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排放將在2030年達到峰值,并努力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一宣言意味著中國在繼續為減緩氣候變化影響做出貢獻的基礎上,按下了碳減排的加速鍵。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路徑是:電動汽車取代燃油汽車,讓車輛不燒油;大幅度提高新能源比例,讓電廠少燒煤,從源頭上解決碳排放問題。實現“3060”碳目標的基本路徑是能源革命和產業轉型。這個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降低碳排放過程中的成本。為確保過程成本降低、社會效益提高和可持續發展,電動汽車和充電網絡是實現“3060”碳目標的有效路徑之一。
1.電動汽車打開新能源開發和消費渠道,加速碳中和。在中國邁向“3060”碳目標的過程中,光伏、風電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將發揮重要作用。雖然我國光伏、風電產業發展已經相當成熟,發電成本較低,但無法保證全天候供電,光伏、風電的無序、波動和消納也是亟待解決的難題。到2020年底,中國純電動汽車達到400萬輛,僅占汽車總數的1.4%。如果把中國2億輛燃油車換成電動車,每年可以減少4億噸石油,可以減少12億噸對城市的直接排放。而中國60%的石油來自進口,采用電動汽車也能解決石油危機,一舉兩得。是什么阻礙了可充電電動汽車的發展?沖鋒!目前電動汽車的成本平均比燃油汽車高30%。相信隨著電動汽車的規模效應,到2023年同檔次電動汽車的價格將低于燃油汽車,電動汽車每公里的能源運營成本是燃油汽車的20%,這意味著電動汽車的購買成本和使用成本很快就會比燃油汽車便宜。電動車不是傳統的交通工具,而是電子移動終端,更智能,更時尚,自然也更好玩。然而,充電不方便、不安全成為人們購買電動汽車的絆腳石。
充電網絡是連接用戶、汽車、電池和能源的新型充電基礎設施網絡。充電樁是給汽車充電的單向物理插頭。充電樁的無序充電無法支撐大規模電動汽車的發展。充電網絡將一個區域內多輛車的充電連接成一個局部的物理網絡,這是一個大系統,成組運行,與區域內的車輛、電池、能源和客戶實時交互,平衡調度。通過充電網絡的智能調度,保證大型電動汽車的有序充電,小區內的變壓器不會過載,無需增容。因此,充電網絡是目前電動汽車大規模發展的重要基礎支撐和前提條件,而讓充電變得便捷和安全正是TEL現在正在做的事情。TELD的智能充電網絡可以在充電時給汽車做一次安全檢查。如果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汽車停止充電,就不會發生爆炸,這就解決了汽車燃燒的世界性難題。智能充電網絡將成為電動汽車安全的守護神。一旦解決了電動汽車發展的充電痛點,電動汽車的大規模換代指日可待。新能源汽車如何充電?雖然電動汽車的大規模發展減少了碳排放,但電動汽車充電的70%仍是燃煤發電。因此,電動汽車發展的第二步是解決新能源汽車的充電問題,用光伏、風電、水電替代燃煤發電。但新能源發電具有波動性和無序性,如何解決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帶來的棄風、棄光、棄水、棄耗問題成為長期問題。
全世界電網的特點都是同時發電和用電必須同等平衡,因為沒有地方臨時儲電。如果不能實現實時平衡,電網就會崩潰,導致大停電。過去十年,中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強的電網,提升了發電機組的調峰能力,但仍不能完全吸收新能源。2019年中國棄風棄光棄水總量1000億千瓦時,影響了碳中和的進程。目前電網資產或容量的時間利用率在40%左右,專電智能充電網絡將根據客戶需求、電池剩余電量、電網剩余容量進行有序充電和智能調度,提高電網資產和容量利用率,平衡當地電網。當電動汽車數量達到3000萬輛時,電動汽車與電網的日交互電量可達10億千瓦時,大部分電動汽車80%的時間都在停放。被風、光、水拋棄的低價電,在電網低谷期充入電動汽車,車輛上多余的電可以在高峰期出售,實現電網的移峰填谷。如果電動汽車可以就地吸收新能源,那么3000萬輛電動汽車就可以吸收目前被風、光、水拋棄的全部電力。
換句話說,電動汽車的大規模發展可以打開新能源發展的通道……消費,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將大大增加,這將促進碳中和的進展。二是充電網絡鏈接電池形成儲能網絡,成為碳中和的有利載體。鑒于風電光伏的無序性和波動性,只能通過建立大規模儲能來吸收。目前國家要求風電企業按照裝機容量配置10%的儲能,以對沖和平衡風電光伏的波動和無序。能量儲存有多種形式,包括抽水儲存、化學儲存、固體儲存等。目前大規模建設儲能成本高、經濟性差,影響電網的消納平衡能力,也會影響風電光伏的快速發展。充電網絡與電動汽車連接形成的儲能網絡對電網起到巨大的平衡和調節作用。同時,利用電動汽車的兼職和共享屬性,既節約了成本,又創造了利潤,將促進風電和光伏的大規模發展。為什么充電網絡和電動汽車形成的儲能網絡是實現“3060”碳目標的有利載體?
從能源屬性來看,電動汽車是一種移動儲能終端。隨著電動汽車的大規模發展,鋰電池儲能價格從幾年前的4元/W降到了現在的0.5元/W,儲能成本也從2元/W降到了0.4元/W,循環次數可以達到3000次,10000次循環的電池指日可待。電動汽車的電池已經成為成本最低、對電網需求響應最快的儲能方式。目前每輛電動車平均配備50度鋰電池,平均續航400kM,平均日行駛里程50-60kM,日耗電量10-15 kWh。至少20度電池可以參與電網儲能和調峰服務。目前,中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為20億千瓦。如果2030年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達到1億輛,那么通過充電網絡接入電網的電動汽車電池總容量將達到50億千瓦時。如果三分之一的車輛參與調峰,每輛車調峰20kWh,日調峰電量將達到6.6億千瓦時,相當于在電網中安裝了一個巨大的儲能調節池。大型電動汽車通過充電網絡將電池鏈接到電網,會形成一個容量巨大的分布式儲能網絡,移峰填谷,對電網形成巨大的平衡調節作用,讓大規模的風電、光伏、水電無限上網,我們用的電大大部分都是新能源。通過充電網絡、分布式光伏車棚、建筑光伏玻璃等。可以與電動汽車深度鏈接,形成微網系統,實現分布式光伏就地消納。隨著電動汽車的大規模發展,可以預見充電網絡將成為未來最大的儲能網絡和實現“3060”碳目標的有利載體。電動汽車充放電深度與“人、車、能”聯動,是一個數據鏈與能源深度互動的過程,在充電與車輛、基礎設施、能源、用戶之間形成一個巨大的生態網絡。
未來,數千萬新能源汽車、數千萬風光水發電、數千萬家庭、數百萬工廠將通過智能充電網絡與新能源微電網的鏈接,實現51-70%的綠色能源,這意味著中國的能源結構將從石化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變,新能源汽車將通過新能源充電,讓尾氣和霧霾遠離人類,從而真正為“3060”碳目標做出貢獻。(余德祥:TELD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6“二氧化碳排放將在2030年達到峰值,并將持續增長……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一宣言意味著中國在繼續為減緩氣候變化影響做出貢獻的基礎上,按下了碳減排的加速鍵。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路徑是:電動汽車取代燃油汽車,讓車輛不燒油;大幅度提高新能源比例,讓電廠少燒煤,從源頭上解決碳排放問題。實現“3060”碳目標的基本路徑是能源革命和產業轉型。這個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降低碳排放過程中的成本。為確保過程成本降低、社會效益提高和可持續發展,電動汽車和充電網絡是實現“3060”碳目標的有效路徑之一。
1.電動汽車打開新能源開發和消費渠道,加速碳中和。在中國邁向“3060”碳目標的過程中,光伏、風電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將發揮重要作用。雖然我國光伏、風電產業發展已經相當成熟,發電成本較低,但無法保證全天候供電,光伏、風電的無序、波動和消納也是亟待解決的難題。到2020年底,中國純電動汽車達到400萬輛,僅占汽車總數的1.4%。如果把中國2億輛燃油車換成電動車,每年可以減少4億噸石油,可以減少12億噸對城市的直接排放。而中國60%的石油來自進口,采用電動汽車也能解決石油危機,一舉兩得。是什么阻礙了可充電電動汽車的發展?沖鋒!目前電動汽車的成本平均比燃油汽車高30%。相信隨著電動汽車的規模效應,到2023年同檔次電動汽車的價格將低于燃油汽車,電動汽車每公里的能源運營成本是燃油汽車的20%,這意味著電動汽車的購買成本和使用成本很快就會比燃油汽車便宜。電動車不是傳統的交通工具,而是電子移動終端,更智能,更時尚,自然也更好玩。然而,充電不方便、不安全成為人們購買電動汽車的絆腳石。
充電網絡是連接用戶、汽車、電池和能源的新型充電基礎設施網絡。充電樁是給汽車充電的單向物理插頭。充電樁的無序充電無法支撐大規模電動汽車的發展。充電網絡將一個區域內多輛車的充電連接成一個局部的物理網絡,這是一個大系統,成組運行,與區域內的車輛、電池、能源和客戶實時交互,平衡調度。通過充電網絡的智能調度,保證大型電動汽車的有序充電,小區內的變壓器不會過載,無需增容。因此,充電網絡是目前電動汽車大規模發展的重要基礎支撐和前提條件,而讓充電變得便捷和安全正是TEL現在正在做的事情。TELD的智能充電網絡可以在充電時給汽車做一次安全檢查。如果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汽車停止充電,就不會發生爆炸,這就解決了汽車燃燒的世界性難題。智能充電網絡將成為電動汽車安全的守護神。一旦解決了電動汽車發展的充電痛點,電動汽車的大規模換代指日可待。新能源汽車如何充電?雖然電動汽車的大規模發展減少了碳排放,但電動汽車充電的70%仍是燃煤發電。因此,電動汽車發展的第二步是解決新能源汽車的充電問題,用光伏、風電、水電替代燃煤發電。但新能源發電具有波動性和無序性,如何解決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帶來的棄風、棄光、棄水、棄耗問題成為長期問題。
全世界電網的特點都是同時發電和用電必須同等平衡,因為沒有地方臨時儲電。如果不能實現實時平衡,電網就會崩潰,導致大停電。過去十年,中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強的電網,提升了發電機組的調峰能力,但仍不能完全吸收新能源。2019年中國棄風棄光棄水總量1000億千瓦時,影響了碳中和的進程。目前電網資產或容量的時間利用率在40%左右,專電智能充電網絡將根據客戶需求、電池剩余電量、電網剩余容量進行有序充電和智能調度,提高電網資產和容量利用率,平衡當地電網。當電動汽車數量達到3000萬輛時,電動汽車與電網的日交互電量可達10億千瓦時,大部分電動汽車80%的時間都在停放。被風、光、水拋棄的低價電,在電網低谷期充入電動汽車,車輛上多余的電可以在高峰期出售,實現電網的移峰填谷。如果電動汽車可以就地吸收新能源,那么3000萬輛電動汽車就可以吸收目前被風、光、水拋棄的全部電力。
換句話說,電動汽車的大規模發展可以打開新能源發展的通道……消費,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將大大增加,這將促進碳中和的進展。二是充電網絡鏈接電池形成儲能網絡,成為碳中和的有利載體。鑒于風電光伏的無序性和波動性,只能通過建立大規模儲能來吸收。目前國家要求風電企業按照裝機容量配置10%的儲能,以對沖和平衡風電光伏的波動和無序。能量儲存有多種形式,包括抽水儲存、化學儲存、固體儲存等。目前大規模建設儲能成本高、經濟性差,影響電網的消納平衡能力,也會影響風電光伏的快速發展。充電網絡與電動汽車連接形成的儲能網絡對電網起到巨大的平衡和調節作用。同時,利用電動汽車的兼職和共享屬性,既節約了成本,又創造了利潤,將促進風電和光伏的大規模發展。為什么充電網絡和電動汽車形成的儲能網絡是實現“3060”碳目標的有利載體?
從能源屬性來看,電動汽車是一種移動儲能終端。隨著電動汽車的大規模發展,鋰電池儲能價格從幾年前的4元/W降到了現在的0.5元/W,儲能成本也從2元/W降到了0.4元/W,循環次數可以達到3000次,10000次循環的電池指日可待。電動汽車的電池已經成為成本最低、對電網需求響應最快的儲能方式。目前每輛電動車平均配備50度鋰電池,平均續航400kM,平均日行駛里程50-60kM,日耗電量10-15 kWh。至少20度電池可以參與電網儲能和調峰服務。目前,中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為20億千瓦。如果2030年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達到1億輛,那么通過充電網絡接入電網的電動汽車電池總容量將達到50億千瓦時。如果三分之一的車輛參與調峰,每輛車調峰20kWh,日調峰電量將達到6.6億千瓦時,相當于在電網中安裝了一個巨大的儲能調節池。大型電動汽車通過充電網絡將電池鏈接到電網,會形成一個容量巨大的分布式儲能網絡,移峰填谷,對電網形成巨大的平衡調節作用,讓大規模的風電、光伏、水電無限上網,我們用的電大大部分都是新能源。通過充電網絡、分布式光伏車棚、建筑光伏玻璃等。可以與電動汽車深度鏈接,形成微網系統,實現分布式光伏就地消納。隨著電動汽車的大規模發展,可以預見充電網絡將成為未來最大的儲能網絡和實現“3060”碳目標的有利載體。電動汽車充放電深度與“人、車、能”聯動,是一個數據鏈與能源深度互動的過程,在充電與車輛、基礎設施、能源、用戶之間形成一個巨大的生態網絡。
未來,數千萬新能源汽車、數千萬風光水發電、數千萬家庭、數百萬工廠將通過智能充電網絡與新能源微電網的鏈接,實現51-70%的綠色能源,這意味著中國的能源結構將從石化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變,新能源汽車將通過新能源充電,讓尾氣和霧霾遠離人類,從而真正為“3060”碳目標做出貢獻。(余德祥:TELD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日前,據外媒報道,西雅特旗下子品牌Cupra或將于2025年推出微型純電動車。據了解,新車或將基于大眾MEBEntry電動化平臺打造而來,該平臺下生產的車型均為小型微型電動車。
1900/1/1 0:00:00周二美股收盤(北京時間2月24日凌晨),特斯拉報69884美元每股,跌幅為219,盤中最大跌幅超過13。在經歷周一大跌855后,特斯拉近兩天總市值縮水約800億美元。
1900/1/1 0:00:00“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宣言意味著我國在持續為減緩氣候變化影響做貢獻的基礎上,按下了減碳的加速鍵。
1900/1/1 0:00:00熟悉電動車特性的朋友都知道,電動車“怕冷不怕熱”,一到冬天就變成了“電動爹”,一開空調電車續航就掉的飛快,沒跑多遠就想“趴窩”找地充電。
1900/1/1 0:00:00“技術泡沫與金融泡沫最大的不同在于,金融泡沫的破裂讓整個金融體系遭受重創,而技術泡沫破裂后仍然會留下技術進步。也就是說,即使電動車狂潮最終將帶來電動車泡沫,正面影響也遠大于負面影響。
1900/1/1 0:00:002021年2月20日,深圳煥新出發半年后,云度汽車再次迎來全新里程碑首批品牌中心店將于3月正式在上海和深圳聯合開幕。
1900/1/1 0:00:00