力產品,這在當時是一座金礦。
“我們每年銷售大約3000萬臺發動機產品。如果豐田以每年交付1000萬輛汽車為榮,我們就推出三倍的發動機產品,拍著胸脯說這是本田的驕傲。
最難的是不吃老錢。
“從員工的角度來看,我們在燃油車時代確實很成功,但今天,許多業務都在重復昨天的輝煌,而不是開拓新的視野。”隨著世界潮流的變化,員工對行業變化的認識也逐漸加深,但在三步洪敏看來,難點在于讓每一個員工都認識到,經營的方向是……r變了。

三步洪敏認為,電動汽車和燃油汽車在制造和銷售邏輯上是完全不同的——“零部件不一樣,采購和供應鏈管理就完全不一樣。因為零部件差異大,生產線的運作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銷售和商業模式也會完全不同。”
這也意味著從上游到下游,不同環節的員工角色完全不同。即使有高效的規則來維持目前的業務,也不適合電氣化時代。
“不改變,十年后公司就不存在了。”
三部洪敏將本田的現狀描述為“二次創業”。在他看來,這是本田自1948年成立以來最關鍵的過渡期。除非做出正確的選擇,否則十年后,公司將不復存在。為了生存,每一步都很重要,沒有太多試錯的機會。

“創業從零開始。”
為了激勵員工,三部洪敏一直用“二次創業”來形容本田的轉型。“因為我想告訴所有員工,從現在開始,你需要從頭再來。大家現在都躺在前輩的功勞簿上,但大家都應該做出改變。”
“進取是最高的信念。”
三部洪敏反復強調,進取和創新是本田的風格,這是貫穿公司管理和經營的原則,不考慮利潤率和利潤回報。

“一切都可以改變,除了本田的理念。”
三部洪敏在接受采訪時坦言,即使有很多東西需要傳承和守護,但當它成為新時代的障礙時,就應該被本田杜絕。
“過去的成功經驗是我們這一代人創造的,而現在作為公司中流砥柱的年輕人不需要遵循這些經驗。恰逢時代變遷,一切都恰逢其時,所以從現在開始,希望大家都去創造,而不是墨守成規。
8月15日下午,宜春市政府、宜春經開區、宜豐縣政府、宜春市礦業公司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在南昌正式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1900/1/1 0:00:00在8月13日舉辦的第十九屆中國汽車營銷首腦風暴杭州峰會上,廣汽埃安副總經理肖勇在回答主持人的提問時“吐槽”表示,“華為是一個比較大的供應商,它的產品可能是比較好的,
1900/1/1 0:00:001
1900/1/1 0:00:008月12日,以“新能源芯長征”為主題的捷威動力“JEVEDAY2022”在浙江嘉興隆重舉行,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現代汽車公司選擇博格華納的iDM146集成驅動模塊,為另一款A級電動車型提供動力,并計劃于2024年第三季度開始生產新汽車平臺。這是該制造商第二次訂購iDM146。
1900/1/1 0:00:008月15日下午,理想汽車發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數據顯示,理想汽車第二季度實現營收873億元,交付28687輛理想ONE參數詢價。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