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銷量完全取決于產能,需求已經到了可笑的程度。”
此前,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談及特斯拉的現狀時這樣說道。雖然公司負責人通常看起來冠冕堂皇,甚至直言不諱,但在這種情況下,正如他所說,不可能創造出更多的“毛豆”,有效限制特斯拉上半年的沖量。
在歐洲,特斯拉柏林工廠原本的年產能為50萬輛,但目前每周只能生產1000輛,僅為原計劃的十分之一。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工廠也處于類似的困境;在中國;奧米康曾經擊潰上海工廠的生產線,導致4月份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只有1萬臺。
受疫情、供應鏈等多種因素影響,原本人氣頗高的特斯拉今年夏天再次陷入產能下滑的困境,不僅讓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談及的2022年生產150萬輛汽車的目標事與愿違,甚至在半年一度的盛典上丟掉了連續四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冠軍的頭銜。

與制造能力“拉臀”的特斯拉相比,埃隆·馬斯克的“制造”能力似乎無與倫比。
后者在柏林工廠的奠基儀式上忙著跳舞;一邊忙著積極參加全球范圍的各種會議和演講;一邊忙著收購美國社交網絡平臺Twitter一邊發表鋰電池是“新石油”的經濟學觀點。同時,作為9個孩子的父親,他還在百忙之中表達了對人口短缺的擔憂,可謂非常“有造”。
讓人不得不感嘆:要是特斯拉有馬斯克“造”就好了。
這半年來,我還是要感謝中國。
如前所述,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導致今年上半年汽車生產供應鏈嚴重受損,限制了特斯拉的產能,其美國、中國和德國四大工廠的產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在此前的第一季度財報會議上,特斯拉表示,2022年第一季度,該公司的全球庫存供應鏈已減少至3天,低于去年同期的4天。但各地工廠產量已經連續幾個季度不足,零配件供應短缺的情況還將持續。
第二季度,特斯拉的生產短缺狀況沒有明顯改善,同時迎來了自2020年以來的首次交付量環比下降——全球產量25.9萬輛,同比增長25.3%,環比下降15.3%;交付量25.5萬輛,同比增長26.5%,環比下降17.9%。

同時,第二季度上海超級工廠的短暫停產也對特斯拉的生產和銷售造成了嚴重影響。
要知道,自上海工廠正式投產以來,特斯拉交付的純電動汽車數量一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2020年,特斯拉交付49.95萬輛,完成50萬輛年交付目標的99.91%,上海工廠貢獻了其中的45萬輛;2021年,特斯拉交付93.62萬輛,距離100萬輛的整數關口僅一步之遙;其中,上海工廠交付48.41萬輛。
今年特斯拉上海工廠3、4月累計停產天數近25天。以日產2000-2500輛計算,上海超級工廠的累計減產僅在3、4月份就達到了5萬輛左右。

受此影響,整個上半年,特斯拉全球交付新車56.4萬輛,同比增長46%。然而,根據其50%的增長目標,上半年的交付結果未能達到目標。
好消息是,隨著上海的有序復工,特斯拉上海工廠穩步重啟。
上半年,特斯拉上海工廠共生產汽車29.4萬輛,累計銷售29.47萬輛,占全球產銷量的50%以上。其中,中國銷售19.76萬輛,出口9.71萬輛,分別占國內外銷量的67%和33%。
據悉,從4月初復工到今年6月上旬,上海超級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已經恢復到100%,而中國制造的特斯拉則走向了歐洲、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向世界詮釋了“中國制造”非凡的韌性,為特斯拉在今年下半年迎頭趕上提供了保障。
半年過去了,特斯拉還是要感謝上海超級工廠和中國市場。

基于上海制造的速度和質量,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將擴大上海超級工廠的生產。擴建完成后,特斯拉Giga上海的總產能將得到大幅提升。
無論是現階段的順利復工,還是未來產能的提升,上海工廠乃至中國市場對特斯拉來說一直都是利好消息,但即便如此,旨在全球多點開花的特斯拉也不能高枕無憂。
市場受到重創,但仍可期待。
首先,在繁榮的中國市場,特斯拉上半年不算失敗,但也不算完美。比如失去全球新能源冠軍。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比亞迪以64.79萬輛的銷量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新能源半年銷量冠軍。
有人說考慮到特斯拉陷入了“生產力地獄”,比亞迪所向披靡,但我想說的是:特斯拉輸的很不幸,比亞迪贏的很合理。
產能方面,由于上海受疫情影響停產,4月份特斯拉上海工廠產量僅為1萬輛。如果沒有疫情,特斯拉上海工廠今年上半年的交付量有望超過35萬輛,影響很大。

但比亞迪過去一年的實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有了第一手的DM-i混動系統,刀片電池,e平臺,IGBT,電機,電控,銷量“一打十”,股價詭異上漲,已經成為一種產業現象。
面對比亞迪的崛起,特斯拉能否保住年度新能源銷量桂冠還是未知數。
禍不單行。繼12月底后備箱線束問題和2月中旬熱泵問題之后,4月7日,特斯拉中國啟動今年第三次召回。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信息顯示,4月7日起,特斯拉召回2019年1月11日至2022年1月25日期間的部分進口和國產Model 3電動汽車,共計127785輛。由于全球自動緊急呼叫系統故障,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將被召回,近6萬輛車將受到影響。

此外,與上海工廠的“后勁”相比,遠在千里之外的特斯拉柏林工廠和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工廠則表現出“連續下蹲”,現階段已虧損數十億美元。
其中,柏林工廠的年產量目標是50萬輛,但實際上每周只生產1000輛……且月產能不足5000輛;德克薩斯州的工廠規模最大,耗資近100億美元。僅Model Y的產量就設定了50萬輛的目標。然而,由于難以增加4680電池的產量和制造2170電池的設施供應,因此難以增加產量。
產出受阻的同時,特斯拉的人員規模也存在冗余問題。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將在未來三個月內削減10%的受薪員工,但小時工的數量可能會增加。(柏林工廠已實行三班倒)
根據特斯拉發布的《2021年影響力報告》,2021年,特斯拉全球員工數量已經達到10萬人。根據裁員計劃,大約有1萬名特斯拉員工可能會被迫離職。官員表示,裁員計劃只會影響員工總數的3.5%,人數不會太多。

產能陷入低谷,裁員,召回...上半年,特斯拉在全球多個地區損失慘重,甚至丟掉了一半的新能源冠軍,難度不小。但是柏林工廠和德州工廠已經投產,上海工廠已經復蘇,已經在市場上鋪開的特斯拉也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中國市場的良好表現,特斯拉今年上半年在美國豪華車市場占據了超過21%的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8.6個百分點,超過了奔馳、寶馬等傳統豪華品牌,可見其在豪華車領域的地位正在與日俱增。
在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特斯拉透露,今年的交付目標定為150萬輛。從上半年56.4萬輛的交付結果來看,全年目標完成率剛剛達到37.6%,也就是說,僅下半年交付95萬輛新車就有可能完成全年目標,這需要特斯拉甚至馬斯克來“打造”。“我們的銷量完全取決于產能,需求已經到了可笑的程度。”
此前,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談及特斯拉的現狀時這樣說道。雖然公司負責人通常看起來冠冕堂皇,甚至直言不諱,但在這種情況下,正如他所說,不可能創造出更多的“毛豆”,有效限制特斯拉上半年的沖量。
在歐洲,特斯拉柏林工廠原本的年產能為50萬輛,但目前每周只能生產1000輛,僅為原計劃的十分之一。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工廠也處于類似的困境;在中國;奧米康曾經擊潰上海工廠的生產線,導致4月份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只有1萬臺。
受疫情、供應鏈等多種因素影響,原本人氣頗高的特斯拉今年夏天再次陷入產能下滑的困境,不僅讓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談及的2022年生產150萬輛汽車的目標事與愿違,甚至在半年一度的盛典上丟掉了連續四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冠軍的頭銜。

與制造能力“拉臀”的特斯拉相比,埃隆·馬斯克的“制造”能力似乎無與倫比。
后者在柏林工廠的奠基儀式上忙著跳舞;一邊忙著積極參加全球范圍的各種會議和演講;一邊忙著收購美國社交網絡平臺Twitter一邊發表鋰電池是“新石油”的經濟學觀點。同時,作為9個孩子的父親,他還在百忙之中表達了對人口短缺的擔憂,可謂非常“有造”。
讓人不得不感嘆:要是特斯拉有馬斯克“造”就好了。
這半年來,我還是要感謝中國。
如前所述,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導致今年上半年汽車生產供應鏈嚴重受損,限制了特斯拉的產能,其美國、中國和德國四大工廠的產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在此前的第一季度財報會議上,特斯拉表示,2022年第一季度,該公司的全球庫存供應鏈已減少至3天,低于去年同期的4天。但各地工廠產量已經連續幾個季度不足,零配件供應短缺的情況還將持續。
第二季度,特斯拉的生產短缺狀況沒有明顯改善,同時迎來了自2020年以來的首次交付量環比下降——全球產量25.9萬輛,同比增長25.3%,環比下降15.3%;交付量25.5萬輛,同比增長26.5%,環比下降17.9%。

同時,第二季度上海超級工廠的短暫停產也對特斯拉的生產和銷售造成了嚴重影響。
要知道,自上海工廠正式投產以來,特斯拉交付的純電動汽車數量一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2020年,特斯拉交付49.95萬輛,完成50萬輛年交付目標的99.91%,上海工廠貢獻了其中的45萬輛;2021年,特斯拉交付93.62萬輛,距離100萬輛的整數關口僅一步之遙;其中,上海工廠交付48.41萬輛。
今年特斯拉上海工廠3、4月累計停產天數近25天。以日產2000-2500輛計算,上海超級工廠的累計減產僅在3、4月份就達到了5萬輛左右。

受此影響,整個上半年,特斯拉全球交付新車56.4萬輛,同比增長46%。然而,根據其50%的增長目標,上半年的交付結果未能達到目標。
好消息是,隨著上海的有序復工,特斯拉上海工廠穩步重啟。
上半年,特斯拉上海工廠共生產汽車29.4萬輛,累計銷售29.47萬輛,占全球產銷量的50%以上。其中,中國銷售19.76萬輛,出口9.71萬輛,分別占國內外銷量的67%和33%。
據悉,從4月初復工到今年6月上旬,上海超級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已經恢復到100%,而中國制造的特斯拉則走向了歐洲、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向世界詮釋了“中國制造”非凡的韌性,為特斯拉在今年下半年迎頭趕上提供了保障。
半年過去了,特斯拉還是要感謝上海超級工廠和中國市場。

基于上海制造的速度和質量,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將擴大上海超級工廠的生產。擴建完成后,特斯拉Giga上海的總產能將得到大幅提升。
無論是現階段的順利復工,還是未來產能的提升,上海工廠乃至中國市場對特斯拉來說一直都是利好消息,但即便如此,旨在全球多點開花的特斯拉也不能高枕無憂。
市場受到重創,但仍可期待。
首先,在繁榮的中國市場,特斯拉上半年不算失敗,但也不算完美。比如失去全球新能源冠軍。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比亞迪以64.79萬輛的銷量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新能源半年銷量冠軍。
有人說考慮到特斯拉陷入了“生產力地獄”,比亞迪所向披靡,但我想說的是:特斯拉輸的很不幸,比亞迪贏的很合理。
產能方面,由于上海受疫情影響停產,4月份特斯拉上海工廠產量僅為1萬輛。如果沒有疫情,特斯拉上海工廠今年上半年的交付量有望超過35萬輛,影響很大。

但比亞迪過去一年的實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有了第一手的DM-i混動系統,刀片電池,e平臺,IGBT,電機,電控,銷量“一打十”,股價詭異上漲,已經成為一種產業現象。
面對比亞迪的崛起,特斯拉能否保住年度新能源銷量桂冠還是未知數。
禍不單行。繼12月底后備箱線束問題和2月中旬熱泵問題之后,4月7日,特斯拉中國啟動今年第三次召回。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信息顯示,4月7日起,特斯拉召回2019年1月11日至2022年1月25日期間的部分進口和國產Model 3電動汽車,共計127785輛。由于全球自動緊急呼叫系統故障,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將被召回,近6萬輛車將受到影響。

此外,與上海工廠的“后勁”相比,遠在千里之外的特斯拉柏林工廠和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工廠則表現出“連續下蹲”,現階段已虧損數十億美元。
其中,柏林工廠的年產量目標是50萬輛,但實際上每周只生產1000輛……且月產能不足5000輛;德克薩斯州的工廠規模最大,耗資近100億美元。僅Model Y的產量就設定了50萬輛的目標。然而,由于難以增加4680電池的產量和制造2170電池的設施供應,因此難以增加產量。
產出受阻的同時,特斯拉的人員規模也存在冗余問題。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將在未來三個月內削減10%的受薪員工,但小時工的數量可能會增加。(柏林工廠已實行三班倒)
根據特斯拉發布的《2021年影響力報告》,2021年,特斯拉全球員工數量已經達到10萬人。根據裁員計劃,大約有1萬名特斯拉員工可能會被迫離職。官員表示,裁員計劃只會影響員工總數的3.5%,人數不會太多。

產能陷入低谷,裁員,召回...上半年,特斯拉在全球多個地區損失慘重,甚至丟掉了一半的新能源冠軍,難度不小。但是柏林工廠和德州工廠已經投產,上海工廠已經復蘇,已經在市場上鋪開的特斯拉也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中國市場的良好表現,特斯拉今年上半年在美國豪華車市場占據了超過21%的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8.6個百分點,超過了奔馳、寶馬等傳統豪華品牌,可見其在豪華車領域的地位正在與日俱增。
在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特斯拉透露,今年的交付目標定為150萬輛。從上半年56.4萬輛的交付結果來看,全年目標完成率剛剛達到37.6%,也就是說,僅下半年交付95萬輛新車就有可能完成全年目標,這需要特斯拉甚至馬斯克來“打造”。
裁員的風終是從大洋彼岸吹到了特斯拉中國公司。一則突如其來的轉崗通知,讓周玉華體會到了什么叫“躲得過初一,躲不了十五”。
1900/1/1 0:00:00未來汽車日報獨家獲悉,從7月份開始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改造計劃,其中負責生產ModelY的二期產線已于7月16日改造完成,負責生產Model3的一期產線于7月17日開始,預計8月7日改造完成。
1900/1/1 0:00:007月19日,小鵬汽車與一嗨出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小鵬汽車廣州研發總部舉行,雙方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關系。雙方戰略合作關系達成后,一嗨出行將分批采購與運營小鵬汽車旗下車型。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新材料系統,以解決消費品回收過程中最大的挑戰之一:混合塑料回收。這將有助于制造完全可回收的塑料產品,并使汽車等耐用品實現高效的循環經濟。
1900/1/1 0:00:00針對近日網上陸續出現冒用理想汽車名義發行數字貨幣或數字藏品NFT的虛假信息,理想汽車官方微博22日發布反詐聲明稱,理想汽車未向社會公眾發行任何數字貨幣數字藏品NFT,
1900/1/1 0:00:00中國五菱正式進軍混動市場并打造“人民的混動”的消息一經發布,便引發業界的高度關注與討論。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