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低調或淡定的李(NASDAQ: LI)似乎改頭換面,頗為“瘋狂”。
“2025年成為中國第一家智能電動車企業;2030年成為全球首家智能電動車企業……”李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在2月22日的內部信中表示。
圖片來源:官網,李
李的計劃一經公布,便引起了業內的廣泛討論。有人質疑,有人送上祝福。李的計劃是理想還是夢想?我暫且不做評論,但李之所以敢定下如此“宏大”的目標,一定是有信心和實力去實現的。
2月25日,李發布了去年第四季度和2020年的財務報告。從經營業績來看,間接透露出李湘敢于“自夸”的一絲自信。
那么,2020年李的經營業績表現如何?為什么創立僅5年的李敢如此“瘋狂”?未來的戰略和規劃能支持它的目標嗎?
第四季度利潤突破“一億”,全年總收入94.6億元。
盡管有疫情“黑天鵝”和大規模召回的影響,2020年對于理想來說無疑是一個收獲的年份。
財報顯示,去年第四季度,李總營收為41.5億元,高于市場預期的37.93億元,環比增長65.2%;凈利潤1.075億元,上一季度凈虧損1.069億元;毛利率為17.5%,低于上一季度的19.8%。可以說,這也是李成立以來的第一個季度實現自我"造血"。
從全年來看,李總營收94.6億元,同比增長3226.3%;凈虧損1.52億元,同比減少93.8%;毛利率為16.4%,2019年為0.0%。
主營業務方面,去年第四季度,李銷售收入40.6億元,環比增長64.6%;汽車銷售毛利率為17.1%,低于上一季度的19.8%。李表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第四季度供應商的一次性返利減少。
去年李銷售收入92.8億元,2019年2.81億元,同比增長3202.5%;汽車銷售毛利率為16.4%,2019年為0.5%。
盡管李去年仍虧損1.52億元,但與2019年相比已大幅改善。去年毛利達到15.49億元,毛利率提升至16.4%,對于僅交付汽車一年多的新造車企業來說,實屬不易。
對于李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李公司財務總監李鐵指出,這是公司良好的生產效率和嚴格的成本管理的體現。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李ONE累計銷量32624輛,位居整車制造新勢力排行榜第二,蔚來汽車以43728輛的年累計交付量位居第一。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中國汽車數據終端的零售數據,李ONE高于上汽大眾途觀L、蔚來ES6、比亞迪唐DM等轎車,成為年度最暢銷的新能源SUV。
今年2月18日,李累計交付量突破4萬輛。自2019年12月4日在李ONE正式開始交付以來,李僅用14.5個月就完成了首批4萬輛的交付,創下了新車生產企業最快交付紀錄。然而,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2021年,李ONE的市場地位將面臨一系列挑戰。
現金流改善,現金儲備達到298.7億元。
健康的財務報表不僅體現在收入和利潤的提高,還體現在現金流的充裕和資產負債率的良好。
現金流方面,2020年第四季度,李的經營性現金流為人民幣18.2億元,自由現金流為人民幣16億元,均較上一季度增長約一倍。2020年理想經營性現金流為31.4億元,較2019年-17.9億元大幅增長275.05%。
此外,李去年募集資金現金流達247.1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36.92%;投資現金流為-187.38億元,同比下降627.72%。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0年12月31日,李的現金儲備達到298.7億元。
“我們的運營現金流比上一季度幾乎翻了一番,達到創紀錄的18.2億元人民幣,我們通過成功發行ADS籌集了超過15.3億美元的資金,這為我們未來加強自動駕駛技術和純電動汽車平臺的投資奠定了堅實的財務基礎。”李鐵說。
此外,截至去年12月30日,李總資產達363.73億元,同比增長282.34%;責任總額65.7億元,同比增長33.2%;負債率為18.06%,同比下降33.23個百分點。
可以看出,2020年李的總資產和資產負債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進一步證明了企業有充足的資金,不需要舉債經營。蓋世汽車認為,李2020年健康的財務狀況,一方面體現了公司較強的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另一方面,雄厚的資金將為其宏偉目標提供有力保障。
研發投入翻倍,未來三年每年投入60億。
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企業的未來,除了從整體環境來看,你一般可以通過他們在R&D的投資來判斷。華為在國際市場的成功與其超過1000億的R&D投資不無關系。雖然李與華為相差甚遠,但其每年翻倍的投資將是未來市場競爭的重要保證。
財報顯示,2020年理想研發支出11億元,同比下降5.93%,占營業收入的11.63%,在中國汽車行業上市公司中屬于一流水平。
圖片來源:官網,李
據李CTO透露,今年李的研發經費將增加到至少30億元,是去年的近3倍。“隨著對自動駕駛和新車型的投入越來越多,預計未來三年,研發費用將達到每年60億元。R&D費用將主要用于升級系統架構,增強可擴展性,增加自動駕駛和計算平臺的研發,以及開發新車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李宣布在上海成立新的中心,致力于智能電動汽車技術的前沿發展,包括高電壓平臺和超快充電技術、自動駕駛技術和下一代智能駕駛艙技術、操作系統和計算平臺。上海R&D中心將擁有新車型的完整R&D功能。李說,中心已開始招聘人才,預計未來規模將超過2000人。
拓展渠道,今年布局200家零售店。
今天,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技術和人才在企業中的作用,但營銷渠道對企業的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銷售網絡建設方面,李總裁沈亞男表示,李希望今年達到200家零售店,覆蓋100個城市。
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1月31日,李在47個城市擁有60家零售中心;擁有121家售后維修中心和授權車身板件噴涂中心,覆蓋89個城市。這不僅意味著理想門店的數量將在一年內增加兩倍以上,也意味著今年將是李開拓和占領市場的關鍵一年。
圖片來源:官網,李
“銷售網絡的擴大無疑會帶來銷量的增加和品牌的提升。”沈亞男說。
中汽協終端保險數據顯示,今年1月,李ONE交付新車4972輛,超越蔚來EC6、蔚來ES6等車型,位居全國新能源SUV銷量第一。
在中大型SUV細分市場(含燃油車)榜單中,李ONE成功超越奔馳級和雷克薩斯RX躋身豪華陣營,僅次于大眾途安和寶馬X5,位列中大型SUV交付第三。
盡管相對單一的產品線預計今年將面臨壓力,但李對未來仍持樂觀態度。
在財報中,李預測今年第一季度的交付量為1.05萬至1.15萬輛,與2020年第一季度相比增長約262.6%至297.1%。總收入在29.4億元至32.2億元之間,較2020年第一季度增長約245.9%至278.8%。
圖片來源:官網,李
對于李2021年的渠道拓展,沈亞男表示,“這也是為我們2022年以后的新車型做準備。”
“從2022年開始,李每年至少向市場發布兩款新品,2023年推出純電動產品。同時,產品覆蓋面也會更加廣泛。今天我們只覆蓋30-35萬的價格區間,然后我們會非常有效地覆蓋15-50萬的價格區間。”李想在財報溝通會上表示。
五年中國第一,十年世界第一。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或許在李想看來,不想做世界第一的智能電動車公司不是好公司。
李想曾在內部信中明確提出了李2025年的戰略目標:20%市場份額,成為中國第一智能電動車企業;2030年愿景:打造移動之家,成為全球首家智能電動車企業。
“未來十年,新能源汽車注定會超高速增長。只有在2025年獲得中國智能電動汽車20%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公認的頭部企業,才能有足夠的人才、技術和資金儲備,參與2030年更加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李想在一封內部信中說。
圖片來源:官網,李
此外,預計2025年中國智能電動汽車銷量將超過800萬輛,需要獲得20%以上的市場份額才能成為中國頭部企業,這意味著Ideal希望在2025年交出160萬輛的年銷量數據。
據悉,李正在加快籌備2030年全球電力智能峰會。除了上述李將加大對的投資和拓展渠道外,還有以下計劃:
一方面,李要認為李已經成功完成了戰略周期的第一階段,并在2021年進入第二階段。他認為2024年,李將在第二個戰略周期實現15-50萬條產品線的覆蓋。
圖片來源:官網,李
另一方面,充電的便利性仍然是電動汽車普及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和問題。根據李想內部信,未來10年,李將選擇兩條路線并行解決續航里程焦慮:一是建立增程式電動平臺(充電寶);二是搭建高壓純電動平臺(超級充電器),400千瓦超快充電,10分鐘可補充300 ~ 500公里續航。
“展望未來,我們將加快第二代增程平臺和純電動高電壓技術的開發,堅持豪華智能電動汽車的品牌定位,豐富我們的產品線。隨著新車型的推出,尤其是基于新結構的全尺寸高端SUV將于2022年上市,我們正在規劃常州工廠的技術改造。隨著上海R&D中心的成立,我們將全面加快研發。”李想說。
寫在最后:
雖然去年李的經營業績有了很大的提升,并制定了未來“宏大”的發展目標,但目前并沒有引起資本市場的關注。一向低調或淡定的李(NASDAQ: LI)似乎改頭換面,頗為“瘋狂”。
“2025年成為中國第一家智能電動車企業;2030年成為全球首家智能電動車企業……”李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在2月22日的內部信中表示。
圖片來源:官網,李
李的計劃一經公布,便引起了業內的廣泛討論。有人質疑,有人送上祝福。李的計劃是理想還是夢想?我暫且不做評論,但李之所以敢定下如此“宏大”的目標,一定是有信心和實力去實現的。
2月25日,李發布了去年第四季度和2020年的財務報告。從經營業績來看,間接透露出李湘敢于“自夸”的一絲自信。
那么,2020年李的經營業績表現如何?為什么創立僅5年的李敢如此“瘋狂”?未來的戰略和規劃能支持它的目標嗎?
第四季度利潤突破“一億”,全年總收入94.6億元。
盡管有疫情“黑天鵝”和大規模召回的影響,2020年對于理想來說無疑是一個收獲的年份。
財報顯示,去年第四季度,李總營收為41.5億元,高于市場預期的37.93億元,環比增長65.2%;凈利潤1.075億元,上一季度凈虧損1.069億元;毛利率為17.5%,低于上一季度的19.8%。可以說,這也是李成立以來的第一個季度實現自我"造血"。
從全年來看,李總營收94.6億元,同比增長3226.3%;凈虧損1.52億元,同比減少93.8%;毛利率為16.4%,2019年為0.0%。
主營業務方面,去年第四季度,李銷售收入40.6億元,環比增長64.6%;汽車銷售毛利率為17.1%,低于上一季度的19.8%。李表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第四季度供應商的一次性返利減少。
去年李銷售收入92.8億元,2019年2.81億元,同比增長3202.5%;汽車銷售毛利率為16.4%,2019年為0.5%。
盡管李去年仍虧損1.52億元,但與2019年相比已大幅改善。去年毛利達到15.49億元,毛利率提升至16.4%,對于僅交付汽車一年多的新造車企業來說,實屬不易。
對于李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李公司財務總監李鐵指出,這是公司良好的生產效率和嚴格的成本管理的體現。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李ONE累計銷量32624輛,位居整車制造新勢力排行榜第二,蔚來汽車以43728輛的年累計交付量位居第一。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中國汽車數據終端的零售數據,李ONE高于上汽大眾途觀L、蔚來ES6、比亞迪唐DM等轎車,成為年度最暢銷的新能源SUV。
今年2月18日,李累計交付量突破4萬輛。自2019年12月4日在李ONE正式開始交付以來,李僅用14.5個月就完成了首批4萬輛的交付,創下了新車生產企業最快交付紀錄。然而,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2021年,李ONE的市場地位將面臨一系列挑戰。
現金流改善,現金儲備達到298.7億元。
健康的財務報表不僅體現在收入和利潤的提高,還體現在現金流的充裕和資產負債率的良好。
現金流方面,2020年第四季度,李的經營性現金流為人民幣18.2億元,自由現金流為人民幣16億元,均較上一季度增長約一倍。2020年理想經營性現金流為31.4億元,較2019年-17.9億元大幅增長275.05%。
此外,李去年募集資金現金流達247.1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36.92%;投資現金流為-187.38億元,同比下降627.72%。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0年12月31日,李的現金儲備達到298.7億元。
“我們的運營現金流比上一季度幾乎翻了一番,達到創紀錄的18.2億元人民幣,我們通過成功發行ADS籌集了超過15.3億美元的資金,這為我們未來加強自動駕駛技術和純電動汽車平臺的投資奠定了堅實的財務基礎。”李鐵說。
此外,截至去年12月30日,李總資產達363.73億元,同比增長282.34%;責任總額65.7億元,同比增長33.2%;負債率為18.06%,同比下降33.23個百分點。
可以看出,2020年李的總資產和資產負債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進一步證明了企業有充足的資金,不需要舉債經營。蓋世汽車認為,李2020年健康的財務狀況,一方面體現了公司較強的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另一方面,雄厚的資金將為其宏偉目標提供有力保障。
研發投入翻倍,未來三年每年投入60億。
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企業的未來,除了從整體環境來看,你一般可以通過他們在R&D的投資來判斷。華為在國際市場的成功與其超過1000億的R&D投資不無關系。雖然李與華為相差甚遠,但其每年翻倍的投資將是未來市場競爭的重要保證。
財報顯示,2020年理想研發支出11億元,同比下降5.93%,占營業收入的11.63%,在中國汽車行業上市公司中屬于一流水平。
圖片來源:官網,李
據李CTO透露,今年李的研發經費將增加到至少30億元,是去年的近3倍。“隨著對自動駕駛和新車型的投入越來越多,預計未來三年,研發費用將達到每年60億元。R&D費用將主要用于升級系統架構,增強可擴展性,增加自動駕駛和計算平臺的研發,以及開發新車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李宣布在上海成立新的中心,致力于智能電動汽車技術的前沿發展,包括高電壓平臺和超快充電技術、自動駕駛技術和下一代智能駕駛艙技術、操作系統和計算平臺。上海R&D中心將擁有新車型的完整R&D功能。李說,中心已開始招聘人才,預計未來規模將超過2000人。
拓展渠道,今年布局200家零售店。
今天,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技術和人才在企業中的作用,但營銷渠道對企業的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銷售網絡建設方面,李總裁沈亞男表示,李希望今年達到200家零售店,覆蓋100個城市。
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1月31日,李在47個城市擁有60家零售中心;擁有121家售后維修中心和授權車身板件噴涂中心,覆蓋89個城市。這不僅意味著理想門店的數量將在一年內增加兩倍以上,也意味著今年將是李開拓和占領市場的關鍵一年。
圖片來源:官網,李
“銷售網絡的擴大無疑會帶來銷量的增加和品牌的提升。”沈亞楠說。
中汽協終端保險數據顯示,今年1月,李ONE交付新車4972輛,超越蔚來EC6、蔚來ES6等車型,位居全國新能源SUV銷量第一。
在中大型SUV細分市場(含燃油車)榜單中,李ONE成功超越奔馳級和雷克薩斯RX躋身豪華陣營,僅次于大眾途安和寶馬X5,位列中大型SUV交付第三。
盡管相對單一的產品線預計今年將面臨壓力,但李對未來仍持樂觀態度。
在財報中,李預測今年第一季度的交付量為1.05萬至1.15萬輛,與2020年第一季度相比增長約262.6%至297.1%。總收入在29.4億元至32.2億元之間,較2020年第一季度增長約245.9%至278.8%。
圖片來源:官網,李
對于李2021年的渠道拓展,沈亞男表示,“這也是為我們2022年以后的新車型做準備。”
“從2022年開始,李每年至少向市場發布兩款新品,2023年推出純電動產品。同時,產品覆蓋面也會更加廣泛。今天我們只覆蓋30-35萬的價格區間,然后我們會非常有效地覆蓋15-50萬的價格區間。”李想在財報溝通會上表示。
五年中國第一,十年世界第一。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或許在李想看來,不想做世界第一的智能電動車公司不是好公司。
李想曾在內部信中明確提出了李2025年的戰略目標:20%市場份額,成為中國第一智能電動車企業;2030年愿景:打造移動之家,成為全球首家智能電動車企業。
“未來十年,新能源汽車注定會超高速增長。只有在2025年獲得中國智能電動汽車20%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公認的頭部企業,才能有足夠的人才、技術和資金儲備,參與2030年更加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李想在一封內部信中說。
圖片來源:官網,李
此外,預計2025年中國智能電動汽車銷量將超過800萬輛,需要獲得20%以上的市場份額才能成為中國頭部企業,這意味著Ideal希望在2025年交出160萬輛的年銷量數據。
據悉,李正在加快籌備2030年全球電力智能峰會。除了上述李將加大對的投資和拓展渠道外,還有以下計劃:
一方面,李要認為李已經成功完成了戰略周期的第一階段,并在2021年進入第二階段。他認為2024年,李將在第二個戰略周期實現15-50萬條產品線的覆蓋。
圖片來源:官網,李
另一方面,充電的便利性仍然是電動汽車普及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和問題。根據李想內部信,未來10年,李將選擇兩條路線并行解決續航里程焦慮:一是建立增程式電動平臺(充電寶);二是搭建高壓純電動平臺(超級充電器),400千瓦超快充電,10分鐘可補充300 ~ 500公里續航。
“展望未來,我們將加快第二代增程平臺和純電動高電壓技術的開發,堅持豪華智能電動汽車的品牌定位,豐富我們的產品線。隨著新車型的推出,尤其是基于新結構的全尺寸高端SUV將于2022年上市,我們正在規劃常州工廠的技術改造。隨著上海R&D中心的成立,我們將全面加快研發。”李想說。
寫在最后:
雖然去年李的經營業績有了很大的提升,并制定了未來“宏大”的發展目標,但目前并沒有引起資本市場的關注。2月底以來,無論是a股還是美股的新能源汽車股都集體下跌,相比過去“瘋狂”的增長勢頭已經大打折扣。
其中,2月26日,李收盤下跌1.93%,至每股25.37美元,總市值22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86.06億元)。此前,受新能源股下跌影響,截至上周五收盤,李股價年初至今已下跌約10%,較最高價每股47.7美元已跌去一半。2月底以來,無論是a股還是美股的新能源汽車股都集體下跌,相比過去“瘋狂”的增長勢頭已經大打折扣。
其中,2月26日,李收盤下跌1.93%,至每股25.37美元,總市值22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86.06億元)。此前,受新能源股下跌影響,截至上周五收盤,李股價年初至今已下跌約10%,較最高價每股47.7美元已跌去一半。
據外媒報道,大眾汽車正在考慮推出敞篷版ID3純電動汽車,該公司已經開始在社交媒體上測試消費者對這一想法的支持程度。
1900/1/1 0:00:003月1日,克羅地亞電動汽車企業Rimac創始人對外表示,保時捷等公司即將對Rimac展開新一輪投資,總投資規模預計將達到13億15億歐元(約合1018億1175億元人民幣)。
1900/1/1 0:00:003月2日,蔚來汽車發布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2020財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
1900/1/1 0:00:003月1日上午,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會上表示,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一種戰略選擇。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Fisker創始人HenrikFisker在最近的一場采訪中表示,已經放棄固態電池計劃。
1900/1/1 0:00:00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猜一下,互聯網巨頭、新造車勢力和傳統車企,誰最忌諱“工具人”這個詞?百度以一場專訪的形式公布了造車公司的CEO人選,小米對于造車傳言給出了“尚未立項”的曖昧回答,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