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克羅地亞電動汽車公司Rimac創始人表示,保時捷等公司即將對Rimac展開新一輪投資,預計總投資規模將達到1.3億至1.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0.18億至11.75億元)。
Rimac是歐洲老牌新能源汽車制造商。除了接受保時捷的投資,Rimac此前還接受了中國駱駝3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億元)的投資,并在襄陽建立了合資工廠。
Rimac和中國駱駝集團投資公司為湖北疫情捐贈物資。
截至目前,來自中國的駱駝集團仍擁有這家新能源汽車企業超過19%的股份。駱駝集團的投資也創造了迄今為止克羅地亞科技企業獲得的最高單筆外國投資。
中國資本拯救世界新能源造車企業不是夸張的表述,而是一個正在進行的故事。
德國郵政旗下的Streetscooter新能源汽車公司。
2月27日,媒體曝出萬向集團和奇瑞正在競購德國郵政旗下的Streetscooter新能源汽車公司。1月27日,珠海宣布參股海外造車新銳企業FF。很久以前,Lucid Motors和EVELOZCITY這兩家海外汽車制造新勢力也獲得了來自中國的資金支持...
究竟是中國資本發現了這些海外造車新勢力,還是這些海外造車新勢力主動聯系中國資本,目前還沒有考證。但可以明確的是,中國的資本與世界上的新生力量有著密切的聯系。
2014年,幾乎與國內風起云涌的造車運動同時,海外涌現出一大批以新能源為主的新型造車企業。
憑借氫燃料、秒殺特斯拉的高性能、美國最受歡迎的車型等概念,他們在過去的時間里掀起了不亞于中國造車新勢力的風暴。
德國e.GO
尼古拉、e.GO、Apex、霍普姆、卡諾、Arrival、Lucid Motors……
如果不依賴搜索引擎,這些造車新勢力很難被外界所知;遠在華東市場,更不可能對這些企業形成比較客觀的認識。
融資、建廠、發布新車型,都是我們之前見過的事情,最終目的都是把車輛推向市場。
就像“最壞”的李斌,我們要接受“八十一難”才能把我們的產品推向市場,而最關鍵的是錢。
“一輛車缺個門把手,其他環節都準備好了。最后,其他所有部門都得停下來等這個門把手。等待的代價很高,一天可能幾千萬甚至上億,所以再多的錢,也很快會燒完。不燒200億都別想造車。”李斌曾用一個殘酷的例子來形容造車所花費的金錢和資源,這也適用于每一個造車的創業公司。
來自美國的造車新勢力Nicola的CEO公開表示,“在接受通用汽車注資之前,我們甚至缺錢買飲用水。幸運的是,通用汽車的投資讓我們走出了最黑暗的時期。”
尼古拉斯很幸運,至少通用選擇信任他。在海外科技公司發展滯后,傳統汽車企業運營乏力的背景下,并不是每一個海外造車新勢力都像尼古拉斯一樣幸運。
“我能找到多少來燒?”這是扼住所有造車新勢力咽喉的關鍵手。
錢在哪里,造車的未來就在哪里。自古以來,資本的觸角總是先于市場的認知。
從2009年10城1000輛開始,中國用十年時間,超過1000億的財政補貼,構建了140萬輛以上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產生了蔚來、小鵬、理想這樣的夢工廠。
“凡是投資新勢力造車的都不賺錢。”這是最近紅遍網絡的基金投資人張坤不久前給所有新能源汽車投資人的建議。
先上車比先上車重要,這是過去十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帶給中國資本最大的感受。
“我們必須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新能源市場)進行培育”。從2016年開始,幾乎所有的海外造車新勢力都用自己的動力描述來翻譯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并在中國傳播。
這樣做的意圖很明顯。
自2012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吸引了超過一萬億元的資本。僅2020年,國內造車新勢力就獲得了超過1000億的融資。在很多機構預測中,這個融資量還會繼續增加。
在海外造車新勢力看來,中國資本愿意投資每一個令人窒息的夢想。不知道這句話是褒義還是貶義。3月1日,克羅地亞電動汽車公司Rimac創始人表示,保時捷等公司即將對Rimac展開新一輪投資,預計總投資規模將達到1.3億至1.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0.18億至11.75億元)。
Rimac是歐洲老牌新能源汽車制造商。除了接受保時捷的投資,Rimac此前還接受了中國駱駝3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億元)的投資,并在襄陽建立了合資工廠。
Rimac和中國駱駝集團投資公司為湖北疫情捐贈物資。
截至目前,來自中國的駱駝集團仍擁有這家新能源汽車企業超過19%的股份。駱駝集團的投資也創造了迄今為止克羅地亞科技企業獲得的最高單筆外國投資。
中國資本拯救世界新能源造車企業不是夸張的表述,而是一個正在進行的故事。
德國郵政旗下的Streetscooter新能源汽車公司。
2月27日,媒體曝出萬向集團和奇瑞正在競購德國郵政旗下的Streetscooter新能源汽車公司。1月27日,珠海宣布參股海外新造車企業FF……e.很久以前,Lucid Motors和EVELOZCITY這兩家海外汽車制造新勢力也獲得了來自中國的資金支持...
究竟是中國資本發現了這些海外造車新勢力,還是這些海外造車新勢力主動聯系中國資本,目前還沒有考證。但可以明確的是,中國的資本與世界上的新生力量有著密切的聯系。
2014年,幾乎與國內風起云涌的造車運動同時,海外涌現出一大批以新能源為主的新型造車企業。
憑借氫燃料、秒殺特斯拉的高性能、美國最受歡迎的車型等概念,他們在過去的時間里掀起了不亞于中國造車新勢力的風暴。
德國e.GO
尼古拉、e.GO、Apex、霍普姆、卡諾、Arrival、Lucid Motors……
如果不依賴搜索引擎,這些造車新勢力很難被外界所知;遠在華東市場,更不可能對這些企業形成比較客觀的認識。
融資、建廠、發布新車型,都是我們之前見過的事情,最終目的都是把車輛推向市場。
就像“最壞”的李斌,我們要接受“八十一難”才能把我們的產品推向市場,而最關鍵的是錢。
“一輛車缺個門把手,其他環節都準備好了。最后,其他所有部門都得停下來等這個門把手。等待的代價很高,一天可能幾千萬甚至上億,所以再多的錢,也很快會燒完。不燒200億都別想造車。”李斌曾用一個殘酷的例子來形容造車所花費的金錢和資源,這也適用于每一個造車的創業公司。
來自美國的造車新勢力Nicola的CEO公開表示,“在接受通用汽車注資之前,我們甚至缺錢買飲用水。幸運的是,通用汽車的投資讓我們走出了最黑暗的時期。”
尼古拉斯很幸運,至少通用選擇信任他。在海外科技公司發展滯后,傳統汽車企業運營乏力的背景下,并不是每一個海外造車新勢力都像尼古拉斯一樣幸運。
“我能找到多少來燒?”這是扼住所有造車新勢力咽喉的關鍵手。
錢在哪里,造車的未來就在哪里。自古以來,資本的觸角總是先于市場的認知。
從2009年10城1000輛開始,中國用十年時間,超過1000億的財政補貼,構建了140萬輛以上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產生了蔚來、小鵬、理想這樣的夢工廠。
“凡是投資新勢力造車的都不賺錢。”這是最近紅遍網絡的基金投資人張坤不久前給所有新能源汽車投資人的建議。
先上車比先上車重要,這是過去十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帶給中國資本最大的感受。
“我們必須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新能源市場)進行培育”。從2016年開始,幾乎所有的海外造車新勢力都用自己的動力描述來翻譯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并在中國傳播。
這樣做的意圖很明顯。
自2012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吸引了超過一萬億元的資本。僅2020年,國內造車新勢力就獲得了超過1000億的融資。在很多機構預測中,這個融資量還會繼續增加。
在海外造車新勢力看來,中國資本愿意投資每一個令人窒息的夢想。不知道這句話是褒義還是貶義。
2月26日,華為再次否認造車。三年時間,華為三次表述絕不造車,甚至任正非用習慣性的內部信向媒體表述了自己的態度。
1900/1/1 0:00:00中國上市車企2月市值生態榜(截止3月1日1000)2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0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大眾汽車正在考慮推出敞篷版ID3純電動汽車,該公司已經開始在社交媒體上測試消費者對這一想法的支持程度。
1900/1/1 0:00:003月2日,蔚來汽車發布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2020財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
1900/1/1 0:00:00走過庚子鼠年,迎來辛丑牛年,一向低調亦或沉穩的理想汽車(NASDAQLI)如同換了一幅面孔,頗有些“瘋狂”之舉。
1900/1/1 0:00:003月1日上午,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會上表示,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一種戰略選擇。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