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逆勢增長,2020年中國汽車制造相關的各類企業數量將大幅增加。
企業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2月底,我國汽車制造相關企業40.8萬家。2020年新登記企業9.87萬戶,同比增長100%,其中第四季度新登記企業3.28萬戶,也創下近10年來登記量和增速的新高。
近10年來,中國汽車制造相關注冊企業數量呈波動上升趨勢。2014年增速出現小高峰,同比增長41%,注冊量達到2.2萬。2020年注冊量和增速均為近10年來最高,共增加9.87萬人,同比增長100%。
在一定程度上,汽車制造相關企業的增加也意味著汽車制造或汽車銷售的持續改善,汽車行業的產能需要增加。然而,加斯帕爾指出,在2020年,中國的汽車銷量繼續下降。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汽車生產企業廣義乘用車(含微型車)銷量達到2012.37萬輛,同比下降6.2%。2018、2019、2020連續三年負增長后,乘用車銷量較2017年的2469.91萬輛減少457.54萬輛,累計下降18.52%。
乘聯會專家張明生表示,一方面是銷量持續減少,另一方面是傳統汽車企業產能持續逐級增加,新勢力汽車制造企業工廠正在陸續建設投產。
圖片來源:協會
對于產能利用率,國際主流的判斷標準是,正常范圍是79%-83%,超過90%則認為產能不足,低于79%則認為產能過剩。
張明生表示,中國乘用車整體產能利用率從2017年的66.55%下降到2020年的48.45%,已經處于產能嚴重過剩的區間。
其中,博駿汽車(原一汽李霞)、郅都電動車、康迪電動車、華泰汽車、永源汽車、時空電動車、圖靈汽車等7家企業2020年銷量為零。
但從公開資料獲得的數據來看,截至2020年12月31日,122輛乘用車總產能為4153.2萬輛,在建988萬輛。
“在建的988萬輛車,大部分是新能源車。”崔東樹告訴記者。
顯然,大部分新型汽車制造相關企業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業務。但據了解,相比燃油車,新能源車產能兩極分化更為突出。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去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超過110萬輛,但大部分市場份額掌握在少數頭部玩家手中。
例如,2020年,特斯拉Model 3銷售了137,400輛汽車,洪光MINI EV銷售了112,700輛汽車。這兩款的總銷量幾乎等于第三至第九款的銷量之和。
而且,雖然去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只有百萬輛,但據統計,截至去年,國內各大汽車公司現有、在建和規劃的新能源乘用車累計產能已經超過2000萬輛。
“注冊公司增加也能說明行業上下游產能增加。但如果汽車銷量不好,不僅汽車制造會出現產能過剩,這些上下游產能也會過剩。”一位業內人士告訴Gaspar,“而新能源汽車的泡沫一旦破滅,很多企業就會消失。”
T……企業調查數據也顯示,2020年四個季度注冊數據均呈現同比增長,其中一季度注冊量為1.19萬件,同比增長20%。第二季度增長2.54萬,環比增長113%,同比增長101%。第三季度注冊人數繼續增長,新增2.86萬人,環比增長13%。第四季度注冊人數達到2020年最高,共增加3.28萬人,同比增長134%。
從地域來看,全國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別是浙江、江蘇、山東,分別為8.33萬、5.71萬、3.58萬人。廣東、福建、河北、重慶、湖北、上海、天津分別排名4-10位。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上海、廣州、合肥是幾大典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已經完全甩開了長春、沈陽、武漢、重慶甚至北京。”
此外,從注冊資本來看,我國汽車制造相關企業60%以上注冊資本在500萬以下,其中注冊資本在100萬以下的占29%,注冊資本在100-500萬的占34%,注冊資本在3000萬以上的占9%,這也進一步說明新注冊企業多為零部件企業。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逆勢增長,2020年中國汽車制造相關的各類企業數量將大幅增加。
企業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2月底,我國汽車制造相關企業40.8萬家。2020年新登記企業9.87萬戶,同比增長100%,其中第四季度新登記企業3.28萬戶,也創下近10年來登記量和增速的新高。
近10年來,中國汽車制造相關注冊企業數量呈波動上升趨勢。2014年增速出現小高峰,同比增長41%,注冊量達到2.2萬。2020年注冊量和增速均為近10年來最高,共增加9.87萬人,同比增長100%。
在一定程度上,汽車制造相關企業的增加也意味著汽車制造或汽車銷售的持續改善,汽車行業的產能需要增加。然而,加斯帕爾指出,在2020年,中國的汽車銷量繼續下降。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汽車生產企業廣義乘用車(含微型車)銷量達到2012.37萬輛,同比下降6.2%。2018、2019、2020連續三年負增長后,乘用車銷量較2017年的2469.91萬輛減少457.54萬輛,累計下降18.52%。
乘聯會專家張明生表示,一方面是銷量持續減少,另一方面是傳統汽車企業產能持續逐級增加,新勢力汽車制造企業工廠正在陸續建設投產。
圖片來源:協會
對于產能利用率,國際主流的判斷標準是,正常范圍是79%-83%,超過90%則認為產能不足,低于79%則認為產能過剩。
張明生表示,中國乘用車整體產能利用率從2017年的66.55%下降到2020年的48.45%,已經處于產能嚴重過剩的區間。
其中,博駿汽車(原一汽李霞)、郅都電動車、康迪電動車、華泰汽車、永源汽車、時空電動車、圖靈汽車等7家企業2020年銷量為零。
然而,根據公開信息獲得的數據,截至2020年12月31日,122輛乘用車的總產能為……153.2萬,在建988萬。
“在建的988萬輛車,大部分是新能源車。”崔東樹告訴記者。
顯然,大部分新型汽車制造相關企業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業務。但據了解,相比燃油車,新能源車產能兩極分化更為突出。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去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超過110萬輛,但大部分市場份額掌握在少數頭部玩家手中。
例如,2020年,特斯拉Model 3銷售了137,400輛汽車,洪光MINI EV銷售了112,700輛汽車。這兩款的總銷量幾乎等于第三至第九款的銷量之和。
而且,雖然去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只有百萬輛,但據統計,截至去年,國內各大汽車公司現有、在建和規劃的新能源乘用車累計產能已經超過2000萬輛。
“注冊公司增加也能說明行業上下游產能增加。但如果汽車銷量不好,不僅汽車制造會出現產能過剩,這些上下游產能也會過剩。”一位業內人士告訴Gaspar,“而新能源汽車的泡沫一旦破滅,很多企業就會消失。”
企業調查數據還顯示,2020年四個季度注冊數據均呈現同比增長,其中一季度注冊量為1.19萬件,同比增長20%。第二季度增長2.54萬,環比增長113%,同比增長101%。第三季度注冊人數繼續增長,新增2.86萬人,環比增長13%。第四季度注冊人數達到2020年最高,共增加3.28萬人,同比增長134%。
從地域來看,全國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別是浙江、江蘇、山東,分別為8.33萬、5.71萬、3.58萬人。廣東、福建、河北、重慶、湖北、上海、天津分別排名4-10位。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上海、廣州、合肥是幾大典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已經完全甩開了長春、沈陽、武漢、重慶甚至北京。”
此外,從注冊資本來看,我國汽車制造相關企業60%以上注冊資本在500萬以下,其中注冊資本在100萬以下的占29%,注冊資本在100-500萬的占34%,注冊資本在3000萬以上的占9%,這也進一步說明新注冊企業多為零部件企業。
新年伊始,全球車市呈現“冰火兩重天”。歐洲地區開局不利,主要汽車市場銷量同比環比紛紛下跌,其中屬英國西班牙表現最差,同環比均出現兩位數跌幅,銷量降至數十年來最低水平。
1900/1/1 0:00:002021年2月27日在昨晚央視元宵晚會節目現場,全場觀眾整齊劃一佩戴的元宵晚會“新寶駿寶駿中國結”口罩爆紅全網。
1900/1/1 0:00:00自2月25日起,比亞迪面向全國漢DM車主開始陸續推送保電功能OTA升級,保電功能能夠讓車輛在不同的路況下通過對SOC(Stateofcharge,剩余電量,一般以百分比顯示)進行合理管理,
1900/1/1 0:00:00日前,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自即日起,
1900/1/1 0:00:00隨著以市場為主導的自動駕駛第二幕進程開啟,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已經提上了日程。有關于自動化的第一里路到底從哪里打開,不少人將目光鎖定在限定區域內的自動駕駛,例如環衛這個細分場景。
1900/1/1 0:00:00已經沉寂了有一段日子的美國新能源車制造商菲斯克,在進入2020年之后重新活躍了起來,先是在2020年的CES展上亮相了旗下首款SUV車型Ocean,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